《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大钊的《平民主义》继承了这个思潮,发展了这种思想。它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宝贵文献。李大钊自称“夙研史学”,发表了许多关于史学的演讲和文章。《史学要论》是他关于史学理论的总结性著作。它被公认为是在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开山之作,在史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三十年代,他的部分遗文被编成《守常文集》(未发行)。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大钊选集》上、下册,共39万余字。984年人民出有材料说李大钊在此期间还曾给阎锡山写信,策动阎并参加北伐。见张静如等《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第280、28页。

    2有材料说,在三一八事件前一天,北京各学校、各团体代表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分两组分别到外交部和国务院请愿。“李大钊率领一百人到国务院去见段祺瑞和贾德耀(国务总理),守卫不许进门,并用刀刺伤多人。”见李新《李大钊》,《党史人物传》第2卷,第33页。又许毓峰《李大钊年谱》说,当请愿队伍向铁狮子胡同行进时,李大钊“亲自打起一面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府院卫队和军警镇压时,“大钊同志的脸和手虽负了伤,但他却从容镇静地指挥和掩护群众退却”。“大钊同志最后从东口退出后,立即到地委会去,当晚召开了党、团地委联席会议”,部署了慰问伤员,为死难者开追悼会和进一步坚持斗争的问题。见该书第27页,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985年印行。版社出版了《李大钊文集》上、下两册,0万字,989年0月又出版《李大钊文集》(续集)一册。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李大钊诗文选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大钊史学论集》。

    第六章瞿秋白瞿秋白,原名双、霜,族谱中排名懋淼,原号雄魄、铁柏、铁梅、涤梅等,后改名爽,改号秋白(亦说秋白为字)。五四前后发表的作品多署瞿秋白或秋白。二三十年代使用过的笔名和别名有一百多个,如巨缘、维它、史维它、屈维它、史铁儿、易嘉、何凝等。899年月29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诞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瞿西同曾任江西候补知县。父亲瞿世玮长期无业,擅长山水画,通医道。母亲金璇,通晓史书,长于诗词。

    秋白很小即开始学画和背诵唐诗名句,5岁入塾馆,岁入小学堂,0岁跳级考入常州府中学堂。2岁时辛亥革命爆发,他决然剪掉辫子,表示对推倒清皇朝的拥护。

    秋白上学后,家境日趋衰败。9年因担负不起房租,全家搬到瞿氏宗祠居住。从94年起,开始靠借债和典当家产维持生活。95年夏,秋白终因学费拮据而辍学。母亲经受不住家庭破产、爱子失学的痛苦折磨,于9年初服毒自杀。秋白在《哭母》诗中写道“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这年,秋白在无锡乡下杨氏私立国民小学任职半年,随后前往武昌投奔堂兄瞿纯白,并考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次年春又随堂兄到了北京,入北京大学旁听。9月考入北京政府外交部设立的俄文专修馆,主修俄语,同时自学英语、法语,还研究文学和哲学。他学习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期间他对俄罗斯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并已试着翻译托尔斯泰和果戈里的著作。

    9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汲取新思想。但直至五四运动爆发,秋白的思想仍是庞杂而混沌的,今文经学、佛学及改良主义、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对他都有影响。由于对现状极度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秋白的苦闷彷徨达到了极点,他自称这段时间是他“最枯寂的生涯”,甚至由此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思想。

    99年的五四运动,使秋白的思想发生重大改变。他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了五四大游行,并作为俄专代表参加了北京学联,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月3日,他在街头讲演时被捕,月7日被放出。出狱不久,因劳累过度而得了肺病,此后就再也没有治好。99年月,秋白与郑振铎、耿济之、许地山等创办《新社会》旬刊,进行改造社会的宣传。他是该刊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920年春,秋白参加李大钊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920年0月,秋白在俄文专修馆还未毕业,即应北京《晨报》馆的聘请,以该报特约记者身份前往莫斯科。秋白为有机会实地研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和俄国文化而高兴,希望借此“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担一分中国再生思想发展的责任”。

    经过3个月的艰苦跋涉,秋白于92年月到达莫斯科。此后在苏俄的两年间,秋白撰写了大量通讯,通过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向中国道了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实况,写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有名的散文集,叙述他在苏俄的观感,介绍苏俄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92年3月,他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代表大会。9月,除担任记者外,又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东方劳动者大学)中国班讲授俄文,并担任该校俄国教官的翻译,由此他多次会见列宁、托洛茨基等苏俄领导人。他还忍着疾病的折磨,顽强研究和介绍俄国文学,并开始研究中国文字拉丁化问题。922年月,出席远东各国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大会翻译工作。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923年月秋白回到北京,此后专门从事党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不久离京赴沪,担任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的主编,同时参加另两个机关刊物《前锋》和《向导》的编辑工作。923年月5日,《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秋白翻译的《国际歌》歌词。那时,《国际歌》已有三种中文译词,但都不便吟唱,秋白一边弹唱,一边翻译,苦心斟酌,始将《国际歌》成功地译了出来。同期《新青年》季刊还发表有秋白所写的《新青年之新宣言》,该文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即使资产阶级的革命亦非劳动阶级为之指导,不能成就。”随后在《新青年》季刊第二期上,秋白又发表《自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一文,强调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过程中“日益取得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指导权”。秋白在上述三个刊物上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探讨和总结中国革命中的根本问题,如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以及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并宣传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他还在文章中批驳胡适、张东荪、梁漱溟、吴稚晖、戴季陶等人,逐步成为早期最卓越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923年月至927年7月,他所写的政治理论文章达00多万字。

    923年月,秋白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三大,并为大会起草了党纲草案。在三大和925年月召开的四大上,他均被选为中央委员。三大后,秋白投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工作。他出席了924年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文稿翻译)。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923年夏,秋白到上海大学任教,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讲授《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等课程。月,他发表《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批判了当年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玄学派的“自由意志”的人生观和所谓科学派的自然主义的人生观及胡适的实用主义,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观点。925年,秋白与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等领导了五卅爱国运动。月4日,中央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创刊,秋白担任主编。他在报上先后发表数十篇社论和短文,分析形势,提出对策,指导革命运动的进行。其中《谁是敌谁是友?》一文,尖锐地提出“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的问题,要人们抛弃对美、日等帝国主义的幻想,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热血日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出完24期后被租界捕房查封。其后,秋白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如《五卅后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前途》、《五卅运动中之国民革命与阶级斗争》、《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等,总结五卅运动的经验教训,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重要。五卅运动前后,秋白还积极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右派逆流的斗争。他所写的《中国的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等文章,对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歪曲三民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对国共合作的反动观点,给以狠狠一击。

    92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农民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秋白非常重视农民问题,8月发表了《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讲演,强调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重大意义,认为如果工人阶级不与农民结成联盟,国民革命将不可能取得胜利。秋白还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具体办法耕地农有、组织农民自卫军、农民参加政权、严厉地无情地镇压买办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活动。927年春北伐革命达到,农民运动更加风起云涌,冲击着封建统治的基础。农民运动遭到反动派的疯狂攻击,党内的机会主义者也认为农运“过火”。3月,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高度赞扬农民运动。这个报告曾在湖南省委机关刊物上全文连载,但在中央机关刊《向导》上刊登时,只刊出了一部分便被停发。秋白读了毛的文章,深表赞同,他将毛文易名《湖南农民革命》,改出单行本,并于4月日深夜为毛文写序,指出“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为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的革命任务,于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秋白将他几个月前写成的长文《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发给每个代表。文中对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作了详细分析,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前途、动力、领导权和统一战线等根本问题,点名批评彭述之,系统地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中枢问题是农民问题,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权主义性的革命”。文章坚决主张无产阶级必须努力做“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但是,文章在批判割裂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系的“二次革命”观点的同时,却犯有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认为中国革命将“不能不超出资产阶级性的范围,而过渡于非资本主义的发展——直达社会主义”。

    五大未能起到挽救中国革命的作用。五大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继续发展,武汉汪精卫集团继蒋介石之后亦走上公开的道路,终于导致大革命的惨痛失败。在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秋白参加了南昌暴动的决策,主持了八七紧急会议的筹备工作。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了《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报告提出要燃起农民暴动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并“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开展“独立的工农阶级斗争”。八七会议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作了彻底清算,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是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在这一挽救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秋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八七会议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它只注意了纠正右的机会主义,而没有注意防“左”、反“左”,以致使“左”的倾向很快发展起来。八七会议后,以秋白为首的中央,在继续坚持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左”的错误也在发展。927年月,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左”倾观点,通过《中国现状与的任务决议案》,使“左”倾错误第一次统治了党中央领导机关。这次“左”倾盲动主义,在理论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中国革命是由民主革命“急转直下”而进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无间断”革命;在革命形势的估计上,认为中国革命仍在继续高涨,因而反对组织退却,要求继续进攻;在武装暴动中执行烧杀政策。“左”倾盲动主义的推行,招致了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