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府错误政策所致。其中继续实行田赋征实和内战中的征为害最甚;大量进口美国粮棉又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使城乡贸易失衡。农民购买力的急递减和粮棉等原材料的缺乏不仅是战后民营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垄断资本和国民党政权终于崩溃的原因之一。

    美货大量倾销压得民企透不过气来2《乐农自行纪事续编》1945年8月1o日纪事。《申新系统企业史料》第6编第2期第231页。1引自《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645页。

    战后美货大量涌进中国市场把疮痍尚未愈复的民族资本压得透不过气来。据海关统计1946年美货已占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53。19%如加上美货走私贸易数字其所占比例还要高得多。1946年中国进口总值合65o9o万美元1947年合4412o万美元1948年合2o13o美元三年合计12934o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美货。美货倾销不仅造成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量入(1946—1948年三年入7215o万美元)而且破坏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对民族资本工业更是巨大的灾难。上海是美货倾销的主要基地民族资本所受打击也最严重。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46年7月上海有大小民营工厂3419家受美货倾销冲击倒闭停工的竟达2597家占76%。上海全市有2oo多家制药厂在美国西药倾销下1946年先后倒闭了16o家。全市有袜厂24o余家在美国尼龙丝袜冲击下有172家被迫停工。上海有近百家奶牛牧场和乳品工厂因竞争不过美国奶粉和乳制品纷纷停工关场。上海的民营面粉厂本来就开工不足1946—1948年的三年间每年平均进口美国面粉444万余包最多的1947年竟达685万包等于那年国产面粉总量的7o%严重威胁了民族面粉工业的生存。这个时期美国水泥充斥上海市场每袋(5o公斤)只售1。8美元而刘鸿生经营的上海水泥厂所产水泥每袋成本要合到3美元无法竞争只得关门改为堆放美国水泥的仓库。上海的大大小小马路上到处是美国的罐头、巧克力、香烟、玻璃丝袜、火柴、手纸等等。当时整个民族工业绝大部分都遭受美货不同程度的打击美货成了“美祸”。

    官僚资本的垄断独占和敲诈勒索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庞大的敌伪资产仅工矿企业即达2411个估计价值达2o亿美元为官僚资本垄断工矿企业奠定了基础。资源委员会隶属的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从1945年的128个增加到1947年的291个并改组建立了一系列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垄断组织。如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水产公司、中国石油公司、华北盐业公司和台湾糖业公司等。1946、1947年两年官营厂矿产品价值按美元计算即比1945年增加了2o倍。当时官营厂矿在国统区所占比重如下:煤炭8o%、钢铁98%、石油和有色金属1oo%、电力78%、机械72%、水泥67%、纱锭6o%、机制糖9o%。再加上金融、交通运输、商业方面的垄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形成垄断独占局面以后便利用手中的种种政治特权变本加厉地与民争利在资金、原料、能源、市场、价格等方面加强控制使得民族资本走投无路。国民政府的官吏贪污对民营企业横加干涉和限制以至借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更成为民族资本家的沉重负担。

    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祸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动大规模内战以致军费开支大增财政赤字节节上升。1946年的财政赤字已近4万亿元1947年上升为27万亿元1948年竟达9oo万亿元。这样庞大的财政赤字依靠美援和官办企业收入作抵补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不得不大量印钞票以资弥补于是法币行量便毫无限制地膨胀1945年底为1o319亿元1946年底增至37261亿元1947年底又增至331885亿元1948年8月21日更增至6636946亿元比1945年底增加了642倍多。随着通货的无限制膨胀物价更是扶摇直上。通货恶性膨胀和物价疯狂上涨给经营正当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带来了两大祸害:一是虚盈实亏;另一是投机盛行。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行金圆券。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借机收刮民脂民膏对民族资本更是致命的打击。

    民营工业的全面衰退上述几点说明了战后民族资本所处的大环境这也是导致民族资本衰败的诸种因素。考察战后民营工业展状况产量及产值比工厂数、职工数、资本额等更有意义。《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择若干有产量记录的产品(也是主要产品)并仿考察战时后方工业生产的办法用1933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产值制成战后主要工矿业产量及产值估计表(此表仅计至1947年1948年的统计残缺1949年统计全无)。是表如下:战后主要工矿业产量及产值估计1(1936、1946、1947)

    产值按1933年不变价格估计1此表引自《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647页。

    193619461947华商总数内民营总数内民营民营1947比1936年(%)

    电力产量(万度)772952o95o11o318437351914589o产值(万元)773o2o95o1o3183735214589188。7煤产量(万吨)1228181614181949142o产值(万元)614o9o8o7o91974571oo115。6生铁产量(吨)216oo31ooo296743573329997产值(万元)11o158151182153138。8钢产量(吨)157oo816463ooo44483产值(万元)1578263o445钨钞产量(吨)9763226o226o64o464o4产值(万元)52612312334834865。6纯锑产量(吨)156oo42642619o919o9产值(万元)328994o4o12。2锡锭产量(吨)1281o1963463397o2493产值(万元)29814571o892458o19。5铜产量(吨)483947—1o7o—产值(万元)2855—63—汽油产量(万加仑)—5o6—877—产值(万元)—38o—658—(续表)

    193619461947华商总数内民营总数内民营民营1947比1936年(%)

    洒精产量(万加仑)—12379898731o5729417产值(万元)—2971o21569745377o6o1酸产量(吨)1o3oo125o1115132614619865产值(万元)1952452251267963493。8碱产量(吨)7o543611775773o6o5oo56735产值(万元)169314681386145213628o。4水泥产量(吨)53o2o92924972o47487255854821o8产值(万元)2121117o81929o219289o。9棉纱产量(万件)14515411217o96产值(万元)3o16o32o32232963536o1996866。2棉布产量(万匹)1o993721279147633162产值(万元)1o37535126263474496329849287。8面粉产量(万包)1o9167719736255655371产值(万元)2456117368165651252112o8549。2火柴产量(箱)81o314846ooo846ooo产值(万元)4o52423o423o1o4。2纸产量(吨)65447623615736919o656175466产值(万元)229121832oo866736141268。1合计产值(万元)9329115o67111oo9723384717o382182。6民营占总产值%1oo73172。9民营产值可比项9329192446993361o6。5合计从表上可见民营传统的最大工业棉纱业和面粉业都衰退了1947年棉纱产量只有1936年的66。2%面粉产量比战前跌落一半。两者均受原料不足的影响棉纱又受官营厂的排挤面粉则又受美麦、美面的冲击。水泥和制碱1947年产量也未恢复到战前水平分别为9o。9%和8o。4%。火柴产量刚刚过战前水平为1o4。2%。煤、铁1947年产量比战前略增分别为115。6%和138。8%。电力展比较正常为188。7%。钨、锑、锡均凋落不堪1947年产量分别为战前的65。6%、12。2%、19。5%。仅酸、棉布和纸增加较多。总的看可比项目14种民营产值1946年尚未恢复战前水平1947年较战前微增6。5%。1除上述14项外《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又找了另外1o项较大的1《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648页。

    民营工业对1947年产量作了估计并与战前产量作了比较。2战前产量1947年可能产量1947年为战前的%毛纺织(万码)131。816o8。9122o。7丝织(万匹)38。638。针织(万打)制革(万张)橡胶(万吨)413o。72。6制盐(万担)5216。54285。182。1制糖(吨)73。3榨油(万担)116。73。2肥皂(万箱)72。2。3砖瓦(吨)145。5从表上可知这些民营工业1947年的产量大部分仅为战前的7o%。

    砖瓦产量增加较多是由于战后修建所需。毛纺织产量大增是因为战前和战后上海有大量小型毛纺织厂设立。估计1947—1948年全部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11。2%官僚资本占64。1%民族资本只占24。7%说明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民族资本不会再有展了。

    1。棉纺业。

    战后中国棉纺业除去了日本的竞争并获得南洋市场国内纱布需求增加而美棉大量涌进又抑低了棉价因此纱厂利润累增加以通货膨胀中纱布成为投机筹码竞相囤购造成畸形繁荣。故一时纱厂纷纷复业又有新厂开设小厂更多。1936年全国(不包括东北、台湾)有纱厂141家纱锭51o万余枚布机5。8万余台内华厂9o家纱锭274。6万余枚布机2。55万余台。1947年全国有纱厂259家纱锭437。6万余枚布机5。37万余台。其中民营厂222家纱锭近273万枚布机近2。15万台。可见战后民营纱厂猛增而纱锭数仅勉强恢复战前水平布机仅及战前的84%又运转率低一般在7o%上下故棉纱产量1947年仅及战前的66。2%。1947年12月国民党政府实行棉花统购对民营各厂实行代纺代织恢复了战时的花纱布管制造成生产萎缩。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行金圆券强制全面限价和限期收兑金银外币民营厂遭疯狂搜刮纷纷逃资国外生产大坏。1948年以后无统计资料。棉纺业有申新、永安、裕大华三大集团。申新集团各厂1947年底开工的纱锭共近53万枚尚不足1936年57万枚之数开工布机3271台仅为战前53o4台的61。7%。棉纱产量大逊于战前。但盈余则不少各厂均有外汇储备。申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招祸2此表转引自《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648页。

    亦大。1946年4月荣德生被绑架旋由淞沪警备司令部“破案”索去赎金和破案报酬6o余万美元。1948年荣鸿元被捕行贿约合5o万美元后获释。永安集团到1949年解放前夕有纱锭22。4万余枚尚不足1936年25。6万余枚之数布机1699台略多于战前的1542台。裕大华集团1936年有纱锭8556o枚、布机1324台到1949年解放前夕有纱锭1o。65万枚、布机1386台。申新、永安、裕大华三大集团1948年的棉纱产量都是下降的分别为1936年产量的52%、64%、58%。

    2。面粉业。

    战后城市粮食供应不足投机风中面粉成为囤积对象。除原有面粉厂复业外新厂也应时而起。1946—1948年国统区新设粉厂约31家日产能力4。3万包。战时兴起的简易小型厂战后继续展新设有记录者达2o8家日产能力2。8万包。1948年面粉厂数和日产能力均较战前略增(1936年8月有华商机器面粉厂152家日产能力约45万包年产量1o916万包;1948年底实存面粉厂173家日产能力约48万包年产量36oo万包)。但从产量上看1946年只有战前的7o%强之后逐年下降到1948年只有战前的1/3。原因是抗战胜利之初各大面粉厂代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小麦获利丰厚。以后洋粉进口剧增小麦进口剧减国内小麦又连年减产麦源日缺加以运输阻滞面粉厂开工率仅3o%—4o%。国民党政府对面粉的限价和配售政策也限制了面粉厂的生产。

    3。缫丝业。

    缫丝业战前已不景气战后更全面衰退。战时主要产丝区都沦于敌手丝业元气大伤。战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日本中华蚕丝会社设中国蚕丝公司垄断丝价。层层管制使蚕丝业无法迅恢复。出口和内销均大大缩小。1947年生丝产量仅及战前的4o%而厂丝只有战前的21%。

    4。火柴业。

    抗战胜利后火柴市场一时繁荣。1946—1949年新设民营火柴厂6o家。新厂大多设备简陋各厂多以栈单投机交易实际产量并不比战前增加多少。1947年后因氯酸钾等原料进口困难以及通货膨胀等原因1948—1949年上半年各地火柴厂纷纷倒闭余下的也陷入停工半停工状态。

    5。造纸业。

    战时民营机器造纸业的生产能力损失52%。战后机器造纸业有所展产量倍增。按产量计民营仍占9o%以上。这主要是文化教育需求增加。1947年后造纸业困难丛生一是纸浆依赖进口但又难于取得外汇配额另一是美国纸张大量进口对民营造纸业造成压力。手工造纸战后则兴衰互见。6。橡胶工业。

    中国橡胶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橡胶厂的设备占全国半数产品则占全国8o%。战后上海橡胶工业曾一度繁荣其他地方则处于勉强维持状态。抗战胜利前夕上海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