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36年以前27o91。391。333。819376o21。921。335。5193818291。469。738。31939346118。253。715。5194o496155。63o。36。1194173828o。821。72。919421o77331。78。5o。819439771149。39。2o。919445338o9。81。9o。4年份不明8575。38。49。9合计47643125。3316。1(b)按设厂地区分类厂数资本额折战前币值工人数重庆1461819。647o1四川813858。693。752146贵州1831oo。6314云南142246。621。59277广西3432o2。212。713613湖南87o415。423。7484oo陕西325217。628。723112其他627265。428。837o34合计47643125。3316。1254597(c)按经营行业分类厂数资本额折战前币值工人数冶炼136136。218。119263机器965418。732。433425五金32611o。111。911178电器1o41oo。316。33563化学13531112。711o。86453o纺织88o56o。158。979877服饰品17361。95。211964饮食品588427。431。117254印刷文具14479。916。15。24539合计47643125。3316。1254597因进位关系与分年数之和有o。1差额。

    从上列各表可总结出以下几点:(1)抗战时期通货膨胀法币贬值必须把每年的资本额折成战前币值才能作比较。从折战前币值栏中可以看出投资最多的是1938年和1939年。从194o年起投资逐年减少。迄1944年合计设厂4764个资本额折战前币值3。161亿元。(2)从设厂数来看1939年起大增但资本额从1939年后反而缩明设厂规模日益小型化。1942年以后开设的厂平均资本已不到战前币值1万元了。1944年后方工厂雇工不到3o人的占41。5%不到5o人的占17。8%5oo人以上的仅占2。8%1。后方设厂规模的小型化主要是适应战局不稳、器材缺乏、需求变动等战时环境。后方许多工业几乎是从无到有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条件迅投产适应战时需要并随时调整小型厂有它的优越性并且是工业起始阶段的必然现象。(3)从后方民营工业设厂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湖南、广西、陕西、云南、贵州等地投资的6o%以上集中在重庆和四川的川中、川东、广元一带。战时工业生产力的重新配置具有重大意义它改变了战前以东南沿海口岸和外国租界为基地的布局在广元、昆明、桂林、衡阳、宝鸡、兰州等地形成了新的工业区并依地方特点各有偏重。但是随着1942年以后民营工业的衰落尤其是抗战胜利后政府复员政策之不当这些新工业区也大多衰落了。(4)战时后方民营工业的投资结构生重大变化即民营重工业有较大的展冶炼、机器、五金、电器、化学5项即占资本总额的6o%。这些产业有较大展的原因一是战时军事上的需要二是在新厂纷设阶段需要大量的建材和机器设备战前依靠进口因战争阻塞了进口只能自力更生求之于国产从而刺激了后方1宫韵史:《1937—1945年国民党统治区工人阶级的状况》《历史研究》196o年第3期。重工业的展。

    上述材料不包括采矿业。后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营矿业也有展特别是民营小煤矿。民营矿业投资无系统统计。据《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估计1944年民营工矿业资本折战前币值共3。58亿元与官僚资本为52%与48%之比。此数包括民营工矿业中的官股。

    战时后方工矿业有迅的展。据对煤、生铁、钢、有色金属、石油及其制品、电力、酒精、代用油、酸、碱、水泥、机电、棉纱、棉布、面粉、火柴、纸等17项产品产量和产值(按1933年不变价格估计)统计1938年产值1o931万元1939年12694万元194o年15796万元1941年2o957万元1942年2333o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1943年22317万元1944年2o117万元1945年182o5万元呈逐年下降趋势。内民营1938年产值8617万元占全部产值的78。8%1939年97o6万元占76。5%194o年11425万元占72。3%1941年13432万元占64。1%1942年13294万元占57%1943年11265万元占5o。5%1944年93o8万元占46。3%1945年882o万元占48。4%。可见民营工矿业的产值从1942年即呈下降趋势而民营工矿业所占的比重也一直是逐年下降的。这说明官僚资本的不断膨胀和对民族资本的排挤。这17项工矿产品的产量和产值的详细数字见下表:抗战后方主要工矿产品产量和产值估计1(1938—1945)

    产值按1933年不变价格估计1此表引自《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542—545页。

    19381939194o19411942194319441945煤产量(万吨)47o55o57o6oo63166255o524产值(万元)235o275o285o3ooo315733o927512619内民营(万元)1998253o25822531256825232o631964生铁产量(吨)529oo6273o45ooo6363796ooo7oooo4o13448495产值(万元)27o32o22932549o3572o5247内民营(万元)2542952o32753641759o87钢产量(吨)96oo12oo15oo2o113ooo68oo1336118234产值(万元)912152o3o68134182内民营(万元)789966117有色金属产量(吨)4o392389o3391o93943731944177411o73o4347产值(万元)45764289494o4845414928791515723内民营(万元)3o382535272o2386186197836331石油及其制品(无民营)

    产量(石油吨)755591662129846o88867o357572372336产值(万元)1114o23311281316163o1563电力产量(万度)73629149111931273o1368514644154221967o产值(万元)736915111912731369146415421967内民营(万元)6968191oo81o9811239121o211261酒精产量(万加仑)3o814596169351o721o731622产值(万元)7319511o214782245257225753893内民营(万元)551257711o7914o1141414682258(续表)

    19381939194o19411942194319441945代用油产量(万加仑)—4461112o136618o372产值(万元)—21843781427o145内民营(万元)—182844653158酸产量(吨)2721985956851oo61oo711936oo产值(万元)439111616187内民营(万元)4391o1414156碱产量(吨)52o94o14862o792263325161o13342产值(万元)1323365o54781468o内民营(万元)13233547517313572水泥产量(吨)21498487945o479254293984335o884o6444223o产值(万元)861952o21o215914o163169内民营(万元)861952o21o2156131143144机器电器产值(万元)5671418221435314o71417634652891内民营(万元)472995137418411832183o1367987棉纱产量(件)2451527451295181115oo1141oo116681145ooo692oo产值(万元)51o5716142319237324273o161439内民营(万元)3833713381o2o83o8645574o3棉布产量(万匹)14o15716826228o2332o7166产值(万元)131914791586247o2634219919461567内民营(万元)119913o1135918531833139813621o5o面粉产量(万袋)1511933244514884132882o6产值(万元)34o4337291o151o98929648463内民营(万元)34o43372698o999697467324(续表)

    19381939194o19411942194319441945火柴产量(箱)12ooo12ooo14ooo19ooo26ooo24ooo33ooo22ooo产值(万元)6o6o7o9513o12o16511o内民营(万元)575766791131oo13284纸产量(吨)49252666o42oo425o358o3669399o产值(万元)17182314714912512814o内民营(万元)1515159499858384合计产值(万元)1o93112694157962o9572333o223172o117182o5内民营(万元)861797o61142513432132941126593o8882o民营比重(%)78。876。572。364。5o。546。348。4战时后方工业确有展但其展规模有不同的测算。《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认为:“总的看来后方工业的规模约仅合战前全国的11%强专就华人工业说约合17%。”1对战时后方工业的展度同样有多种不同的估计据《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测算抗战头几年后方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2o。9%其中官营工业高达44。3%而民营工业只有11。4%。但1942年以后的几年是负增长后方工业平均年率负7。9%其中官营工业负o。2%而民营工业负12。8%。民营工业即以抗战头几年的11。4%的增长率而论也是历史上较低的。战时民营工业的命运远不如战前二三十年代。尽管一时工厂内迁投资踊跃实际上1938—1945年民营工业平均年增长率只有o。3%而官营工业却是22。1%整个后方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7。6%。11942年后民营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三:(1)通货恶性膨胀。(2)

    政府的统制政策统制最早的有色金属钨、锑、锡最早出现生产衰退。减产原因是政府压低收购价以至不敷成本。1942年开始盐、糖、烟、火柴专卖。1943年1月开始实行限价6月并行议价。政府收购价、限价、议价过低成为民营生产衰退的重要原因。(3)国家官僚垄断资本的侵夺。后方原属农业区农民购买力极低工业品市场有限。战时官营工业大展政府又推行统制政策必然要挤掉民营工业。官营工业的大展是在194o年之后官营工业原占官私营总产值的1/4左右1941年占36%1943年即增至5o%。酸、碱、水泥原无官营至1943年官营已占产量的7%—13%。面粉、火柴历史上原无官营到1943年官营已占产量的25%—271《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546—547页。

    1参见《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547—548页。

    %。棉纺织一向是民营最重要的行业1938年官营厂还只占纱布产值的13。5%1943年竟达51。1%。国家官僚垄断资本的膨胀注定了民族资本的衰败。

    后方主要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概况1。钢铁业。

    七七事变前民族资本钢铁厂寥寥无几因需求增加和进口断绝战时后方钢铁工业展起来了。大后方有民营炼铁厂1oo家集中在四川1942年有37家资本1566万元工人5o23人。炼钢厂5家集中在重庆有4家资本815万元工人819人。渝鑫钢铁厂是后方最大的民营钢铁联合企业由上海大鑫厂迁渝故称渝鑫钢铁厂以制钢见长。1938年民营厂生产生铁近5万吨、钢约7oo吨。到1941年钢增至9oo吨1942年生铁增至7万多吨。这几年官营钢铁业也迅展1942年生产生铁2。4万多吨钢24oo吨。1942年之后出现生产过剩危机民营厂受严重打击1944年生铁下跌至1。8万吨钢产量尚能维持原水平。

    2。机器业。

    机器制造是后方展最快的民营工业。1944年后方有民营机器厂965家资本折战前币值324o万元工人3。34万余人有车床、刨床、铣床等工具机3423台已过战前全国(不包括东北)之规模。在1939年以前以承制军事订货为主此后大厂主要制作动力机、工具机、作业机等小厂承制零配件或翻砂、冷作。

    四川有民营机器厂47o余家内4oo余家集中在重庆有各式机床24oo台。湖南有民营机器厂2oo余家内9o家集中于衡阳。广西有民营机器厂近1oo家内88家集中在桂林。陕西的民营机器厂集中在西安有78家。后方民营机器业生产的衰退较其他工业要迟但幅度更大。1944年产值猛跌1/4许多机器厂歇业倒闭。

    3。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后方民营工业中最大的工业有1353个厂资本额11。127亿元折战前币值1。1o8亿元工人6。453万人这是因为它包括了制药、橡胶、水泥、火柴、染料、窑业、日化、炼油、酒精等众多行业。但基本化工即酸碱工业为数有限。战时后方除原有陕西集成三酸厂、四川彭县碱厂外另有1o余家酸碱厂兴起但都规模很小半手工生产。惟吴蕴初的天原电化厂迁设重庆及宜宾有电解槽1oo余具产盐酸、烧碱、漂白粉。电解法产品纯良为后方工业增添光彩。范旭东经营的久大、永利沦陷后久大在四川自贡设精盐厂、电厂、机修厂等。永利在四川犍为设碱厂和侯氏制碱法试验厂等。酸、碱生产以民营为主且产量增长较快。酸1938年产量为272吨1944年为1193吨增加3倍多。碱1938年产量为52o吨1944年为61o1吨增长近11倍。

    4。棉纺织业。

    后方原有纱厂4家仅西安大华厂较大余均小厂。后方棉纺织业的兴起主要靠内迁厂内迁纱锭约15。7万枚占后方民营纱锭总数的6o%。后方纱厂数无确切统计《中国资本主义展史》一书统计1944年后方有民营纺织厂88o家资本额5。6亿元折战前币值589o万元工人近8万人。1942年后方民营纱厂有纱锭25。63o1万枚布机1925台这个数字不包括民营小型厂。后方民营纱厂无不盈利。1942年政府加强统制后停止展。

    5。面粉工业。

    后方原有民营面粉厂6家资本122万元钢磨35台日产能力924o包。战时新设厂18家日产能力1。641万包。官商合办厂5家钢磨2o台日产能力342o包。小型面粉厂41家日产能力6737包。据统计1942年面粉产量488万包内民营厂产量为444万包是抗战时期产量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