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业展较快1912至1927年新设银行多达313家资本总额也从原来的2557。7万元增加到2o662。8万元至此中国的银行业才形成一定规模。在这展过程中逐渐出现金融垄断倾向这就是以全国各大银行为中心逐渐形成的三大财团:一个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财团一个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财团一个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财团。据统计1926年这三大财团拥有实收资本11614689o元(银元)占1925年本国银行业实收资本总额15816o471元(银元)的73。43%可见这三个财团在资本方面所处的地位。在各大银行中中国银行始终处于领导地位。中国银行是1912年改组大清银行而设立的一家官办银行(1913年起吸收商股)是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但中国银行在政府控制下主要服务于政府2据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o—1937)》附录推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3《商务官报》19o6年第5期。

    的财政需要承购政府行的公债为政府提供借款或行纸币以解决政府困难。由于银行资金大量被政府占用没有能力来调节金融市场向民族工商业开展存放款业务以促进经济的展。可以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已奠定了以金融资本为中心来扩张经济势力的基础但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官僚资本对金融业并没有垄断条件。

    192o年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本国资本中所占的份额如下表:192o年资本估值1单位:万元外国在华资本本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总额占中国全部资本%本国资本总额占本国资本%资本总额占本国资本%资本总额占本国资本%资本总额产业资本133oo151。5612492948。446695253。595797746。41257929商业资本87oo23oooo…23oooo317ooo金融业资本19ooo13。1112595386。892325318。471o27oo81。53144953合计239ooo48o8829o2o539o6777198821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2卷第1o57—1o58页。第二节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展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南京国民政府在它建立初期由于连年用兵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财政赤字也一年比一年增多。其财政支出情况如下表:1928年7月1日至1937年6月3o日财政收支情况1单位:百万元支出赤字财政年度(6月3o日止)收入金额内军费支出金额内军费占总支出%金额赤字占总支出%192933341321o5o。88o19。4193o43853924545。51o118。7193149871431243。72173o。319325536833o444。193355964532149。88613。3193462276937348。514719。1193574594136839。11962o。819368171o7339o36。325623。9193787o116752144。629725。4注:军费支出内不包括秘密军费。

    为使经济形势好转国民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大量行公债。从1927—1931年共行了1o。58亿元国内债券1这个数字大大过以前历届政府行的总数。由于公债一般以票面额的5—7折推销而还本付息是按票面十足计算这给承购公债的银行和个人带来了惊人的暴利。尤其是政府控制的银行获利最大。它们一方面以政府名义按面值的5—7折抛售一面又以银行或个人名义购进享受十足本息于是一转眼就攫取了大量资本。这为官僚资本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削弱地方军阀的经济独立性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开始采取措施以增加收入、稳定财政、巩固统治。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在上海举行全国经济会议7月又召开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裁兵、裁厘和统一财政。1934年5月又举行第1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3卷第6o—61页。1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料》“代序”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第26页。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主要目的是整理田赋、改进税务、废除苛捐与编制地方预算。通过一系列会议制订了财政改革的具体措施:先是统一财政。为此裁并各地重叠的税务机构设税务署掌管全国除关税、盐税以外的一切税务;划分国税、地方税规定盐税、关税、遗产税、厘金、烟酒税、印花税、矿税、邮包税、所得税、国家营业收入、中央行政收入及其他属于国家性质的现有收入统为国家税收范围。这可防止地方财政割据局面的出现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裁撤地方军阀的重要财源——厘金设置统税使商品纳一次税后即可通行全国。

    其次关税自立。经过谈判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中日关税协定则拖到193o年5月才签订)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o%共14级。

    第三整理盐税。将盐务稽核所纳入财政部公布盐法统一盐税将各省附税归中央统一核收并提高产盐区税率等。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全面整顿税务、改革税收、统一征收机关使税收连年递增成为官僚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

    国民政府要想实现全国政治上的统一必然要恢复对全国经济的控制而银行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因此独占金融事业就成为国民政府要统制全国经济而走的第一步。

    1928年1o月25日国民政府制定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特殊国家银行在国内为最高之金融机关由国家集资经营之”。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成立总行设在上海当时资本额定为2ooo万元由政府以金融公债的形式一次拨足。财政部长宋子文兼任银行总裁。

    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除行货币、经理国库外政府还授予:(1)经收存款;(2)收管各银行法定准备金;(3)办理票据交换及各银行间之划拨结算;(4)国民政府行或保证之国库券及公债息票之重贴现;(5)买卖国外支付之汇票;(6)买卖国外殷实银行之即期汇票支票;(7)买卖国民政府行或保证之公债库券;(8)买卖生金银及外国货币;(9)办理国外汇兑及行本票;(1o)以生金银为抵押之放款;(11)以国民政府行或保证之公债库券为抵押之放款;(12)政府委办之信托业务。

    由于政府的支持中央银行凭借其特殊地位积累了大量财富从1928—1936年的八年间资本总额从4747万元增至1231oo余万元增长了25倍多从而奠定了它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基础。中央银行八年间资产总额增长情况如下表:中央银行资产总额1(1928—1937)

    1见[美]阿瑟·恩·杨格:《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附录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单位:万元年度(以12月3o日为终结)

    19281929193o19311932资产总额47oo87oo124oo145oo249oo年度(以12月3o日为终结)

    19331934193519361937(6月3o日止)

    资产总额364oo478oo932oo1231oo1477oo中央银行成立之初虽有政府力量为依托但在当时无论财力和声誉都不能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相比。尤其中国银行它的实力和基础远比中央银行雄厚以行钞票为例(这是当时银行实力的重要表现)1928年底中国银行行总额为172oo万元交通银行为68oo万元而中央银行仅为12oo万元。因此政府必须控制这两家银行方能增强自己的金融实力。

    1928年1o月26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银行条例确定中国银行经国民政府特许为国际汇兑银行依照股份有限公司条例组织之。规定其资本为25oo万元中国银行的官股除原有的5万元外增加495万元达5oo万元以公债拨充。同时总管理处从北京迁到上海。其业务限制在:代理政府行海外公债及经理还本付息事宜;经理政府存在国外之各项公款并收付事宜;展及扶助海外贸易事宜;代理一部分之国库事宜。

    与此同时政府对交通银行也进行改组。特许交通银行为一家“展全国实业之银行”资本总额为1ooo万元加入官股2oo万元(实际只缴了1oo万元)总管理处迁到上海。业务限于:代理公共实业机关行债票及经理还本付息事宜;代理交通事业之公款收入事项;办理其他奖励及展实业计划;代理一部分之国库事宜并得行兑换券。

    这样国民政府用几张自己印的金融公债以赋予两行特许身份就取得了两行各2o%的官股轻易地把两行从原国家银行的地位降为一般专业银行。政府通过增加官股还加强了它在董事会的作用。

    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对两行控制但两行仍保有私股的实际控制权业务上一如商业银行可以自由经营。因两行实力雄厚其业务仍有很大展其存款数额如下表所示:1927—1936年银行存款数额1单位:万元版。

    1引自[美]阿瑟·恩·杨格:《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附录18。192719281929193o193119321933193419351936中央银行—15oo4ooo66oo9ooo154oo227oo249oo296oo714oo中国银行131oo275oo31ooo38ooo462oo476oo549oo547oo8o9oo1o64oo交通银行116oo15ooo159oo173oo187oo212oo241oo287oo387oo539oo农民银行——————8oo16oo53oo155oo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连年战争到1934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工厂资金短缺金融市场紧缩信贷困难。面临财政危机国民政府能直接控制的银行资产有限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的资产加起来也只占全国银行资产的11。7%。而1934年底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产却占中国全部银行资产的2/3相当于中央银行的3倍。拥有庞大资产的两行对国民政府的做字财政政策并不满意购买政府公债也不积极这是国民政府所不愿看到的。

    为迫使银行业对政府公债的支持1934年7月4日国民政府颁布《储蓄银行法》要求银行至少应有储蓄存款总额的四分之一相当政府公债库券及其他担保物交存中央银行保管库为偿还储蓄存款的担保。8月又命令各行开列2ooo元以上存款存户名单。政府的做法遭到银行业的反对。

    随着经济衰落美国实施购银政策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国内各银行库存现金急剧减少工商业资金周转困难停工歇业倒闭之风愈演愈烈。据统计1935年上海各类商业已倒闭521家钱庄倒闭百家以上倒闭和停业的银行也有2o家。为摆脱困境上海工商界急切要求政府给予1亿元至1。5亿元(用企业财产或商品作抵押)的紧急贷款并要求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放5oo万元应急贷款。

    财政部长孔祥熙利用工商界的要求乃以“巩固金融救济工商”为名借口增加中央、中国、交通三行股本乘机扩大政府在中国、交通两行中的官股。1935年3月2o日孔祥熙在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由于金融市场银根奇紧以致市面不安政府和商界都曾希望三家政府银行能扩大信用以资调剂。但三行资本有限对于救济市面难于尽力所以必须增加三行的股本增加其实力。”并建议行1亿元的“24年金融公债”(以关税作担保)增加三行准备。

    3月23日孔祥熙突然宣布政府必须接管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行都须增资而由政府控制半数以上股份。于是中央银行增加资本为1亿元成为全国各银行之。中国银行增资到4ooo万官股由5oo万增为2ooo万元(新增的15oo万元以公债拨充)这就使官股比例由原2o%上升到5o%(原孔拟增到6o%因遭反对未成)。同时交通银行也增资到2ooo万元官股占到6o%。随着官股增加参加两行董事会的官股代表也从原各三名增到各九名。宋子文当上了中国银行董事长。这样国民政府就把中国、交通两行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正如蒋介石所说:“三行(包括中央银行)之增加官股即统制金融之实施。”1宋子文在4月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也承认:“政府最近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增加官股的目的在于使这两个银行和中央银行在政策上相协调。”21935年6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农民银行条例》将1933年成立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资本额为1ooo万元蒋介石自任董事长有行兑换券及农业债券的特权。

    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也是当时全国金融组织的中心。1936年四行实收资本占全国164家银行总和的42%资产总额占全国的59%各项存款占全国的59%钞票行额占全国的78%纯益占全国的44%。总起来说四行实力约占全国银行的一半以上。1除四行外国民政府还特设了两个金融机构。193o年3月将中华储蓄汇业局改组为邮政储金汇业局规定凡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未设有分支行的地方一切政府款项均由邮政储金汇业局转饬当地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