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在粤方的逼迫下蒋介石通电下野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孔祥熙为表示与蒋共进退辞去了实业部长职务。1932年1月蒋汪再次合作孔祥熙以“中华民国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特使”身份于3月13日赴欧美考察。主要执行蒋介石关于同欧美各国接洽购买军械、飞机和设厂自制任务。在意大利访问墨索里尼时墨索里尼向孔建议:“贵国建国应以空军着手。空军展起来比较快所需军费较海军为少。且将来战争之胜负取决于空军。日本为海军先进国家贵国欲赶上日本非仓促可办。空军则三五年内1《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册第429页。
可见成效。”1孔祥熙将此建议报告蒋介石蒋深以为然于是优先展空军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展的重要战略。
1933年3月孔祥熙从欧洲考察回国。当时国民政府财政拮据宋子文辞去了中央银行总裁职务孔祥熙接任中央银行总裁同时宣布“废两改元”。9月蒋介石制定了新的“剿共”计划要求迅增加军费开支宋子文以国库窘迫无法应付为由提出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职务。蒋介石从南昌飞回南京敦促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
11月1日孔由沪赴宁就任财政部长。在当天招待记者时他表示“开源节流为财政主要方策”。他说:“开源应力保经济建设培养税源。至增加税收不外整顿原有各税及另辟新税但增税宜不伤人民元气不害经济展。节流之法不仅缩减支出还应注重分配得宜合乎经济原则。”2其实孔祥熙的“开源节流”并不能遏止军事开支这个大流因为他继任财长本身就是在宋子文无法阻止蒋介石扩充军费的前提下实现的。
孔祥熙执掌财政长达11年之久可分为“平时财政”和“战时财政”
两个阶段。
在“平时财政”初期孔祥熙为了支持蒋介石的“剿共”内战实行赤字开支政策。当时财政赤字已近千万元但是孔强调平衡预算固然重要而“剿共”作战比保持预算平衡更重要1。所以孔祥熙上台不久就以关税作担保行1亿元新公债。
1934年1月2o日孔祥熙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在会上他提出“整理田赋举行土地陈报以除积弊而裕税源案”和“减轻田赋附加以救济农村解除民困案”两案均获通过。同年5月18日为落实以上提案孔专门召集了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
1934年6月孔审核并呈报了“海关进口新税则”。并经第414次中央政治会议核准实施于月底由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实行。新税则先是对日军事妥协的产物它对日货输入极为有利;其次进口新税则对民族工业借鉴外国的技术极为不利许多中国工业必需品的税率提高了。
1934年5月孔意识到金融力量的分散不利于稳定金融为增加中央银行的实力使之成为真正的“银行之银行”决定把中央银行的资本由2ooo万元增加到1亿元。次年3月他又呈请行政院通过“行金融公债案”以债券充作资本将中国银行官股5oo万元增至25oo万元;交通银行官股1oo万元增至11oo万元。通过充实官股增加了中央银行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控制力量。3月27日“二十四年金融公债案”经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28日公债条例以国民政府名义表。与此同时对中、中、交行的领导机构分别进行改组孔祥熙担任中央银行总裁。中、中、交行的改组标志着国民政府金融步调一体化的完成。
1934年6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白银法案宣布白银国有和无限制购买白银政策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根紧张严重伤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鉴此恶流孔祥熙于1o月13日下午召集财政部负责人紧急开会决定“把白银的纽结割开”即把汇率与国外银行的联系割断。他着手颁布1《孔祥熙先生年谱》第8o页。
2《国闻周报》第7卷第44期。
1《申报》1933年11月2日第3版。
了征收白银出口税并加课平衡税条文使白银的合法出口暂被制止。
但由于银本位制仍然保留着在优厚利润诱惑下白银走私猖獗起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孔祥熙立即决定筹划币制改革。1935年3月孔责令组成专门班子研究草拟币改方案。同年11月3日正式公布《国民政府财政部改革币制布告》宣布“自本年十一月四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1。这次币制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制止了白银外流现象同时统一了中国长期以来混乱的货币行推动了中国工农业生产的展。1935年11月12日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孔祥熙被推为提案审查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主持审定了一系列有关国计民生的提案。在他的影响下会议在表的宣言中提出:“现代经济以金融为事业之中心现代政治亦以金融为财政之枢纽”因此要“下最大决心行金融之统制”。会议还提出财政的任务是“立计划严审核统一币制调节金融以期扶植民力充实国用畅遂货物之流通培养国家之元气”。11936年2月28日孔祥熙被任命为整理内外债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整理内外债务。在整理内债方面孔的办法是行以关税为担保的5种统一公债(也称二十五年统一公债)共计14。6亿元利息6厘分别在12、15、18、21、24年内满期还清每半年抽签一次旧债券按到期远近换成5种新债券。由于延长了偿还期限使债务支出每年减少约达85oo万元;还大大简化了债务结构5种新债券代替了32种不同日期、结构复杂的旧债券简比了债务手续方便了持债人。在整理外债方面孔认为:“中国复兴在望急需要欢迎外资投入以促进经济繁荣建设之推进。”所以他提出免去债息、延长期限、减少债额等三项原则以与各国洽商。当时的债权国一方面看到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日益高涨生怕中国出现新的政府彻底放弃偿还债息的义务另一方面看到财政当局不倦寻求合理解决尚有偿债的决心只得面对现实接受孔祥熙的整理建议。这样经过整理不仅减轻了国民政府公债本息的负担而且维护了债信为抗战爆后几次借款创造了条件。
1936年7月孔祥熙呈准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1o月1日先就公务人员薪给报酬所得和政府库券公债所得开征。自1937年1月1日起对以营利为目的而经营事业所得征课。所得税属直接税它较间接税要公平合理些有利于阻止税负转嫁。它的创办为中国由间接税趋重于直接税迈出了第一步。到抗战爆后直接税显得更为重要收入由1936年的6oo多万元增加到1943年的4亿元以上增加了7o倍。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孔祥熙因身体不适抱疾上海私寓。当得到事变消息时他一面紧急召集沪市银钱业商会要人嘱咐维持安定;一面积极电张学良要求“保护介公”和平解决。当晚孔与宋美龄到南京后先提出了政治、外交、情感、军事四方面对策继又匆匆通电各省市及地方实力派稳定政局后又召见各国使节安顿邦交。正如他自己所说:“余既受命兼代行政院长自念当此危疑震撼之日而所有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诸大计萃于一身责任重大设有一着之误即将沦国家于万劫不复尤苦时1《国闻周报》第12卷第44期。
1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第363页。机急迫不容有从容探索余地。”1由于孔祥熙、宋美龄等的努力基本上遏制了南京政府内部讨伐势力的展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年3月2o日国民政府派孔祥熙为“中华民国庆祝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特使”。这次赴欧历时半年除了庆贺英王加冕外主要是向欧洲各国洽商借款及购买军火准备抗日。孔经过欧美往返活动与欧洲诸国签定了一系列借款合同并订购了大批军火。另外孔还利用外交手段企图促成建立太平洋国家互不侵犯及互助协定企图以此限制日本的侵略行动。1937年1o月孔由欧洲返国。此时正值淞沪会战。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政府决定西迁重庆11月19日孔迁往汉口办公。
1938年元旦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需要实行改组孔祥熙由行政院副院长升任院长。孔祥熙依据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的财政方针努力将平时财政转为战时财政。具体措施为:在金融方面决定实行“百分之五提现”实施《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制止战初银行、钱庄提兑拥挤;1938年3月公布《中央银行办理外汇清核办法》规定各银行用外汇要经中央银行批准限制外汇购买;1939年3月成立中英合作外汇平准基金1ooo万镑由汇丰银行等在上海买卖中国法币维持法币对英镑的比值稳定汇率;成立中、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处健全战时中央金融机构监督全国银行业务;1938年6月召开地方金融会议改善地方金融机构展地方生产事业。在税收方面为开辟税源公布《增进生产调整贸易办法大纲》设置农产、工矿、贸易三调整委员会;将贸易委员会隶属财政部负责土特产的收购和外销充实外汇收入;组织工合协会促进战时工业展。在筹借方面1938年12月完成桐油借款25oo万美元。这些努力在抗战初期都是有利于抗战的。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支出庞大收入微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孔祥熙即酝酿增通货。这次增钞于1938年底经国民政府批准1939年1月公布实施共增“十数万万元”。11938年5月日本近卫内阁改组宇垣就任外相复信张群表示只要孔祥熙出面愿意开始和谈。孔在得到蒋介石同意后指派秘书乔辅三赴香港与日本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密谈但因日方条件苛刻谈判不了了之。从194o年开始国统区通货膨胀指数逐步过财政支出指数。这时孔祥熙认识到增通货的不良后果力求抑制。孔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采取了田赋征实、消费品专卖、管理私方信贷、强制推销公债、争取美援和对内出售黄金等措施。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是田赋征实。田赋征实对于压缩军费开支、抑制增钞、挽救金融危机均有裨益。但由于战争的扩大财源的枯竭抗战中、后期通货膨胀日增。
1944年通货膨胀带来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国民政府迫切需要外援孔祥熙把希望寄托在美援上。此时正好有两个重要国际会议(国际货币基金会议、橡树园会议)孔祥熙乘此机会以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全权代表身份赴美交涉。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对摊额分配争得非常激烈除英、美、1孔祥熙:《西安事变回忆录》转引自《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册第662页。11939年9月11日孔祥熙在国民参政会上所作的财政报告。转引自《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45册。
苏三国外第四席位法国、印度都想争得经过中国代表团的力争会议最后表决同意中国的份额提高到5。5亿美元从此确立了中国在这一世界性货币会议中的第四席位。另外孔祥熙又从旁指导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此会主要讨论和草拟战后国际组织章程。经过孔祥熙的折冲及代表团的努力为中国争得了一些应有的权力。
在美期间孔祥熙还与美国政府清算了美军驻华开销费用为重庆政府净得2。2亿美元还偿金;出席美国国会演讲呼唤美国援华;商妥购买3亿美元黄金用于回笼法币维持财政。
1944年秋冬由于战争的摧残和消耗国统区整个经济呈现出败落景象。这时孔祥熙虽身在美国但对此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他执掌财柄11年除1936—1937年财政年盈余78oo万元外其余各年均有赤字。赤字财政的展趋向必然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不能不使经济展受到严重限制。于是孔祥熙的政位受到了各方面的冲击。11月初他在国内反对声中由美电谕提出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并获照准。
1945年5月孔祥熙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7月辞去中央银行总裁职。7月29日由美返国继辞四联总处副主席职。1o月辞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职。此后孔仅留中国银行董事长一职。1947年秋孔祥熙以陪侍宋霭龄看病为名赴美。1948年1月辞去中国银行董事长职。
195o年蒋介石在台湾“复职”后聘孔祥熙为“总统府”资政。孔在美居住15年后于1962年返台湾定居台北。1964年国民党任孔祥熙为中央评议委员。1966年孔赴美疗病。1967年8月16日病死美国终年87岁。
第十五章宋子文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县)。父亲宋嘉树是个牧师。宋子文早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备班、大学班学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