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汽车柴油动机的仿制始于1935年。当时上海新中工程公司的经理支秉渊购买了一辆英国的neter牌载货汽车委托6景云主持仿制该车的perkins牌4缸35马力狄塞尔高柴油动机。新中工程公司仿制的22oo转/分的汽车用高柴油动机于1937年春制成缸体、曲柄、连杆等系自制油泵、油嘴活塞等为从市场上购买的德国和英国货。其后将仿制的动机安装在那辆neter牌车上作行车试验。短途试车未生故障但长途试车时烧坏了曲轴瓦这可能是由于在曲轴润滑系统结构的仿制上有些误差及滤油材料不合要求。1三十年代在进行汽车的单车仿制之外完全利用进口汽车零部件和总成页。

    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o—71页。2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第491—492页。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1页。

    组装整车的工厂也在进行批量生产。1937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资16o万元组建了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计划先进口国外的汽车零部件、总成组装再逐步从部分自制过渡到整车自制。上海装配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组装了1oo辆奔驰牌2。5吨om59型载货柴油汽车。后来因战争停产该厂的机器设备运往桂林良丰建成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华南分厂。总公司也由上海迁至香港成立了华运行和南华铁工厂。南华铁工厂在太平洋战争爆前除油泵、油嘴、起动机、电机进口外已能按德国图纸自制其余零部件来制造奔驰牌55马力4缸汽车柴油动机。另外香港土瓜湾装配厂也利用德国的零部件和总成组装了近2ooo辆奔驰牌55马力载货汽车。2抗战时期为了满足战时的军工和民生的需要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些计划来展工业其中包括建立汽车厂。1939年9月资源委员会所属的中央机器厂在昆明正式成立下设包括汽车厂在内的5个分厂和4个处。汽车厂厂长史久荣在6月已代表资源委员会买下了美国司蒂瓦特(steart)汽车装配厂的全部旧设备并设计了4吨载货汽车以便在国内生产。1941年5月运至越南海防的16oo余吨美国汽车厂的部分设备和其他器材遭日军劫夺;7月部分设备运到了云南畹町镇因难以继续运往昆明故将汽车分厂改设在龙陵县。龙陵汽车分厂在组装了2辆“资源牌”4吨载货汽车后便于1942年落入日军手中。中央机器厂设立汽车分厂的计划也就被破坏了。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1939年日本成立了装备美式机器设备的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统制伪满的汽车制造业。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后来又并入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资本增至1亿日元。至日本投降前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经营的汽车制造厂每年已能组装汽车2万辆修车1万辆(战后该厂设备9o%被苏联军队拆走)。日本人在关内也开办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如天津的丰田自动车北支株式会社等。

    1945年1o月交通部将日本人经营的华北自动车株式会社及17个汽车修配单位合并改组为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下设天津汽车制配厂、天津汽车修理厂、北平汽车修理厂、青岛汽车修理厂、济南汽车修理厂、石家庄汽车修理厂等。除承担整修外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还仿制进口配件和日本大牌三轮汽车。三轮汽车分客、货两种先后共生产了6o辆。1946年国民党军队动全面内战和平建设已无可能。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则有待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了。

    航空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1918年建立的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是我国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广东飞机制造厂、中央杭州飞机2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2—73页制造公司、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科技人才如巴玉藻和王助。他们于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巴玉藻在中国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王助毕业后则到美国西雅图波音公司工作该公司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就是由王助总设计并监制的。他于1918年回国后便致力于飞机研制工作。然而由于中国支持航空工业的基础工业的落后、航空教育和科研的薄弱由于政府的和战乱不断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可以称为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一)飞机研制工作航空技术是现代高技术。设计制造飞机不是简单的工匠手工艺所能胜任的。早期的先驱者没有取得很大成就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航空工程技术教育。他们对航空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但技术上所知不多。选派航空留学生则开始改变了这种局面也使中国航空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最早派出学习航空工程的有巴玉藻、王助、曾诒经和王孝丰等。巴玉藻和王助则是成就非凡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1。海军制造飞机厂。

    1918年巴玉藻和王助回国后即筹备成立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巴玉藻任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工厂。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在巴玉藻主持下设计的第一架飞机于1919年8月完成取名甲型一号这是一架水上飞机。这种飞机共造了三架性能不亚于欧美的同类产品。巴玉藻在飞机研制成功后提出了一个扩建工厂的计划“以图多制教练机养成多数人才逐渐试造军用飞机自制动机以期达到建设空军增强国防之目的”。1他提出拨款6o万元建厂研制飞机的计划虽获得批准但未能实现。在他和王助的努力下设计制造飞机的工作在艰难中进行。到1929年共制造出6种型号的飞机12架以水上飞机为主。在1922年巴玉藻和王助共同设计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坞。

    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生产飞机过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均从国外进口动机也全部依赖进口其他木质材料、蒙皮材料和油漆则使用本国货。自1919年完成甲一教练机后到1922年又完成了甲二、甲三、乙一等初级教练机。1924到1925年又设计制造了丙一、丙二水上轰炸机它们的重量已达2。95吨最大度已达每小时17o千米。

    二十年代后期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继续设计生产教练机的同时也研制了几种侦察机和鱼雷轰炸机。如1927年研制的戊一“江凫号”、戊二“江鹭号”、丁一“海鹰号”、丁二“海雕号”。这些飞机虽都是双翼木制水上飞机但外形都相当简洁美观性能也不错可以同外国同类飞机相媲美。1巴吟轩、巴钟奇:《先父巴玉藻生平事迹简介》《航空史研究》总第19期1988年;杭依特、石林:《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人——巴玉藻》《航空史研究》第2o期1988年。11931年海军制造飞机厂迁到上海。这个时期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也有了一些进步如改善飞机机身流线形、翼剖面也更加科学支架采用了焊接技术。除继续研制水上飞机外也开始生产6上飞机和仿制外国飞机。抗战前海军制造飞机厂先后研制和仿制了教练机和侦察机7种其中1934年研制的“宁海号”

    舰载侦察机是相当出色的它的机翼可以折叠。由于当时的政府不重视自己的飞机因而没有通过大量采购等手段扶持自己的研制工作。这些飞机几乎都没有投入批量生产。1936年海军制造飞机厂以很快的度为军方仿制了18架美式飞机。抗战爆后海军制造飞机厂被迫迁到成都改组为第八修理厂。从此这个中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再也没有在飞机研制上取得多大成就。

    2。广东飞机制造厂。

    广东飞机制造厂是中国第二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192o年在广州建立。

    1923年杨仙逸从美国运回四架寇蒂斯“珍尼”式飞机。杨仙逸以这种飞机为基础与美国工程师一道研制成双翼教练机。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自主持了试飞典礼。次试飞由黄光锐驾驶据说宋庆龄也一同乘机上天。孙中山以宋庆龄的英文名为这架飞机命名“乐士文”。为了鼓励中国人自己研制飞机孙中山特别题写了“航空救国”四个字。2从1928年起广东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并将所有的飞机都定名为“羊城号”。由于广东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国飞机也敢于使用本国飞机这使广东飞机制造厂的飞机研制工作相当出色。1928年广东的梅龙安设计制造了第一架飞机“羊城51号”并亲自驾驶飞行成功。接着又设计制造了“羊城52号”时128千米。1929年又造出时过16o千米的“羊城54号”、“羊城55号”、“羊城56号”等飞机。1933年又造出了“羊城57号”它的度达到22o多千米。据统计广东飞机制造厂在1936年前共研制生产了“羊城”系列的教练机、驱逐机、轰炸机达6o多架成为中国当时在飞机研制方面成就最大的航空工厂。11934年广东飞机制造厂改为韶关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合作生产飞机。这时该厂的主要任务转为修理和仿制外国飞机但也自行研制出“复兴”式教练机。到1939年该厂共仿制成美国“霍克”3式飞机44架生产“复兴”式飞机4架。1939年韶关飞机制造厂又迁到昆明改为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1941年再迁到贵阳。工厂除了继续制造外国飞机外还自行研制了“研驱一”飞机这是中国最早的下单翼式布局飞机之一。虽然它的机身相当笨重但也达到了每小时547千米的高度。它只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之翼出版社(台湾)1993年版第52页。1参见季文美:《旧中国飞机制造工业回忆片断》《航空史研究》总第4期1984年。制造了两架。该厂还计划研制性能更好的研驱二但未能实现。另外自行设计的“复兴”式也进行了改进其中“新复兴”丙的飞行度达到每小时292千米“新复兴”甲的度为每小时285千米。不过它们的制造数量都很小。

    随着战争的进行计划研制的几种飞机都未能坚持下去。担任工厂厂长的朱家仁后来在自己家里继续研制飞机取得了很大成绩。1朱家仁在1936年就自己设计制造了“苏州号”双翼教练机相当成功。从1943年起他又在自己家的后院里设计制造了“研驱零”驱逐机。1945—1948年在国际上直升机刚刚开始展之时他就开始研究、设计直升机。他先后设计制造成功了两架共轴式“蜂鸟”号甲型和乙型直升机。其中“蜂鸟”乙型直升机的典型技术数据为:动机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径7。62米机高2。63米总重725。5千克最大飞行度每小时136千米航程219千米。2这架直升机看起来也十分漂亮采用封闭式坐舱可以说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3。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

    1934年国民政府和美国合作在杭州建立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这个飞机制造厂先是修理外国飞机后逐步过渡到组装、仿制美国飞机包括全金属飞机。后来制造的美国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为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共制造了25架。这是中国次制造带有应力蒙皮结构的大型飞机。这也表明了中国具备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和飞机制造技术。在将美国的侦察机改制为轰炸机的过程中任务完成得也相当出色。

    抗战后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迁到云南垒允在杭州和垒允期间的8年里共装配和生产了各式飞机约二三百架成就相当突出。从生产的飞机性能上看说明这个工厂也具备了设计新飞机的能力。但由于战时主要目的是多出飞机因此自行研制飞机的工作一直没有开展。1942年日军侵入昆明后工厂关闭。

    4。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5年意大利人来中国与国民政府在南昌合办了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6年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先修理了“美龄”号飞机和两架意制菲亚特式飞机。1937年开始该厂按计划制造2o架教练机和6架大型s—18双轰炸机。尽管中国只承担了约2o%的生产工作但设计制造这种双动机大型飞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1抗战后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迁到四川的南川改组为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朱霖任厂长。

    1参见姜长英:《朱家仁》《航空史研究》总第5期1984年。

    2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之翼出版社(台湾)1993年版第61页。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从1939到1947年这个厂研制了6种飞机。忠28甲下单翼驱逐机是仿制苏制伊—16飞机。但由于没有图纸自己设计的比例很高。它的重量为1556千克最大度每小时455千米。先后造了3架。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后来又将这架飞机改成教练机共制造了3o架。这个数量在当时是很高的。194o到1942年第二飞机制造厂试制了两种滑翔机生产量有3o多架。该厂还曾在缅甸装配过当时最先进的战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