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使之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展。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外交政策以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原则。会议规定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仍将长期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1o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布就职。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都3o万人齐集广场举行庆祝典礼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九章三十年的基本总结:三条路线、两种斗争、一个结局1919年至1949年这3o年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时期叙述的。这3o年的历史理所当然地是古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展。但它既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就会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物;它既为未来开辟道路、提供条件也为未来设置局限。因此这段历史和任何一段历史一样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总结的。这里只从历史展历程及其归趋上作一个扼要的回顾式的总结。

    中国在1921年成立后不久就广泛深入地领导和动起中国革命运动很快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政治力量。从此中国的阶级关系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政治分野。中国领导下的工人、贫苦农民、下层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是最进步的革命的集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知识分子、大部分的自由职业者构成了一个中间集团;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军阀、官僚结合为一个反动集团他们掌握着、控制着中央和地方政权是当权派。这样三个集团的分野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形成。那时中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与此同时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学者和政治活动人物大力宣传“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和平统一”、“废督裁兵”、“好人政府”、制定宪法等主张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政治方案。他们的主张集中起来就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军阀官僚们则以国家政权为工具剥削和压迫全中国人民。这样中国政治舞台上就明显地出现了三个集团和三条路线。从此也就出现了三条政治路线的斗争。

    中国根据马列主义的学说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即社会主义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但是在当时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就不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而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在1927年已初步形成。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左”倾路线用苏维埃共和国代替了民主共和国。1935年瓦窑堡会议后又重提民主共和国口号。到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和《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备了起来。提出一个公式:“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此后这个理论在具体阐述上更加完备到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1:《中国革命和中国》(1939年12月)《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949年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要建立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就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符合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它能够消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路线也能够克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线使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

    1927年以后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代替了北洋军阀政府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具体的掌权人物变了但政权反人民的根本性质没有变。1927年至1935年中国犯了“左”倾路线错误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目标没有变依靠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的基本方针没有变。中国的基本政治路线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这时出现了一些明确声明既又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党和政派它们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等。当时人们称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为第三党他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称呼。这清楚地表明了他们是国共两党之外和之间的一种政治势力。除了这些有组织的党派以外中国社会上的许多人有同他们一样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在和国民党两个政治集团以外还有一个中间集团这是客观存在。当时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例如一个文件上说国共分家以后一部分政治活动人物“。的革命策略深恨工农运动过火一方受国民党在朝派之压迫没有出路所以有第三派的活动”。但认为“革命已经进到工农民主独裁制的直接革命阶段客观上不容许中间阶级的存在”1。因此对他们采取了打倒的策略。但主观主义的政策不可能消灭客观上存在的中间集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把中国社会政治力量明确地划分为三个集团:(1)顽固集团即抗日阵营中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2)中间集团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3)进步集团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根据这种划分的基本策略方针是: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日矛盾的解决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顽固集团转变为反革命集团对它的策略也就由孤立顽固势力转变为打倒反革命势力了。

    这种三个集团的划分是策略总方针的阶级基础这个策略总方针的明确规定和正确执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成立以后到1949年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在统治全国。

    这个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阀官僚掌权的军事独裁政府一1《通告第四十六号》1928年5月11日。

    般说是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府。蒋介石既反对又反对“自由民治主义”(即民主主义)在他的思想里根本没有民主的影子他推崇的是“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论”2。蒋介石靠军队实行统治。他说“国家之生命力”有三即教育、经济、武力。但认为:“广义的‘武力’不仅是教育与经济皆包括在这武力之中凡是学术、政治、外交、文化、军事、思想尤其是主义和其他一切精神与物质的力量亦皆包括在武力之中。”又说:“人类一切文明就是由战争而生因战争而进步”1。可见在他的思想中武力就是一切战争就是一切。他对苏维埃区域实行武力进攻在国民党统治区则实行白色恐怖。有时蒋介石也说要实行宪政但“他们口里的宪政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2。蒋介石南京政权在本质上是一个十分反动的政权。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集团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抗日另一方面又反人民。因此对他们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但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是全体中国人的敌人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那时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还不是要消灭他们也不是要把他们赶到敌人方面去。的策略原则是以斗争求团结。

    抗战胜利后中日矛盾解决了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蒋介石统治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但是在抗战刚刚结束时由于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促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内的阶级斗争主要采取了和平斗争的形式具体表现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三个集团的三条政治路线主要表现在建国问题上。蒋介石集团的政治路线是如何保持并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说是要实行“民主”但是民主必须以“统一”为前提说要促成民主宪政的实现但又说“政府的基础不容动摇”国民党“对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1。所以蒋介石说要实行民主不过是个幌子实质上他要维持的是独裁政权。蒋介石集团力求在政协会议上贯彻这个方针但在会上由于和民主党派的斗争由于人民的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方针未能实现。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决议决定实行内阁制、国会制、省自治制的制度。这样就和国民党的方针相违背。所以政协闭幕后蒋介石集团马上撕毁政协决议动全国规模的大内战。

    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又分两方面:一是战争。这是主要斗争方式依靠武力打倒蒋政权。这是打倒蒋介石的第一条战线。二是国统区的群众运2蒋介石:《国民会议开会词》。

    1蒋介石:《现代国家的生命力》。

    2:《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o年2月2o日)《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6页。

    1蒋介石:《告全民同胞书》。

    动。这是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这样从前方和后方两方面向国民党的统治动进攻。这种进攻很快取得胜利1949年推翻了南京政府蒋介石集团的一部分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中国大6全部解放。这种用暴力推翻蒋介石统治的斗争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种方式的斗争。这种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同中间集团的矛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以为代表的革命集团同中间集团的斗争属于人民内部斗争。在抗战期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具有中间集团特点的政党——中国民主同盟。这个党在开始成立时领导人就宣布他们站在国共之间力图调和国共两党的矛盾。他们努力争取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足道地的民主国家”。他们的基本口号是“调和国共”、“兼亲美苏”主张用苏联的“经济民主”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主张“多阶级融合的民主”。总之这个党要求在中国实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他们的建国方针他们在政协会议上竭力宣扬这个方针。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不得不采取武装斗争同国民党对抗。但就在这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大力宣传中间路线宣传只有他们的路线才能救中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前他们有人还幻想中国出现一个以黄河为界或“划江而治”的“南北朝”。这种幻想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和蒋军迅溃败而破灭。在这期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其他民主党派也被迫转入地下。第三条路线破灭了但是仍然有人怀着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中国对中间集团的政策在改变了“左”倾错误以后一直采取团结的态度同他们的斗争是人民内部斗争。到解放战争中后期采取政治思想批判的方式使他们放弃走第三条道路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美国表“白皮书”以后在全国起了一个批判民主个人主义的思想运动同时团结他们同他们一起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奋斗。1948年4月3o日中央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这个号召获得了广大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赞同和响应。动员他们到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他们进入解放区后受到了现实的教育。1949年1月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表《对时局意见》公开表示“愿在领导下”为筹建新中国而努力。这样在的争取和帮助下他们逐步放弃中间派立场归属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