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欧洲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是中国抗日战争引起的是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战略方针的结果。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战局的重心”其战略地位比欧洲战场更为重要。第三中国的抗战与世界反侵略战争结为一体在战争中中国的利害成败与其他对德、日、意作战国家的利害成败“绝对一致”。第四“中国问题将随世界问题之解决而解决”持久抗战的目的就是实现“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以上四点第一、二两点是过分夸大的。第三、四两点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在中日战争中蒋介石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持久抗战以等待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之解决而解决的“自然机运”。他对欧洲战争、太平洋战争的论述往往是从他的战略政略出而不是从事实出的。因此他的论点有的是不正确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在全国的抗日战争爆之前和之后蒋介石一直企望美、英、苏干涉、抑制日本侵略以致把他们(或其一)拉入战争。因此蒋介石等人把欧洲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看成蒋的战略政略的成功是有其理由的。而这一点与抗战时期蒋集团的命运的关系是巨大的。1何应钦:《抗日御侮·序》见蒋纬国:《抗日御侮》第一卷序言部分台湾1978年4月版第6、7页。

    第二节中国世界战略的变化再说中国。

    欧洲战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这三次大战的爆极大地影响了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对世界前途的看法对世界战略的看法对国际统一战线如何执行等等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与国民党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曾有过曲折的复杂的变化过程。

    1935年8月1日中国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号召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同时提出“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作同盟与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这是国共合作破裂后第一次作这样的表示。

    1937年7月23日中央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提出:“反对法西斯侵略阵线同英美法苏等国订立各种有利抗日救国的协定。”这是号召国民政府去做的但也表示了对英美等国的态度。1938年2月在与美国合众社记者谈话中说:“美国民主党的赞助国际和平罗斯福总统的谴责法西斯霍华德系报纸的同情中国抗日尤其是美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抗日斗争的声援这些都是我们所欢迎与感谢的。不过希望美国能更进一步出而联合其他国家给暴日以实际的制裁。现在是中美两国及其他一切反对侵略威胁的国家更进一步联合对敌的时候了。”1因为这些话是通过美国记者对美国人讲的所以争取美国援助的语气更恳切一些。

    但事情是非常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在争取英美政府援助中国抗战并与之联合的政策上有很大的局限有很大的保留。我们在下面加以分析:从客观方面说太平洋战争爆以前英美对华实际援助不多而张伯伦又执行对德日妥协的政策。国际上曾有所谓远东慕尼黑会议的酝酿所以特别警惕英美牺牲中国与日本妥协。这是不看重外援的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说有三个原因:第一有一条根本原则就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它对人民解放事业有胜利信心的表现。第二共产国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估计和推行世界革命战略的要求。具体内容后面再谈。第三从阶级分析出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分开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主要指的是那些国家的人民;但人民是无权的制定政策的人是那些国家的统治者。

    以上的分析可以在的话中得到证明。他在《论新阶段》中说:“过去的大家都明白各民主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援助中国的主要是其人民的同情中国苏联的援助则更加积极。现在由于日寇进攻的深入1:《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的谈话》《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o3页。又加深了英美法苏对日本的矛盾。虽然英国在西方的妥协政策可能搬到东方为了多少保存在日本占领地区的商业为了幻想减轻日本对南洋的威胁英国有可能同日本进行某种程度的妥协但根本妥协是困难的至少暂时有困难这是日本独占政策的结果。东方问题与西方问题在当前具体情况上有某种程度上的区别。日本的深入进攻进一步加深了日美间的矛盾苏联与中国的友谊是增长的中美苏三国有进一步亲近的可能。但是我们第一不可忘记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第二不可忘记资本主义国家之政府与资本主义国家之人民的区别;第三更加不可忘记现实与将来的区别。我们对前者不应寄以过高的希望应该努力争取前者一切可能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事实但过高希望则不适宜。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与外援的配合主要的是和先进国家与全世界广大人民反法西斯运动之将来的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松争取外援的方针应该放在这种基点之上。”1从这些可以看出对英美法政策的内涵及限度。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欧洲战争爆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春)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断定并预言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展到“垂死”阶段世界面临“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的思想和战略被定为共产国际的指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之后共产国际又一次判断并预言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崩溃当前世界无产阶级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革命。9月1o日中央接到共产国际的指示大意是:现在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交战国资产阶级的罪恶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国家内的工人阶级尤其是都不能赞助这个战争。中国赞成这个方针。

    1939年9月14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论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报告其重要内容是:(1)欧洲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是“一群疯狗打架”完全应该反对。(2)欧洲战争爆之前世界分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营后者中包括“各民主国家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府”。战争爆之后法西斯阵线与反法西斯阵线的划分已不适用了。民主国家的资产阶级已经成了两大帝国主义阵营的一个应把战争的双方“看成一样的强盗”。(3)现在无产阶级和的政策应该是:在各交战国是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向人民宣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革命的国内战争建立反帝国主义战争的人民统一战线”。在各中立国内如在美国是揭穿资产阶级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在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民族统一战线或者抵抗侵略者或者反对宗主国。总之中国、苏联、各国人民解放运动、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应该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用1:《论新阶段》《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39—64o页。

    以对抗反革命的统一战线。(4)对世界前途的估计是: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走到尽头大变化、大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时代就是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把黑暗世界整个儿的改造为光明世界的时代。我们正处在这个时代中”。

    但是共产国际的战略原则和具体部署与中国现实是矛盾的。当时的中国是:中日两国正在打仗。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但还没有力量把它赶跑。在这个时候英国对与日本结为同盟的德国作战美国支持英国对德作战并有限地援助中国对中国抗日是有利呢?还是不利呢?非常明白当然是有利的。当、似乎是非常肯定地阐述共产国际战略的正确性时又不能抹掉上述事实。在这种地方我们看到了对英美政策的矛盾性。194o年12月25日在他起草的一份党内指示中说:“虽然是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的但是既须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现时没有举行侵略的其他帝国主义加以区别;又须将同日本结成同盟承认‘满洲国’的德意帝国主义和同日本处于对立地位的英美帝国主义加以区别;又须将过去采取远东慕尼黑政策危害中国抗日的英美和目前放弃这个政策改为赞助中国抗日时的英美加以区别。”1说要在这些区别的基础上建立的政策。在这里可以看出对英美的政策与共产国际的世界战略是不合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打乱了帝国主义反革命阵营与以苏联为的世界革命阵营的划分坐待两群疯狗打架、两败俱伤而乘机推翻整个儿资本主义制度的设想被现实否定了。共产国际和的战略策略不得不作重大修改。

    德国攻苏后很快作出反应。1941年7月7日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指出:“目前是全世界法西斯阵线与反法西斯阵线的伟大斗争时代。”声明“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拥护国民政府对德、意绝交的正确行动。”紧接着在1941年7月14日中央政治情报中更具体地说:“在目前条件下不论在英、美在奥、捷、波、法、比、荷、丹、挪、南、希或在其他国家如瑞典、瑞士、土耳其、伊朗及中南美各国那里的国内任务均是动员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和我们中国一样不分阶级党派为组织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各国对于组织民族统一战线或国际统一战线其唯一标准就是:凡是帮助毁灭法西斯军事政治机构和有利于苏联打胜仗的人们和行动都是好的、正确的应该联合的。凡属妨害达到这个目的的人们和行动则都是坏的不正确的应该反对的。”由此可见的国际统一战线策略和苏德战争爆以前是根本不同了。

    1:《论政策》《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4页。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第二天中央对党内出《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对外表《中国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在这两个文件中的国际统一战线又有了进一步的重大变化要点如下:(1)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规定。文件说:“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英美对日的胜利就是民主与自由的胜利”。(2)在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问题上阐述了许多新观点、新策略、新精神。文件说:“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应当包括反对日本侵略的一切民族的政府、党派及一切阶层的人民日本国内的反战人民和日本殖民地朝鲜、台湾、越南的人民在内。这个统一战线应当是上层的同时又是下层的是政府的同时又是民众的联盟。应当实现中英美及其他太平洋各国的反日军事同盟。应当建立宗主国政府与土著民族的亲密合作并开展一切日本占领区内的游击战争。”又说:“中国人民与中国对英美的统一战线特别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反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为此目的中国应该在各种场合与英美人士作诚恳坦白的通力合作。”这些是国际统一战线策略在抗战时期的重大展。

    至此与英美政府正式结成了统一战线的抗战真正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并结为一体。在这一点上的国际战略与国民党的政略战略归于一致。新的国际统一战线的结成是走出中国的范围和共产国际的圈子面向世界的开始。的这种战略在抗战后期有些变化但基本上未变。

    第十三章中国国民党和中国两党代表的政治力量的消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彻底打倒是在1949年。但这个胜利的基础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奠定的。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被推翻是在1949年但它走上下坡路则是从抗战中期开始的。所谓国民党走下坡路第一是从政治上着眼的第二是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力量对比而言的。如果从军事力量上着眼则是一直上升的(解放战争后期除外)。它的统治地区在抗战结束后也比抗战期间扩大。但这些都没能阻止国民党统治在大6的最后覆灭。所以说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和中国国民党两党所代表的力量消长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国民党政治地位的降低作为中国中央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4月开始建立的。蒋介石集团在193o年中原大战中打败冯阎两集团以后在国民党各派军阀中和各派政治势力中占了明显的优势。正当蒋介石踌躇满志高喊消灭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