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强盛起来以后对外展开了侵略和扩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曾指出:“它(指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这种所谓的“创造”是通过侵略、剥夺、奴役其他民族或国家来完成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进行军事的征服、政治的奴役、经济的掠夺和文化的输出的结果。这也就是所说的“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2用恐怖的方法、对外扩张的方法去改造世界这就是侵略。资产阶级对外侵略的目的是征服和掠夺但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不可避免地给落后地区和国家带来许多新的因素使那里的社会、思想、政治、经济生变化。从人类历史的展进程来说人类世界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或叫近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世界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在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开始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例如在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许多方面生了从未有过的广泛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在当时使世界走向资本主义化是进步的社会展趋势但诉诸武力的恐怖手段受到人们的普遍厌恶和排拒。资产阶级把他们用恐怖方法改造世界的活动推行到中国表现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破产。中国人以天朝大国自居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局面无法继续维持了。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地开始了痛苦的近代化过程。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更紧密地融合起来。
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国家。与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后起的强国日本相比较逐渐暴露出中国社会存在和展中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客观地说这些问题也就是世界历史或世界历史新时期向中国提出来的主要问题。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紧和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中的屡战屡败这些问题日益被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从总体上说这些问题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剧烈而又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不管是福是祸这些变革终究会波及到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所接触的一切民族。就近代中国而言现代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三个方面的现代化:(1)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同时现代化的国家还必须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
(2)经济现代化: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形式、经济制度、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的现代化。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思想和生活现代化: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现代化。从整个社会来说现代化要求创造一代新人具有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的人从事新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活。
以上是现代化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实现了上述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新社会这样的国家是一个新国家。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新国家、形成一个新社会而奋斗不息的历史现代化始终是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但是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历史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展自身产生的这个事实对中国人影响巨大。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展远远落在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后面还没有产生和展资本主义的条件距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门还很遥远。这样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侵略打在中国人头上压在中国人身上渗透进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对中国封建皇朝的极大冲击。这种冲击使整个中国社会的运行轨道生错位中国社会在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下被迫转轨;寻求新的生存形式。这种情况可称为历史的断裂它是中国人感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因而“创巨痛深”。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感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呢?我们可以追溯一下中国历史自古及今的展过程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自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曾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完成经历了千万年的时间。家庭形态的改变私有财产的产生政治权力的确立国家的出现都经历了长期的渐变过程以至于我们甚至无从确定历史上是否曾有一个生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或者是否有一个过渡时期。虽然人类社会生了极大变化但是这个转变是不自觉的是当时人类感受不到、认识不到的。和后世相比这次转变完全是一个自的过程。
中国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是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的转变。中国的史学界曾有人很强调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强调法家和儒家的斗争并大量写入史书。这种历史描述有很多夸张不实的地方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著作。至于中国何时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史学界有西周说、春秋战国之际说、秦汉说、魏晋说。从西周到西晋时间跨度约13oo年。各种说法都没有充足的依据否定对方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了许多文物但仍不能为解决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提供足够的材料。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至今没有现肯定奴隶制社会何时确实存在的充分根据。“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千耦其耘”等史料记载甲骨文、金文中关于赐予奴隶的记录多人殉葬墓的现都是零碎的不能证明一种完整的社会形态的存在与否。关于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争论由来已久这些问题我们不去讨论。举出以上问题用意在于说明:今天的史学家对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尚看不清、说不明可见这种转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如现在有些人所说的社会大震荡。历史材料的缺乏正是这种转变很不显著的有力证明。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变与前两次转变不同。它不仅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是人们感觉到的最大最深刻的变化。
先进的中国人不仅感觉到这种变化而且认识到非变不可。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非常明确地说:“泰西诸国之相逼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曩代四夷交侵以强兵相凌而已未有治法文学之事也;今泰西诸国以治法相竞以智学相上此诚从古诸夷之所无也。”1康有为认为中国非变革不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2。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深刻觉醒。
“值四千年之变局”是近代中国曾经面临的真实情况。在康有为之前王韬、郭嵩焘、曾纪泽等已有见于此。在1957年也说:“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很久以来就处在大变动中间了。”3这个大变动从鸦片战争开始时至今日还没有结束。
社会变革有多种形式。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变革有的直接表现为阶级斗争有的受阶级斗争的支配、制约和严重影响。变革一旦实现就会有人失去统治权、经济特权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力量执掌统治权、经济权因而这一过程充满了斗争。在近代中国广大人民要求建立一个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要维持一个旧政权。双方展开的尖锐斗争开始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进程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这样近代中国的阶级斗争出现了新的形式增加了新的内容。过去国内阶级斗争主要是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斗争现在除了1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2)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75、197页。2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2)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75、197页。3《在中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o3页。
这种斗争以外又出现了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的斗争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有国内各阶级同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纷纭复杂的矛盾斗争中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是一个总的社会展趋势。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是当时中国社会展的总任务。这样一个观点在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有清楚明确的论述。中国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展线索问题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展的主线另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展是近代中国历史展的主线。其实按照我们的看法这两个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但是中国历史的这个展方向在五四运动以后生了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中国影响极大从此中国现代化的内容和性质都生了变化。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成立再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从此中国社会的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不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了。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前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现代化的任务是贯穿在整个中国近代史(184o—1949年)之中的并且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整体上说从历史展的长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为中国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政治的经济的前提从而使中国整体的现代化真正成为可能。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真正的中国现代化历史从此开始。
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出了政治民主化的问题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民主派他们的目的都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中国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人民民主国家也是为了实现中国历史上提出来的民主任务。不过这个民主是人民民主同资产阶级的民主有着根本的区别。今天人民民主国家早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是民主制度还不完善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还要经过长时间才能养成。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培养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组织社会生活、处理各种关系仍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经济现代化问题:鸦片战争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教训了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他们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师夷之长技”造武器、开矿藏、练新军、修铁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随后民办的资本主义工业艰难起步。由于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展缓慢。中国国民党政权建立后官僚买办资本的扩张又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国民经济出现了迅展的前景。但是由于指导方针错误经济现代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展国民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仍然是中国的一项主要任务。
关于思想和生活的现代化问题:从开展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领导下的社会大变革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了极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前清皇朝的统治者自居天朝大国对西方各国蔑称“西夷”;洋务运动中一些较开明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开始筹办工业学习西方的器物制造;变法维新时资产阶级改良派进一步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公开打出“天赋人权”旗号要求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一个文化思想不断前进的过程。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生了变化。
现代化并不等于单纯地学习西方“全盘西化”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基础之上吸收外国的长处加以改造和创新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也就是说要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社会。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所有中国人为之作出长时间的不懈的努力。
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就这样开始了中国历史展总趋势就这样确定了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总任务就这样被客观地规定了下来。中国历史随着世界历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