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也通过嫡系陈立夫等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借口来抵消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影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1934年1o月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在上海创办《文化建设》月刊大力鼓吹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为巩固国民党政权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等人于194o年4月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同时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这一思想政治派别被称为“战国策派”。《战国策》是一个综合性刊物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历史、文艺诸方面。他们所宣扬的暴力主义、英雄史观实际上迎合了当时的国内外法西斯主义因而受到了《群众》等杂志的批评。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6续创办一些刊物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1944年12月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创办中央机关刊物《民主周刊》。
罗隆基、潘光旦、费孝通等经常为该刊撰写文章。1946年停刊后又在香港改出《光明报》继续宣传民主同盟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1949年9月终刊。
中国民主建国会于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平民》周刊;中国致公党于1947年在香港创办《公论》季刊;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于1947年9月在香港出版《自由》月刊;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粤港澳总分会于1946年9月在香港创办《民潮》月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出版《新台湾丛书》。一些民主人士还办了《观察》、《时与文》这些甚具影响的刊物。九三学社由于没有自己的中央机关刊物因此常在《观察》上表重要文告。
张君劢为领的中国国家社会党早在1932年创办《再生》杂志一直到1949年4月才停刊。
………………………………
2
3。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公报。
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出版行政府公报其重要者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这是一份行时间很长的政府公报自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出版至1948年5月19日终止。它刊登各级政府的组织法国民政府颁布的法规、训令、布告、文电、公函及各种规章制度、人事任免事项等。这些材料对于研究国民政府的机构演变、政治制度及政治统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统府公报》。1948年3月至5月蒋介石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担任了“总统”。5月2o日开始出版《总统府公报》。内容有特载、专载及各项法令、各院会组织法等。
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时期不仅出版了中央政府一级的公报各院、委、部、局及地方省、市各级政府均出版了公报。通过这些公报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统治政策和活动。
第五节口述史料周恩来总理在1959年4月政协茶话会上号召政协委员们:“将六七十年来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几十年来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见闻掌故自己写下来或者口述让别人记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自196o年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继成立了文史资料委员会及其办公机构进行历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并号召过去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活动的知情者提供资料和撰写回忆文章予以出版。
这方面史料数量很多内容丰富多采。这里仅就重要者作一简单的介绍和评述。
综合性回忆录这是一种内容涉及广泛作者众多的历史回忆录。其中最具影响者有:《文史资料选辑》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一套口述史料选辑。全国政协到各省、市政协甚至地、县政协机关都在编印《文史资料选辑》。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各级政协文史资料篇目索引》的不完全统计自196o年至199o年底全国就编印了23oo多种13ooo多辑(期)约收文3o余万篇总字数达2亿字。它的内容包括自清末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有对历史的综合也有对人物、事件、政团的回顾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史料集。但是也有些回忆录写作不够严谨甚至有夸张或隐瞒某些历史情节的地方因此使用时必须加强考证辨异。
《红旗飘飘》这是一套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历史回忆录至199o年共计出版31集。它的内容涉及到革命历史的许多方面有建党、建军、政治事件、文化思想、人物传记、烈士诗钞等。
《革命回忆录》丛书198o年由人民出版社分册出版到1987年共出版21集。
专题性回忆录这类回忆录主要集中在战争和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其中重要者有:《星火燎原》。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套战争回忆录1957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编委会编辑出版。共计出版1o集。第1、2、3、4集反映工农红军自1927年至1937年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反抗国民党军事围攻的历史;第5、6、7集反映八路军、新四军自1937年至1945年奋起抵抗日军侵略及反对国民党军事摩擦的历史;第8、9、1o集反映解放战争的历史。
有一批关于红军长征的回忆录。如《红军长征》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收集了解放军高级将领刘伯承、徐海东、萧华、杨得志、杨成武等的回忆录21篇。其中刘伯承的回忆录是研究红军长征纲领性的文章。
由全国政协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计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晋绥抗战》、《中原抗战》、《武汉会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及《远征印缅抗战》等12册。该丛书将全国政协及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战的文章经过选择与核实后出版因此有较大的准确性。
还有一套关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回忆录其中有《解放战争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英明的预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千里跃进逐鹿中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伟大的战略决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及一些重大战役的回忆录。
不少回忆录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如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一套《辛亥革命回忆录》这是一套很有价值的口述史料。1979年集中出版了一批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录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集《五四运动回忆录》收集194篇“五四”亲历者回忆材料。其他的还有栖梧老人著《二七回忆录》、朱道南著《回忆广州起义》、申伯纯著《西安事变纪实》、孔祥熙著《西安事变回忆录》、许克祥著《马日铲共回忆录》等。
地区性回忆录这类回忆录主要回忆一个地区所生的重大事件较多地是回忆在一个地区动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活动。
各有关省出版了反映本省革命斗争的回忆录。如《河北革命斗争回忆录》、《山西革命斗争回忆录》、《安徽革命斗争回忆录》、《福建革命斗争回忆录》、《四川革命斗争回忆录》、《广西革命斗争回忆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回忆》等。
更多的是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活动。如《皖西革命回忆录》(安徽人民出版社)、王道著《回忆湘赣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杨尚奎著《红色赣粤边》(作家出版社)以及《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等多种。
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这一类回忆录异常丰富有专书更多的是单篇。特别是“文革”以后表或出版了大量回忆、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贺龙、彭德怀、罗荣桓等革命家实践活动的口述史料。如《回忆》(人民文学出版社)、《伟大的历程——回忆战争年代的》(人民出版社)、《在陕北》(中国青年出版社)、《缅怀》(中央文献出版社)、《胡乔木回忆》(人民出版社)、《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的好总理》(人民出版社)、《怀念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不尽的思念》(中央文献出版社)、《我们的周总理》(中央文献出版社)《回忆少奇同志》(中国青年出版社)《战争年代的朱德同志》(人民出版社)《忆董老》(湖北人民出版社)《横刀立马彭将军》(人民出版社)《回忆陈毅》(人民出版社)《回忆贺龙》(上海人民出版社)《怀念罗荣桓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等。
此外也有一些回忆著名的革命家的著作。如《回忆李大钊》(人民出版社)、《回忆蔡和森》(人民出版社)、《回忆恽代英》(人民出版社)、《回忆方志敏》(江西人民出版社)、《回忆孙中山与廖仲恺》(三联书店)以及《鲁迅回忆录》(作家出版社)等。
自传式回忆录1949年以前即有较多的这一类回忆录。如黄绍竑的《五十回忆》、冯玉祥的《我的生活》、胡适的《四十自述》、《胡汉民自传》、《蔡元培自述》、《陈布雷回忆录》、邹鲁的《回顾录》等。
台湾也出版了较多的自传式回忆录如《阎锡山早年回忆录》、《刘汝明回忆录》、《蒋作宾回忆录》、《李品仙回忆录》、《吴铁城回忆录》、《秦德纯回忆录》、《施肇基回忆录》、《龚德柏回忆录》、《程天放早年回忆录》、《郝更生回忆录》等反映了他们当年从事军事、外交、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文革”后有一些回忆录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如《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张国焘的《我的回忆》等。顾维钧的回忆提供许多关于中国外交的重要史料。李宗仁、张国焘的回忆都有粉饰自己之处但也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张治中回忆录》史料价值较大。
八十年代以来自传式回忆录的写作和出版有很大展特别是解放军出版社有计划地推进这项工作。在《彭德怀自述》、《聂荣臻回忆录》、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等几部重要回忆录出版之后解放军出版社又6续推出一大批高级将领的回忆录。如《粟裕战争回忆录》、《黄克诚回忆录》、《萧劲光回忆录》、《杨成武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王平回忆录》、《叶飞回忆录》、《张宗逊回忆录》、《陈再道回忆录》、《吕正操回忆录》、《程子华回忆录》、《刘震回忆录》、《曾生回忆录》、《孔从周回忆录》、《王道回忆录》、《何长工回忆录》等。这些回忆录从不同角度回忆了革命战争的历程与民主革命的历史。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战争岁月》、回顾了作者从1925年至1949年的战斗历程为研究这个时期的党史和革命史提供了不少珍贵资料。
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李维汉的《回忆与研究》提供了许多关于党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资料。
访问记录式回忆录这是有效地积累口述历史资料的积极方法。台北近代史研究所自1959年以来即不断访问当代一些军事、政治、外交、文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人物达7o余人请其自述生平并6续刊印访问记录列为口述历史丛书。1982年以来已出版《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郭廷以先生访问记录》等3o余部。该所还成立口述历史组积极推进这一工作。
第六节人物研究史料历史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任何历史事件都离开不了人类的活动。弄清历史人物的活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一生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给予恰当的评价是历史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研究历史人物必须掌握有关这一人物的大量史料特别是真实的史料。其中包括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如调查访问、回忆录等)和文字史料。文字史料中文集、日记、书信、自传、自述、家谱、族谱、年谱、墓志铭等都是研究历史人物的重要依据。
文集是人物研究的基本史料学者、名人常把其一生表的文章、讲演、书信、电稿汇集一起按时间顺序加以分类编辑成书出版称为文集或全集、选集、言论集。
文集是研究历史人物的基本史料。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人物的思想演变过程也可以了解他的政治观点及对各种问题的看法。
历史上文人、政治家十分注重编辑文集。近代史上许多政治人物都有文集出版。“五四”以后就出版了《独秀文存》、《胡适文存》、《饮冰室文集》、《总理全集》、《胡汉民先生讲演集》、《蒋中正全集》、《汪精卫全集》、《邓演达先生遗著》等多种文集。它曾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政治、文化、思想及这些人物历史的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