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办。福开森是著名的“中国通”。他着力经营《新闻报》使之日渐达成为上海著名的四大报纸之一。这四大报纸是《申报》、《新闻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二十年代末福开森又将股权售于中国商人后大部分股权落入史量才手中。抗战开始后《新闻报》没有内迁继续在沦陷的上海出版。1949年在上海停刊并改组为《新闻日报》。

    《新闻报》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报纸不但报道一些政治性消息体现了他们对各种政治事件、政治形势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而且还长期大量报道各地经济新闻和商业贸易的消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展的脉搏它为研究中国工商经济和财政金融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大公报》《大公报》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创办于19o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在天津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1949年在上海改组新生改变报道方针。

    《大公报》与《申报》、《新闻报》等大报相比较它的政治色彩较为浓厚。二十年代以后《大公报》主要由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经营而主要由吴鼎昌投资。《大公报》曾标榜“党派”、“为新闻而新闻”以民间报纸的姿态出现事实上《大公报》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对南京政府“小骂大帮忙”客观上支持南京政府故人们常以“大公报大不公”讥讽《大公报》。《大公报》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评”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展的重要史料。

    《晨报》《晨报》创办于1916年在北京出版。是以梁启等为的进步党的机关报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晨报》最初称《晨钟报》李大钊曾受聘担任总编辑后《晨钟报》被皖系政府查封1918年更名《晨报》维持至1928年停刊。

    《晨报》每天以大量篇幅报道国内外政治新闻特别较多地反映北京政府的政治活动和人事变迁因而它为我们研究北京政府、北洋军阀提供许多系统史料和线索。

    《晨报》的另一特色是较多地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学。《晨报副刊》曾刊登过许多传播十月革命影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刊登过许多属于新文学的诗歌和。《晨报副刊》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被誉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

    《民国日报》1912年民国建立后政权逐渐落入袁世凯集团手中他们争权夺利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并于1916年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作为斗争的阵地。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该报成为改组后的国民党机关报。

    《民国日报》一方面揭露北京政府的政治另一方面继续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主张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的一面旗帜。孙中山表的讨袁护法文告、函电、谈话、演说等不少登载于《民国日报》。五四运动前后《民国日报》曾创办《觉悟》副刊刊登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革命和劳工运动的文章。这一时期《民国日报》也表一些其他政治观点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文章。1925年《民国日报》右转后表了戴季陶的《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等。《民国日报》于1932年停刊后虽一度复刊但影响已远不如以前。

    《益世报》《益世报》是天主教会出版的报纸1915年创刊于天津创办人雷鸣远。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昆明、重庆出版。1945年4月后增出西安版、北平版、上海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时停刊。上海版至1949年4月停刊。这是一份出版时间长、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报纸。

    《京报》《京报》是由邵飘萍于1918年在北京创办终刊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这是一份二三十年代在北方影响很大的著名报纸。《京报》在邵飘萍的主持下揭露北京政府依靠帝国主义争权夺利的罪行谴责北洋军阀镇压群众运动热情歌颂“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因而《京报》受到北京政府的敌视1926年4月邵飘萍被逮捕杀害。

    《京报副刊》是著名的新文学研究的园地表过不少新文学作品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展。

    《京报》为研究北洋军阀政治和爱国群众运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

    《中央日报》《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它于1928年2月创刊于上海后迁南京。抗日战争爆后曾迁往内地在各地出版。《中央日报》坚定地宣传国民党的方针、政策表对各种政治事件、国内外大事的政治主张和基本态度。它是国民党的政治喉舌和舆论工具。1949年后《中央日报》随国民党迁往台湾继续出版。研究国民党在大6统治的历史《中央日报》可以提供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史料。

    《扫荡报》1932年6月创刊于南昌前身为《扫荡三日刊》。1935年迁至汉口。

    抗战期间在桂林、昆明、重庆同时出版。1945年11月更名《和平日报》在南京、上海、兰州、汉口等地出版。它是国民党军事系统的报纸是研究国民党军事的重要资料。

    《字林西报》《字林西报》是一份英文报纸即《northnetes》原名《北华捷报》(northnetahera1d)创办于185o年(清道光三十年)1864年始更名为《字林西报》并由周刊改为日报。由英国商人创办于上海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一份外文报纸。它是列强在中国的重要侵略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言论机关报。《字林西报》为帝国主义侵华活动唱赞歌对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行动大肆诬蔑。1949年上海解放时《字林西报》继续与中国人民作对受到上海军管会的严重警告被迫于1951年3月停刊。《字林西报》在中国行1o1年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全部历程。它是研究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史料。

    《中华日报》汪精卫政治派系曾在三十年代初先后创办《南华日报》和《中华日报》宣传该派的政治主张。抗战开始后《中华日报》一度停刊1939年7月再次复刊成为汪精卫汉奸政权的机关报。《中华日报》极力鼓吹汪精卫集团的“和平、、建国”的汉奸谬论为汪伪政权的统治呐喊。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汪伪政权的垮台《中华日报》亦被迫停刊。《中华日报》是研究汪精卫汉奸政权的重要史料。

    《新民报》1938年1月1日创刊于北平是抗战期间汉奸组织新民会的机关报由日本华北派遣军报导部直接掌握。该报大力宣传日本侵华政策和华北伪政权的活动是研究日本侵华史和华北伪政权的重要参考资料。

    《大同日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建立了伪满洲国这一傀儡政权。1932年在长春创办《大同日报》后改称《康德新闻》直至伪满洲国垮台始停刊。《大同日报》是伪满洲国政权的言论机关它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种种侵华谬论宣传所谓的“共存共荣”、“建设东亚新秩序”及“中日提携”、“日满经济一体不可分”等在舆论上为日本侵华张目。《大同日报》和以后的《康德新闻》是研究伪满洲国和日本在东北统治的重要史料。

    《救亡日报》、《生活日报》、《抗战日报》抗日战争全面爆后中国人民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全国各界人民、各社会团体积极开展救亡活动。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为了动员人民起来抗战激人民的救亡热情于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救亡日报》一批著名的学者、作家郭沫若、夏衍、茅盾等参加了编委会的工作。上海沦陷后该报辗转在后方城市继续出版在知识界、文化界和广大青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皖南事变生后由于该报抵制国民党的活动1941年被迫停刊。抗战胜利后曾一度更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出版。但不久即被国民党查封。

    抗战期间1936年6月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8年1月一批文化、新闻界人士在支持下在湖南长沙创办《抗战日报》。这些报纸以丰富多采的内容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揭露国民党的各种弊政因此深受后方群众和进步人士的欢迎。

    《救亡日报》、《生活日报》、《抗战日报》等都为研究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民主报》1941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香港创办机关刊物《光明报》宣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纲和对时局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同盟改《光明报》为机关刊物曾为月刊或半月刊。1946年2月又在重庆创办《民主报》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民主报》在抗战胜利后坚持宣传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主张和平反对内战。《民主报》在“刊词”中宣称它是“一切民主信徒共同的工具我们愿努力担负起代表民主信徒意见这个责任”。

    由于《民主报》坚持揭露国民党特务破坏民主运动的罪行大量报道民主运动的活动因此遭到国民党的仇视、恫吓1947年最终被国民党特务捣毁被当局查封。《民主报》为民主运动作出了贡献它的史料也是有价值的。

    《热血日报》中国在领导新民主义义革命运动中也创办许多报纸以便指导革命运动动员群众起来斗争。但是从1921年至1949年总计创办了多少报纸目前很难作出准确统计特别是在早期报纸和刊物很难区分。据李永璞主编《中国历史报刊名录》(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自1919年至1949年报纸与刊物大约有45oo多种。

    据目前所知中国中央最早创办的一份日报当推《热血日报》。它于1925年6月在上海出版由瞿秋白主编。该报在《刊词》中说:“创造世界文化的是热的血和冷的铁现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

    《热血日报》创刊于五卅运动的之中它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工人运动一边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鼓舞了中国工农大众的反帝斗志。《热血日报》的鲜明政治态度遭到帝国主义和中阀的仇视因而它只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被迫停刊。但它却给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红旗日报》《红旗日报》是中国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3o年8月创刊于上海。在此之前江苏省委在上海出版《上海报》是指导上海工人运动的一份有力工具。在艰苦斗争环境中虽几度易名仍不断遭到国民党迫害193o年8月被迫停刊与中央主办的《红旗》周刊合并改出《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它一方面报道国内外大事另方面也不断宣传的革命主张。《红旗日报》大量报道了各地工农运动的情况和红军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消息。由于当时正值“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笼罩中央因此《红旗日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由于国民党的不断破坏《红旗日报》被迫于1931年3月停刊。《红旗日报》成为研究在国统区斗争的重要史料。

    《红色中华》《红色中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办的机关报1931年12月在江西瑞金出版。它全面反映了中国领导工农大众建设革命根据地和领导红军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详细情况以及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情况。还报道了中国面对国内外的政治变动所奉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红色中华》是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历史的基本史料。

    《新中华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1937年1月《红色中华》更名为《新中华报》继续出版先后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央的机关报。

    《新中华报》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全面抗战路线以及团结抗日的政策。对边区人民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热情也作了大量报道。《解放日报》1941年5月在延安创刊1947年3月在子长县终刊是中国中央委员会兼西北局的机关报。它跨越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是这段时期中国最重要的舆论工具。它反映了中国在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军事斗争、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也刊登了不少文艺作品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经常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无疑《解放日报》是中国现代史、党史最重要的研究资料之一。

    《新华日报》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抗日战争开始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经过与国民党的多次交涉1938年1月《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出版。《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