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锷到达成都后带病坚持工作很希望有所作为。他大刀阔斧地整编在川军队统一财政收支并制定军队、官吏奖惩条例。但病势日重实在无法坚持工作。于是再三电请辞职治病并保荐罗佩金代理川督戴戡代理省长兼会办四川军务。8月7日获准给假两月。8月9日即离成都东下。8月28日到达上海。梁启“会着他几乎连面目也认识不清楚喉咙哑到一点声音也没有医生看着这病是不能救了”1。尽管如此他还为梁启的《盾鼻集》作序。然后东渡日本入九州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离沪时黄兴特为送行。不意1o月31日黄兴竟病逝于上海。他闻耗悲痛欲绝于病榻作挽联一副云:“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21916年11月8日凌晨蔡锷病情严重恶化自知不起口授随员遗电四事:“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同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二、意见多由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三、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劝;四、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2延至上午四时不幸逝世。

    蔡锷的逝世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悲痛。孙中山特撰挽联云:“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21《护国岩记并铭》(1916年6月)曾业英编:《蔡松坡集》第1176页。2《哭黄克强》(1916年11月初)。

    第三十二章程长庚谭鑫培第一节程长庚程长庚谱名闻檄字玉珊也作玉山堂号“四箴”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人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初七日(1811年11月22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进徽调科班学戏习老生兼净对其他行当也很留心。由于他勤学苦练加上悟性较高进步很快。出科后在戏班中搭班演唱在当地有了一点小名气。道光年间程长庚到北京搭班演唱其后入三庆班。当时北京的舞台上昆曲和京腔已经衰微徽班称盛。其中以三庆和四喜、春台、和春名声最大被称为“四大徽班”。徽班演员的唱腔重二黄调在北京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秦腔、京腔、昆曲等剧种的特长。嗣又因湖北汉戏演员搭入徽班他们擅长西皮调使与二黄调进一步交融为北京皮黄剧(即后来称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程长庚就是以他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京剧开基创业的大师”。

    程长庚的蜚声剧坛是和他执着于戏剧艺术和勤学苦练分不开的。相传他初到京演出第一场打炮戏就唱砸了观众喝了倒彩这无疑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因而气馁而是更加奋经人介绍入保定著名的昆曲科班和盛成再次坐科。在三年的科班学习中程长庚一丝不苟从唱、念、表演到音吐字都认真对待刻苦练习。他嗓音宏亮音调高但唱来飘不够厚重坚实。为此他用心钻研孜孜不倦地苦练虚心向人请教终于练成了独具一格的“脑后音”的唱法艺技精进。回京城演出后一日应某权贵堂会在座者皆达官贵人程长庚演《文昭关》饰伍子胥“冠剑雄豪音节慷慨奇侠之气亢爽之容动人肝膈座客数百皆大惊起立”2由此誉满京城。道光末年他已是三庆班的班主和席老生。咸丰年间程长庚带三庆班进宫为咸丰帝演出受到称赞被赏五品顶戴任内廷供奉领戏曲艺人团体“精忠庙”会总管三庆、春台、四喜三大徽班。艺术的展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程长庚融合徽调和汉调并吸收昆曲、京腔、秦腔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经过自己的创造形成了一种体系。不论皮黄、昆曲、文戏、武戏他都能演剧目丰富戏路很宽。老生本工戏以外还演武生戏、小生戏、花脸戏等。即如老生靠把戏五种颜色靠把戏的角色他都能演红靠戏能演《战太平》的花云黄靠戏能演《风云会》的赵匡胤绿靠戏能演《战长沙》的关羽白靠戏能演《镇潭州》的岳飞黑靠戏能演《白良关》的尉迟敬德。

    作为表演艺术家程长庚很重视塑造人物形象对角色的性格、身份体察入微。他对唱、做、念、打“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并重善于运用这些表演技术来表现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注意符合所扮角色的性格不仅形似而且能传神。所以“一经登场不啻现身说法”“为大臣则风度端凝为正士则气象严肃为隐者则其貌逸为员外则其神恬”“能令观者如对古人油然起敬慕之心”1。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杰作是《文昭2《蔡松坡先生荣哀录》联语第1页民国石印。

    1朱书绅编:《同光朝名伶十三绝传略·程长庚传》;陈澹然:《异伶传》。关》的伍子胥、《战长沙》的关羽、《群英会》的鲁肃。

    程长庚精于唱工注意吸收昆剧的吐字音讲求字正腔圆不以花哨取巧。他的嗓音叫“脑后音”初唱时似乎有些吃力带有涩味渐渐平坦甘润抑扬吞吐高低宽窄一任其意。唱腔“于高亢之中别具沉雄之致”跟有的演员徒以调高声宏取胜而欠缺韵味回音的唱腔迥然不同。当时有人把他的唱腔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风相比形容为“天风海涛金钟大镛”1。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程长庚在唱腔上不单是唱声更重要的是在于唱情以声传情声情交融。他生活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时代亲身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目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种种侵略活动忧时感世“愤欲绝”2表现出一个爱国者的民族义愤。他的唱腔也因之更加高亢雄壮慷慨愤激能够使“闻者泣下”。程长庚在这方面的造诣是京剧界一致称道的。

    程长庚能演的戏很多除了演《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鱼藏剑》、《镇潭州》、《捉放曹》、《击鼓骂曹》、《群英会》、《华容道》、《战长沙》等经常叫座、历久不衰的戏外且注意上演新编的连台本戏。他主持的三庆班里有一位老生演员叫卢胜奎擅长编写剧本全本三国戏自《马跳檀溪》至《取南郡》共4o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在《群英会》中程长庚饰关羽和鲁肃(有“活鲁肃”之称)小生徐小香饰周瑜(有“活公瑾”之称)卢胜奎饰诸葛亮(有“活孔明”之称)花脸黄润甫饰曹操(有“活曹操”之称)武生杨月楼饰赵云(有“活赵云”之称)其他角色也无不配搭匀称氍毹之上俨然三国人物斗奇争胜。清人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画像中列入的即有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4人。京剧在形成时期著名的老生演员除程长庚外还有余三胜和张二奎。

    这三位演员在唱腔和表演艺术上各具特色各有独到之处形成了老生三种流派。程长庚高亢沉雄肃穆凝重唱、念多徽音被称为徽派。余三胜圆润流利苍凉悲壮以汉调西皮为特长唱、念为湖广音被称为汉派(或余派)。张二奎实大声宏雍容华贵唱、念运用北京字音被称为京派(或奎派)。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由于他们的艺术成就时人称之为老生“三杰”又称“三鼎甲”。

    程长庚声誉既高演戏依然极为认真不马虎敷衍。他对别的演员也严格要求演出时如有失误退场后随即指出当面规劝。但其为人宽厚从不当场奚落讪笑使人难堪故被赞誉为有戏德。他虽享有盛誉却不拿架子、不争角色配角也演。花脸何桂山演《白良关》饰尉迟敬德程长庚给配“小黑”尉迟宝林。小生徐小香演《监酒令》饰刘章他给配陈平。他认为演剧以戏为重主角和配角都是演戏好比红花绿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对于三庆班程长庚管理井井有条。他要求纪律严明不容班里的人有所违犯而自己也以身作则。如规定不许演员单独应“外串”3他就严格遵守曾说:“我若应外串之召自谋诚为得计其如本班众人何?”1每次演1陈彦衡:《旧剧丛谈》。

    2吴焘:《梨园旧话》。

    3陈澹然:《异伶传》。

    1外串即本班演员另在他班应活演出。

    出程长庚都提早来到戏园亲自安排演出的各项事务做到后台没人随便谈笑喧哗前台除执事人外无一人搴帘外出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此外他还革除梨园界的一些陋习如废除戏开演前演员在台上“站台”1。班里的人对程长庚都很敬重他也很爱护戏班和同人。凡同人生活上有困难他总是慷慨相助。按封建皇朝制度凡帝、后死称“国丧”。在“国丧”期间城内戏园禁止演出只准在外城茶馆、饭庄清唱。同治帝死时程长庚为了维持同人的生活每日带领全班到外城清唱所得收入归全班使用从不多取分文。晚年程长庚衣食丰足但仍不时登台演出友人劝阻他感叹地说:“某自入主三庆部以来于兹数年支持至今日亦非易易。某一旦辍演全班必散殊觉可惜!且同人依某为生活者正不乏人。三庆一散此辈谋食艰难某之未能决然舍去者职此故者。”2在当时人的印象里程长庚以谨饬严正著称一生专心戏曲事业。演戏历来被视为“贱业”但他却不以此自贱虽权贵亦不屈。王府、贵官曾屡次传召程长庚演堂会他一概拒绝。有一次都察院团拜要程长庚演堂会他因不从而被强行绑走。当他知道点的剧目是《击鼓骂曹》时才破例应允。他饰祢衡肉袒击鼓气概激昂指堂下怒骂:“方今外患未平内忧隐伏你们一班奸党尚在此饮酒作乐好不愧也!”“骂罢而唱唱罢而骂目皆动”使得台下达官贵人狼狈不堪。4光绪五年十二月十三日(188o年1月24日)这位为京剧奠定基础作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因病辞世享年69岁。他生前很重视京剧人才的培育曾创办三庆科班。杨月楼是张二奎的徒弟程长庚对他很器重将他吸收进三庆班传授艺术。后杨月楼继其为三庆班主。著名老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也都出自他门下。他们继承程长庚等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又加以创造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被称为京剧老生“新三派”。

    1吴焘:《梨园旧话》。

    2站台:戏开演前演员在台上站立供台下观赏还须陪达官富豪看戏。第二节谭鑫培谭鑫培名金福以字行因堂号“英秀”又以英秀称之。湖北省江夏县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日(1847年4月23日)。父谭志道演老旦兼老生擅长演悲剧人物调门高而嗓音尖观众给他起个外号叫“叫天儿”。谭鑫培艺名“小叫天”即沿父而起。

    谭鑫培从小就跟他父亲学艺。咸丰年间他随父来到天津后入京东金奎班习武生。他练功勤奋刻苦白天黑夜从不间断练就一身好功夫。四年业满出科后仍回天津随父卖艺。同治三年(1864)谭鑫培想在大地面露头角到北京搭广和成班演戏。然而他在戏班里受排挤只能演个小配角还要受气。谭鑫培气愤不过于是离开广和成到京东加入跑码头的“粥班”在遵化、蓟县、平谷一带的乡镇演出。他担任武生主要演员有时也串演老生戏或武丑戏。谭鑫培在粥班演出期间仍然坚持勤学苦练毫不放松。所谓粥班是由班主用若干担粮食做本钱招收一些演员为他们演戏赚钱的戏班。粥班没有固定待遇收入很少伙食很差业务不好时只能喝粥演出地点也不固定流动性很大经常奔波于乡镇间生活很艰苦。但是粥班的演出生活使谭鑫培得到更多的舞台实践拓宽了戏路使艺术根基更加深厚对后来的艺术展有重要影响。在粥班几年后谭鑫培又回北京搭永胜奎班演戏。但不多久由于成年育变声而倒嗓在一次演出时嗓音竟然哑得唱不出来。不得已只好离开北京城到京东粥班演武行糊口。后来经人介绍又到一个富商家为其看家护院。即使遭受这样大的挫折谭鑫培也没有因而灰心丧气仍然不断地练功、喊嗓使嗓音逐渐恢复好转。

    同治九年(187o)谭鑫培已2o多岁因父亲的关系回京入程长庚主持的三庆班仍演武生。如《金钱豹》的孙悟空《神州擂》的王永《恶虎村》的黄天霸《黄鹤楼》的赵云《挑滑车》的高宠等。有时也演《五人义》的周文元、《三岔口》的刘利华一类的武丑戏。沈容圃所绘《同光十三绝》中的谭鑫培即是他饰《恶虎村》的黄天霸。这时他的嗓音已经变得清亮遂武生、老生相间演唱。由于他多年搭三庆班对程长庚的艺术很专心学习尤其是注意程的四声的运用和行腔吐字的功夫。又因为其父和老生“三杰”之一的余三胜是同乡至交他得以拜余为师吸收余的汉调西皮的特长以圆润流利取胜。谭鑫培表演艺术的精进受到了程长庚的重视。程认为他的脸庞瘦削而口大演武生扮相不好看不如改演武老生挂上髯口既能掩去瑕疵使面容改观又可以施展武功加上甜润柔美的嗓音当会受到观众的欢迎。谭鑫培于是兼演武老生如《定军山》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阳平关》的赵云、《战长沙》的关羽(红生)等都获得很好的演出效果;间也演一些文老生戏如《伐东吴》、《状元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