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凡是企图实行独裁的人总是容不下有抱负有才望的政治家。袁世凯除了蒙骗孙中山和黄兴以外对宋教仁更是大费心机。他认为宋教仁是国民党的灵魂政治手腕比较灵活比起孙中山和黄兴来更加难以对付。正是因为这样他对宋教仁很不放心总想把宋教仁控制在自己手中为己所用最低限度也要使宋教仁无法施展本事。所以他曾对宋教仁赞扬不已百般笼络甚至放出空气说他很有可能要宋教仁出任总理继6征祥之后组织内阁。

    宋教仁没有理睬袁世凯的拉拢决心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努力奋斗。1o月18日他离开北京沿京汉铁路南下去探望别离8年的老母和妻子同时布置南方诸省的国会议员选举事务。临行之前袁世凯送上5o万元交通银行支票他原封退回拒不收受。袁世凯知道宋教仁决“非高官厚禄所能收买乃暗萌杀意密令心腹赵秉钧谋之。赵又委其走狗洪述祖、程克二人主其事”1。洪述祖和程克寻找到上海流氓头子应桂馨由应桂馨负责物色执行暗杀的凶手。

    宋教仁在桃源老家只住了1个多月就重新踏上了政治斗争的巇崄征途。从1913年1月开始他由长沙到武汉过九江到上海又到杭州和南京到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到处都表竞选演说对北京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进行猛烈抨击对袁世凯的阴险奸诈进行无情揭露。他在2月1日国民党湖北支部的欢迎会上说:“现在接得各地的报告我们的选举运动是极其顺利的。袁世凯看此情形一定忌克得很一定要勾心斗角设法来破坏我们陷害我们我们要警惕但是我们也不必惧怯。”21o天以后他又在国民党鄂省交通部的欢迎会上再次点了袁世凯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名他说:“自民国成立迄今二载纵观国事几无一善状可述。”在内政方面“财政之状况其紊乱已达极度政府对于财政之将来全无丝毫计划司农仰屋惟知倚赖大借款以为补苴弥缝之术殆以临时政府期近敷衍了事1《民立报》1912年7月28日《同盟会大会纪事》。


………………………………

23

    1《宋教仁集》下册第419页。

    2《辛亥革命义回忆录》第1辑第59页。

    以塞国民之责不惜以万难收拾之局贻之后人此则政府罪无可逭之处也”。在外交方面“自库俄事件生以来国人嚣嚣然群起诘责而荏苒至今将及一载不闻有当解决之法兄弟(宋教仁自称)彼时亦在北京见事情重大曾屡次警告袁世凯总统及赵总理促其从设法解决此问题”。然而“今日外蒙将非我有而政府犹处歌舞太平之中不知是何思想”。他明确指出北京临时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扶危济倾端在我党有志之士”1。3月9日他在国民党南京支部的欢迎会上则简单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全部政治主张:“现正式国会将成立所纷争之最要点为总统问题宪法问题地方问题。总统当为不负责任由国务院负责内阁制之精神实为共和国之良好制也。国务院宜以完全政党组织之混合、然诸内阁之弊现已露毋庸赘述。宪法问题当然属于国会自订毋庸纷扰。地方问题则分其权之种类而为中央地方之区别。”2任何政治家的思想总是随着形势的展而变化。这个时候的宋教仁已经不再以组织一个纯粹政党责任内阁而满足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要使袁世凯担任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总统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选举“最为愚昧脆弱之黎元洪”为总统才能“组织同志内阁”充分挥责任内阁的作用。因此当他去武昌访问黎元洪的时候就对黎元洪说过:“我们不能使袁世凯做我们听话的工具我要我党党员选你当总统。”1这个消息很快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2月18日北京的《亚细亚日报》就对此作了公开报道。

    宋教仁的这一计划对袁世凯无疑是个威胁况且国会选举已经揭晓国民党在每个选区都高奏凯歌在参众两院87o个议席当中国民党独得392席占议席总数的45%而共和、民主、统一三党所得议席总和只有223个还不到议席总数的26%国民党取得了压倒的多数宋教仁的这一计划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从此袁世凯杀害宋教仁之心益坚其行动的度也大大加快。2月1日洪述祖密电应桂馨声称“大题目总以做一篇激烈文章乃有价值”。第二天洪述祖又在给应桂馨的一封密函中说:“紧要文章已略露一句说必有激烈举动。弟(指应桂馨)须于题前径电老赵(指赵秉钧)索一数目。”2其中所谓“紧要文章”“激烈举动”就是指的暗杀宋教仁的事。与此同时袁世凯还指使其大小喽啰匿名投稿全国各报并以“救国团”的名义通电全国对宋教仁进行恶毒攻击。尤其卑鄙的是袁世凯购求宋教仁在日本时的所谓“劣史”资料编印成册大量散妄图彻底毁坏宋教仁的名誉。结果前者遭到宋教仁的驳斥后者也未收到什么效果。袁世凯在收到应桂馨3月14日出的“梁山匪魁(指宋教仁)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之转呈候示”的密电以后18日拍了“寒(即14日)电应即照办”的复电1正式下达了暗杀宋教仁的命令。宋教仁完全陶醉于国会选举他在上海与国民党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商讨在国会中应当施行的党略起草国民党大政见准备带到北京国民党本部议决实行。他的好友陈犹龙和谭人凤现袁世凯已有图谋不轨的端倪劝他1《宋教仁集》下册第456—457页。

    2同上书第457—458页。

    1《宋教仁集》下册第467页。

    2刘基胜:《为民主而斗争:宋教仁与辛亥革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英文版。1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第171—172页。

    应该有所戒备他却认为那是“蛇影杯弓之事”全不放在心上。他只考虑到袁世凯一旦大总统落选倒很有可能要同国民党最后摊牌所以他对他的党员们说:“在不久的将来(袁世凯)容或有撕毁约法背叛民国的时候我认为那个时候正是他自掘坟墓自取灭亡的时候。到了那个地步我们再起来革命不迟。”2这时袁世凯来电催他赶快进京他便决定于3月2o日乘夜车同其他几个新当选的议员一起北上。

    这天晚上宋教仁来到《民立报》社向他的同人友好辞行话别。徐血儿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先生此行责任甚重顾宵小多欲不利于先生恐前途有不测之危险愿先生慎重防卫。”他若无其事地笑着回答:“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国家之事虽有危害仍然并力赴之。”31o时45分宋教仁和黄兴等人走出沪宁车站议员休息室准备上车。

    他们刚刚走到剪票处就听到低低的一声枪响随后便是第二声、第三声。宋教仁摇晃了一下便倒在旁边的一张铁椅子上说道:“吾中枪矣。”由于前来送行的人忙于救护竟使凶手武士英逃去。

    宋教仁被送到车站附近的铁路医院里他不知道向他开枪的主谋人就是袁世凯还请黄兴代笔给袁世凯拍了一封电报报告他的不幸提出他的要求希望袁世凯“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确定不拔之宪法”1。延至22日凌晨这个年仅32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便与世长辞了。2同上书第172—173页。

    3《宋教仁集》下册第457页。

    1徐血儿等编:《宋渔父》第1集后编。

    第三十章袁世凯第一节在朝鲜的政治活动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慰亭)别号容庵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其叔祖袁甲三官拜漕运总督生父袁保中为本县著名豪绅胞叔袁保庆官至道员从叔袁保恒历任户、吏、刑部侍郎袁保龄为候补道。袁世凯行四约在同治三年(1864)过继给胞叔袁保庆为嗣子。

    同治五年(1866)袁世凯随嗣父袁保庆至济南任所开始读书。后迁江宁。同治十二年袁保庆病逝后返回原籍与嗣母牛氏一起生活。

    同治十三年(1874)袁保恒将袁世凯带到北京聘请严师授读。但袁世凯纨袴子弟的习性甚深以读书为虚应之事故成绩不佳。光绪二年(1876)秋回籍应乡试结果落第而归。次年夏随袁保恒至河南办理赈务历练做官本领。光绪五年(1879)秋他又一次应考乡试仍名落孙山。其后曾报捐中书科中书。继之捐纳实缺不果于是决心投笔从戎于光绪七年(1881)至山东登州投奔其嗣父的至交、淮军统领吴长庆获得帮办文案之职开始踏入仕途。

    光绪八年与清廷有宗藩关系的朝鲜生兵变国王李煦和闵妃集团被围攻向受闵妃排斥的大院君李昰应(李熙之父)重握朝政。署直隶总督张树声命令吴长庆率淮军六营至朝平乱。七月东渡前幕府名流张謇等人推荐袁世凯任执行前敌营务处事。平乱后吴长庆对袁的表现十分赞赏为之上报请奖。经回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的李鸿章奏准九月初一日(1o月12日)袁以同知补用并赏戴花翎。不久应朝鲜请求吴长庆命袁帮助朝鲜整顿军队。

    光绪十年(1884)当法国侵略者将战火由越南引向中国边界时李鸿章为加强边防奏调吴长庆率兵三营驻防奉天金州其余三营留驻汉城由记名提督吴兆有统带命袁世凯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由此袁在朝鲜成为一个握有军事实力的人物。十月朝鲜以金玉均为的开化党在日本配合下动政变迫李熙改组了政府。袁世凯果决地说服吴兆有统兵击退日军赶走亲日派。此次胜利大大助长了袁的政治野心他自作主张搬进王宫以监国大员自居。由于吴兆有反对其企图独掌军权揭其挪用军饷等罪状加之日本扬言要清军从朝鲜撤退袁心灰意冷于光绪十年十二月(1885年1月)请假回国返回原籍。

    为了进一步控制朝鲜李鸿章采取了两项具体措施一是释放被软禁在保定的李昰应回朝利用其影响和力量抵制闵妃集团依赖俄国的倾向;二是以袁世凯接替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的职务。光绪十一年九月李鸿章奏准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以提高其地位使其参与外交事务。并以知府分补缺后以道员升用赏加三品衔。从此他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外所知的人物。

    清皇朝对朝鲜本来只有宗主之名而无其实。而袁世凯自抵新任后为维护“上国”尊严和“属邦体制”时时摆出监国大员的架势专横武断盛气凌人事事插手并于光绪十二年(1886)两电李鸿章请废黜李熙另立新君。袁世凯的行为促使朝鲜宫廷产生更大的离心倾向严重损害了中朝关系。

    日本自确定霸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大6政策后一直积极进行备战和煽惑动侵略战争。袁世凯起初对日防制甚力但后来即为盲目乐观、麻痹轻敌思想所支配对日本的动向懵无所知。

    光绪二十年二月(1894年3月)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四月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助剿。袁大力支持屡电李鸿章出兵且云日本并无出兵之意接着又将军机泄漏给日本。当日本出兵朝鲜后袁仍对形势的危机无所认识一心想着镇压起义。直至日本大兵压境始请求增兵备战。五月下旬战争一触即袁为脱离险境再三电李请求回国。经清廷批准袁于六月十七日(7月19日)改装易服偷偷回到国内。

    第二节小站练兵中日甲午战争爆后李鸿章奏派袁世凯仍任总理交涉通商大臣兼办辑抚事宜令其驰赴平壤一带联络官军协筹粮运。袁对这场战争毫无信心始终主张议和一闻败讯立即逃窜。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队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须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凯也向盛宣怀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并毛遂自荐要当监督。光绪二十一年又上书军机大臣李鸿藻提出同样意见。六月十二日(8月2日)袁被召见奉派督办军务处差委。他用钻营请托等手段并拟订新军营制饷章和聘请外官合同请人译撰兵书博得知兵之名终于受到权贵荣禄等的激赏十月二十二日(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6军的权柄。十一月初一日(12月16日)袁世凯至小站接管原定武军4ooo余人旋派人选募2ooo余人全军共7ooo人。军队设督练处袁自领督练官。新建6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统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国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6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严刑峻法以及灌输封建伦理、升官财、宿命论等反动思想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由于袁世凯作风跋扈嗜杀擅权营私受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御史胡景桂对其进行参劾。查办此案的荣禄极力包庇袁世凯使其度过了难关。经此事袁越投靠荣禄依荣而自固。

    次年清廷以袁世凯练兵有功晋其为直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