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年(19o3)三月传闻广西巡抚王之春将借法兵平定该省会党起事东京留日学生即致电爱国学社及中国教育会盼相互响应亟起抵制。二十八日(4月25日)上海爱国人士在张园开“拒法”大会。不旋踵又传来俄国违约不履行第二期撤兵协议妄图独占东三省权利的消息。上海人士又于四月初一日(4月27日)会于张园通电“拒俄”。初三日为抗议侵略暴行留日学生议决组织“拒俄义勇队”。初四日上海千余人又在张园集会蔡元培当场宣读东京留学生电文群情益愤。爱国学社师生旋即仿东京留学生的作法组织义勇队(嗣亦改称军国民教育会)计96人分8个小队朝夕操练。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省会学堂的学生相继仿效。“拒俄”运动迅猛展。
在狂飙乍起的“拒俄”运动中邹容越加意气奋积极参与张园集会和义勇队的操练。四月二十八日(5月24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开四月月会邹容作《论改革中国现时大势》的演说爱国热望意切情深。同时他还提出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号召全国学生结成大团体。邹容迫切地期望新兴的、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乘时振作肩负起反清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种爱国漏点驱使下邹容写完了《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持请章太炎修改。章看过后击节赞赏认为正是这样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够挥广泛的宣传作用因而不作任何修饰提笔书写一篇序文称许《革命军》是“义师先声”。随即由柳亚子等筹集印刷费用交大同书局排印于五月初出版行。
正当《革命军》问世之际《苏报》因章士钊接充主笔于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布“大改良”言论更趋向激进“排满”、“仇满”的文词连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为》一文痛斥康有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十四日(9日)刊登《读〈革命军〉》将该书誉为“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又在“新书介绍”栏评论说《革命军》“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笔极犀利文极沉痛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闰五月初五日(6月29日)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章太炎《驳康有为书》指斥“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对康有为的保皇谬论痛加批驳。《苏报》迅即成为举国瞩目独步一时的革命报刊。
五月初江苏巡抚恩寿即据商约大臣吕海寰的咨文着上海道向租界当局交涉捉拿张园集会的倡诸人计有蔡元培、章太炎、黄宗仰、吴稚晖等。租界捕房曾几次按名传讯。及《革命军》和《驳康有为书》相继面世《苏报》连日刊登“排满”文字清廷即电令两江总督魏光焘、苏抚恩寿查禁爱国学社的活动及《苏报》饬令“严密查拿随时惩办”。魏、恩奉旨即派候补道俞明震到上海会同上海道袁树勋向各国驻上海领事团交涉请为领事在拘票上副署持票捉人。领事团为了维护租界的特权答应由租界捕房拘人交会审公■审理如应判刑也在租界内执行。闰五月初五日、初六日《苏报》馆帐房程吉甫和章太炎以及陈范的儿子陈仲彝、办事员钱宝仁等被捕。初七日(7月1日)邹容自投捕房以与章太炎共患难。蔡元培事前离沪赴青岛陈范、黄宗仰、吴稚晖等避匿旋出国远走。随后领事团徇上海道的请求于十三日将《苏报》封闭。
闰五月二十一日(7月15日)会审公■开始审讯。清廷雇请的两名外国律师和章、邹雇请的两名外国律师在会审公■当堂对簿二十七日(21日)续审。嗣又在会审公■开“额外公堂”继续审讯。清廷先是企图使租界当局应允将章、邹二人引渡到华界按清律处以极刑未果;于是退而要求公■判以永远监禁之罪。租界当局并不是对章、邹等有所袒护而是坚持租界内享有“治外法权”拒绝按清律判决。故这一案件迁延近1年至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七日(19o4年5月21日)才得以结案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罚作苦工。程吉甫等已具保释放。这就是轰动清末的“苏报案”。
清廷本拟藉“苏报案”以兴大狱杀害章太炎、邹容等一干革命人士使参与爱国学社、张园集会、拒法抵俄等活动的人们畏惧后退并遏制《革命军》、《驳康有为书》、《苏报》等反清书刊的流行。因此它不惜放弃历来矜持的天朝体统雇请律师作为原告一方在上海租界与章、邹公堂对簿。孰料事与愿违“苏报案”荏苒经年本身就成了一次持久的反清革命宣传《驳康有为书》、《革命军》及其他革命书刊流传更广。
邹容自入狱起即抱定为革命牺牲的决心。他同章太炎在狱中赋诗明志互相砥砺。闰五月二十八日章吟《狱中赠邹容》一:邹容吾小弟被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宜掺手乾坤只两头。
邹容即赋《狱中答西狩》相唱和: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
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
充分表现了革命者临危不惧勇于献身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
不幸的是邹容距出狱只有两个多月即被折磨致病于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o5年4月3日)在狱中逝世年仅2o岁。噩耗传出中国教育会立即为他开追悼会。遗骸由革命志士刘三(季平)冒险运出安葬于上海华泾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示:邹容“照6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4。
邹容以短暂的年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勋绩。
邹容所撰《革命军》风行国内和海外华侨中销售达11o万册对鼓动清末革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孙中山看到《革命军》后赞赏不已认为“此书感动皆捷其功效真不可胜量”。他对邹容和章太炎身陷牢狱异常关切。二十九年初冬他又到檀香山改组兴中会建立“中华革命军”确定“今后同志当自称为军所以记邹容之功也”1。迄1917—1919年期间孙中山著《建国方略》还言之谆谆:“《革命军》一书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者大。”2在清廷制造的“苏报案”里邹容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沉毅果敢的胆略挫败了清廷妄图遏抑革命潮流的企图。经过“苏报案”清皇朝愈益被人民所憎厌革命浪潮更澎湃高涨。
《革命军》计7章2万余言。它开宗明义就以火热的漏点锋利的笔调谱成了革命的颂歌:“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接着邹容用许多事例历数清朝统治者对内暴戾恣雅荼毒人民对外卖国求荣引狼入室的苛政罪行阐明中国已处于“内受满洲之压制外受列强之驱迫”的危险处境将要落入“十年灭国百年灭种”的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当务之急在于“欲御外侮先清内患”。这样人们读了《革命军》就能获得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必然性、紧迫性的结论。那么中国所要进行的是什么样的革命呢?邹容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明确地答复:“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欲求一革命之事以比例乎英、法、美者。”邹容对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尤为倾慕着重“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制订了在中国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25条纲领号召人民奋起“与尔之公敌爱新觉罗氏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中然后再扫荡干涉尔主权外来之恶魔”。最后邹容在《革命军》中以激昂慷慨的口号表述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诚挚热切的祝愿:“中华共和国万岁!”
“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吴玉章的这挽诗公允地评价了邹容和他的《革命军》的历史功勋。
4《湖南官报》第2o4、211、261、325号。
1《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51号。
2《复某友人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版第228页。
第三节为警醒同胞而蹈海东京留学界的“拒俄”运动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三日(19o3年4月29日)开会于锦辉馆伊始。当日到会5oo余人一致议决组织“拒俄义勇队”开赴疆场与俄国侵略者决一死战。陈天华到日本刚满1月立即投身于义勇队加紧操练。同时他怀着极度愤恨的心情书写《敬告湖南人》的公开信号召群起拒俄救亡。义勇队旋改称学生军又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陈天华自认为“运动员”愿自备费用返湖南筹措经费开展活动。嗣因故未成行。
拒俄运动遭到清廷的暴力压制天华越愤懑焦急寝食不安。从当年初夏至仲秋挥笔撰写《猛回头》、《现世政见之评决》冀以唤醒国人奋起反抗侵略“排满”革命。是年冬俄国大量增调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国难日亟。陈天华闻讯“如疾如狂如孤儿弱女之新丧考妣奔走徬徨于故旧间相见无一语惟紧握友人之手潸潸然涕泪交横而已”3。悲愤至极时乃啮指作血书备述亡国惨祸寄回国内。“革党之名遂震照一世。”1先是黄兴于军国民教育会成立后不久亦自认为运动员于五月间返国。初秋回到长沙着手筹组革命团体。陈天华应邀回国于九月间到达长沙参加商议成立华兴会。他“日与下等社会谈论种国大事虽目不识丁者闻之皆泣下。所著《猛回头》及《现世政见之评决》风行于世湘赣间尤甚。三户之市稍识字者即朗读《猛回头》。至有小学校之丱角少年募资广刷其感化力之深类者此时所芸多散见于《俚语报》中”2。因此湘中反动官绅借端罗织查封《俚语报》准备陷害陈天华。经友好催促陈天华于三十年暮春再次东渡入东京政法大学又著《警世钟》一书。六七月间终因爱国情炽深虑瓜分豆剖的横祸已迫近眉睫因而又不辞跋涉回到祖国。
时华兴会已联络洪江会领马福益确定乘十月间慈禧太后7o“万寿”长沙文武官员聚于皇殿行礼时一举炸毙动起义;马福益率洪江会众分五路响应。陈天华返湘即由黄兴派往江西游说防营统帅廖名缙届时难。随后由江西吉安转到醴陵会同刘揆一等前往浏阳普迹市藉开牛马交易集市的机会举行授予马福益少将仪式给枪械、马匹。九月中旬计谋泄露黄兴、刘揆一等先后脱险逃出湖南。天华“独正襟危坐待捕曰:‘事不成国灭种亡等死耳何用生为?’逾日友人劝以他往留身有待始从容束装”1间道逃江宁得冯蚀寰等资助再一次去日本。适在日本的葛谦、仇亮、刘道一、张秀钟等组织新华会以“推倒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民国”为宗旨因钦仰陈天华的为人遂邀约入会。2陈天华因苦心策划反清革命遭受挫折一度心情抑郁。经原华兴会会员3《建国方略》第八章《有志竟成》《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36页。1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2《陈天华事略》万沅编纂《新华会虚无党史》。
1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2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徐佛苏、罗杰介绍与梁启有所往来颇受梁的影响。光绪三十一年初陈天华在留学界散一份《救亡意见书》建议由留学生选派代表归国向清廷请愿立即颁行立宪以救危亡。当他正准备返国上书时事为宋教仁所知。宋于是约同黄兴恳切劝告陈天华摆脱保皇派的诱惑对清廷勿存幻想3。陈天华这才消释了请愿的念头同梁启等改良派人士疏远起来。三十一年夏孙中山又一次来到日本在留学生当中展开建立联合的革命团体的活动。六月二十六日(7月28日)宋教仁、陈天华等在《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同孙中山会面。陈天华谈到去年华兴会起事的大略情况。孙中山则详尽地阐明了各省革命团体、革命同志结成大团的必要。次日华兴会领导人聚谈于黄兴寓所商决加入孙中山所倡议的联合团体问题。陈天华主张华兴会作为一个团体加入。黄兴建议形式上加入精神上仍保留华兴会。刘揆一则认为可不加入。由于意见不一致最后是以“个人自由”为据1。二十八日(7月3o日)陈天华出席了孙中山召集的同盟会筹备会被推举偕同黄兴、宋教仁、马君武等8人起草会章。七月十三日(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起的欢迎孙中山大会在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