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君宪转向共和从“和平光复”中另谋出路。上海、浙江光复后他即支持程德全在苏州宣布独立。九月十八日(11月8日)通州也宣告独立“地方秩序如常”大生资本集团毫无损失张謇的哥哥张謇且出任总司令。在此前后他还打电报给已经奉命进攻湖北民军的袁世凯劝他认清国内大多数人“趋于共和”的严酷现实应赶紧前往北京防止王室逃亡尽快与南方达成协议以确定共和政体稳定全国局势。并分别写信给铁良和张人骏劝他们断然放弃武装反抗。十一月初一日(11月21日)他当选为由咨议局改组的江苏临时议会议长。十月中旬赴沪与章太炎、宋教仁、黄兴、于右任等晤谈。他拒绝接受清廷授以农工商大臣、东南宣慰使的任命公开表明了与清皇朝决绝。他接受了江苏军政府两淮盐政总理的委任但这并非是真心实意支持革命。因为他自己说得很清楚:“欲江宁之回复秩序须设置民事(指政府):欲设置民事须客军(指各地民军)出;欲客军出须财政先得数十万。财政之大者在盐为乡里计不得不为任盐事。”2总之他是希望清朝和革命同时结束由袁世凯出来收拾残局恢复秩序。
当时各省纷纷独立不相统率;就是江苏省内也出现了都督、司令如毛各自为政、相互争持的现象。张謇第一步是力主程德全移驻南京“并宁、苏为一”逐步恢复江苏全省政令的统一。第二步是进而力争以上海为政治中心把操纵全国局势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而第三步则是通过“南北和谈”把独立各省的政权汇总起来统统移交给袁世凯。根据赵凤昌遗留的各种函电文稿可以知道张謇等人曾经设计一个政治方案即模仿美国独立战争时的“十三州会议总机关”尽快在上海设立各省代表临时会议机关以便于南北议和并建立临时中央政府。经过他们的多方面活动到十月底各省代表终于由武汉改在南京会议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所正式开议以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的临时中央政权也正在筹组之中。而赵凤昌的惜阴堂则是操纵所有这些活动的幕后中心。
可是孙中山于十一月六日(12月25日)到达上海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由于这位革命领袖在同盟会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同时也由于黄兴等人极力维护革命阵营的统一很快就在南京成立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导的中央临时政府。张謇被任命为实业总长可是他从一开始就持1刘厚生:《张謇传记》第18o—182页。
1《自订年谱》辛亥八月。
2《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消极态度。他很快就离开南京而且不再到职随后更借口汉冶萍公司抵押借款问题正式辞职。同时他高唱“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并联络章太炎等建立中华民国联合会随后又改组为统一党用意都是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相对抗以拥立袁世凯为职志。所以当他获悉南方同意以清帝退位为条件而改选袁世凯为临时总统时便连忙密电告袁:“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1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帝逊位。张謇认为“此一节大局定矣来日正难”1。所谓难是指结束革命远远难于结束清朝。次日孙中山辞职参议院经孙推荐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革命派仍想以迎袁南下就职使之离开北方巢穴以便对他有所约束。而袁世凯一手导演的“兵变争都”丑剧以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等鼓噪大体上都与张謇的意愿相吻合。
1912年3月1o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张謇自然感到满意但也没有马上参加袁记内阁。这是由于他刚刚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职务“今若忽焉而北则浅见者必以为有轻重向背于其间而无识者且可造为种种荒诞离奇之语”2。说穿了就是想掩盖自己反孙拥袁的政治立场而以在野的身份为袁“拾遗补阙”和“遥为声援”。他先后参与了共和党、进步党的建立以对抗同盟会及其改组而成的国民党还为南京临时政府、留守府和上海军政府的结束及遣散民军有所策划张罗。直到9月初他感到江苏以至南方局势已经初步稳定才亲自北上拜会袁世凯表面上仅仅是就盐法改革有所陈说实际上是参与共和党筹谋如何分化革命派并支持袁政府“集权统一”。
正当张謇认为“统一”、“秩序”在望将可大展“棉铁主义”宏图的时候1913年3月2o日出现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惨遭暗杀的案件整个政局重新动荡南北战争一触即。张謇不分是非曲直反对武力讨袁力主“持以镇静”和“法律解决”。他夸大革命代价的高昂并且丑化与诋毁革命的领导人说是孰肯以汗血多得之金钱供二次、三次革命不已之挥霍自买今年、明年纠缠不了之苦痛。人心如此钱从何来?无所得钱凭何革命?”3他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都是利用汪精卫、陈陶遗等妥协分子拉拢并影响黄兴等人孤立孙中山并反对他所领导的“二次革命”。张謇这种政治态度同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人倾向于妥协是相一致的。
及至袁世凯将“二次革命”镇压下去以后张謇立即于1o月中旬前往北京就任熊希龄主持的所谓“第一流人才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他不明白袁世凯无非是把这个“名流内阁”作为一种装饰品和通向独裁帝制道路的垫脚石幻想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推行他梦寐以求的“棉铁主义”。在两年任期中他“延揽通晓工商法之人”认真编辑2o余种法令条例。他主张应把工业展的重点确定为纺织和钢铁提倡和保护民营工商业强调吸收外资须注意“条约正当权限分明”1并拟订了各种雄心勃勃的展实业的计1《张謇日记》辛亥九月二十日。
1《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2《张謇日记》辛亥十二月二十八日。
3《张季子九录·政闻录·为时局致袁总统函》。
1《张季子九录·政闻录·调和南北致孙少信、王铁珊函》。
划。张謇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是具有进步性的而且他还懂得经济不能离开政治的道理:“实业之命脉无不系于政治。”他很希望出现一个能够保护本国农、工、商业展的“贤良”政府可是他没有想到袁世凯所最关心的却是复辟帝制两年来努力制定的2o来种法令条例往往流于空言。
1914年2月熊希龄内阁被迫总辞职张謇虽然暂时留任但已不安于位。在“名流内阁”垮台5天以后他就写信劝告袁世凯说“解散国会、改总统制、祀天用衮冕”等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引起“帝制复活”的流言并且将会诱新的动乱。他借用苏轼的话以示讽喻:“操网而临渊自命为不取鱼不如释网而人自明也。”1可是袁世凯决不“释网”5月以后干脆撤销国务院改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1915年春又不惜就“二十一条”与日本进行无耻交易。帝制复辟迫在眉睫张謇深表不满正式辞去农商总长职务。
张謇回到南方以后并没有参加反袁斗争但对帝制的抵制态度是比较明确的。1915年11月2o日张謇看到上海报纸上有袁世凯将封他为“太傅”的消息之后在日记上写道:“何为若是之纷纷逼迫耶!”1916年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以后曾通过徐世昌再一次邀请张謇北上为之转圜。张謇断然拒绝。
但是张謇在政治上的失意却在经济上得到补偿他的企业在欧战期间得到空前展。截至192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资本增加到36o多万两历年纯利累增总额共为166o余万两。到1924年大生已增加到4个厂资本总额达77o多万两纱锭共15万枚布机共15oo余台同时着手兴办了金融业(淮海银行)扩充了航运业(大达轮步公司)此外还增设了一批大小不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盐垦事业也有很大展公司林立垦区扩展南到长江口附近的吕泗场北到海州以南的陈家港包括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涟水等县在濒临黄海的2oo余英里沿岸冲积平原上占有土地总面积达455万亩已垦面积7o万亩投资总额共2119万元2。张謇的经济事业在192o年前后达到顶峰。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而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由表面统一转入公开混战更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灾难同时也使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o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张謇晚年思想更加保守。他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反对和群众运动提倡尊孔信佛以谋抵制方兴未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也应该看到他期望祖国富强之心始终未泯曾撰文指责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要求废止不平等条约主张取消租界、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他还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展的和平环境。只是由于他已经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这些梦想的幻灭是必然的结果。
1926年7月17日张謇病故。这年春天他“慨世乱之未已悲民生之益穷”曾赋长诗以寄孤愤。结尾几句是:“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1这便是他暮年处境的自我写照。1《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
2《张謇未刊函电》。
1《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如通泰各盐垦公司募集资金之说明》。
第二十一章李善兰李善兰(1811—1882)原名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1。浙江海宁县人。中国微积分学的先驱近代科学的先行者。
1《张季子九录·诗录》。
第一节雅志说算术心志穷专一浙江省海宁县位于钱塘江口杭州湾北岸。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县境内东北部的硖石镇沿河两岸有审山、紫微山之胜俗呼东山、西山灵秀所钟代有传人。山下有一李姓读书世家溯其先祖乃南宋末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李伯翼他一生读书谈道不乐仕进。元初因其子李衎举贤良方正授朝请大夫嘉兴路总管府同知迎养来浙旋即定居硖石。五百年来传至十七世孙名曰李祖烈号虚谷先生乃经学名儒。李祖烈初娶望海县知县许季溪的孙女为妻不幸许氏早逝;继娶妻妹填房又病故。后续弦崔氏系名儒崔景远之女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婚后二人感情甚笃相敬如宾。1811年1月2日凌晨子时崔氏生下一子。斯时李祖烈已年逾4o中年得子欣喜若狂。他捋着唇边不多的几根胡须一眼瞥见案头平素最心爱的一盆兰花正早早地开出了几朵淡红色的花星星儿竞吐芬芳于是给刚刚呱呱下地的胖儿子取名叫心兰字竟芳。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成为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者的李善兰。
心兰自幼就读于私塾改取庠名善兰。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于所读之诗书过目即能成诵。
9岁那年有一天他从父亲的书架上取下来一本古书一看封面“九章算术”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他平时接触的都是四书五经还从来没有见过数学书呢。打开书本一看没有“子曰”没有“之乎者也”却有什么“方田”、“粟米”、“方程”、“勾股”之类的词儿令他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从此他便迷上了数学。
到他14岁的时候又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这是明末徐光启(1562—1633)和利玛窦(1552—161o)合作翻译的古希腊数学名著。书中欧氏几何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清晰的演绎推理与偏重实用解法和计算技巧的中国古代传统数学异其旨趣自有它的特色与长处。李善兰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几何原本》的新鲜血液和养料这使它的数学造诣日趋精深。
又过了几年作为州县的生员李善兰到省城杭州参加乡试结果因做不好八股文章未曾中举。虽落第而归但却在杭州的书坊摊头买到了金元数学家李冶关于“天元术”的名著《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带回家来仔细研读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海盐人吴兆圻《读畴人书有感示李壬叔》诗中说:“众流汇一壑雅志说算术。中西有派别圆径穷密率。”“三统探汉法余者难具悉。余方好兹学心志穷专一。”1李善兰很重视从实践中学习数学和天文知识他的经学老师陈奂说他“熟习九数之术常立表线用长短式依节候以测日景便于稽考”1。
有一次李善兰与学友们同游东山。有人问他东山有多高?他立即从地1《海宁州志稿》、《清史稿》、《畴人传》及其后诸书均误作“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今据原始资料《苞溪李氏家乘》(祠堂藏版189o)卷六改。
1《硖川诗续钞》卷五。
上拾起一根草芥平伸手臂眯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