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制铁厂这是他办洋务企业的开始。

    光绪十二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广东原有端溪书院在肇庆他聘请梁鼎芬主持端溪书院后来梁鼎芬率师生来到广雅书院。张之洞又聘朱一新到广雅书院主讲。当时梁鼎芬因弹劾李鸿章主和而获罪朱一新因弹劾太监李莲英而降职。张之洞不怕非议敢于延聘他们显示了他的不凡气度。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1。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光绪十五年冬张之洞到了湖北。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办起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先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曾闹过一些笑话。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主只得从命。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从光绪十六至二十二年(189o—1896)耗资56o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于是又向日本借款1《与张幼樵》《张文襄化公全集》卷214《书札一》北平文华斋戊辰刊本。1许同莘编:《张文襄公年谱》卷3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42页。3oo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宣统元年(19o9)汉冶萍公司的经理叶景葵评论道:“假使张之洞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1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o个、炼炉2座工人3ooo采煤工人1ooo。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光绪十八年(1892)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ooo张工人2ooo。织布局是盈利的。但是张之洞却将织布局的盈利去弥补铁厂、枪炮厂的亏损使织布局一直处在高利贷的压迫下无从展。

    张之洞看到棉纱销路很广便决定开设两个纱厂。他致电驻英国公使薛福成向英商订购机器。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北厂纱锭5万多枚为湖北纺纱局。南厂一直没有建成机器停放在上海码头任凭风吹雨打后来张謇领去办了南通大生纱厂。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o2)转租给广东资本家组织的应昌公司承办。

    张之洞还创办了制砖、制革、造纸、印刷等工厂还有湖北枪炮厂。他在湖北还注重兴修水利光绪二十五年(1899)前后修了三条堤。一条是武昌武胜门外红关至青山江堤3o里一条是省城之南的提坝自白沙洲至金口江堤52里和一条从鲇鱼套起至上新河为止的1o余里堤岸。这三条堤的修筑使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成为良田、市镇。

    张之洞到了湖北其中光绪二十年(1894)调署两江总督任期一年多。他十分重视湖北、江苏的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在湖北有两湖书院、经心书院又设立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等;在南京设储才学堂、铁路学堂、6军学堂、水师学堂等。他派遣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在学堂、书院的学习科目方面他针对社会需要有所改革添增了一些新的学科。他也注意训练军队在两江总督任职期内曾编练过江南自强军人数1万地点在徐州军官全部用德国人担任采用西法操练。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回任湖广总督将自强军交给两江总督刘坤一。

    张之洞在积极兴办洋务企业的同时对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和农民起义进行了残酷镇压。

    1《洋务运动》第6册第254页。

    第四节同维新派的联系与分歧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虽然也筹饷筹军械但他练的军队没有挥什么实际作用。朝廷旨调4艘兵舰他致李鸿章电说:“旨调南洋兵轮四艘查此四轮既系木壳且管带皆不得力炮手水勇皆不精练毫无用处不过徒供一击全归糜烂而已。甚至故意凿沉、搁浅皆难预料。”1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上《吁请修备储才折》希望朝廷总结失败教训变法图治。由于他慷慨激昂讨论国家振作主张反抗侵略又办洋务企业因此维新派领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称张之洞“有天下之望”对这位封疆大吏抱有很大的希望和崇敬。谭嗣同也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1这是当时维新派的共同看法。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张之洞表示赞助和同情捐5ooo两以充会费。帝师翁同龢也加入了强学会当时有“内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张之洞)”之称翁、张成了强学会的两大支柱。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一月康有为南下到了南京去拜谒张之洞受到张之洞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康有为准备在上海设强学会推张之洞为会长并代张之洞起草《上海强学会序》。张之洞当时答应了。后来上海强学会成立时请他列名张复电说:“群才荟集不烦我请除名捐费必寄。”1他以会外赞助人的身份捐款5oo两拨公款1ooo两表示赞同。上海强学会成员中有汪康年、梁鼎芬、黄体芳、屠仁守、黄绍箕都和张之洞关系相当密切。但是后来他看到慈禧太后采取了行动逼令光绪帝封闭了北京的强学会和《中外纪闻》便借口康有为谈今文经学、主张孔子改制说和他平素的学术主旨不合停止捐款。

    光绪二十二年到二十三年(1896—1897)维新派在上海创刊《时务报》梁启主笔汪康年为经理。张之洞以总督的名义要湖北全省各州县购阅《时务报》捐款千元给予报纸以经济上的支持。后来《时务报》表了关于中国应争取民权的文章使张之洞大不高兴。他授意屠仁守写了《辨辟韩书》批判严复的《辟韩》一文在《时务报》上表。

    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湖南掀起了维新运动。他在湖南的新政包括办厂、改革教育等得到张之洞赞同。在张之洞的影响下陈宝箴也命令全省各州县书院的学子阅读《时务报》。湖南成立南学会创办《湘学报》、《湘报》张之洞利用政治力量推销《湘学报》于湖北各州县。自第十册起《湘学报》刊载了关于孔子改制和鼓吹民权思想的文章这使张之洞大为不满。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张之洞电陈宝箴说《湘学报》议论悖谬饬局停。他还告诫陈宝箴说这件事“关系学术人心远近传播将为乱阶必宜救正”2。对湖南维新运动施加压力。

    是年三月张之洞刊行《劝学篇》。翰林院编修黄绍箕以《劝学篇》进呈。光绪帝布上谕称是书:“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著将所备副本四十部由军机处颁各督抚学政各一部俾得广为刊布实力劝导1《致天津李中堂》《张文襄公全集》卷139《电牍十八》。

    1《上欧阳中鹄书》《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8页。2《张文襄公年谱》卷5第96页。

    以重名教而杜卮言。”1由于清廷的赞许这本书风行海内。张之洞自言其书主旨在“正人心开风气”。所谓正人心就是提倡三纲五常维护君主制度批判维新派的民权观。所谓开风气就是学习西方办铁路、商务、矿务、学堂等并没有出洋务运动的范围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劝学篇》的出版受到守旧派的赞扬遭到维新派的严厉驳斥。顽固派苏舆所编《翼教丛编》收入了《劝学篇》中的几篇文章并赞叹说:“疆臣佼佼厥南皮劝学数篇挽澜作柱。”2章太炎则毫不客气地批评《劝学篇》上篇“多效忠清室语”1宣扬封建的忠君思想。维新派梁启评论此书道:“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何足道?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为尘埃野马其灰其尘偶因风扬起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2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张之洞和维新派有较多的联系。他自己也是相当活跃的人物。张之洞曾让陈宝箴推荐杨锐和刘光第。杨锐是张之洞的弟子和幕僚到京后与张之洞保持密切联系。后来杨锐、刘光第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与要政。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张之洞奉调晋京因湖北沙市生焚烧洋房事件中途折回。八月在慈禧太后动政变前夕陈宝箴曾奏请光绪帝调张之洞入京“赞助新政”但未成。日本伊藤博文游历到北京曾对总署说:“变法不从远大始内乱外患将至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耳。”3不久慈禧太后动政变杀害了“六君子”百日维新失败。张之洞急电挽救他的得意门生杨锐而不得为此他深感痛惜。

    1《张文襄公年谱》卷6第115页。

    2《劝学篇》光绪戊戌三月两湖书院刊本卷。

    1《翼教丛编·序目》。

    2《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期。

    3《自由书》《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第7页。

    第五节镇压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六年(19oo)中国北方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一开始张之洞便主张坚决镇压。他先后镇压了湖北天门县、荆州府等地的人民焚烧教堂、医院的行动还会同沿江各省奏请力剿“邪匪”严禁暴军安慰使馆致电各国道歉完全站在保护帝国主义利益的立场。英帝国主义为了保全长江流域一带的既得利益便同张之洞、刘坤一等有实力的总督联络签定了《东南互保章程》。条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宪允认切实保护”4。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都表示赞同加入了“东南互保”的行列。

    七月张之洞在武汉逮捕并杀害了自立军领唐才常等2o余人。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等人联络会党和清军部分官兵组织自立军准备在安徽、湖北、湖南几省起义建立君主立宪的“新自立国”请光绪帝复辟。他们还想通过日本劝说张之洞拥戴他建立“东南自立之国”。张之洞得知消息并未立即表态。这时英国也正在活动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等拉拢孙中山准备在华南策动李鸿章“独立”。李鸿章也在观望。于是出现了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在自立军起事迫在眉睫而慈禧太后也未失去对清廷中枢控制时张之洞动手捕杀了唐才常等人。

    张之洞剿灭了自立军后现参加上海张园国会的有许多著名士绅、学者以及留学生。于是他起草了一份《劝戒上海国会及出洋留学生文》文中列举了自立军是康党的罪状劝戒国会中的士绅、学者以及留日学生以分化瓦解革命队伍。留日学生看了大为气愤他们公推沈翔云写了《复张之洞》一信进行批驳。沈翔云在信中以大量篇幅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普遍流行的公理并不能称为康、梁邪说;揭露张之洞说:“公之定此狱也一则曰领事恨之再则曰教士恨之三则曰洋官、西士无不恨之公以为领事、教士、洋官、西士其为中国乎?其为彼国乎?何大惑不解为是也。”1据说张之洞看了这信十分窘迫便指使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的学生撰写驳文抵挡一阵才算了事。

    4《张文襄公年谱》卷7第12o页。

    1《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968页。

    第六节“变通政治”的《江楚三折》清廷在经过了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的战争以后不得不“变通政治”于光绪二十七年(19o1)三月成立督办政务处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遥为参预”。五月、六月张之洞会同刘坤一连续上了三道奏折:《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这就是有名的《江楚三折》。第一折是关于办学堂、废科举事提出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奖励游学等建议。第二折言整顿中法提出了崇节俭、破常格、停捐纳、课官重禄、去书吏、去差役、恤刑狱、改选法、等八旗生计、裁屯卫、裁绿营、简文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