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役开始了。这一战役的目标是全部收复南疆彻底消灭阿古柏集团。刘锦棠率西征军各部从吐鲁番、托克逊出兵分两路在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长驱近2ooo里全部收复了南疆的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及附近各城镇。接着又以破竹之势于十二月攻克了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莎尔、和田西四城并穷追狼狈逃窜的伯克胡里等人。但俄国却居心叵测地把这些残渣余孽收留下来拒不交出。这时新疆已是冰雪世界左宗棠西征大军不顾断指裂肤之痛勇往直前为祖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新疆除了伊犁地区以外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清廷晋封左宗棠二等侯爵以为奖励。

    左宗棠督军讨伐阿古柏反映了全国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热烈的拥护和支持。在整个进军新疆的过程中各地各族人民或为向导或随同攻伐积极支持清军。正是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为左宗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他能够凭借这个舞台导演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

    同时也应该肯定在整个收复新疆的斗争中左宗棠的个人作用也是突出的。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力地粉碎了英、俄两国的政治阴谋在政策上采取了有利于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对敌的方针在物质供应上解决了“兵、饷、粮、运”四大困难;而且在军事指导上也十分出色。除了制订“先北后南”的正确的战略部署外他还巧妙地运用了“缓进战”的原则。在用兵新疆的3年中真正作战的时间不过4个来月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物质准备选择战机对敌人的动态进行周密的研究和计算。他的用兵的确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地。

    当左宗棠的军队收复南疆各地消灭了阿古柏集团后进一步从俄国手2《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17第31页。

    1《清季外交史料》(光绪朝)卷11第32页。

    2《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7第13页。

    3《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18第48页。

    中收复伊犁的问题便提到议事日程上了。俄国虽然失掉了可以霸占伊犁的借口但仍然千方百计地拖延。光绪四年(1878)清廷不得不派专使崇厚到俄国谈判。昏庸无能的崇厚堕入了俄国精心设计的圈套未经请示清廷就擅自签订了出卖大量权益而仅仅收回一座空城的《里瓦几亚条约》。消息传来举国震怒要求杀崇厚“以伸公愤”。左宗棠也接连上书痛陈此约的危害指出:俄国虽名曰归还而实际上伊犁“四面俄部环居”“孤注万里何以图存?”将来“虽得必失庸有幸乎?”他还揭露俄国的贪欲永无止境“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4。因而必须重新交涉“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以挽回崇厚造成的恶果。

    光绪六年(188o)一月在全国上下舆论的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拒绝批准“崇约”将崇厚撤职定罪另派曾纪泽赴俄谈判改约。俄国得知崇约被拒一面摆出断交的架势进行政治讹诈一面派兵遣将大搞武力威胁。在全民反侵略精神的推动下清廷命令各地加强边防以准备对付俄国可能挑起的侵略战争。

    二月左宗棠提出了准备三路出兵武力收复伊犁的方案以配合曾纪泽的谈判。为了就近指挥这一重大行动并向全军将士表达自己的决心年近七十的左宗棠不顾体弱多病不畏风沙严寒从肃州出随将士穿过千里戈壁把大本营设在新疆哈密的凤凰台。他的这种精神充分显示了反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但正在这时清廷突然以“现在时事孔艰正需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备朝廷“顾问”为由把左宗棠调回北京。左宗棠迫于朝命不得不离开新疆但他到北京后仍然“力持正论与此事相始终”1。

    虽然左宗棠调回北京但他在伊犁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对曾纪泽的谈判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迫使贪婪成性的俄国不得不将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城及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归还中国。在这方面左宗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疆建省是左宗棠长期关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在进军新疆的过程中他多次向清廷陈述新疆建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省的具体方案。光绪十年(1884)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任命刘锦棠为任新疆巡抚(时左宗棠已在两江任上)。这是新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它大大加强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恢复和展遭到破坏的经济、对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都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左宗棠作为创议者显示了他远大的政治眼光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新疆期间左宗棠还重视屯田开荒安置难民;推广蚕桑事业展地方经济;修筑道路便利交通做了一些有利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好事。此外他还在光绪六年(188o)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希望利用西北盛产的羊毛与外国输入的毛织物竞争。

    4罗正钧:《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2年版第333页。

    1《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55第5页。

    第七节督办福建军务光绪七年(1881)正月左宗棠回京觐见后诏命入值军机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不久后又调任两江总督。这时中俄条约已定左宗棠不可能在抗俄斗争中再出什么力他只得把注意力转向国计民生期望在有生之年追随陶澍、林则徐之后做一些利民、惠民的事情。但由于疾病缠身他已有力不从心之感了。

    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这位曾在反侵略斗争中大显身手的老将坚决主战并慷慨激昂地表示为“西南数十百年之计”愿亲往抗法前线视师“不效请重治其罪以谢天下!”2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要已退休的老部下、英勇善战的王德榜挑募旧部组成“恪靖定边军”前往前线参战。此后正是这支部队在镇南关(今友谊关)一役配合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为祖国建立了功勋。

    光绪十年(1884)七月法军偷袭我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福建水师几全军覆没。闽、浙前线形势紧张台湾危急。清廷不得不起用已于年初“因病开缺”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这时的左宗棠已是72岁高龄然而“闻命之余慷慨戎行冒暑数千里”率部兼程赶到福州。到达福州的当天就命令迅集中帆船准备亲自冒险东渡。在被劝阻后他调王诗正率“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与法军交战并“购军火”、“雇商船”“昼夜孜孜以谋援台”。当澎湖失守时左宗棠气愤得“椎胸顿足”以至“咯血时”。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他仍然坚持主持战备事宜不肯休息。光绪十一年(1885)五月清廷出卖了冯子材等英雄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巨大胜利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并不顾广大爱民的反对严令各地撤兵。左宗棠“以此行未能破敌大加惩创引为恨事肝疾牵动愤郁焦烦”1病势剧增。同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5日)逝于福州。清廷予谥“文襄”。

    2《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24第82页。

    1《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26第46页。

    第十三章张之洞第一节清流派的领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日(1837年9月2日)生于贵州兴义府。曾祖父张怡熊曾任浙江山阴县知县。祖父张廷琛曾任福建古田县知县。父亲张锳曾任贵州兴义府知府。

    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丁诵先、韩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丁诵先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侍读。韩累官至贵州巡抚。咸丰二年(1852)张之洞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一名。同治三年(1864)参加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以后他曾担任浙江乡试的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职务。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整顿学风建立经心书院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颇得众望。他任四川学政时在成都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仿照阮元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的例规手订条教并撰写《輶轩语》、《书目答问》两本书以教导士子应读什么书应怎样做学问以及修养品德等。这两本书在当时和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书目答问》至今仍是近代目录学的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书。他还聘请通才宿儒如缪荃孙、樊增祥、王文锦、王懿荣、蒯光典、易顺鼎等教士子以治经门径通达时务。在四川尊经书院的学子中他推荐五少年第一名是杨锐后来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六君子之一;第二名是廖登廷即后来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廖平。

    光绪五年(1879)张之洞补国子监司业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同年清廷因俄国侵占新疆伊犁派左都御史崇厚赴俄国交涉索还伊犁。崇厚昏庸无知与俄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这一条约名义上收回伊犁但西境、南境被沙俄宰割伊犁处于俄国包围的危险境地。消息传来舆论大哗。群臣上疏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分析俄约有十不可许坚持必改此议宜修武备缓立约并要求治崇厚罪。折上被慈禧、慈安太后召见特许其随时赴总理衙门以备咨询。他同张佩纶、陈宝琛共同起草奏折19件提出了筹兵筹饷、筹防边备的积极建议。光绪六年(188o)清廷派曾纪泽赴俄重订伊犁条约。

    当时张之洞、宝廷、张佩纶、黄体芳称翰林四谏号为清流派。他们拥戴军机大臣、大学士李鸿藻为领袖而实际上张之洞是清流派的领。在中俄交涉事件中张之洞的政治声望提高了并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第二节整顿山西吏治严禁鸦片光绪七年至十年(1881—1884)张之洞任山西巡抚。当时山西吏治人民生活困苦鸦片流毒严重。张之洞给友人书云:“山西官场乱极见闻陋极文案武案两等人才乏极吏事民事兵事应急办之事多极。竟非清净无为之地也。”“晋患不在灾而在烟。有嗜好者四乡十人而六城市十人而■吏役兵三种几乎十人而十矣。人人枯瘠家家晏起。堂堂晋阳一派阴惨败落景象有如鬼国何论振作有为循此不已殆将不可国矣如何如何。”2张之洞注意整顿吏治一上任便勤考吏属振作革弊劾罢贪纵害民的县官奖励好的官吏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山西的铁运销奉天、上海等地6运成本很高他改由天津出海海运降低运费又在产地筹办冶炼局。他创办令德堂也是仿照阮元诂经精舍、学海堂的例规聘请王轩为主讲杨深秀为襄校兼监院。杨深秀后来成为戊戌变法运动六君子之一。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传教刊行《救时要务》等小册子并举办仪器、车床、缝纫机、单车的展览和操作表演。张之洞会见了李提摩太读了他的书受其影响拟筹建洋务局未及实现。

    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越南边疆告急。张之洞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战急修津广之防。四月清廷召张之洞晋京。张之洞陈抗法事多所谋划被任命署理两广总督不久实授。

    2《光绪朝东华录》第2册总2oo2—2oo3页。

    第三节筹划抗法兴办洋务企业张之洞到达广州后便加强防务饬沿海督抚严密防守。六月法国侵略军占台湾基隆张之洞奏请饬吏部主事唐景崧往会刘永福合击法军。他认为:“援台惟有急越请争越以振全局。又言牵敌以战越为上策图越以用刘为实济。”1清廷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加刘永福为提督记名。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骁勇善战屡创法军。但由于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云南布政使唐烱所率军队在抗法战争中配合不力打了败仗唐烱军逃走使黑旗军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唐、徐被撤职查办张之洞因荐徐延旭不当而交部察议。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形势危急。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7o岁的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前线将士闻讯“皆扼腕愤痛”。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

    在中法战争中张之洞筹饷运械给岑毓英军2oo万元桂军2oo万元唐景崧、刘永福4o万元台湾4o万元。朝廷表彰他筹济军事不分畛域。这一时期他在广东开设水6师学堂创设枪弹厂疏请大治水师、专款购兵舰设缫丝局创办机铸制钱局及银元局筹办织布局和制铁厂这是他办洋务企业的开始。

    光绪十二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广东原有端溪书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