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敝卸员呓魃偈褡宓目嗄延辛私隙嗟奶寤帷扒准渚哟σ持嗄信嫌字奘翟诳闪1。经过查勘后他向布彦泰和道光帝建议将这些垦地“给回民耕种”。这也是林则徐的筹边思想。正是由于林则徐能较正确地看待新疆的各少数民族恰当地处理汉族与当地1林则徐:《致刘建韶札》《林则徐书札手迹选》第34页。

    2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林则徐信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1《鸦片战争》第3册第512—513页。

    2林则徐:《乙巳日记》《林则徐奏稿·公牍·日记补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6页。1林则徐:《致汝舟》《林则徐信稿》第138页。

    其他民族的关系促使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有利于新疆边防的巩固。林则徐在被遣戍新疆的3年通过他勤于调查和对边境的实地了解对沙俄侵华野心有了感性的认识。他认为:“予视俄国势力强大所规划布置志实不小将来必为大患是则重可忧也。”2在度过3年流放生活后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1845年12月)林则徐在哈密被“赐环”以四五品京堂回京候补。进京途中又被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随即又被正式任命陕西巡抚。在此后1年里他在甘肃、陕西镇压藏民、回民和刀客的抗清斗争。道光二十七年(1848)调任云贵总督翌年以办理“回务”有功被加以太子太保衔赏戴花翎。在云贵总督任上他整理了云南矿务主张“招集商民听其朋资伙办”开采银矿并对铜矿主张维护“放本收铜”的政策。

    这时林则徐已年老多病有“决然求退”的想法。道光二十九年(1849)八月在林则徐的一再恳求下道光帝批准他开缺回籍就近调治。九月他自云南昆明动身途中经江西南昌稍有停留于翌年三月初返抵福州原籍。林则徐回到福州时正是福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斗争高涨之秋。

    这一年英国传教士进一步强行进据乌石山的神光、积翠二寺激起福州爱国绅民的强烈反对。林则徐回乡后便与当地士民共同商讨驱逐侵略者的办法。为加强海防抵御能力他抱病乘船至闽江口的五虎礁和闽安、长门等要塞察看形势修筑炮台并向地方大吏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徐继畬提出调兵、演炮、募勇等积极建议。由于刘韵珂、徐继畬等当权者主张对外妥协与林则徐意见不合。当刘、徐正准备对林则徐反侵略的爱国行动加以“破坏和局”罪名进行中伤时恰因清廷拟起用林则徐他们得知风声而悄悄中止。十月初一日(11月4日)林则徐收到新即位的咸丰帝授他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正在兴起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命令。他带病仓促启程十月十九日(185o年11月22日)行至广东潮州府普宁县逝世终年66岁。

    2欧阳昱:《见闻琐录后集》卷4同治四年刊本。

    第二章龚自珍魏源清道光年间中国社会急剧地生着变化。龚自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世向近代社会转换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影响越来越被日益觉醒的人们所认识。正如梁启所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文集》若受电然!”1这一变革时期产生的另一个杰出人物是与龚自珍相齐名的魏源。作为龚自珍的好友和同道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共受今文经学影响都猛烈地抨击封建末世的黑暗主张改革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龚自珍的特点在于以“但开风气不为师”标榜对旧的社会现象和士林风气进行了最早、最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其锋芒所向主要在封建社会内部。鸦片战争爆后1年龚自珍即逝世在新的时势面前展改革思想的旗帜便由亲历了鸦片战争硝烟的魏源继续高举。他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响亮口号开辟了反抗外国侵略、学习西方文明的新方向。

    1梁启:《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第54页。第一节龚自珍生平事略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卒于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1841年9月26日)。他出身于一个仕宦的书香门第祖父龚敬身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知府、道员等官;父亲龚丽正为嘉庆进士曾任知府、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等官是乾嘉时著名训诂学家段玉裁的门生和女婿;母亲段驯在当时也颇有文名著有《绿华吟榭诗草》。龚自珍从小受到经学和举业的熏陶8岁便读《登科录》。

    嘉庆七年(18o2)11岁的龚自珍随父亲来到京师先师事建德贡生宋Т文暧炙嫱庾娓付斡癫醚啊端滴摹方邮芰搜辖鞯难第盗贰14岁即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汉官损益”等文。16岁开始通读《四库全书提要》。他不满足于私塾之学曾逃到附近的法源寺去读书。21岁时龚自珍由副榜贡生考充武英殿校录。未几又随父往徽州任官参加了《徽州府志》的编撰负责修撰“人物志”并创立“氏族表”初步显示了才华。然而他的科举仕途却坎坷不平27岁考中举人以后五次参加会试考选进士都落榜不第。十几年中他随父亲升迁调任往来于直隶、江苏、安徽一带出入官场目睹吏治的黑暗、贪污横行。这些人间不平事与他胸中积聚的怀才不遇悒郁心情屡屡撞击进出改革弊政的思想火花。

    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的巨变震惊了朝野嘉庆皇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诏”然而同时却把责任推在群臣身上斥责他们寡廉薄德。龚自珍借此机会撰成著名的《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进行抨击。他指出的原因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1。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2这一时期龚自珍诗文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甚至上关朝廷下及冠盖口不择言动与世忤”3。龚自珍这一时期的政论文章揭露重于说理感情重于理性。他需要更深刻的思想理论来阐明自己的思想主张。

    嘉庆二十四年(1819)28岁的龚自珍会试不售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今文经学本是西汉的一个儒家学派他们以五经推测人间祸福以微言大义解释统治权术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在诸经中尤重《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则相反注重铨释词义、训诂名物不问政事在诸经中推崇《周礼》。自魏晋以降今文经学一直无立足之地。1《龚自珍全集》上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页。

    2同上书第36页。

    3张祖廉纂:《定盦先生年谱外记》《龚自珍全集》下册第648页。然而到了清中后期作为对乾嘉汉学埋头考据、脱离实际的一种挑战今文经学开始复兴倡者为庄存与刘逢禄是他的外孙和学生。龚自珍从刘逢禄讲述的今文经学那里找到以微言大义、托古改制的形式来阐自己改革思想的理论根据他兴奋地在诗中吟道:“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1从此他便以今文经学家的继承者自许“但举大谊不为巵词矣”。

    嘉庆二十五年(182o)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从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道光九年(1829)38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张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2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在历任京官的2o年中龚自珍虽困阨闲曹仍屡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采纳甚至被同僚视为“痼疾”。这一时期他也撰写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论如《乙丙之际箸议》、《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讥刺封建官僚的昏庸。

    在京中与龚自珍密切交往的好友除了魏源等常州学派的师友外还有不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如姚莹、汤鹏、张际亮、黄爵滋、包世臣等。他们常常在诗酒酬唱、赏花观月的聚会中抒自己救时补弊的情怀。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龚自珍极表支持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建议严惩烟贩积极备战并表示愿随同南下共事禁烟。

    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道光十九年(1839)春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于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离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

    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八月十二日(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年仅5o岁。

    政治思想龚自珍的思想在政治、学术、经济、文学诸方面都起到了振聋聩、开一代风气的作用其中尤以他猛烈批判封建黑暗、鞭挞混浊士林风气的政治思想最为激奋。

    1《龚自珍全集》下册第441页。

    2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龚自珍全集》下册第618页。

    嘉庆、道光年间虽已内尽隳坏但官僚地主、士子文人却还沉醉在“盛世”的迷梦之中文恬武嬉歌舞升平。龚自珍以锋利的笔触挑破了欺人外皮无情地挤压着内中的污秽。他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指出嘉庆以来国势陵夷已是“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了:承乾隆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于泰侈风俗习于游荡京师其尤甚者。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1然而在这样危翳四伏的社会里高踞于统治阶级庙堂之上的又是些什么人物呢?久居官场、出入士林的龚自珍看得很清楚:京师和地方到处充塞着昏庸卑劣之徒他们只知道升官财、封妻荫子。这些丑类互相勾结盘根错节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恶势力。在他们控制下“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旦不鸣”2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幅豺狼当道正气不伸鸦雀无声黑暗凄凉的景象。龚自珍还指出另一个使人才被压抑、摧残的原因是官场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和专重八股的科举制度。朝廷取士全看代圣贤立言、脱离实际的八股时文因为内容空疏无以见高下便用楷法工整作标准。一个有幸得中的士子又面临着以岁月的累积决定升迁的漫漫之路。自庶吉士至尚书大约需3o至35年至大学士又需要1o年这时身膺重任的一品宰辅“齿固已老矣精神固已疲矣”“仕久而恋其籍年高而顾其子孙”3就像官府门口的石狮子徒有其形相向而坐。为了表示愤慨龚自珍毅然将自己耗尽“华年心力”的2ooo篇八股文付之一炬。他尖刻地嘲笑“我家妇人无一不可入翰林者以其工书法也!”在这样的恶势力和制度的束缚下整个社会各阶层都在倒退思想窒息人才枯竭。以至到了“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的地步1。目睹这种衰世颓败现象龚自珍晚年悲愤地呼出自己的心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他大胆地预言一场大的动乱为期不远了。果然在他去世的前后几年鸦片战争的战火和太平天国的风雷便无情地冲击着这个衰朽的皇朝。

    在龚自珍的政治思想中闪耀着特异光辉的是:揭露、批判现象的矛头已经触及到了君主制度。他斥责封建帝王为了树立自己“一夫为刚万夫为柔”的淫威“未尝不仇天下之士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嵩高其身”“震荡摧锄天下之廉耻”3。在这种威胁利诱之下士大夫养成阿谀奉承的习气“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4因此政事日坏人才日鲜也就是必然的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