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71、6o1页。
2林则徐:《致刘建韶》《林则徐书简》(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3《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98页。
4《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3页。
5《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98页。
第三节在广东禁烟和抗英道光年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迅展的时期。在资本主义各国中英国走在最前头它为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惜以毒品鸦片为敲门砖。英国鸦片商贩在英国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用走私漏税等卑劣手段把鸦片烟土源源不断地偷运到中国内地。鸦片战争前英国等输入中国的鸦片逐年激增。嘉庆二十五年(182o)鸦片输入量还是4ooo余箱(每箱重1oo至12o斤)到道光十八年(1838)便增加到4o2oo箱1。在道光帝即位后的这18年中中国白银外流约达2亿元左右。鸦片大量输入不仅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劳动群众的利益而且也极大地威胁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引起了统治集团中相当多人的深切忧虑。在银荒兵弱的现实威胁下道光帝鉴于烟毒泛滥将根本动摇其统治基础便下定决心采纳了严禁鸦片的主张。
道光十八年九月道光下令各地加紧查禁鸦片“其贩运开馆等犯固应从重惩办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2并饬大学士穆彰阿等议定禁烟章程。随即降旨将主张弛禁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由正四品降为六品即行休致以示惩儆。九月二十三日(11月9日)召林则徐入京觐见。十一月中旬林则徐由湖北武昌赶到京城。道光帝在八天中接连八次召见他表示了对禁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林则徐的倚重。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帝特颁给林则徐以钦差大臣关防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接受重任后没有多作停留。他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39年1月8日)自北京出经过两个多月的兼程跋涉于翌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o日)抵达广州。
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当林则徐在京城受命为钦差大臣时席军机大臣、大学士穆彰阿对于林则徐居然得到这样特殊的政治待遇很感到意外他为自己的权位利益考虑不禁“亦为之动色”1。事实证明当时林则徐面临的前景是困难重重的除“中外柄臣有忌阻之”以外如同龚自珍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所预计的:在广州当地官吏、幕僚、游客、商贾、绅士中反对和阻挠禁烟者所在必有;加上英国侵略者和中外鸦片贩子的破坏捣乱真是艰险横陈。与林则徐接近的“京朝官、故人子弟亦以边衅为公虑”。但是尽管这些或者已经生或者即将生的种种阻力和破坏都没能阻拦林则徐南行执行他的庄严使命也没有动摇他禁绝鸦片的决心。他在临行时辞别其座师工部左侍郎沈维矫时表示:“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2表现了置生死于不顾的凛然气概。以后他在致友人信时也追述道:“戊冬在京被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而固辞不获只得贸然而来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3但是严禁鸦片消除烟毒毕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根本利1据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张汇文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9页附表戊。2《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24页。1雷瑨:《蓉城闲话》《鸦片战争》第1册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314页。2金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24。
3林则徐:《致叶申芗(小庚)札》《林则徐书札手迹选》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益的正义事业它获得全国各阶层的广泛拥护也取得有爱国心的官吏、将领、士兵们的赞同。林则徐到广州后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当地主要文武官吏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下立足于堵绝来源。面对广东沿海鸦片烟贩猖狂走私的实际情况他意识到仅仅是严禁吸食已不足禁绝鸦片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着重于遏制鸦片的输入查禁走私。这是他禁烟思想的一个重大展。
在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调查鸦片走私贸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限令外国鸦片贩缴出烟土进行具结并将缴获的全部鸦片予以销毁主持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第二组织各方面人才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积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先河;第三积极加紧战备整顿和加强海防力量增设炮台训练水师招募水勇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抵御外来侵略作各种必要的战争准备并坚决痛击前来挑衅的英军从而使他成为统治阶级中抵抗派的领袖。
1。严禁鸦片。
林则徐在离开北京南行途中抓住各种可以利用的时机通过各方面的人物周密地调查了广东鸦片走私的有关情况和查禁鸦片的有效办法。他在行抵安徽舒城时邀约了曾任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令的田小泉晤谈缉烟问题虚心听取田在香山县缉获鸦片万余斤的经验;到江西赣州又将曾任粤海关监督豫堃幕僚的郭桂船接去询问有关粤海关的情况并通过郭向主编《粤海关志》的梁廷枏索取有关海事的文献图册其中包括“诸国禀件禁令及沿海要隘、诸县界域道里、墩营炮械”等资料1。因此在抵达广州前林则徐已初步掌握了外国鸦片贩子与广东海关、水师、行商等勾结舞弊的种种内幕。为了避免外国烟贩等闻风远飏及早拘拿案犯行至江西泰和县他即将在京了解到的京堂科道指名陈奏交调查的和一路密查暗访到的“所有包买之窑口说好之孖毡与兴贩各路之奸商、护送快艇之头目”分为最要、次要两种飞札广东布、按两司要求迅予以捉拿2。到达广州后几天他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配合下查办了历年包庇鸦片走私贪污受贿的督标副将韩肇庆严惩与外国鸦片贩狼狈为奸的行商。
紧接着林则徐向外商明确地宣布了他严禁鸦片的坚决意志和禁烟政策。二月初四日(3月18日)也就是他到广州城刚一星期他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等共同传讯了十三行行商给谕贴两件。其一是《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其二是《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他在指斥行商历年与外国鸦片烟贩勾结和他们所进行的种种舞弊不法行为后责令他们转告外国鸦片烟贩遵照规定缴烟并具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指明如能不夹带鸦片可以“照常贸易”。他庄严地宣告严禁鸦片的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3但是那些狡猾的鸦片商开始时多数则怀疑观望企图拖延时日不了了之其后又在英国驻广州商务总监督义律的支持和唆使下负隅顽抗拒缴鸦片。
1梁廷枏:《夷氛闻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页。
2《林则徐集·公牍》第47—49页。
3同上书第56—59页。
为了打击义律和外国鸦片烟贩的猖狂气焰制裁他们的不法罪行以推动禁烟运动的顺利进行二月初十日(3月24日)林则徐采取断然措施宣布将停泊在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先行封舱不准装卸货物同时撤出广州商馆的全部中国雇员和工人派兵包围商馆不让一个外国鸦片商逃走并断绝商馆内外通信联系、食物和饮水等一切给养勒令外国鸦片商必须缴出所有鸦片。在林则徐毫不妥协的禁烟措施面前义律不得不于二月十三日(3月27日)表示同意缴出全部鸦片第二天呈报承允缴付鸦片烟土2o283箱。最后以英商为主的外国鸦片烟贩一共缴出19187箱又2119袋1实重2376ooo多斤过了义律承允缴出的数额。从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五日(6月3日—25日)林则徐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海滩监督销毁所缴获的全部鸦片取得了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大胜利。
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壮举气壮山河它震撼了中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销烟时不仅“沿海居民观者如堵”而且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等亦获准前来参观。林则徐还当场接见了美国商人京(或译作经、金)、传教士裨治文、船长弁逊等一行向他们宣谕了禁烟政策说明禁烟不影响正常贸易要他们“永远不可夹带”鸦片“专作正经贸易”2。当时在广州和澳门的外国人“对于钦差大臣究竟如何处理已经呈缴的鸦片揣测颇多”他们曾经预言这些鸦片将为林则徐等官员所中饱私吞“有许多人曾断言中国人是不会销毁一斤鸦片的。另外有许多人深信即使真的烧烟大部分鸦片一定会被偷去”。因此他们怀着猜疑的心情要“亲眼看看销毁鸦片”。前面所说的美国商人京便携带女眷和传教士裨治文、船长弁逊等驾船由澳门到虎门亲往观察回去后裨治文著文刊登在他主编的《中国丛报》上写道:“我们反复检查过销烟的每一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个工作更为忠实的了。”1另一个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他写的《中国总论》一书中也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2这样林则徐赢得了原先对他抱怀疑态度的外国人的崇敬甚至连他的对手和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很有意思的是鸦片战争后几年在英国伦敦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里特为林则徐塑了一尊蜡像。虎门销烟三十九年后(光绪三年1877)清朝派驻英国的第一任副公使刘锡鸿在陪同公使郭嵩焘等前往参观时记载说:“文忠(像)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洋文。”他为此表感慨说:“夫文忠办禁烟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可谓知所敬。”3说明了虎门销烟这一气吞山河的壮举对于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的深远影响。马克思充分注意到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他写道:“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的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最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1《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638页。
2《林则徐集·日记》第343页;《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656页。1《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5—169页。
2卫三畏:《中国总论》第2卷第5o4—5o5页。
3刘锡鸿:《英轺纪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1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我国人民政府于建国之初在广场建立的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中第一幅大浮雕便是由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的伟大场面。
在厉行禁烟和虎门销烟的同时林则徐对从事正当贸易和愿意遵照规定具结的外国商船予以鼓励欢迎他们进港与进行鸦片走私及抗拒具结的鸦片烟贩区别开来坚持“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2加以争取和分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个正确的对策却为不明世界大局、顽固自大的道光帝所反对和否定。因而林则徐不得不执行他所不赞成的不分青红皂白与外国所有商船永远断绝的命令。
2。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僚他非常注意了解和研究外国主张睁眼看世界。
为了“采访夷情”在到达广州后不久他即组织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几个通晓外文的人才从外国报刊上搜集有关的资料。根据这些搜集到的资料编译成《澳门新闻纸》。从他到广州后的两年时间里直到后来被革职由他组织的翻译西书西报的工作一直坚持下来没有中断过。除《澳门新闻纸》外他还组织人力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之一部分编译整理成《四洲志》。《四洲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大观它介绍了世界五大洲的3o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概况成为后来魏源编纂《海国图志》的蓝本。他还组织有关人员摘译西方报刊上议论中国的各种言论资料辑成《华事夷言》;摘译瑞士人瓦特尔(或译作滑尔达)关于国际法的著作编成《各国律例》;摘译英国人池尔洼的《对华贸易》等书。通过这些翻译成汉文的西方著述和资料林则徐了解到不少“夷情”并据此制定了对敌的“控制之方”。林则徐在被革职查办后给新来的靖逆将军奕山所提的建议中还特别强调说:从外国报刊书籍翻译过来的资料“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制驭准备之方多由此出”1。他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