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部。馆内师生译著均由印刷所铅印。光绪十二年(1886)专设纂修官两员负责编辑加工润笔工作。同文馆至光绪二十七年(19o1)合并到京师大学堂为止共译刊西方图书2oo多部其中以美国人丁韪良所译《万国公法》、中国人杨树和张秀合译的《世界史纲》、法国人毕利干所译的《化学阐原》影响较大。

    同治六年(1867)李鸿章创建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附设了翻译馆开始翻译西方图书。参加翻译的有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中国科技人员也有傅兰雅、林乐知、伟烈亚力等外国人。译书方法是由外国人口述中国人记录并予以改正修润。该馆在前后近4o年译出各类西书199种1。内容以自然科学、机械制造、兵工和造船为主兼及史地、医学、国际公法等。其中以徐寿主译的《化学鉴原》、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译的《续几何原本》、徐仲虎与傅兰雅合译的《运规约》最为著名。

    光绪二十三年(1897)盛宣怀奏准创立上海南洋公学附设有译书院。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898—19o1)间张元济任该院院长。他主持出版了严复翻译的《支那教案论》和《原富》二书影响较大。其余出版物主要是学校教科书。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o2)后才开始译刊各国政治、历史、科技方面的书籍。

    在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中确有不少价值较高的书。但这些译著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而很少有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艺方面的著作这是与洋务派创办这些机构的动机有关的。

    4。戊戌维新时期的出版事业。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后维新派不仅创办了一系列的报刊宣传变法维新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而且将译印西方图书也作为他们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梁启在论述维新派学会的作用时就将“择购西文各书分门别类以资翻译”作为学会的任务之一2。

    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等组织了强学会。不久强学会改为强学书局“日以翻译西书传播要闻为事”1。接着康有为又到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在上海强学分会所举“最重要四事”中第一是“译印图书”第二是“刊布报纸”。然而无论是北京强学会还是上海强学分会存在的1邹振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近代科技的引进》《出版史料》第6辑。2梁启:《论学会》《戊戌变法》第4册第376页。

    1《益闻录》第1574号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出版。

    时间都很短它们的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创办报刊在译印图书方面成果并不显著。

    维新派的主要图书翻译出版机构是大同译书局。大同译书局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立于上海以康广仁任经理。关于该局的译印范围梁启在《大同译书局叙例》中写道:“以东方为主而辅以西文;以政学为先而次以艺学。至旧译希见之本邦人新著之书其有精言悉在采纳。”“本局译各国变法之事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以便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华商学挽回利权。”2大同译书局创设至戊戌政变生时存在的1年时间内共刊印了1o余种书籍较重要的有《大彼得变政考》、《英人强卖鸦片记》、《瑞士变政记》、《俄土战纪》等译著和《经世文新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中西学门径》等维新派论著。其中《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康有为撰写的宣传变法理论的重要论著大同译书局将其全文刊印行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维新派创立的另一个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是译书公会。译书公会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立于上海由董康、赵元益主持。该会以“采译泰西东切用书籍为宗旨向伦敦、巴黎各大书肆多购近时切要之书精延翻译高手凡有关政治、学校、律例、天文、舆地、光化、电汽诸学矿务、商务、农学、军制者次第译成以厌海内同志先睹为快之意。至日本为同文之国所译西籍最多以和文化中文取径较易本会尤为此竞争焉”1。该会批译刊的外国图书有法文《五洲通志》、《东游随笔》等英文《交涉纪事本末》、《泰西志林》等共1o种。另外译书公会还摘译英国《泰晤士报》、《律例报》法国《勒当报》、《国政报》德国《东方报》等5种外国报纸附于所译书籍之后。该会还创办周刊《译书公会报》刊登外报、外书译文并辅以论说以开民智广见闻。另外该会还根据“浙江商务出口之货以丝蚕为大宗近年华商折耗苦累已极的”情况“广译东方蚕桑各书并刊简明善本绘图例说”2以推动浙江蚕桑业的展。此外维新派还利用各种报馆和学会译刊外国图书如《时务报》馆、《国闻报》馆、《湘报》馆、农学会都译印了很多西书。甚至一些地方上的新学学会也纷纷刻印新学书籍如湖南衡州任学会“设立书会刻时务丛书贱价卖售”。3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社会政治、历史、地理、律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政治改革的需要。他们的图书出版活动实际也成为他们维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图书出版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图书出版活动开始于兴中会时期。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开始革命派就翻印大量明末遗民的反清复明小册子如《扬州十2梁启:《大同译书局叙例》《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

    1《上海新立译书公会章程》《戊戌变法》第4册第459页。

    2《上海新立译书公会章程》《戊戌变法》第4册第46o页。

    3《衡州任学会章程》《戊戌变法》第4册第474页。

    日记》、《嘉定屠城记》、《亡明流血史》等以此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反清民主革命的宣传大批革命宣传品出版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图书出版活动与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图书出版活动有所不同即主要是出版直接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小册子而翻译外国书籍不占主要地位。当时革命派出版行的革命书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政论著作如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旭书》、刘师培的《攘书》、杨守仁的《新湖南》、黄藻的《黄帝魂》等。第二类是一些宣传反清民族革命的历史书籍如《6沉丛书》、《荡虏丛书》、陈去病的《清秘史》、陶成章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等。第三类是赞颂革命志士、民族英雄的人物传记如《三十三年落花梦》、《孙逸仙》、《沈荩》、《郑成功传》等。另外还有一些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文学作品。革命派还译刊了一批外国著作影响较大的是一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奴役殖民地的书籍如《美国独立战史》、《法兰西革命史》、《华盛顿》、《林肯》、《俄国蚕食亚洲史》、《美国垂涎中国近事》等。另外还有像《近世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党》等介绍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到武昌起义爆前革命派刊印的各类图书达22o余种1。

    革命派的这些出版物一部分由他们创办的报馆刊印如《中国日报》馆和《民报》馆都刊印过大量革命图书。另外革命派还建立了一些秘密的图书出版、印刷和行机构如湖北的乐群印刷社、教育图书社湖南的民译社、湖南编译社福建的福州书报社上海的镜今书局、东大6译印局、国学社、作新社等1。

    武昌起义胜利后图书出版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大量记载辛亥革命和各地光复的图书出版如谷钟秀的《中华民国开国史》剑农的《武汉革命始末记》寿民的《辛亥革命始末记》。另外还有一些革命团体历史和革命领袖传记图书出版如张竞上的《中国同盟会革命史讲稿》以及《共和人物甲集》、《孙文小史》等。

    新式铅印、石印书局的产生和近代出版企业的创建1。新式印刷技术的传入和铅印、石印书局的产生。

    随着西方新式印刷设备和技术的输入我国相继产生了一批以出版印刷新学图书为主的铅印和石印书局。最早拥有铅印和石印设备出版机构的分别是英国教会创办的上海墨海书馆和法国人办的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它们主要是印刷宗教宣传品。到同治、光绪之际相继出现了民营的铅印和石印书局。同治十一年(1872)创立的《申报》在初创时期就用铅印。光绪二十年(1894)《申报》附设申昌书局(又称申昌书画室)。开始时该局用木活字刊印、笔记和其他书籍著名的有尊闻阁主辑的《申报馆聚珍版1张于英:《辛亥革命书征》《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183页。1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第271页。

    丛书》。申昌书局前后共刊印图书达16o多种1。光绪十年(1884)《申报》馆又附设图书集成印书局它曾用铅活字刊印了全套《古今图书集成》和《二十四史》。

    石印书局最有影响的当推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它是由开办《申报》的英商美查于光绪五年(1879)创办于上海作为《申报》馆的附设机构。它用照相石印技术印刷了大量中国古籍工具书如《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将殿版《康熙字典》缩印以及出版中、英文合璧的《四书》另外还刊印了一些中外地图、西文书籍等。该局于光绪十年(1884)创办《点石斋画报》开画报出版之先声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与点石斋石印书局成鼎立之势的石印书局有同文书局和蜚英馆。同文书局是光绪八年(1882)由徐鸿复、徐润创办于上海这是由中国人自己集资创办的第一家石印书局。它用石印术专门翻印古籍中的善本较著名的有殿本《二十四史》、《康熙字典》、《佩文斋书画谱》等。总理衙门曾以白银35万两委托同文书局石印《古今图书集成》1oo部作为赠送外国的礼物这样它在石印业的声誉鹊起。蜚英馆是光绪十三年(1887)由李盛铎在上海创办的。它用石印刊印了一些和古籍获利颇丰。除上述三家外上海还有其他一些石印书局。如凌佩卿等创办的鸿文书局是我国最早石印五彩图画的书局;魏允文、魏天生创办的中西五彩书局是最早由国人创办的彩印书局2。还有钟寅伯创办的积石书局何瑞堂创办的鸿宝斋书局等。当时上海已成为中国石印书业的中心“上海已用蒸汽机石印法印成中国著作数百千种现有石印局四五家其所印的书销行于全国”1。在上海石印书业的影响下南京、武昌、广州、苏州等地也相继有人开创石印书局石印书风靡一时。在这些铅印、石印书局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的刻书业也开始购置铅印、石印机出版图书。

    2。近代出版企业的创建。

    在上述民营铅印、石印书局产生和展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出版企业日趋成熟而其标志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建和展。

    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于上海。该局原来只有印刷所以印刷商业簿册表报为主。光绪二十六年(19oo)商务印书馆收购日本人在上海办的修文印书局开始在国人自建的出版机构中先使用纸型2。光绪二十八年(19o2)商务印书馆始设编译所和行所成为一家出版、印刷、行全能型的新式出版机构。任编译所所长由蔡元培兼任。光绪二十九年张元济正式任编译所所长。编译所分国文、英文、理化数学和辞典等部分别编辑出版了《帝国丛书》、《地理丛书》、《华英音韵字典集成》、《英文汉诂》、《原富》、《自然科学小丛书》、《新字典》、《辞源》等书。同时张元济还广延人才组织教科书的出版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出版《最新教科书》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各类教科书奠定了基础。另外商务印书馆还辑印了一些珍本、善本古籍如1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中国近代出版史料》补编第88页。2吉少甫:《中国出版简史》第274页。

    1《北华捷报》1889年5月25日。引自吉少甫:《中国出版简史》第275页。2吉少甫:《中国出版简史》第271页。

    《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对新式民营出版业的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继它之后文明书局、开明书店、广智书局、林、群学社等新式出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