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往召各字号如约而至。若遇紧急情况则于信封上加插鸡毛表示急如风火严如军令。每月定期聚会届时领升堂会众皆各带军器防身。遇有争执由领剖决是非曲直或罚或责俱各听命。因会内有文武生监书吏衙役等人地方官也不敢过问。以邹氏兄弟家中供奉天罡星神位故名天罡会1。

    抬天会。由江苏东安县张克贤、张克贯等在该县五港镇创立聚有2oo余人称抬天会2。

    斗台会。由湖南东安县云集庵僧人景灼于咸丰元年(1851)所立。是年八月景灼于已故僧人葆沅经卷箱内检出书本、木戳、布牌等物见书内画有斗台佛像遂设立佛像供奉并邀人结拜弟兄先后纠得黄芹藻等42人于八月二十六日(1851年9月21日)在庵内会齐各出钱1oo文交景灼买备香烛鸡酒。景灼用木斗设立佛像令众人跪拜盟誓。众人共推景灼为大哥拈香结拜。因供奉斗台佛像故名3。

    道光、咸丰年间的会党除上述以会为名者外还有诸多以“堂”为名者称某某堂。

    征义堂。湖南浏阳东乡地方周国虞倡初称忠义堂。周国虞素习拳棒膂力强悍并有“封刀”、“封铳”等“邪术”。凡习法术、书数、医卜、星相及粗晓天文、地理有一艺之长者均收入堂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附近生武装反抗事件周国虞与曾世珍、马二等纠集村众制裁操练藉资防御将村内社庙改为征义堂作为教习场所。由周国虞总管内事务。凡入其会先出制钱1ooo文报名登簿邀入暗室饮符水一碗将头伸入瓦瓮内盟誓永不改悔。会内定有记认随时更换。初以红绳作汗衫纽瓣其后改用它物。堂内将心腹之人散布于县署及省城督抚衙门充当书差、兵役以暗通消息省城、县署之一举一动征义堂无不周知1。

    合胜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广东人邓南保等创立。是年正月二十六日(2月18日)广东英德县人邓南保与刘亚才、谭观欣等人会遇彼此共1《军录》奕山折咸丰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1《军录》金应麟折道光十三年六月十二日。

    2庄吉:《太平天国起事前的天地会》载(台)《食货月刊复刊》8卷12期。3庄吉:《太平天国起事前的天地会》载(台)《食货月刊复刊》8卷12期。1《军录》署理湖南巡抚骆秉章折咸丰三年八月十四日。

    谈贫苦。邓南保称佛冈厅大庙地方地僻山深与清远、英德等县连界富户甚多。倡议结拜弟兄以便“恃众索诈。若不允从即行劫掠”。众人遂共推邓南保为大哥分头纠人先后纠得39o人。邓南保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11字编列号次2。

    广西的“堂”甚多如广义堂、义胜堂、永义堂、得胜堂、洪胜堂、大胜堂等不一一赘述。

    青帮与哥老会的兴起大约在道光与咸、同之际又兴起了两个新的会党即青帮与哥老会。

    青帮的兴起与漕运水手的行帮和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每年把征自江南3、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等省的粮米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清代的漕运仍沿用明代的卫所制各省的粮船按省分帮每省又按地区分为若干分帮。每个分帮由卫所千总1人或2人领运称为“运弁”。每条船有运丁1名雇用“谙练驾驶”之水手9人承运。粮帮水手大多来自北方直隶、山东等省的破产农民他们“终年受雇在船无家可归”1。所得雇价甚低嘉白等十帮重运时头工给银六两五钱舵工五两二钱水手四两;回空时舵工仅给银一两七钱水手一两三钱2。水手们驾船航行在千里大运河上不但劳动极为艰苦而且十分危险常有遇风覆没之虞经济上还要遭受种种勒索。粮船运行是有季节性的每年约有半年时间无事可做水手们只得临时外出“佣趁”藉以糊口。

    水手们终年生活在命运未卜、死生不定的畏惧之中所以早在明季秘密宗教罗教便在水手中传播入教之后可以消灾祈福保祐水手们四季平安这对水手们颇有吸引力。而且明季时有密云人钱姓、翁姓松江潘姓在杭州建有罗教庵堂回空水手多借居其中“相率皈依”3。以后这些罗教庵堂逐渐成为粮船水手们“生可托足死者掩埋”之所。水手们每年平安回来各出银五分“置备香烛素供在庵酬神”。那些“无处佣趁”的水手衣食无着则由守庵之人垫给饭食待来年“重运将开水手得有雇价即计日偿钱藉沾微利”4。这样罗教不仅在精神上给水手们以慰藉而且在经济上予以帮助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水手入教罗教庵堂也成了粮船水手们互助性聚居之所。随着漕运的展罗教庵堂数目日增至雍正年间仅在杭州就有罗教庵堂7o余处。

    清统治者为了禁绝罗教及防止水手聚居滋事不断对罗教庵堂加以打击迫害。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抚李卫曾查封杭州的罗教庵堂5o多处。乾隆三十三年(1768)浙江巡抚永德又下令拆毁了杭州续存的33所罗教庵堂。经过这次打击罗教便把庵堂从6地转移到粮船之上。水手们在粮船中建立起“老堂船”每帮设老堂船1只供奉罗祖图像分派1人专管香火2《军录》两广总督徐广缙折道光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3包括江苏、安徽。

    1《史料旬刊》第12期浙江巡抚永德折及《江苏海运全案》卷1监察御史熊遇泰折。2《漕运则列纂》卷9。

    3《史料旬刊》第12期浙江巡抚永德折及《江苏海运会案》卷1监察御史熊泰折。4《史料旬刊》第12期崔应阶折。

    及通帮水手用钱帐目称为“当家”。大帮的当家称“老管”与各帮当家共同组成船帮水手领导集团。老堂船作为帮内议事场所设有标志老帮规、家法的“神棍”可对不服管束的水手施以惩处。粮船水手之间原有互济互助的传统。水手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特别是通过运河闸口时每一帮的全部水手、纤夫都要参加拉纤才能把所有一帮的船全都拉过闸去。同时船帮还夹带走私货物与私盐也与水手们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关。在老堂船建立之后水手行帮内部的互助性又有了展。老管对水手所得雇值“按名提出若干收有生息遇水手患病医药或身故买棺则老管即于此项内酌量资助”1。在水手的行帮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与家长统治。凡拜师习教皆按照罗教内排定的辈份论资排辈2。帮内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宣扬“师徒如父子同参如手足”3。从乾隆中叶到道光初年在粮船水手中已逐渐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帮会既在水手中互济互助又从事走私贩私杀人越货。不过这时还未正式出现“青帮”这个名称。

    大约在嘉道年间又出现了一种与漕运有关的武装走私团体专门帮助粮船水手帮会夹带走私品与私盐其成员既有各地游民也有被逐的粮帮水手号称“青皮”。道光末年漕运水手大量减员被裁水手大量加入青皮的队伍。咸丰三年(1853)浙江漕粮改行海路浙帮被遣散数以万计的失业水手、纤夫同青皮相结合在两淮盐场、运河沿岸及长江中下游从事走私、贩卖私盐及抢劫活动。咸丰、同治之际在江苏安东、清河一带的游民“私结党羽号称师徒”1也从事走私及贩卖私盐的活动称为“安清道友”。这样从道光开始到咸、同之际在江浙两淮一带便形成了一支由粮船水手行帮、青皮与安清道友融合而成的会党通称“青帮”。

    道光、咸丰年间兴起的另一新的会党是哥老会。哥老会也称哥弟会在四川称“袍哥”江南一带又称“红帮”。

    哥老会的源流问题向来言人人殊。以往大多认为哥老会乃是天地会的分支为郑成功创立2。近年有学者认为哥老会是天地会系统的仁义会和江湖会展而来3也有人认为哥老会乃啯噜之音转4。又有学者提出哥老会是以啯噜的组织形式为胚型吸收了天地会、白莲教等组织的若干特点逐步形成起来的5。

    从历史展的实际和档案史料来看哥老会的产生与道光、咸丰年间长江中下游木、帆船上的水手、纤夫们的行帮及沿岸的会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外国轮船侵入长江以前长江中、下游(从四川重庆到湖北宜昌再到上海)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主要是依靠木、帆船。档案史料记载:“长江未通商以前商贾运货行旅往来悉系雇用民船帆橹如织。”1因而需1《军录》江苏巡抚陶澍折道光五年七月廿四日。

    2即:“清净道德稳诚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元明兴礼大通文学。”3《漕运汇选》第51页。

    1《军录》卞宝第折同治元年十一月廿九日。

    2陶成章:《教会源流考》刘师亮:《汉留全史》。

    3朱金甫:《清代档案中有关哥老会源流的史料》《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2期。4庄吉:《清代哥老会源流考》(台)《食货月刊》(复刊)第9卷第9期。5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3页。1《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第1274页。

    要雇用大量舵工、水手和纤夫。据外国人观察长江“上游船只按其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最大的船平均六十至七十吨需要水手十六人棹划船只另有八人在小引水船又称五板用作航行的前驱船”。这是上水船。至于下水船“大号船约需水手七十人中号者约四十人小号者二十至三十人”2。在轮船进入长江之前重庆至宜昌航线上共有船夫、纤夫2o万人3。航船上的水手、纤夫漂泊在千里江湖之上所从事的劳动极为艰苦而且是集体性劳动因此在生活与生产上都需要彼此间互相帮助。他们往往采用歃血结盟的方式结拜弟兄形成水手行帮。沿岸各地的秘密结社成员与行帮接触后受其影响不断加入水手行帮的队伍使水手行帮同各地秘密结社进一步融合。这些秘密结社在四川有“啯噜子”4;在两湖地区有天地会、江湖会、仁义会还有秘密宗教白莲教、青莲教;在江西有担子会、边钱会。经过互相影响与融合便在长江水手行帮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会党——哥老会。正因为哥老会中有其他秘密结社的因素所以清人往往说:“盖哥老会者本川黔旧有啯噜匪之别名也。”1或称哥老会2“又号江湖会”3。或称江湖会为“变名哥老会”4。

    因为哥老会的兴起与长江中下游航船上的水手行帮有密切关系并受到长江沿岸各地秘密结社的影响所以哥老会的活动据点称作“码头”领称为“舵把子”并因受到仁义会、啯噜子、江湖会、边钱会的影响又称领为“帽顶”、“老帽”、“老么”等5。至于受到天地会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如有的哥老会成员也自称“洪家”会内也有隐语暗号内容也与天地会相类似以致人们往往把二者视为同一系统的秘密结社。

    外国轮船侵入长江航线以后造成了长江中下游木帆船业的迅衰落。

    “186o年开放长江轮船通航数千艘帆船遂被逐入支流。这些帆船对于当时行驶在支流中的小船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他们的竞争下数百名小船的船夫被贫困和诱惑所屈服其中许多人为了吃饭而不得不加入叛军”6。事实上支流上小船的水手长江航线被裁减下来的大批水手、纤夫有的加入太平军有的则加入清军或湘军。

    渗入湘军与清军兵营中的哥老会往往也称哥弟会、仁义会、洪江会、江湖会、英雄会、乌龙会等。哥老会之所以能够在湘军与清营中传播主要因为它投合了兵丁们的需要即遇事互相帮助。“自军兴以来各省招募勇丁在营之日类多结盟拜会誓同生死期于上阵协力同心乃历久之习惯”2同上书第1337—1338页。

    3同上书第1339页。

    4四川的“啯噜子”是来自各省游民中的秘密结社一部分活跃于川陕老林地区一部分在川东泸州到重庆以下的川江之上充当水手或驾船为生。见档案《朱批奏折》舒常折乾隆四十六年九月七日及李世杰折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1《左宗棠奏疏》卷33。

    2《军录》张之洞折光绪廿五年正月廿一日。

    3《军录》左宗棠折同治五年五月初八日。

    4《军录》闽浙总督英桂折同治八年三月初一日。

    5《军录》署四川总督锡良折光绪三十年二月十二日。

    6《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册第13o7页。

    1。湖南湘勇中“哥弟会党人数多不可计”。不仅一般勇丁甚至“积功保至二三品官阶”者也纷纷结拜哥老会。咸丰八年(1858)清营中现蓝翎都司饶嘉宾与都司龙正文、守备刘吉芬等3o余名军官结拜哥老会2。光绪五年(1879)一名被革职的总兵杨开泰与曾任知县、都司等职务者结拜哥老会3。左宗棠的湘军中哥老会尤多。当左宗棠率湘军来到西北时哥老会也随之传至陕、甘及新疆等省4。


………………………………

12

    太平天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