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的河工支出。
但是个别官员的努力并不能根除河工弊政尤其在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社会生产力展趋于停滞河工技术无法改进和提高河工更趋衰落。河工的衰落近代河工的衰落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河工技术的陈旧。与西方相比中国近代的河工技术已大大落后了。虽然黄河肆虐中华由来已久但是一直靠最原始的驿站传递报告汛情直到宣统元年(19o9)才从陕州万锦滩开始用电报向黄河下游报汛。又如没有对水位观测和水文资料的积累直到同治四年(1865)才在汉口海关设长江水位站主要是英国侵略者为了把长江作为入侵通道极力鼓吹设立的。再如到光绪十五年(1889)才开始用新的方法测绘黄河图第二年完成河南以下河图。至于进行河工研究的机构和培养人材的学校的建立就更晚。光绪三十四年(19o8)设永定河河工研究所宣统二年设山东黄河河工研究所但都属于培训性质。1915年在南京建立海河工程专门学校。国家对河工也没有统一规划和指导一般由行政官吏兼管限制了专业人员才能的挥。1914年虽设立全国水利局但事权仍属各部及省。而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云南海口石龙坝水电站光绪三十四年开工1912年才建成。第二是黄河的大改道。旧社会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三年两决”的说法虽然缺乏根据但据粗略统计自有文献记载以来的二三千年内大约决、徙15oo余次在我国自然灾害史上居位。明、清两代决口一般2至3年一次。黄河每一次决口洪水横行受灾面积有时可达数省之境受灾人口动辄数十万、数百万。鸦片战争后河工趋于衰败致使黄河更加频繁地决口:道光二十一年(1841)祥符决口水围开封城之后漫流皖北、豫东五府23州县;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桃源一带决口到冬天溢众兴一带溺死者万余人;道光二十三年中牟决口淹皖北、豫东28州县。同时黄河含沙量之高居世界河流之。每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使下游河床迅淤高形成悬河一旦洪水破堤大水到处漫溢使灾期延长。如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河南兰考西北)决口淹没5府2o余州县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河水漫流2o年。决溢之时大量泥沙冲出洪水消退泥沙滞留于是又形成沙害造成大片黄泛区。因此黄河为患不仅在洪水漫流之时还有黄泛区带来的无穷无尽灾难。黄淮平原在一千年前还是我国最富庶的大平原就因为黄河之患直到今天安阳、新乡一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仍极差到处沙荒还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另外黄河决口之后不能自行归河或改道或夺运河影响漕运。咸丰五年黄河决口后改道现黄河河道打乱其他水系带来更大水灾。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所造成的巨大灾害表明近代河工的无力和落后。第三运河的荒废。咸丰五年黄河改道以前每年由京杭运河漕运南粮4oo万石至北京春秋漕船约4ooo多只分3批组成1oo帮左右直航通州。由于运道要经过数河水程情况复杂必须经常修浚。但是清代的运河修治重点在维持漕运通畅其他方面很少顾及加上河工弊政带来的诸多人为灾害不可能对运河进行综合开和利用一旦生河患运河亦受害运道阻塞反为水害。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南漕改行海运江北运河一度因漕运不盛失于修治。黄河改道后淮阴、扬州段运河开坝决堤均成大灾淹没大片土地。太平天国失败后又启用江北运河但已是小粮船并且改道中运河向北。光绪二十七年(19o1)漕粮改折漕运废止光绪二十八年便停止运河漕运运河渐渐堵塞仅局部通航。到光绪三十年时取消漕督全废河运运河渐趋荒废黄河北岸到临清段的运河到民国时已成为平地。运河的荒废表明近代河工的规模已大大缩小了。
第四节中国盐政的殖民地化中国盐政主权的丧失是从盐税作为外债抵押开始的。
盐税作为外债抵押主要开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德续借款”。也有人认为始于光绪二十一年的“瑞记借款”已开始以部分盐税作担保1。该借款合同的第六项规定以宜昌盐厘、鄂岸盐厘、皖岸盐厘作抵押。之后的一些借款如光绪二十七年(19o1)的“庚子赔款借款”;光绪三十一年的“镑亏借款”;光绪三十三年的“湖北官钱局借款”;光绪三十四年的“京汉赎路借款”宣统元年(19o9)的“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鄂境川汉铁路借款”宣统三年的“币制实业借款”等都以部分盐税作担保。这时的盐税仅用作担保而且不断扩大担保的范围和数量但是盐税仍由中国的银行存储盐政管理主权仍在中国。
1913年4月袁世凯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举借25oo万英镑的所谓“善后大借款”以全部盐税及关税余额作担保先规定盐税收入一律存入五国银行。当时中国的全部盐税平均每年将近5ooo万两白银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各省立银行全部移归汇丰、德华、东方汇理、华俄道胜和横滨正金银行存储。从此从地方到中央的盐税收入完全被银行团掌握和支配。银行团又设立盐税机构并强迫北洋政府聘外国人负责全部盐税征收事务。由银行团设立盐务稽核总所稽核收入和支出监督征解。盐务稽核总所下设分所遍及全国各地。中国必须聘用外籍顾问及外籍会计、会办。盐务稽核总所的大权由英国人把持法、俄各出一人担任顾问审计处由德国人控制。各地产盐区设立的稽核分所均设华、洋所长但是实权在洋所长的手里。从此盐务方面的实际权力都掌握在这一群洋会办、洋所长、洋顾问、洋会计之手五国银行团逐渐攫取了中国盐政方面的行政权。最重要的则是对中国盐税使用权的规定。第一中国的盐税收入不经过洋会办同意没有稽核所签字中国政府不能提取;第二北洋政府要提拨、动用盐税每期偿还借款本息后的多余款项即“盐余”(也包括动用“关余”)也必须经过银行团核准、同意、签字;第三中国将来如果以盐税作担保品借款银行团有进而承办之选择权即完全由他们决定。这些规定是层层绞索帝国主义不仅控制了中国盐税的征收和存储也取得了监督、掌握中国盐政和保管中国盐税收入的权利。从此中国继海关主权丧失之后盐政主权亦落入帝国主义列强之手。中国财政已严重殖民地化。
中国盐政主权的丧失使盐政成了增加帝国主义税收的收款机器。关、盐两税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1912—1926)每年平均收入计银157oo万余元每年必须存储在银行团所属银行的款项平均计达16676万余元偿付外债本息平均约6336万余元仅占存款额的38%。帝国主义通过贷款获取了特殊的经济权益和财政主权控制着中国的财政攫取了惊人的暴利。1魏永诠:《中国近代经济史纲》上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第九章海关、关税和子口税第一节近代海关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和确立鸦片战争后海关行政主权的开始丧失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海关主权也开始逐步丧失。
鸦片战争以前外国商船到达广州须投行认保所有进出口货税均由保商(即行商)代纳。战后废除了行商制度。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裁撤保商则进口货船即由英(领事)官担保”;并规定了领事报关制的具体施行办法:英国商船进口后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各件呈送该口英国领事领事即根据这些文件把船只大小、装运货物种类等项通知海关;英商船只卸货、装货时亦应先期通报领事“由英(领事)官自雇通事转报海关以便公同查验”;英商船缴纳税钞之后海关给完税红单商人即将红单呈送领事验明方准还船牌令行出口1。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还规定外商若不遵守领事报关制或有呈送假舱单及未领牌照先擅自开舱一类作弊行为由领事代中国课以罚金。中英《虎门条约》第十二款并规定走私案件也应由领事通报清地方官员“以便本地方官捉拿”1。
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均对领事报关制及领事插手缉私问题作出了类似规定。
按照上述规定不仅中国政府对外国船舶进出中国港口的批准权被领事剥夺而且外船进港手续办理之权、海关缉私之权也被外国领事所窃取。领事报关制实行的结果使得走私贸易特别是鸦片走私“像一棵绿色月桂般地欣欣向荣起来”不法外商“毫不踌躇地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是把关税逃避得一干二净就是用假报单或和解办法千万百计缴纳少于协定税则所规定的数额”2。
咸丰三年八月初五日(1853年9月7日)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上海海关道吴健彰逃入租界。英国领事阿礼国(1cock)“遂认此为实行其昔日改良关税行政计划之良机”3迅与美国副领事金能亨(e)磋商并于八月初七日(9月9日)公布了《海关行政停顿期间船舶结关临时规则》(六条)。该规则宣布:英、美商人分别向英、美领事馆办理一切报关纳税手续所有进出口税应向英、美领事馆缴纳或用现款或用见票四十天付款的保单均可4。阿礼国推行领事代征制度的1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4o—43页。
1《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37页。
2莱特:《中国关税沿革史》;姚曾廙译三联书店版第35、88页。3高柳松一郎:《中国关税制度论》第1编第29页。
4《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294页。又见海关总司署造册处编:donettsi11ustrativeoftheorigindeve1opmentandanetesenetsservinetbsp;卷第2o—22页。
目的除了进一步直接掠夺中国海关行政权之外还在于用交纳保单的办法作为万一英商财产因战争而受损时可向中国政府索取赔偿1。
领事代征制实行一个月后吴健彰于九月初八日(1o月1o日)通知各国领事他从即日起恢复海关监督职权。阿礼国立即在复照中刁难说:“本领事认为须俟大清官军收复上海县城、阁下到江海关复职视事之日本领事始准备与阁下进一步谈判征收关税事宜。”2九月初十与十二日(1o月12与14日)吴健彰又两次照会阿礼国要求支付八月初五日(9月7日)以前1o艘英船所欠4。5万余两关税;并登记八月初五日以后各船欠款否则他将在内地各关向华商征收丝茶出口税。阿礼国在随后的两次复照中不仅抵赖八月初五日以前应缴税款并且把清廷拟实行向华商征税的措施视为“挑衅行为”恫吓说:“我国政府必在其他方面实行报复。”3九月二十四日(1o月26日)吴健彰又通知各国领事将于租界对岸浦东的两艘税船上执行海关职权。法国代领事伊担(dan)带头宣布:“中国唯一在上海的海关它已经被当地居民捣毁”“本领事充分相信我国商船可以免税自由进出”。英领事阿礼国亦拒不承认吴健彰设“临时水上海关”并于十月初二日(11月2日)通告英商:现行临时规则继续有效4。
九月二十七日(1o月29日)奥国船罗伯特(robert)号拒交关税扬帆而去“宛然象是没有一个海关这样的机构存在一般”1。各国商人趁混乱之机纷纷逃避关税。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54年1月2o日)美国领事以最惠国条款“美国船舶应一体均沾”为借口公开准许两只美国船“奥乃德号”(oneida)和“赛恩施号”(snet1e)免税结关出口。阿礼国也于咸丰四年正月初二日(1月3o日)公开宣布英商也不按临时规则向领事馆缴纳货税“保单”2。
吴健彰恢复租界海关和设立浦东税船均遭阻挠最后只好照会英、法、美三国领事在苏州河北岸远离贸易中心的地方设立海关临时办公处并于正月十二日(2月9日)开始受理业务。三国领事表面上准备“承认”这一临时海关但前提是:“海关的监督权不论对于缔约国或非缔约国的任何船只均应一律生效。”3于是英商带头以“要付税就得大家付如果不付的话大家也不必付”为借口仍然拒交关税4。
二月二十七日(3月25日)吴健彰奉江苏巡抚许乃钊之命通知英、美、法三国领事说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避免海关监督与外国领事及商人生争端暂“在内地河边设立两处关卡一在白鹤渚一在闵行镇;中国商人必须负责纳税”5。英、美、法三国领事于四月初五日与十三日(5月1日与9日)两次提出“抗议”认为这种设内地关卡办法“显系违反条约”竭1姚贤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行政权丧失述略》《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2《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3o5—3o6、3o8—313、327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