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第11号第221页。1《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总第5564页。
1《政闻社宣言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第26页。
初一日(19o8年8月27日)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的统治“万世一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海6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大权全在君主一人手中。特别是用人、军事、外交等大权议院根本不得干预。这个“宪法大纲”完全是为了巩固君权、强化君权。但同时也应允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期满后正式召开国会并规定“筹办咨议局”。清廷此举进一步暴露了它根本没有立宪的诚意。十月二十一、二十二日(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溥仪继承了帝位年号宣统。宣统皇帝年幼由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监国。
载沣执政后为了笼络人心表示要继续推行立宪下令各省尽快成立咨议局。另一方面他罢斥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令其回籍“养病”。载沣自任大元帅亲统禁卫军命其弟载洵、载涛分任海军大臣和军咨大臣■昌为6军大臣试图以此来加强满族亲贵的权力。但是袁世凯的心腹早已布满朝廷内外特别是北洋军事集团的将领们多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朝廷”。载沣此举进一步激化了满汉官僚的矛盾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宣统元年至二年(19o9—191o)各省咨议局和北京资政院相继成立立宪派在其中占据了优势。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张謇、汤寿潜、汤化龙、谭延辏А⑵训羁〉确直鸬H瘟私铡⒄憬⒑薄⒑稀⑺拇ǖ仁∽梢榫值囊槌ぁW梢榫值淖谥脊娑ㄖ惶峁┮恍┍父魇〔扇〉挠呗垡员臼≈挛蓿换嵋橛啥礁д偌6礁в屑喽阶梢榫盅【偌盎嵋橹ǘ云渫ü囊榘赣小安枚崾┬小敝ㄒ约傲钇渫;帷⒆嗲虢馍⒅āR樵钡某稍敝饕堑胤绞可鸷陀傻刂鹘准吨蟹只隼吹纳喜阕什准斗肿印W梢榫志哂械胤揭榛岬男灾省拔魇〔扇∮呗壑亍薄P矶嘁樵蔽《员臼⌒姓⒉握⒎傻确矫娴募喽饺ㄔ谝蟾母锏胤奖渍图炀俚胤焦倮籼霸咄鞣ǖ氖录型胤焦倮羯堋⒄唇衣读饲逋⒌暮诎迪窒蠖源蚱凭置婊钤久裰骺掌幸欢ɑ饔谩5亲梢榫质艿胤蕉礁Э刂莆薨氲闶等ɑ共荒芩凳峭晟频慕庖宓牡胤揭榛帷
从宣统二年(191o)起各省立宪派连续起组织了三次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要求清廷缩短预备期限于宣统三年召开国会立即成立责任内阁。三次请愿的结果只得到清廷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定于宣统五年召开国会。此后清廷再也不允许请愿早开国会。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族亲贵手中。这就暴露了“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地方军阀、官员和立宪派的普遍不满清廷变得更为孤立。立宪派认为清廷此举“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要求另外组阁。清廷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立宪运动彻底破产。
清廷的倒行逆施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为了换取帝国主义势力的贷款清廷于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5月)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在“国有”名义下强夺商办粤汉、川汉铁路把这两条重要干线的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势力。因此四川、湖南、湖北和广东四省迅掀起了有广大群众参加的保路运动四川省尤为激烈。这年五月四川省各地普遍成立“保路同志会”有几十万人参加。七月成都举行几万人的保路大会号召罢市、罢课和抗粮抗捐。立宪派力求控制保路运动但已无能为力。四川总督赵尔丰奉清廷旨意逮捕了咨议局、保路同志会、铁路公司及股东会负责人。数万群众闻讯后到督署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之人。赵尔丰下令枪杀请愿群众数十人造成流血惨案。人民更加愤怒武装暴动迅在全川掀起。同盟会员吴永珊(玉章)等在荣县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保路运动展成为武装起义猛烈冲击了清廷在四川的统治。推翻清皇朝的革命已经来临。
第十四章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第一节武昌起义及全国的响应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o月1o日)武昌起义爆它是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反抗斗争不断高涨的结果。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据点和清皇朝的一个统治重心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活动非常活跃的一个地区。自科学补习所成立之后湖北的革命党人就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虽然革命团体多次遭到破坏但是从日知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直到文学社和共进会等各革命团体始终都注意在新军和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将大批青年学生和会党群众输送入伍。经过努力在新军的基层建立起了革命组织参加的士兵达5ooo多人占全省新军人数的1/3左右为武昌起义的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统三年六月四川省爆了保路运动并迅激化展成武装斗争。这使湖北的革命党人深受鼓舞文学社和共进会几经磋商决定联合动起义。为此革命党人建立起统一的领导机构推举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任参谋长预定在中秋节(1o月6日)起义。
然而待起义日期临近因时间仓促准备不够革命党人决定将起义延期到八月二十日(1o月11日)。不料在十八日生了孙武检测炸弹失慎爆炸事件起义的领导机关遭到破坏起义计划暴露。湖广总督瑞澂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开始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蒋翊武逃脱彭楚藩等被捕牺牲。新军里的革命党人见事态紧急决定提前起义。
八月十九日(1o月1o日)夜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爆。革命军猛攻总督衙门瑞澂等官员仓皇逃走。经过一夜的激战革命军占领了武昌。二十一日又占领了汉阳、汉口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的胜利迅推动了全国各地群众革命热情的高涨。革命党人在各省积极动新军、会党起义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也纷纷自地起来参加斗争。
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是湖南和陕西两省。九月初一日(1o月22日)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率新军、会党攻占长沙建立湖南军政府焦、陈分任正、副都督。
同一天同盟会员笼络会党和新军在陕西难建立了陕西军政府原日知会成员、新军队官张凤翙为都督。
九月初二日(1o月23日)江西九江新军起义宣布九江独立。九月初十日(1o月31日)驻扎南昌的新军起义建立江西军政府。后来由同盟会员李烈钧任都督。
九月初八日(1o月29日)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动起义组成山西军政府新军标统阎锡山任都督。
九月初九日(1o月3o日)云南同盟会员联合新军动起义次日成立云南军政府新军协统蔡锷为都督。
九月十三日(11月3日)上海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同盟会员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
九月十四日(11月4日)贵州新军起义占领贵阳成立了贵州军政府新军教练官杨荩诚为都督。
同日杭州新军起义。次日成立浙江军政府立宪派领汤寿潜出任都督。
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在立宪派和绅商、官僚的劝说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独立并任军政府都督。
九月十七日(11月7日)广西独立广西巡抚沈秉堃任军政府都督。
不久原广西提督6荣廷兵变自任都督。
九月十八日(11月8日)在立宪派的劝说下安徽巡抚朱家宝宣布独立并出任军政府都督。后来他感到形势不稳便逃离了安徽。同盟会员孙毓筠、柏文蔚先后出任都督。
同一天革命党人许崇智率新军在福建起义。九月二十一日(11月11日)福建军政府成立新军统制孙道仁任都督。
九月十九日(11月9日)广东独立同盟会员胡汉民任都督。
至此在武昌起义爆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已有鄂、湘、陕、赣、晋、滇、浙、苏、贵、皖、桂、闽、粤等13省及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先后宣布脱离清廷独立。在其他省的许多州县也纷纷爆了起义。在革命洪流的冲击下清廷的反动统治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
湖北的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开始筹组政府。他们接受立宪派的建议推举清新军军官黎元洪做都督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又推举立宪派领汤化龙任民政部长。接着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在革命形势迅高涨的背景下革命派也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弱点。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缺乏把革命推向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既担心帝国主义出面干涉又惧怕广大群众把反封建斗争深入开展下去只是希望尽快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制度对封建的旧势力缺少足够的警惕。另外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许多立宪派人士也转向了革命有的参与了起义有的积极策动清廷官员宣布独立这对于壮大革命声势加清廷的灭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少立宪派人物利用革命派的妥协进入政权之后煽动叛乱杀害革命党人阻碍了革命的深入。湖南省宣布脱离清廷后不久以咨议局议长谭延辏牧⑾芘删蜕焙α烁锩橙硕级浇勾锓宥刂屏撕系恼āS械氖≈皇潜砻娑懒⑹抵视刖烧ú⑽耷稹=昭哺С痰氯皇窃谘哺а妹殴疑暇恼信瓢蜒哺Ц某贫级蕉云溆嘁磺卸嘉匏谋洹;褂幸恍└锩橙嗽谡迫ㄖ蟾锩庵舅ネ侵鸾ネ苫鹿倭拧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国政府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围绕着中央政府的建立各种政治势力相互斗争重新组合形成了湖北、江浙等地方政治集团。
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以黎元洪为的湖北集团电邀各省代表到武汉商议组织中央政府。二十一日(11月11日)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上海都督陈其美为的江浙集团也出通电要求各省代表到上海开会。九月二十五日(11月15日)已光复的各省代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后在湖北集团的要求下上海方面同意将代表联合会移往武汉。
十月十日(11月3o日)各省代表在汉口租界举行会议。当时袁世凯已向南方出了停战议和的试探革命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妥协倾向。十月十二日(12月2日)会议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决定临时大总统一席虚位以待袁世凯反正归来。当天江浙联军攻占南京。会议也移至南京继续举行。
十月二十五日(12月15日)正在南京举行会议的各省代表获悉袁世凯“赞成”共和的消息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待袁先推举大元帅、副元帅。但又在人选问题上争执不下临时政府陷于难产。
正在这时孙中山于十一月初六日(12月25日)从海外回到上海。各省革命党人大都主张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立宪派和旧官僚也认为在袁世凯“反正”之前只有孙中山堪称总统的最佳人选。十一月初十日(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阳历当年称中华民国元年。接着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并在南京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南京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权建立起来了。
以孙中山为的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这个政府中虽然有立宪派和旧官僚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居于领导地位。临时政府的行政脑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九名国务员(各部总长)组成。其中6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是同盟会员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为立宪派领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为旧官僚海军总长黄钟英是起义的舰长财政总长陈锦涛是曾在清廷任职的所谓“理财专家”。按照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骨干。程德全、汤寿潜、张謇等没有到南京就职各部多由次长代理。所以革命派掌握了政府的实权。在临时参议院中4o余位参议员中有同盟会员3o人立宪派不足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