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0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光绪二十九年(19o3)起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控制我国路矿权的收回利权运动在全国的许多省区迅开展起来。经过斗争先后收回了黑龙江、山西、奉天、山东、安徽、四川、云南等省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部分矿区。广东、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省还相继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以确保利权为宗旨要求清廷收回路权废除向外国借债修路的合同。收回利权运动持续展最终成为辛亥革命爆的导火线。

    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都遭到了清廷的破坏和镇压这使得人们逐渐认清了清皇朝的反动本质懂得只有推翻清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如拒俄运动失败后黄兴、陈天华等一部分留日学生就立即组成了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他们抛弃了以往“乞怜于满洲政府”的做法从此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第三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少年时代曾到檀香山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光绪十一年(1885)回国后在广州、香港学医。光绪十八年(1892)起在澳门、广州行医。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爱国青年和会党人物经常在一起抨击清廷的黑暗统治。他很倾慕太平天国的反清事业并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孙中山也受到改良思想的影响同辛亥革命的许多领导人和骨干分子一样他并非从一开始就主张以革命推翻清廷而是经历了一条从改良到革命的道路。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试图通过清廷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但遭到拒绝。不久中日战争爆孙中山感到国家面临的危机严重认识到依靠清廷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救国就必须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走革命的道路。

    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联络华侨多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他回到香港邀集同志建立兴中会总会。兴中会在会章中揭露了清廷的无能指出中国正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危机。在会员入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

    兴中会成立后立即筹备武装起义并决定于光绪二十一年九月(1895年1o月)在广州动起义。但由于计划泄露起义还未动就受到镇压。孙中山遭到清廷通缉被迫逃亡国外。他到了日本、欧美各国接触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也展了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动武装起义。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利用这个时机于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19oo年1o月)在广东省惠州动武装起义。起义军在半个月内曾经展到2oooo余人屡次击败清军。后在清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弹尽援绝起义失败。此次起义虽然又告失败但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却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同情。对此孙中山曾回忆说:“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1孙中山也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探索救国道路坚持革命斗争。

    光绪末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长。风行一时的出国留学和国内新式学校的开办为这个阶级培养出大批的知识分子。光绪二十九年(19o3)留日学生已有13oo多人三十一年激增至8ooo人三十二年达1。2万人。与此同时在国内由各类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数也是逐年上升至清廷覆灭之前学生总数已达15o多万。在这些有别于旧式文人的新知识分子中有许多人接受了变法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又受到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启开始逐渐感觉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就必须走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道路。他们在国内外组织了革命团体出版了许多报纸刊物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东京是他们革命活动的中心。在日本从光绪二十六年(19oo)刊的“专以编译欧美政法名著为宗旨”的《译书汇编》开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具有明显的革命倾向且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国民报》、《游学译编》、《湖北学生1《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35页。界》、《浙江潮》、《江苏》、《二十世纪之支那》等刊物相继问世。在上海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宣传革命的舆论阵地主要是《苏报》、《大6》、《童子世界》、《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等。据统计革命党人先后在国内外创办了约一百二三十种报刊用以“灌输最新学说”“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行数量最多的达到两万多份。革命党人创办报刊的同时还编印了大量宣传革命的小册子。从孙中山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到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期间革命党人共印这类读物13o种左右。革命书刊的大量出现预示着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兴起。

    在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方面章太炎、邹容和陈天华等人有很大的影响。

    章太炎名炳麟浙江省余杭县人。早年受改良思想的影响曾参与维新变法的宣传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逐渐转变了政治立场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康有为、梁启等改良派逃亡国外成立了“保皇会”继续宣扬改良的道路鼓吹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曾一度在海外华侨中得到广泛支持。光绪二十八年(19o2)康有为表了《与同学诸子梁启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及《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两封长信美化清廷的统治指责革命将会导致天下大乱以致“亡国灭种”。第二年章太炎在上海《苏报》上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章全面、深刻地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主张指出只有革命才能得到民主自由明确表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观点。他把被保皇派奉若神明的光绪皇帝斥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针对康有为宣扬的公理不明民智未开因而不可行革命的观点提出了以革命明公理用革命开民智的主张。他还特别撰文向国人推荐邹容所著的《革命军》一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章太炎的文章打击了保皇派的气焰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邹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留日学生。光绪二十九年(19o3)不满2o岁的邹容在上海出版了震动一时的《革命军》。他热情地讴歌民主、鼓吹革命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政政体”恢复人民应有的民主权利。他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的“中华共和国”的号召要求永远根绝君主政体反对外国人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并大声疾呼“革命独立万岁!”《革命军》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外先后印行2o多次销量上百万册。清廷对此十分恐惧仇视勾结上海的帝国主义势力于光绪二十九年查封了《苏报》。章太炎和邹容先后入狱邹容遭受两年的监禁折磨死于狱中。

    但是清廷的高压政策非但未能使革命思潮沉寂下去反而加了它的传播。正如时人所言:“前日之《苏报》与《革命军》议论虽激然而阅此报与此书者几何人也?一般之国民国未尝知其所号呼者为何事其鼓吹者为何事。今日《苏报》之被禁章、邹之被锢其势固已激荡于天下。然‘《苏报》何以被禁章、邹何以被锢’之一问题出诸于一般国民者必多则必应之曰:为逐满故。何为而逐满?则又必应之曰:为汉族之受满族之荼毒已不胜其苦满族实汉族之世仇故。以此而互相问答互相传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于是排满之一主义遂深入于四万万国民之脑髓中。”1陈天华湖南新化人曾留学日本。他在光绪三十年(19o4)出版了《猛回头》、《警世钟》两书以通俗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号召大家起来跟帝国主义战斗并且揭露清廷实际上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指出:“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所以要挽救危亡就必须动革命推翻清皇朝这个“洋人的朝廷”“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这两本书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孙中山领导兴中会也仍在国外进行活动在华侨中展组织宣传革命跟康有为、梁启等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光绪二十九年(19o3)孙中山表了《敬告同乡书》严格区分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揭露了梁启假革命真保皇的面目指出革命与保皇是两条不同的道路“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孙中山旗帜鲜明的革命言论澄清了是非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展。他还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充满信心地指出:清朝统治“正迅地走向死亡”“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2。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展开了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并多次组织武装起义。

    黄兴字克强湖南善化人。光绪二十八年(19o2)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参与了《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的创办报名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后又在军国民教育会中担任运动员。光绪二十九年夏黄兴受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回国进行革命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黄兴和湖南的革命志士陈天华、宋教仁、刘揆一等人于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o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了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组织武装起义。黄兴等联络会党领马福益商定在慈禧太后7o岁生日(十月初十日11月16日)那天在长沙举行祝寿典礼的皇殿预埋炸弹以便一举消灭前来参加典礼的全省高级文武官员乘势占领长沙并在岳州、常德、浏阳、衡州、宝庆策动响应。他们还联络了外省的革命党人以配合这次起义。但在起义前夕计划泄漏清廷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黄兴等华兴会骨干辗转逃亡日本。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日(19o4年7月3日)刘静庵、张难先、曹亚伯等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了科学补习所暗中进行革命活动。他们一方面在湖北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一方面与华兴会取得联系准备响应华兴会的长沙起义。华兴会起义计划泄漏后科学补习所也随之受到了牵连而被迫停止了活动。后来刘静庵等又在科学补习所的基础上于光绪三十二年(19o6)组成了新的革命团体日知会继续坚持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年十月(19o4年11月)另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光复会在上1《江苏》第4期《纪事》《本省时评》。

    2《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54—255页。

    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主要骨干有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人当时因“苏报案”而尚在狱中的章太炎也与闻其事。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具有较为浓厚的反满色彩。光复会成立后就着手联络江浙一带的会党努力策划武装起义并以此与华兴会在湖南的起义相呼应。华兴会起义失败后光复会的起义也被迫暂时中止。

    除以上比较重要的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团体之外当时在国内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革命团体如福建的文明社、汉族独立会安徽的岳王会江西的易知社、自强会江苏的强国会陕西的励学斋四川的公强会等等。这些革命团体虽然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往往是各自为战、分散活动但是它们大都以推翻清廷的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为其政治目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积极策划武装暴动。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展也使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党的条件日趋成熟。

    第十三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清廷的“预备立宪”

    第一节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形势的急展使原来由各革命团体分头活动的斗争形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革命党人深切地感到有必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党来领导革命运动。于是深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开始同各革命团体的负责人广泛接触致力于建立起一个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明确的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经过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的磋商决定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经孙中山提议该组织定名为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o5年8月2o日)孙中山和黄兴等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部分成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