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同治年间不断派人以游历、探险为名进入中国云南、西藏侦察。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派军官柏郎(。brone)率领近2oo人的武装部队从缅甸出到云南探测路线;驻北京英国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margary)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接应。光绪元年(1875)马嘉理等率领武装部队侵入云南省腾越地区。当地景颇等族人民立即予以阻拦马嘉理竟然开枪行凶。群众激于义愤打死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云南。英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提出种种勒索。光绪二年清廷在英国的胁迫下派李鸿章与英国代表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条约除规定“赔款”、“惩凶”、“道歉”之外还允许英国可派人到云南“调查”通商情况并可派人由中国内地经西藏到印度或由印度进入西藏探访路程;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等。
《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根据其中的另议专条规定一再要派人进入西藏进行侵略活动。西藏人民和一部分地方官员坚决拒绝侵略者入藏。光绪十四年(1888)英国悍然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向隆吐山进攻。西藏爱民誓死抵御在打击了侵略军后转移至亚东山谷。的清廷一味妥协求和不准西藏爱民反抗罢黜了支持抗英斗争的驻藏大臣使英军得以继续进犯。光绪十六年(189o)清廷与英国谈判划定中国和哲孟雄(锡金)的边界。光绪十九年(1893)清廷与英国又订立《藏印续约》竟同意英国的侵略要求规定中国亚东辟为商埠。从此英国势力侵入了西藏。
当美、日侵略中国台湾英国侵略中国西南的时候俄国也极力向中国新疆扩张。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汗国的一个军官阿古柏乘中国新疆地区纷乱之机率军侵入喀什噶尔。同治六年(1867)阿古柏在南疆宣布成立“哲德沙尔”(七城汗国)。同治九年(187o)他又进占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盆地势力伸展到玛纳斯。至此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都被阿古柏所侵占。那时英、俄都力图在新疆扩展侵略势力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同治十年(1871)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地区扬言“伊犁永久俄占”对当地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军事殖民统治。俄国挟其军事威势于次年与阿古柏订立“通商条约”以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领袖来换取它在南疆的通商等特权。为跟俄国争夺英国也于同治十三年(1874)与阿古柏订立“英阿条约”承认阿古柏的统治地位从而取得了在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通商等特权。
俄国和阿古柏对新疆的侵略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热切盼望清廷早日收复失地并自动起来同侵略者作斗争。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台湾东南海防形势紧张。面对同时生在西北和东南的两个危机清廷的官员提出不同的对策生塞防、海防的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认为应大力加强海防但他却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竟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1。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人”认为“若此时即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敢构衅于东南”1。清廷接受了收复新疆的主张于光绪元年(1875)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清军进入新疆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光绪三年(1877)清军乘胜进军南疆连战皆捷阿古柏在逃走途中身亡。是年十一月(1878年1月)清军最后收复和田。至此只有伊犁地区还在侵略者手中。
清廷一再向俄国提出收复伊犁地区。俄国拒不交还反而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光绪四年(1878)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俄国的胁迫下于次年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偿付俄国“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oo万卢布(合白银28o万两);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塔尔巴哈台附近边界作有利于俄国的修改;俄商在中国蒙古、新疆地方贸易免税;俄国在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今奇台)设领事;增辟两条由6路到天津、汉口的通商线路。消息传来舆论大哗群情激愤。清廷将崇厚革职拿问并向俄国声明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拒绝承认同时任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谈判改订条约。
光绪六年曾纪泽赴俄国彼得堡谈判。在谈判中俄国代表蛮横无理声称“只要照办无可商议”。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光绪七年正月(1881年2月)双方签订了不平等的《伊犁条约》(也称《改订条约》)和《改订6路通商章程》。根据条约规定中国虽然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索尔山口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划归俄国;赔款增加到9oo万卢布(约合银5oo万两);喀什噶尔及塔尔巴哈台边界另订界约;俄商在蒙古地方贸易照旧不纳税在新疆则暂不纳税等。此外条约还规定伊犁居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国籍者均听其便”为俄国劫迁大量中国各族居1《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第19页。
1《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46第36页。
民造成借口。这次和后来通过几个勘界议定书所割占的中国领土有7万多平方公里。清廷收回伊犁后于光绪十年(1884)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伊犁条约》签订后俄国又加紧侵略中国的帕米尔地区。光绪十八年(1892)俄国违背中俄关于帕米尔地区边界的光绪十年(1884)《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清廷当时曾声明不放弃对中队当时所驻地区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所有权。光绪二十一年(1895)俄国竟然背着中国跟英国立约私自瓜分了中国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帕米尔地区。
第二节中法战争咸丰年间法国出兵强占了中国邻邦越南的南部并于同治元年(1862)强迫越南签订了《西贡条约》将南圻变为它的殖民地。同治十二年(1873)法军又侵略北部河内地区而且要以越南为基地进一步侵入中国。活动在中越边境、红河中游的中国农民起义军旧部刘永福的黑旗军应越南政府的邀请与越南军民一起坚决抵抗在红河两岸屡创法军击毙其统兵官安邺()。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光绪六年(188o)茹费理(j。ferry)出任法国内阁总理极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增兵越南。光绪八年(1882)法军攻陷河内企图打通红河进窥中国云南。越南政府再度邀请黑旗军参战。次年刘永福的黑旗军和越南军民一起向河内的法国侵略军起进攻在城西纸桥又一次打败侵略军击毙法军司令李维业(。rivière)。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
就在这一年茹费理再次出任法国内阁总理立即增加军费和增派军队扩大侵越战争。七月法军攻陷越南都顺化逼签《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顺化条约》订立后法国立即要清廷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撤出在越南北部的清军开放中国云南边界。
面对法国的侵略、越南的求援清廷的官员意见分歧。主张抵抗的有左宗棠、曾纪泽等人他们认为越南与中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越南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关系十分密切法国夺取越南北部势将威胁到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的安全。李鸿章等人则主张妥协求和认为中国如援助越南就是与法国“失和”中国“兵单饷匮”“海防空虚”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断不可轻于言战”而应“遇险而自退”力保“和好大局”1。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寄希望于“以夷制夷”甚至企图诱使英国与越南立约借以制止法国。清廷虽也注意到法国侵略越南则中国藩篱尽失后患无穷于光绪九年分别令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和云南布政使唐炯率兵进驻越南北部以为增援;但是却又三令五申“不可衅自我开转滋口实”并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会谈希图达成妥协协议。
清廷的妥协退让助长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军悍然动对驻越南北部清军的进攻中法战争从此开始。到次年三月法军先后攻占了山西、北宁、太原、兴化完成了占领红河三角洲的计划直逼中越边界。清廷为掩饰败绩将徐延旭、唐炯革职拿办任命潘鼎新、张凯嵩分别署理广西、云南巡抚。一直跟恭亲王奕䜣有权力矛盾的慈禧太后借机指责奕䜣因循失职办事不力撤去他的一切职务并改组军机处以礼亲王世铎为军机处领班大臣;贝勒奕䜣主持总理衙门并封庆郡王;军机处遇有重要事会同醇亲王奕䜣商办。
清廷做了这样重大的人事变动并不是下决心要抵抗法国的侵略而是急于妥协求和。奕䜣掌权不久即授权李鸿章设法寻求与法国和谈。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国海军军官福禄诺(。fournier)在天津进行谈判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主要内容是:清廷同意对于法国与越南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不加过问;中队从越南北部撤回边界;中越边界1《中法战争》第5册第158、257页。
开放通商。条约的签订表明了清廷对法国侵略的妥协屈服。
《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法军急于要接管越南北部的清军防地即向谅山推进。驻谅山的清军代表向法军军官解释没有接到清廷撤军的命令法军军官蛮横地宣称“和与不和三日内定要谅山”。闰五月初一日(6月23日)法军竟然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打退法军。法国制造了这次军事冲突却反诬中国破坏《中法简明条约》以此进行讹诈要清军立即从越南北部撤回边界赔偿兵费2。5亿法郎;同时任命孤拔(。bet)为舰队司令将法舰调往福建福州和台湾把战火扩展到中国领土上来。
清廷深恐和局破裂决定限期撤军并派两江总督曾国荃去上海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ju1espaten1re)谈判并严令沿海各省“静以待之”“不可先开衅”。闰五月二十三日(7月15日)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舰队进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监视港内福建水师。福建水师广大官兵要求起锚整训以期自卫。但船政大臣何如璋、帮办军务张佩纶惟恐妨碍“和谈”“不准无令自行起锚”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1清廷的软弱妥协助长了法国的侵略野心。光绪十年六月(1884年8月)法国舰队副司令利士比(lespès)率领一支分舰队向台湾基隆炮台动进攻强行登6。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英勇抵御把法军赶回舰上。法军转而集中力量进攻福建省福州。七月初二日(8月22日)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法国舰队司令孤拔得到进攻福建水师的命令。次日上午孤拔将开战通知交给何如璋等人。但是何如璋等人仍然不作任何战斗准备却向法军请求将他们的开战日期改在明日。孤拨给予拒绝而且命令舰队开炮进攻。福建水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有的军舰还没有来得及起锚就被击沉。何如璋、张佩纶弃师不顾仓皇逃跑。在不利的形势下水师广大官兵表现了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誓死抵抗。战斗只经历了半小时福建水师的军舰和运兵船几乎全被击沉、击毁官兵伤亡7oo余人。第二天法舰又炮击马尾造船厂击毁马江两岸的炮台、民房。七月初六日(8月26日)清廷被迫对法宣战。
法国的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沿海各地不断生捣毁教堂、驱逐外国传教士等群众性的反侵略斗争。海外侨胞也积极捐款支援祖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香港的中国工人用罢工来反抗法国侵略者。
光绪十年八月孤拔率法国舰队再次侵犯台湾强占基隆。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率部退守淡水与来犯的法军展开激战。法军受挫伤亡几十人其余狼狈逃回海上。为了截断大6对台湾的接济孤立台湾守军法舰封锁了台湾。法舰还侵犯浙江镇海。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法舰几次进犯镇海招宝山炮台都被守卫炮台的清军击退。法军未能得逞于二月(3月)转而侵占澎湖。
法国侵略者在侵扰浙江省的同时又在中越边境地区增兵并向驻越南北部的清军潘鼎新部动进攻。潘部仓皇败退法军乘势闯入广西省镇南关(今友谊关)。镇南关失守后潘鼎新被革职。年近7o的老将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率军赶到镇南关前线积极修筑工事对兵力作了部署准备迎击来1《中法战争》第3册第131页;第2册第144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