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营等虽不属北洋政府的范围但这些政府大都存在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或多或少各有一些不能完全割断的联系(特别是‘法统’上的关系)所以在本书内也一并说明以便参考。”本书对每个政治机构的说明既注意其职掌的性质又不忽视其历史的变化既详尽又全面。此外可与刘寿林编的《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互相参用。
第四节私家著作私家著作所记载的是私人的活动、感受、见闻、议论等能够反映官方文件所涉及不到的许多方面。也有使用官方文件记述官方事务的私人著作乃是事后的追述与事当时起政令作用的官方文件是不同的其价值也就在于事后下笔可作综合叙述并评其得失。
近代去今不远私人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多。就其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专著、诗文集、信札、日记以及野史笔记等并各具特色。
专著近代专著为数不少大体可分为记事和记言两大类。
记事专著有魏源的《圣武记》内容却是近代以前清朝的“武功”。作者眼见鸦片战争失败感愤时事藉此书以抒如何图强御悔的思想当时影响颇大。
近代大事头一件是鸦片战争。记此事的著作有一批主要的有魏源的《道光洋艘征抚记》、梁廷枏的《夷氛闻记》、夏燮的《中西纪事》。以上三书的作者都未出国门故所记外国情事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
从鸦片战争开始国人了解外国情况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时有两部著名的书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魏书博大徐书谨严。虽仍有对外国情况叙述不尽准确之处但在闭关一百多年的中国使国人开始得以窥见外部世界其影响是很大的。此外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梁廷枏的《海国四说》等。
近代初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以太平天国为主的各地各族人民反清起义。这次起义是被清朝镇压下去而结束的统治阶级方面为此而编撰的书很多。记事尾齐全的先后有杜文澜的《平定粤匪纪略》和李滨的《中兴别记》。为湘淮军“记功”的有王辏г说摹断婢尽贰⑼醵ò驳摹断婢恰贰⑶玫摹段庵衅娇芗恰贰⒅苁莱蔚摹痘淳侥砑恰返取<亲笞谔慕赂省⑹崭葱陆挠幸卓渍盏缺嗟摹镀蕉ü芈ぜ吐浴贰⒒票系缺嗟摹蛾ㄐ陆恰返取I鲜鲋钍椤断婢尽肺淖中劬⒓溆兄北首钣忻!断婢恰芳切鸶晟摹F渌蚵视删心涣乓加泄刳驼畚谋ò词奔渌承蛄憾伞S钟屑歉魇∏绞碌淖ㄊ橹饕姓抨字鞅嗟摹渡蕉思吐浴芬浦鞅嗟摹对ゾ吐浴仿尬谋颉⒙薇鞅嗟摹镀角吐浴贰
记中法战争的有罗惇曧的《中法兵事本末》记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记戊戌变法的有梁启的《戊戌政变记》记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有李希圣的《庚子国变记》。另有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记光绪一朝清廷大事。
有关辛亥革命的记事专著较多。孙中山的《革命源起》(即《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8章《有志竟成》)是他自述革命活动之作。邹鲁著《中国国民党史稿》记事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起至1925年止。其他如陈少白的《兴中会革命史要》、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曹亚伯的《武昌革命真史》等则是记有关辛亥革命的各地各事的著作。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五四运动以前记大事的著作主要有黄毅的《袁氏盗国记》曾毅的《护纪事》马震东的《袁氏当国史》白蕉的《袁世凯与中华民国》。记张勋复辟的有许指严的《复辟半月记》、天悔生的《复辟之黑幕》等。
记言专著有:《校邠庐抗议》冯桂芬写于1861年的政论影响颇大。
《彛拔穆纪獗唷吠蹊鹤1臼樗沾蟀胧撬谙愀壑鞒帧堆啡毡ā肥毙吹男浞ㄗ郧康奈恼隆
《盛世危言》郑观应著。此书对戊戌维新运动影响较大。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郑观应集》收入此书。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戊戌维新造舆论的两部重要著作。
《变法通义》梁启著。1896年表于上海《时务报》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仁学》2卷这是谭嗣同的哲学著作。1899年梁启将其中一部分在《清议报》上表后来全文出版成书。中华书局出版的《谭嗣同全集》(增订本)收入此书。
《訄书》是章炳麟(太炎)早期政治社会思想论文的结集。初刻于19oo年计5o篇。后又重订删去一些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的论文加了宣传反清革命的内容计63篇另有“前录”2篇19o4年于日本出版。1914年更名《检论》62篇另有正文附录7篇。比较研究可以考察章太炎思想展的脉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全集》收入此书。
《革命军》邹容著。19o3年出版之后风行海内外销售逾百十万册。
《警世钟》和《猛回头》陈天华著。后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天华集》。
《建国方略》孙中山著。本书包括《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著作写于1917—1919年后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
诗文集近代文人的诗文集很多难得有精确统计。有的学者据各大图书馆藏书存目计算清人诗文集约有1。5万种这还不是完全的数目。其中属于道光朝以后的在半数以上。至于民国年间属于近代的诗文集有多少尚无统计其下限也不易确定。
诗文集中的诗和文一般都是分开编辑的我们这里也分开谈。
文集不同于专著是把作者不同时间、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诸篇文章编在一起的。其内容的特点是散杂。因为文集内容散而杂所以也难有概括其内容的题名。有的冠以作者的名号如龚自珍的《龚定庵文集》、曾国藩的《曾文正公文集》、贺涛的《郝先生文集》、章炳麟的《太炎文录》等为数较少。大多数冠以作者的书斋或住所的名称如林则徐的《云左山房文集》、郭嵩焘的《养知书屋文集》、邵懿辰的《半岩庐遗文》、潘曾莹的《小鸥波馆文钞》、冯桂芬的《显志堂稿》、方浚颐的《二知轩文存》、薛福成的《庸庵文编》、黎庶昌的《拙尊园丛稿》、徐宗亮的《善思斋文钞》、叶昌炽的《齐觚庼文集》、王辏г说摹断骁猜ノ募贰⒘浩舻摹兑椅募贰⒊氯⒌摹渡⒃嵛募返日庋奶饷臀募谌莶⑽蘖怠V劣谙衷谥匦抡沓霭娴闹笔樽髡咧纭豆ㄗ哉湮募贰ⅰ段涸醇贰ⅰ逗紊芑募贰ⅰ豆造馐募返纫豢幢阒撬募佣杂诙琳呤欠奖愕摹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出现了一批具有新的时代气息的新文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分子抱着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志向写文章作宣传以期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先在报刊上表或以小册子单行而后才汇编成集。如谭嗣同、刘光第、康有为、严复、唐才常、陈天华、章炳麟、禹之谟、黄兴、宋教仁、朱执信、蔡锷、马君武、熊希龄等人的文集近年来已6续编辑出版其内容主要是政论文章。这类政论的文章就其内容之丰富和影响之大来说可以梁启的《饮冰室文集》和孙文的《孙中山全集》为代表。
诗集常常和文集合编在一起如刘蓉的《养晦堂集》、戴望的《谪麟堂遗集》内收文集也收诗集。又有书名“文集”但里面也收诗集的如朱一新的《佩弦斋文存》、史念祖的《俞俞斋文稿》、王先谦的《虚受堂文集》、王辏г说摹断骁猜ノ募方允沼惺Jバ械囊埠芏嗳缌衷蛐斓摹对谱笊椒渴贰⒄盼恋摹端尚氖贰⒄偶柿恋摹端疾犹檬贰⒔鸷偷摹肚锼胍鞴菔贰⒒谱裣艿摹度刖陈荨贰⑶鸱昙椎摹读朐坪H章ナ贰⒖涤形摹赌虾O壬贰⒊氯⒌摹渡⒃崾贰⒄佩赖摹墩偶咀邮肌返取4视懈奖嘣谑诘囊灿械バ械摹
近代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日益严重也就日益激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思想从而产生充满爱国主义漏点的大批诗篇。阿英辑有《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等收录爱国诗歌甚多。
有一类可以称之为“纪事诗注”体的诗多为五七言律绝句于字句间加注或于题下加叙或于每一诗后附以较长的说明。例如贝青乔的《咄咄吟》对鸦片战争时期江浙战场清军之腐朽乖戾有具体揭露。如记太平天国时事的有:佚名的《粤西独秀峰题壁三十》、海虞(常熟)学钓翁的《粤氛纪事诗》、陈庆甲的《金陵纪事诗》、秦荣光的《上海竹枝词》等。记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有:胡思敬的《驴背集》、高树的《今銮锁记》、龙颙山人(郭则沄)的《庚子诗鉴》、洪寿山的《时事志略》等。刘成禹的《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注记袁世凯窃国称帝的许多史事。后来又有张伯驹撰《续洪宪纪诗补注》。
书信近代距今不远书信流传下来的也多有的早已编印行世有的近年才整理出版有的还收藏在公家或私人手里其总量是很大的。近代书信编印行世的大致有以下各种情况。一般文人的文集中收有信稿其内容有许多是说经论史的重要人物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全集中书札很多单编为多卷。
书信编集单行的有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左宗棠的《家书》李鸿章的《尺牍》等。
后来6续出版的书信集多是作为商品或史料编印出来的。如《何桂清等书札》、《胡林翼未刊往来函稿》、《曾国藩未刊信稿》、《曾国藩未刊往来信稿》、《左宗棠未刊书牍》、《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荣禄存札》等。近代印刷技术进步有些书札是影印的如林则徐致刘建韶(闻石)的《林文忠公尺牍》(北京懿文斋本)、故宫博物院藏的《林则徐书札手迹选》、《陶风楼藏名贤手札》、于式枚拟稿李鸿章审定修改的《李文忠公尺牍》、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的《清代名人书札》等。这样的影印本提供给读者的是写信人的手迹比排印本更可靠。
上述这些排印的或影印的书信集都是就收藏者(私人或单位)所藏书信稿编印的。也有多方搜集编印成集的不过这类搜集整理的书信单独成书的少大多编入作者的文集中。如王栻主编的《严复集》、李有明等编的《刘光第集》、汤志钧编的《陶成章集》等皆收有多方搜集来的书信。
不论是官方通信或私人通信凡当时并不公之于众的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人们最为注意的是那些与重大政治事件有关的秘密信件。近代最著名的是与1861年“辛酉政变”有关的《热河密札》是咸丰皇帝死后有人从承德行宫向北京出密信报告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和企图揽权的皇太后之间的冲突。又如《袁世凯致徐世昌函》、《端方密函》、《张勋藏札》等可以看到这些政治事件中的里层情况。
和密信相反的是公开信例如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就是以给康有为公开信的方式来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谬论的。又如孙中山的《讨袁宣言》也可以说是直接诉之于公众的公开信。
还有晚清一些革命志士的遗书在慷慨赴死以前留给家属、朋友、同志的如《吴樾遗书》、陈天华的《绝命书》、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方声洞的《致父书》等充满爱国漏点令人感动。
总之我们要注意各类书信的特点并要了解这信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事、以什么方式、写给什么人的了解了这些才能知道该信的性质才能判断该信内容讲的是真话、是假话或有哪些是真话然后才能准确地评估其文献价值。
日记近代知识分子很多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是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录大多是为自己备忘而不供别人看的所记的是当日的行事、见闻、思想、心情比其他私人撰述更具有真实性、原始性。
公开印出来流传的较多的是记行程的日记。当时在士人和官员中有一种风气一上路就写日记。赶考的、上任的、出差的乃至被罪赴戍的都写日记可以出示亲友或印出来馈赠亲友。这类日记主要记沿途所经的山川名胜间及风土人情有的也要记及这次旅行的任务。
林则徐的《荷戈纪程》是遣戍新疆时从西安到伊犁的日记是由他的后人在光绪三年(1877)刻印出来的。不过据《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所收这段日记的原稿对勘可知刻印时颇多删改。
派赴各省的主考和学政几乎无例外地要写日记。如潘祖荫《秦輶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