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0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返4924号。

    1《孔府档案》4752、6975号。

    官庄中最大者为泗水戈山厂拥地三十余顷(包括部分自置私田)最小者为安基庄地二顷余。总之官庄的规模同屯、厂无法相比。

    十八官庄设立于何时?据《阙里文献考》记为明洪武元年所谓洪武元年赐田二千大顷分为五屯四厂十八官庄。此说可疑如马草坡就为清代所立在清初它还属于张羊庄后来分了出来再说明朝以前统治者也有赐田之举。十八官庄的土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来源也较复杂。各官庄的账册上都不断出现新垦地和新入地的记载据佃户们反映公府许佃户们在周围开荒新垦荒地叫新垦地又不允许佃户种无粮地垦出之地需到公府按租佃户新垦之地到公府按租就叫新入地公府对新入地减租以示优惠。官庄土地中还有部分私田杂在其中如城西大庄土田中就杂有某公爵夫人陪嫁胭粉地二十五亩再如戈山厂土地中也混进了相当数量的私田。

    十八官庄均设小甲管辖每个小甲一般得地五大亩(曲阜官庄地六百步成亩一大亩为官亩二亩半)叫做粮饭地不向公府交租。以五大亩地的收入代替俸薪。在清初各官庄多采取自种(称官种)、分成和定额实物租并举的经管方式。官庄自种地上的劳动者是雇工如齐王庄为耕地构地和担青草共觅了工伕十七人工钱是五千一百文折黄豆四斗七升一合半(孔斗)。所觅工伕使用的工具属官庄所有像齐王庄就备有木犁、牛、犁子、汤勾、拖车、牛盘等工具。1官庄自种只占官庄土田的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的土田还是采用租佃制方式经营的。在清初官庄出租土田均收实物地租其一部分采用分成制另一部分是定额租。在分成的情况下几乎全部是对分不过这种对分是除去种子后的对分。在定额租的情况下土地是分等则的或上、中、下三等或上、中、中下、下四等有的还分为五等、六等。仍以齐王庄为例顺治十一年上地每亩租麦三斗二升五合、中地二斗下地一斗。有清一代官庄地租的展动向为:地租每亩五斗到光绪时则提高为六斗1但幅度不大呈现了由实物租向货币租转化的趋势但实物租仍是基本地租形态。公府收租用的是自己的斗自称官斗与曲阜通用的市斗不同。据测定孔府用来收租粮和草均属正额租范围正额之外又有附加附加也为粮草两类粮类主要是斗尖和地皮租粮过斗时要淋起尖来过斗面的部分叫斗尖。淋尖时还要下流流到地面的粮食叫地皮。斗尖、地皮的数量开始并不固定可多可少不厌其多是地主阶级的本性所以有时甚至“斗外多于斗内”。佃户们不堪这种额外勒索屡屡展开斗争。到清末爵府被迫让步主佃双方达成协议规定了尖皮的法定数并立石于胡二窑官庄以志之。规定佃户每交租粮四升二合五加尖一升皮七合五共计六升。附加为正额的4o%正租与法定附加的比例为七比三。租草也有附加据佃户们反映一束草法定为二十五斤但交租时总要交三十斤才能过关。

    1《孔府档案》4726、4727号。

    1《孔府档案》4725号。

    佃种爵府官庄地除正租粮草和附加外还有差役。官庄佃户所负担的差役繁琐而复杂有林差和冰差。由曲阜的大庄、安基、春亭、红庙、南池、张羊、齐王庄出差。林差是秋后到孔林割草孔林面积近三千亩各草丛生郁郁葱葱且使用价值也高。规定每租种官地十亩需出一伕割草或亲役或雇人替代租地不足十亩者按亩出钱雇伕。一般从八月初一进林十月初一前必须割完并运到爵府柴火院垛好。此役很重一般总要四十多天才能完且为无偿劳役割草伕需自带吃食住在林里爵府只“赐”几文茶水钱。冰差为当数九严寒护城河水结冰之时将冰凿开运到爵府冰窖贮藏备来年消受。也是租种十亩地出一伕一般十五天左右可完时间虽短但劳动条件却更艰难也是无偿劳役。还有天棚、花炮、年菜、干果、杏仁、年猪、肉腿、椿芽等差也由大庄、红庙、南池、春亭等庄负担这些大多是由房基租折纳的。官庄的佃户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的住房是盖在官庄的土地上叫做官基民房盖房占用的几分地要交租叫房基租。房基租征银子一般是每分地租一钱。爵府征收部分银子另一部分折成差如大庄房基租为一百二十两白银爵府收现银八十两余四十两折办天棚、花炮、杏仁、肉腿、年菜、椿芽、扫帚等即这些都由大庄去采办如爵府每年多次祭祀、过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搭棚搭棚所用席、箔、青麻及人伕全部由各负担官庄的佃户承担。有抬舆、推车、香案、纸马等差由胡二窑、下地屯、颜孟等庄负担。公府出殡祭祖由颜孟庄的佃户抬舆胡二窑的佃户抬香案、拿纸马齐王坡的佃户推车这些或以房基租折或以草租折如胡二窑的佃户抬香案、拿纸马之差就是以草租折的。此外爵府还有多种所谓户他们也都与官庄土地结合如杏户、梨户、核桃户、扁担盒子户、扫帚户、撩衣户、号丧户和吹鼓手等。他们都种官庄地不纳粮或少纳粮。如大庄有杏户据说原来大庄有一片杏树看管人每年送杏进府后来杏树死了还是照例于端阳节前送杏进府。杏是从市集上买的每年十二篮子每篮约八、九斤送杏户种四亩地不纳粮。红庙庄的扫帚户也大体如此种上地一亩余本应交租四斗而只交一斗余三斗折扫帚四十、条帚十、刷帚十共六十每年十月一日前交齐。大庄还有四户吹鼓手每户种地四亩不纳粮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应召到府里去吹吹打打。撩衣户是胡二窑官庄的姓胡曾随衍圣公进过京其后代赐为世袭小甲。号丧户是助哭的大庄和红庙两官庄都有也是种一定数量的地不纳粮公府遇丧举哀时召他(她)们去助哭。大庄还有扁担盒子户种三亩官地不交租或少交租每遇祭祀去府应差抬盒子到林或庙。这一切都同土地联系着。

    官庄还租牛和放粮这些都是加重剥削佃户的重要手段。牛租额高在一些租册中经常见到佃户欠牛租的记录欠数很大往往是白银几十两而且也有因欠牛租而饿死的佃户。

    官庄土地尽管来源不同却均名曰祀田蠲免封建政权的一切钱粮差徭。官庄土田严禁买卖它有双层意义一是严禁佃户出卖二是爵府本身也不得出卖。祀田到官田项下官田的所有权在封建政权所以不得出卖也不得赠送、赏赐或分给兄弟伯叔。官庄土地尽管严禁佃户出卖而到清朝特别清中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入展土地买卖的频繁也由于耕地面积的紧缺和田骨田皮的分离在官庄佃户间退地现象在展着所谓退地就是田皮买卖。就官庄的具体条件分析退地源于转佃佃户们租种官庄土地虽有不少为子孙相承但佃权也还是有变化的有的是自动退佃有的是被夺佃有的是顶佃也有的是新佃开始这些佃户们是同管庄小甲直接联系退佃者将地退给小甲夺佃由小甲出面顶佃、新佃也经小甲之手甚至小甲们还要勒索部分经手费用。久而久之佃户们就避开小甲私相授受佃权了即当佃户要退田时不再退给小甲而是私自转佃给其他人起初只是转手转给自己的亲邻或友好不取报酬后来出让佃权者就索取一定代价了叫做退地或推地。爵府官庄上的退地清初已出现乾隆以后已相当普遍。兹举例如下:立退字人裎文宣因租银不凑同中说合将官庄家此南北地一亩出退于邵垒名下承租耕种言定退价钱七千五百文交足无欠上带青麦二家平分。恐后不明立字存证。同中人董士夏立字裎文宣乾隆四十五年二月三十日。1退田(地皮买卖)的展逐渐影响了爵府的地租征收佃种者一再更换往往使小甲找不到佃户到清末爵府不得已采取了换约的措施来聚拢土田宣布旧约一律作废以新约为准如期不换者则另招新佃。

    总之爵府对官庄土地虽无所有权但占有地租的权力却是相当持久的几乎是永久的。在封建制度下这种权力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朝代变了统治者换了占有土田和地租的权力依旧。辛亥革命后虽曾有倡议祀田国有者却并未实现。直到土改时才实现了田归耕者所有并且在当地无地少地农民之间实行了合理的分配。

    私庄爵府在清初拥有相当数量的私田由于不时的出进如分家析产、出卖、出典、购置、开垦等准确的数字很难找到。估计在五百余顷以上。这些私田坐落在:汶上、泗水、宁阳、滕县、济宁、滋阳、费县、巨野、单县、鱼台和曲阜。私田来源于各种渠道大体有五方面。一系以价购买如康熙二十二年在济宁南乡购地四十四顷1。乾隆年间在滋阳县吴寺社置地二顷五十1《孔府档案》4o51号。

    1《孔府档案》1562号。

    七亩同时在曲阜泉头、井上等处置地四十顷余。二为开垦荒田如顺治十年在滕县冯家营等新开地二十四顷六十八亩2。再如东平州西的安山湖久淤康熙间奏定招垦纳租爵府于康熙十七年(1678)在此开垦荒田一百六十顷名鹅鸭厂。3康熙二十八年(1689)又开垦一百一十五顷名五全厂4。三是认佃爵府在汶上的私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认佃的形式据为己有的。汶上县明德鲁二藩土田甚多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藩府主人或死或逃其他爪牙作鸟兽散土地大批荒芜。但孔家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很快以各种方式插手废藩庄田其中手段之一是认佃在顺治十二年(1655)认佃了十一顷五十亩5这些所谓认佃地后来都成了孔家私产。四是投献滕县清凉寺地九顷七亩、辛集地七顷二亩均为挂地。五为抵偿宁阳钟家庄地一顷十五亩原是司房赵琮私产嘉庆五年(18oo)赵瑔因故被革并追缴银一千两因缺现款而以上述地亩抵偿名曰南厂。

    爵府私田除个别外均采取分收制经管也像官庄一样设小甲管理。以汶上县私田为例分析。清初公府在汶上县拥有私庄十七处土地三十余顷其中除美化庄土田在十顷以上外其余庄子土地均在一顷到三顷之间个别的只几十亩地。十七个庄子中除极少数土地采取定额租外其余均采取分成制经管。在分成比例上陈车平原庄所种小亩八十六亩其中四十一亩为对分四十五亩四六分账册中没有注明孰四孰六不过根据一些数据可得出爵府得六、佃户得四的结论。收租帐册的记载是:对分的四十一亩每亩分麦二斗四升而四六分的四十五亩爵府每亩分得二斗六升。

    二五分成平均分配的关键是种子由那一方垫支。当粮食上场后分配时的第一步先是主佃均分各得二分之一;第二步是种子种子的来源有三个途径相应的也就有三种分配法:第一主佃双方平均出种产量均分。第二地主出种地主一方除收回原种量外还要加五利如胡城口庄顺治十年种小麦八十亩六分八厘八毫使种八石分配时“民堆加五利除种十二石分麦三十石二斗五升五合”是说佃户需从自己所得的二分之一中扣出种八石并要加5o%的息即四石原种八石加息四石共十二石偿还胡城口庄。这样主得三十石二斗五升五合而佃得十八石二斗五升五合。1第三出种一方加倍收回种粮。如所庄顺治十年种小麦四十八亩一分所庄出种三石五斗所得是“官堆加本利除种七石分麦十四石四斗三升”。从文字看很容易理解为所庄从对分中拿出种七石加给佃户其实恰恰相反是所庄加本利即加倍收回种粮账册上记录这年所庄共收麦五十七石四斗三升2分别见《孔府档案》4799、4o79、4146、4o75号。

    3分别见《孔府档案》4799、4o79、4146、4o75号。

    4分别见《孔府档案》4799、4o79、4146、4o75号。

    5分别见《孔府档案》4799、4o79、4146、4o75号。

    1《孔府档案》48o3号。

    其中包括收回放麦本利三十六石从五十七石四斗三升减去放麦本利三十六石余二十一石四斗三升再除去对分得麦十四石四斗三升余七石正是种三石五斗之倍数2。种子加倍偿还对佃户应算是重利盘剥了它充分反映了佃种爵府私田的佃农的穷困程度到下种的季节他们已穷得家无颗粒被迫以倍利贷种。爵府的私田中也有一小部分征收定额银租如兖州花园庄地五十五亩余顺治十一年初收银租园地每亩一两二钱中地每亩七钱下地五钱个别六钱1。

    私庄上还有牛租和放粮。放粮在各私庄上是相当普遍的一般放好粮要加倍回收坏粮不加利原数收回不过坏粮变成了好粮罢了。如汶上高家庄在顺治十二年“放出好麦十六石五斗一升一斗还麦二斗。烂麦五石一斗还一斗。”2此类例子比比皆是。

    私庄多征实物租花色很多最普遍的是大麦、小麦、黄豆、黑豆、高粱、谷子。此外还有荞麦、绿豆、红豆、豌豆、黍、罚А⒅ヂ椤⒙笕省⒙椤④艿取>舾乃阶膊皇枪铝⒋嬖诘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