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防止军心不稳,他又公开许诺,抵达延平府后,每人赏银二十两。
  钱财的激励固然能够激发一些士气,但却并非长久之计,长此以往,士兵便会只认钱不认人。
  如果作战顺利,这些人会士气大振,可一旦失利,只注重利益的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背叛。
  从开战以来郑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二,他们的心并非真正的在郑氏集团身上,只不过是某种利益的捆绑。
  郑氏集团就像是一个大的山寨,一个大的土匪窝,而郑芝龙的很多行事作风也很像一个土匪头子。
  当这个土匪头子自身都难保的时候,下面的土匪自然会起各种心思了。
  十六日夜,已经快虚脱的残军终于看到了德化城城头上的隐约光芒。
  “到了德化,就有好酒好肉,兄弟们再坚持一下……”
  副将将郑芝龙的意思向全军传达,果然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军队激发出了一些生气,速度也加快了一些。。
  约莫小半个时辰,众人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德化城的城楼,借助城垣上的火光,还能看到巡逻的士兵。
  城楼上的巡逻士兵显然也发现了这支突兀而至的军队,立即警觉了起来。
  十多个郑军士兵来到城下叫门,“快开城门。”
  “城下何人?”城垣上的士兵大声问道。
  “郑总兵郑大人来此,速开城门。”
  城垣上的士兵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追问道:“如何证明?”
  “放肆……”城下大声呵斥。
  “我军正与新军交战,为防新军混入城内,请证明尔等身份。”
  城下一人走到最前,高声喝道:“我乃郑芝魁,郑芝龙乃我兄长,还不快快打开城门。”
  城垣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有人伸出脑袋高声问道:“真是郑将军?”
  “怎会有假?”
  “晚上看不真切,我等放下吊桥让将军先入,确认身份后自会打开城门。”
  郑芝魁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此甚好,快放下吊桥。”
  随着吱呀一阵声响,吊桥缓缓放下,横亘在护城河上面,郑芝魁一行人立即走过吊桥,走到了城墙下。
  德化县的城墙也就三四丈高,在城垣上和郑芝魁身边的火光照耀下,城垣上的人也看清了他的脸。
  “果然是郑将军,快开城门。”
  随着吱呀一声,进入瓮城的闸门被拉上,城门被打开,郑芝魁一行人立即返回将情况报之郑芝龙,郑芝龙心里一松,立即下令入城。
  穿过瓮城,从主城门再进入城内,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兵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所以阵形都无法保持,蜂拥着进入城内。
  郑芝龙也是一脸疲态,这几天为了赶路,他吃的苦也不比别人少。
  突然,轰轰轰的巨响从瓮城闸门和主城门的方向传来,火光冲天,阵阵惨叫传出,还有士兵的惊恐叫声。
  在瓮城门口和主城门门口的士兵立即退入瓮城内,似乎这两处门口突然变成了地狱之门。
  “怎么回事?”郑芝龙大声质问着,声音早已经被周围的声音淹没。
  还没有得到回应,就看到瓮城闸门被缓缓放下,主城门也轰隆一声被关上了。
  没入进入瓮城的士兵被隔在了外面,已经从主城门进入城内的士兵也不见了踪影。
  剩下的几百人,就和郑芝龙一起被封在瓮城里了。
  “哦哦……”
  与此同时,一阵震天的呼喊声响起,只见瓮城四周的城垣上,突然显现出一个个身影,举枪,张弓搭箭,带着凛冽的杀意瞄准下方。
  “中计了,保护大人……”郑芝魁大喊一声。
  盾牌兵立即上前举盾,将郑芝龙的四周和上空都保护了起来。
  但是,这又有何用,被困在瓮城内,就是瓮中捉鳖,凭手中现在的武器,几乎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顶多苟延残喘一时半刻罢了。
  “尔等受我郑家供养多年,怎可如此背叛。”郑芝魁愤怒的大喝着。
  但是,却没有人回应他,只是一个清亮的声音从城楼上传出道,“郑大人,唐某在此恭候多时了。”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还有那个姓氏,郑芝龙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是不可思议的喊道:“唐宁,是你?”
  “哈哈,正是唐某。郑大人,此番再次相见,别来无恙啊。”
  “不可能,你不是在福州吗?怎么可能在这里?”郑芝龙犹自不信,声音很激动。
  “郑大人,让你的人放下武器,我们进城把酒言欢,我自会与郑大人解惑……”
  郑芝龙更加激动,高喝道:“唐宁,想让我投降,不可能,不可能……”
  唐宁的声音转冷,沉喝道:“我不强迫任何人投降,放下武器投降者,可活。否则,死。”
  “你们有一盏茶的功夫做出选择,选择投降的,放下手中武器,站到西侧城墙下。”
  “现在,计时开始。”
  几乎是在唐宁的话音一落,立即有人放下手中武器高喊道:“我投降,我投降。”
  说罢,将手中的武器一扔,然后飞快的跑到西侧城墙,几乎是紧贴着城墙站立。
  有人带头,便是成群的人将武器放下,然后一窝蜂的涌向西侧城墙处。
  就连原本用盾牌护着郑芝龙的盾牌兵,也有人微一沉吟,抓住盾牌的手一松,然后飞快的跑开。
  郑芝魁目光一寒,飞快的出刀将两个士兵劈翻,他的亲卫也连忙用刀锋指向准备投降的人。
  “噌噌噌……”立即有几十个士兵拔刀相向,面目狰狞,似乎一言不和就绝不客气。
  


第一八六章 活捉郑芝龙
  “砰砰砰”的一阵枪响从城楼处传来,郑芝魁身边的亲兵身体一震,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那原本和这些亲兵对峙的几十人,仿佛触电一般,惊恐的将手中武器一扔,然后连忙跑向城墙处站立。
  接下来,胆敢阻止别人逃跑的,会第一时间被射杀,直到再也没有人敢阻止。
  即便是郑芝魁,虽然很愤怒,但也不敢再举刀劈砍投降的士兵了。
  没有多久,郑芝龙和郑芝魁身边,只剩下寥寥十几人。
  郑芝龙将这些还想保护自己的士兵推开,向前走了几步,狂笑起来,“哈哈哈哈……”
  这狂笑声中,透出无尽的落寞、无奈和悲凉。
  “吱呀”一声,主城门再度被打开,一队整装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涌入瓮城内,立即将郑芝龙十多人包围起来。
  最终,郑芝龙没有拔刀自刎的勇气,包括他和郑芝魁在内,十几人全部被缴械活捉。
  进入主城内的郑军被包围后也迅速放下武器投降了,还有被隔在瓮城外的,除了少部分逃脱之外,皆被在城外埋伏的新军给俘虏了。
  唐宁能够出现在德化,自然不是巧合,在吴六奇公然出福州进军兴化府时,他就混在军中。
  在侯官县外,唐宁带领所部警卫营还有千余兵力脱离吴六奇所部,冒充郑军一路向西南方向行进。
  一路之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战斗,即便偶遇小股匪贼,也根本不是全副武装的德械警卫营的对手。
  唐宁的目标很明确,直指德化。
  之所以能够这么早就确定德化,是因为在泉州府城东北方向有吴六奇,西路有施琅,南路有黄海如。
  如果郑芝龙不想与泉州府城共存亡,就必须出逃。
  唯有西北这条路最近,所以德化是郑芝龙的必经之路。
  即便真的有什么偏差,郑芝龙出现了绕道的情况,唐宁也有时间出兵截击。
  所以只要提前将德化占领,郑芝龙就几乎无路可逃了。
  正因为如此,唐宁提前两前天兵至德化城下,知县和守将直接开城门迎入。
  倒不是他们认不出这是新军冒充的,而是在新军情报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已经投诚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大家一起演了一出戏。
  为了让这出戏更逼真,唐宁还故意让人再三确认郑芝龙等人的身份,让他们能够放心的入城。
  瓮城太小,装不下这么多人,而唐宁的首要目标是郑芝龙。
  等郑芝龙进入瓮城中央处,行动立即开始,两个集束手榴弹往瓮城城门和主城门一扔,顿时将城门清开。
  再将两门一封,郑芝龙自然就成了瓮中之鳖。
  就这样,一代闽海王终是没能逃出生天,最终失去一切,成了俘虏。
  纵观郑军与新军交恶和战斗的过程,可以看出,郑芝龙虽有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
  他可以耍小聪明把唐宁抓住,但却无法指挥千军万马将新军挡在福建门外,反而一次次的吃了大亏。
  手上空有千艘船,十多万兵力,却屡屡在新军这股新崛起的势力面前失败。
  其中一个原因是郑芝龙这些年对军力的发展不够,空追求数量,没有追求质量。
  当然,这应该与大明的军事体系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果单拿郑军的实力与其他各股势力相比,绝对可以排在前列,所以郑芝龙也容易满足。
  可唐宁的眼界完全不一样,他比较的对象是西方军队,是后世的一些军队,所以这就注定双方在理念上的根本性不同。
  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双方的指挥方式完全不同。
  郑军的所有战术、策略、指挥权等等几乎全部掌握在郑家人手中。
  而这些郑家人的个人能力,显然称不上良才,更没有独到的指挥能力。
  但新军不同,新军的战术、战略的制定,都是参谋部一手策划的。
  整支军队有总参谋部,每师之中还有若干参谋人员组成参谋部随军作战,按照战场的情形随时给主将提供作战意见。
  即便是唐宁这个新军第一人,都没有刻意去干涉参谋部的计划,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并非什么战术家、战略家。
  所以他自己率军作战时,也往往会听取参谋部的意见。
  参谋部这些参谋,可都是精挑细选有专业能力的人,他们群策群力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自然不是某一人的能力比得上的。
  何况郑家的那些主将,也不是什么旷古烁今的良将。
  再加上新军在福建情报机构的作用,提供大量的有效情报,以及策反郑军人员,这也无疑为新军的行动增添了一大助力。
  在这种情景下,郑家那些平庸之才,在新军手上屡屡吃亏,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这不只是郑氏集团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军政的通病。
  明军能不能战,往往系于主将一人,主将善战有良才,这支军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等。
  但是,这样的名将又能有多少,更多的军队还是掌握在军事能力平庸,但身居高位的人手中。
  这些人能力平庸,但对军队的指挥又说一不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参谋部这种机构存在。
  恐怕就算是有,也只是形同虚设,这就注定了他们带不出一支善战的军队,甚至还经常犯一些可笑的低级错误。
  在活捉郑芝龙后,新军并没有整军再北进,而是将郑芝龙被活捉的消息通过《明报》等途径迅速的传播开来。
  一时间,整个福建的残余郑军人心惶惶,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福州府、福宁府这些沿海州府,未等新军进至,直接递出降表出降。
  暂避在闽中延平府的郑芝豹和郑彩部两余万人,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何去何从,直到郑芝龙的亲笔劝降信送到他们面前。
  是的,被俘虏的郑芝龙似乎也认命了,没多久便同意投降,并愿意写信劝降那些同宗兄弟和后辈。
  这也在唐宁的意料之中。
  但是,郑芝豹和郑彩、郑联两兄弟的意见却不一样。
  郑芝豹赞同投降,但郑彩和郑联两兄弟却不愿意向新军投降,他们的意见是北上,宁愿投降弘光朝廷。
  原因无他,他们舍不得手中的权利,他们很清楚,一旦向新军投降,手中的权利很可能被唐宁分解掉。
  反观弘光朝廷却不同,正是用人之际,率军北上还可以将闽北的一些军队收拢,聚集几万人抵达应天府,应该能够得到重用。
  


第一八七章 平虏伯
  郑彩和郑联两兄弟是郑芝龙和郑芝豹的后辈,双方是叔侄关系。
  郑芝豹对大哥郑芝龙一直是很敬畏的,也比较遵从郑芝龙的命令,所以他还是坚持听从郑芝龙的意见,向新军投降。
  但是,他无法说服郑彩和郑联两兄弟,两兄弟也无法说服他。
  无奈之下,双方分道扬镳,郑芝豹带领所部万余人南下,向新军投降。
  而郑彩、郑联两兄弟率领所部不足万人北上,准备收拢闽北各关隘的郑军北上。
  知道福建已经不是自己的立命之所,两兄弟不再掩饰,将贼匪的心性暴露无遗,沿途之上一路搜刮而去,稍有反抗便是血腥杀戮。
  此举更让百姓对郑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