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体说不出的难受,耳朵一阵嗡嗡作响,五脏六腑好像都被狠狠搅动了似的。
  爆炸之后几秒钟,才听到伤员的凄厉惨叫声,还有受惊吓者的惊恐尖叫声。
  在城楼上的副将和几个军官连忙转身向另一侧走去查看,神色骇然。
  新军的炮兵阵地,看到基准炮有一些偏差,炮兵主将立即指挥调整。
  “距离一千五百五十……”六门榴弹炮全部动了起来,已经操作了千百次的各副炮长立即降低射角。
  “向左五十……”
  “向左五十……”炮口缓缓向左移动了一点。
  “六炮齐射……”
  “六炮齐射……”一炮手、二炮手、三炮手、四炮手和五炮手按照熟悉的操作流程,各负责自己的一项,将炮弹入膛完备。
  “放……”
  “放……”随着一声声暴喝,二炮手猛的一拉火绳发射。
  “轰轰轰……”的六声,炮管猛的一缩,将炮膛内的炮弹汹涌的发射了出去。
  齐射的命令就是效力射,各炮长立即指挥各炮按指令操作,各炮手按各自流程快速装弹,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炮弹打出去。
  “轰轰轰轰……”一时间,炮声隆隆,恍如惊雷,大地都在震颤,远方的诏安城墙直接被淹没在了硝烟中。
  吴六奇也算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新军新式火炮的齐射。
  真是惊天动地,岂是一个惊骇了得?
  连他这个指挥官都如此,何况是其他普通士兵,一个个既紧张,又兴奋,心中又充满敬畏,士气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一截。
  这些看客如此震憾,但对那些承受这一切的郑军来说,仿佛是末日降临,仿佛在炼狱中煎熬。
  只有参加过黄冈之战的郑军士兵知道这种火炮的威力,可以炸出一个恐怖的大坑,不过那些幸存者现在不在诏安。
  他们即便在这里,也没有应对这种炮击的任何经验,唯有不顾一切的逃离。
  可是,哪里又是安全的港湾,谁知道下一步是逃出生天,还是踏入地狱。
  运气不好可能就直接冲进下一发炮弹的爆炸范围了,然后粉身碎骨。
  本来是城池防御延伸的瓮城,现在对他们来说,仿佛是在瓮中捉鳖,每个人都想尽快逃离这块炼狱。
  飞射的弹片、崩碎的碎石四处肆虐,那是一道道夺命的利器。
  闸楼、箭楼先后化成一团火球,不堪重负的轰然倒下。
  城垣上的砖石被炸碎,士兵被掀飞,布设的火炮被掀翻,严整以待准备防御的士兵,陷入一片混乱。
  ……
  其实,每门炮只发射了五发炮弹,一共还不到一分钟时间。
  可即便如此,对诏安北城的士兵来说,仿佛比一个世纪还煎熬。
  炮声一停,很多人像痴傻了一般,仿佛灵魂离体,然后又被眼前的一幕幕惊呆了。
  六门榴弹炮停止射击之后,两门88毫米高射炮动了起来,炮口对准了瓮城城墙一处坍塌的位置。
  “轰轰轰轰……”
  二战中没有任何一辆盟军坦克能够扛住一击的88毫米高射炮发怒了,两门炮对着一处位置进行狂轰。
  如果是对着瓮城的城门,自然是更加简便,一炮就可以轰开。
  但是瓮城城门是在侧面,无法直瞄,这也是瓮城设计的特点之一。
  还好诏安城的城墙不是很厚,以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轰开不是问题,结果是城墙被轰开一个两丈开外的大缺口。
  诏安城的大门正式向新军敞开,吴六奇用蔡司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切,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
  “好,好,好。”吴六奇激动的大叫三个好字。
  墙破,炮停,吴六奇随即大喝一声,“进攻。”
  随着一声令下,前锋军立即动了起来,向着诏安城的方向而去。
  此时的诏安城北城门,守军已经一片混乱,在刚才的炮袭中,不但士兵死伤惨重,连副将在内的几个军官都当场死亡。
  在看到城墙已经被炸开,军心几乎一下子就崩溃了,不少士兵直接向城内逃去。
  塘兵火急火燎的将最近消息带到城内郑鸿逵营帐处,郑鸿逵没有亲自到城楼上去,但他听到先前的炮击声后,便知道不妙。
  看到塘报后,直接惊得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
  “杀……”
  “杀……”
  城外,新军的喊杀声震天,由远及近,城垣上的郑军,能够组织抵抗的寥寥无几。
  


第一六三章 半日破城
  新军士兵们将长梯架在护城河上,再在上面铺上木板,迅速的冲过。
  几乎没有敌军的阻拦,过程顺利了很多。
  过了护城河之后,新军士兵便从破开的城墙缺口一涌而入,进入瓮城。
  瓮城本是城池防御的延伸,攻入瓮城并不算攻进城内,一个不好还可能被守城军队瓮中捉鳖。
  因为瓮城就是一个四四方方,或者半圆形的封闭空间,高墙耸立。
  如果瓮城闸楼放下,主城门紧闭,那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瓮城城墙上的守军则可以居高临下的肆意发起攻击,避无可避。
  可现在,瓮城已经一片狼藉,城墙上、箭楼上都鲜能看到有组织的反击。
  即便有冒头的,也第一时间被新军的冲锋枪扫掉。
  几个士兵在盾牌兵的掩护下冲到主城门下,他们迅速将两个炸药包堆在一起,只留下一个士兵,其他人立即离开。
  看到同伴退走,最后一个士兵猛的一拉导火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躲到城墙侧面。
  “轰”的一声惊天巨响,紧闭的主城门一下子被轰开。
  城内,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被郑鸿逵紧急调来支援,以图稳住混乱的局面。
  突然听到这声巨响,看到城门方向那升起的烟雾,很多人的身体不由一颤,一种惊恐的情绪迅速蔓延。
  指挥的都司神色一凝,猛一咬牙的大声命令道:“随我杀,把他们赶出去。”
  北城门被炸开,新军士兵一涌而入。
  “杀……”新军士兵的喊杀声震天。
  一入城内,他们就碰到了敌人调过来的援军,双方即将短兵相接。
  看着对方以密集的阵形冲过来,最先冲进城内的一个营的士兵,盾牌兵立即举盾上前,蹲下身子迅速的搭起一面平着的盾墙。
  配备德械武器的士兵跟上,两挺机枪在盾墙上一架,又一队盾牌兵迅速的举盾将这些士兵头顶上空护住,以防流箭、流弹伤到他们。
  一个人工搭建的简易碉堡迅速形成。
  “嗤嗤嗤……”恐怖的撕布声响起,百余米开外冲过来的人群,顿时像割韭菜般成片倒下,血雨纷飞,仿佛炼狱中的屠宰场。
  北城门迅速被破,这些士兵的士气本就不高,现在又遭遇这般恐怖场景,一个个身体发软。
  “啊……快逃,快逃……”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神兵太可怕了……”
  超过两千人的队伍,迅速的崩盘,都司很想鼓起勇气继续整理队伍再战。
  但是他的脸部肌肉抽动了几次,硬是没有发出命令,直到护卫大喝一声:“大人,快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于是,都司也鬼使神差的转身,加入到了溃逃的队伍中,也不管自己的士兵了。
  “杀……”这个营的新军士兵迅速的追杀过去,更多的新军士兵冲杀进来。
  营帐内,郑鸿逵坐立难安,刚才北城方面的一声惊天巨响,好像直磕他的心门,让他焦急得在营帐内转来转去。
  “报……”塘兵以最快的速度冲进营帐内,单膝跪在郑鸿逵身前,气喘吁吁的报告道:“报告大人,北城门被破,新军杀入城内。”
  “新军来势凶猛,刘将军不敌,已经溃败,情势非常危急。”
  听闻这个消息,郑鸿逵不可置信的同时,悲从心来,“半个时辰不足,城门被破,荒唐,荒唐啊……”
  营帐内的几位将军连忙涌上前,急道:“大人,形势迫在眉睫,请大人早做定夺。”
  郑鸿逵握着刀柄的手已经有些颤抖,显然非常的不甘。
  “杀……”已经有隐隐的喊杀声从远处传来,营帐内一阵躁动。
  一个游击将军连忙上前,急切的道:“大人,撤吧,诏安保不住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是啊大人,新军仅前锋营发起进攻就迅速破城,我们严重误判了形势。理当尽快撤离,从长计议方是上策。”
  “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战我们也并非没有收获,且已知晓新军进攻路数,理应尽快上报总兵大人早做准备,才是当务之急啊。”
  几个将领轮番出声劝说。
  郑鸿逵闭上双眼,稍一会儿才睁开眼睛,长叹一声:“罢了,罢了。”
  于是,一行人不再耽搁,匆匆整顿兵马,迅速从南城方向撤出。
  由于时间仓促,大量物资被舍弃,但即便如此,分散在东西城门的守军,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撤离的消息,被截住了。
  除了部分打开城门逃脱之外,大部分或死或降。
  午时刚过,诏安城便被新军全面占领,郑鸿逵仅率不足五千残军弃城仓皇逃走,吴六奇衔尾追击。
  唐宁率军两千入城,对百姓秋毫无犯,并尽力安抚。
  “新军只诛逆贼,不扰百姓。”
  “拥护新军的百姓,就是新军保护的百姓,从此之后,我们便是军民一家,荣辱与共。”
  在将之前制定好的法令颁布下去之后,通过告示迅速传达下去,诏安的百姓也安定了不少。
  随后,唐宁留下八百兵力,还有随军而来的治安保卫团一千人,便退出了诏安,继续向漳州府城的方向进军。
  三千余俘虏,被千余新军士兵押向潮州府。
  而八百守城士兵则立即配合治安保卫团,开始稳定诏安的秩序,并清剿可能潜藏下来的敌人。
  对治理地方治安,治安保卫团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一边宣传己方政令,一边安抚受到战争创伤的百姓。
  伤员会得到救治,无家可归者会得到救济,如果能够举报郑军奸细、逃兵者,还有丰厚的奖赏。
  对那些趁乱打劫的暴徒,则是绝不姑息,自己能处理的,就地处置,否则就直接请新军剿灭。
  诏安是离潮州府最近的一个县城,离唐宁起家之地黄冈更近,所以对黄冈、潮州府的发展情况,当地百姓多少都有耳闻。
  现在看到新军对百姓秋毫无犯,还会尽力救助后,心思迅速的安定了下来,不再由于战争而恐慌,大部分人还因诏安被新军占领而感到高兴。
  没有人不想过上更好的日子,百姓们也会比量,他们知道郑芝龙在治理方面远远不及唐宁,或者说郑芝龙远没有唐宁那么关心普通百姓。
  所以,郑芝龙即便是闽海王,统治了福建那么多年,但并没有赢得普通百姓的心。
  在诏安易手之后,由于很好的政策安抚,城中百姓的心,也迅速易主了。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第一六四章 海陆并进
  诏安大胜的消息迅速的传播开来,《明报》也加大了刊印量,并不再受到时间约束,只要有重要新闻,就立即刊印发行。
  “卖报卖报,诏安大捷……”
  “卖报卖报,最新战报,新军大破郑军,半日拿下诏安城,郑鸿逵落荒而逃……”
  报童背着塞得满满的挎包在主街上叫卖,迅速的引来一群人。
  “快,给我来一份。”
  “还有我,快点快点……”
  众人都有些等不及,没有多久,一挎包的报纸便被售卖一空,这一幕在各条街道上上演着。
  “好,好,好啊。郑芝龙的贼军果然不是我们新军的对手。”
  “郑芝龙的好日子到头了,惹谁不好,惹我们唐大人。”
  谈论起诏安大捷的消息,潮州府和惠州府上下莫不是露出兴奋的笑容,也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毕竟闽海王郑芝龙在很多人心中,还是充满着阴影。
  郑芝龙为祸东南沿疆一二十年,即便是没有深受其害的人,也听闻过无数次有关他的事迹。
  有人说他有几千艘船,十万精兵,也有人说他有精兵二十万,甚至更多,还有富可敌国的财富。
  可不管郑芝龙有多少兵力,新军满打满算,只有两万多人,相差悬殊。
  在仇恨和一腔热血的刺激下,全力支持新军出兵,冷静下来的人们慢慢的为新军担忧起来。
  所以升斗小民,也非常关注第一场仗的战况。
  当获悉仅仅半天时间就占领诏安城,打垮万余郑军之后,整个潮州府和惠州府都松了一口气,之前的担心也悉数尽去。
  不过,这才只是开始,要彻底打垮郑芝龙,还有一路长长的路需要走。
  潮州府和惠州府上下,全力动员起来,开始为军队服务,不少工厂也转型,加班加点生产军用物资。
  话说,郑鸿逵带着残军逃出诏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