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但觉得很正常,还更加认定唐宁就是那天选之人,只有这种承天之大运者,才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找到那么多人都找不到的宝藏。
  潮州府城,当小五将唐宁正在回到府城途中的消息告诉宋云舒时,她都有些不敢相信,然后直接来到南城门方向等候。
  当看到唐宁和宋云婉一起出现在视野中时,提起的心终于是放下了,两行清泪不自觉的滑落,没人知道她这一天一夜所承受的心里压力有多大。
  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她迅速的拭去泪水,只需要当一个背后的女人就可以了。
  唐宁回到府城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全军备战,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发布征讨檄文,历数郑芝龙十几条罪证,然后通过告示和《明报》迅速传播开来。
  知道事实经过的百姓,无不义愤填膺。
  “这郑芝龙,果然还是改不了恶贼习性。我们唐大人诚心与他化解矛盾,并主动让他一些好处,他居然人心不足蛇吞象,设下如此阴谋诡计想害我们唐大人,真是太恬不知耻了。”
  “这郑芝龙啊,没安好心,居然早就在南澳挖好了地道,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一开始就想诳骗我们唐大人。幸亏我们唐大人是天选之人,凡事都可逢凶化吉。”
  “更可恶的是,此人勾结外夷进攻我大明疆土,简直目无法纪,视我大明如无物。此等奸贼,必除之。”
  “今天他郑芝龙能勾结红毛鬼进攻我潮州府,明天他郑芝龙就能勾结鞑子毁我大明,此等自私自利,无恶不做之奸贼,天下共诛之。”
  “红毛鬼早被我们新军吓破了胆,听说我们唐大人返回后,立马被吓得屁滚尿流的逃了。”
  “哼,无耻的红毛鬼,也只敢偷偷摸摸的偷袭,不敢与我新军正面一战。”
  原本还不想与郑芝龙交战的两府百姓,在听闻此事后,再没人提出反对之声,一边倒的支持唐宁征讨郑芝龙。
  在进步学生、妇女联合会、治安保卫团的组织下,成千上万的百姓走到街上举行示威,高喊着各种口号。
  “讨伐逆贼郑芝龙……”
  “除灭奸贼郑芝龙……”
  “为牺牲的将士们报仇,血债血偿……”
  整个潮州府和惠州府立即动员起来,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
  二月五日一早,唐宁和百姓们、将士们一起歌颂和祭奠了牺牲的人们。
  这些牺牲的烈士包括新军将士,还有治安保卫团的民兵,以及自发支援的百姓,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终将被世人所铭记。
  盛大的仪式过后,唐宁振臂高呼:讨伐逆贼,血债血偿!
  “讨伐逆贼,血债血偿!”
  “讨伐逆贼,血债血偿!”
  “讨伐逆贼,血债血偿!”
  英雄陵园外,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起,一浪高过一浪。
  “出发……”
  精兵一万五千人,民夫两万人,唐宁亲自坐镇,目标直指福建。
  


第一六一章 新式战术“步坦协同”
  福建漳州府城,唐宁还活着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郑芝龙惊得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
  饶是很少大发雷霆的他,也终是忍不住把施福叫过来,丝毫不留情面的臭骂一顿,然后将施福扔进了大牢中。
  实在是这次的失误不可饶恕,真的把郑芝龙气坏了,所以才对这个心腹爱将彻底失望。
  第二天,郑芝龙看到了唐宁发布的征讨檄文,还有痛斥他种种恶行的《明报》。
  郑芝龙似乎感到全天下的人都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包括他自己治下的福建百姓。
  无怪乎唐宁会得到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实在是唐宁本就在两府之地获得了比较好的名声,他治下的潮州府和惠州府所取得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
  而郑芝龙下的最大一步臭棋是联合荷兰人向潮州府发起偷袭。
  要知道去年荷兰人就与新军在南澳海域发生了一场大海战,虽然双方最终通过谈判化解了矛盾,但是荷兰人在大明人心中,依然不会获得什么好感。
  而郑芝龙就是和这样一群外夷勾结,偷袭大明疆土,这几同叛国了。
  如果他没和荷兰人掺上一脚,他还可以辩解一番,毕竟在南澳发生的事情,只有唐宁和他郑芝龙最清楚。
  没有第三者见证,他郑芝龙狡辩也好,死不承认也罢,总还有话可说。
  还有很好的理由:“我郑芝龙如果设下如此阴谋害你,怎么可能还让你唐宁好好的回到了潮州。”
  现在,他郑芝龙和荷兰人勾结已成不争的事实,他再狡辩,也没人信了。
  而且,舆论手段还掌握在唐宁手中,他郑芝龙即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过铺天盖地的《明报》。
  《明报》中还大肆宣扬新军此次进军福建,只诛逆贼郑芝龙和其同党,不以郑军上下为仇敌。
  弃暗投明者,不但可以与郑芝龙划清界限,还有很大机会加入新军。
  公开的瓦解自己的力量,这让郑芝龙很是恼火,但又毫无办法。
  新军已经打出了名声,几乎三岁孩童都知道新军有神兵,再加上唐宁的各种蛊惑,这对很多人来说,加入新军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的。
  郑芝龙越想越气,于是把气撒在荷兰人身上,气急败坏的下令道:“把那些荷兰人全部给我关起来,要是加龙袖手旁观,这些人也都别想活。”
  在荷兰人决定和郑芝龙合作之后,就找一个机会让在潮州府、惠州府的几个要员以贸易的名义逃出来了,然后躲在了漳州府。
  剩下的人为了不引起新军的怀疑,直接被牺牲掉了。
  本来以为合作会很顺利,在漳州避难的人,自然会得到郑芝龙的保护,接他们离开漳州府也很容易。
  可没想到,事情最终演变成了现在这样,荷兰人怂了,直接不管郑芝龙,独自逃到大员去了。
  这些在漳州府的荷兰人,也只能被抛弃,现在自然成了郑芝龙的人质。
  事情虽然已经发展至此,但郑芝龙还是不想独自面对新军。
  既然已经坐实他郑芝龙与荷兰人勾结,他也不再狡辩了,甚至更加明目张胆,因为荷兰人的力量对他来说很重要。
  不到万不得已,他还不想和荷兰人撕破脸面,所以第一时间派人去大员与荷兰人交涉。
  为了让荷兰人能够再出兵,郑芝龙甚至不惜出让一些利益。
  现在,消息还没有回来,新军的兵锋已经直指漳州府了。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新军,郑芝龙知道在野战方面自己不占优势,所以布防以坚固城池或以险要之地为主。
  在新军抵进潮州府的沿途,郑芝龙布设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诏安县,兵力万余,主将是郑芝龙的四弟郑鸿逵;
  第二道防线以平和县、大峰山、云霄镇组成,兵力两万,由郑芝龙的五弟郑芝豹指挥;
  第三道防线以南靖、九龙岭互为犄角,此处是通往漳州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漳州府城的西大门,兵力一万五千,由郑芝龙的侄子,郑彩和郑联兄弟俩率领。
  而郑芝龙本人,则是坐镇漳州府城。
  新军这边,前锋军由吴六奇率领,兵力五千人,组成两个团,其中一个团是由吴六奇率领的南澳驻军编成,约三千五百人。
  唐宁将吴六奇调到潮州后,便直接将他和他的部队编入新军建制中,并另拨两千五百士兵给他,升任他为第四师师长。
  如今,新军一共也就四个师,第一师师长由唐宁自己兼任,第二师师长是叶大成,第三师师长是吴殳。
  其中第二师是水师,也是目前唯一的水师部队。
  按实际情况来讲,其实新军只能称得上两个半师。
  因为除了第一师达到一万人的满员之外,其他三个师都不足六千人,缺员近一半。
  可不管如何,能够就任一师师长,表明了唐宁对吴六奇的信任,同时对他能力的认可。
  吴六奇有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可以说,整个新军上下,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应该就是他了,这也是唐宁让他的第四师担任先锋的主要原因。
  第一仗,不光要打赢,还要打得漂亮,所以用有经验的部队上稳妥一点。
  毕竟训练再好,也不及实战磨砺来得实在。
  吴六奇对唐宁的认命,自然是非常的欣喜,也非常的重视。
  他先是熟悉了补充进来的两千多新军的战斗方式,对其中的阵法,熟读兵书的他一看便知。
  但有一种阵法吴六奇却是无法理解,也从未见过。
  可是,这种战法是唐宁发明的,并大力推广到了整支队伍中,所以即便是吴六奇,也不得不认真审视。
  这个战法的核心内容便是,配备冷兵器和火枪的一个营五百人,围绕一个配备德式武器的排展开战斗。
  以这个排的新军士兵为主体,一个营的士兵全力配合这个排的士兵进行战斗。
  吴六奇不明白这种战术也很正常,除了唐宁自己,其他人恐怕都很难理解其中的精髓和可取之处。
  因为这种战术是唐宁借鉴步坦协同延伸而来的。
  配备德械武器的一个排,满员是三十六人,配备有两挺机枪,五支冲锋枪,两门81毫米迫击炮,还有二十七支98K和三十六支P38手枪,弹药若干。
  这样一个有强火力输出的排,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整体,然后将其当成一辆坦克来对待。
  这般设想,那一个营的步兵围绕这个排来进行战斗,就是步坦协同了。
  这个战术被唐宁制定出来后,还没真正的经过实战检验,但唐宁觉得应该是可行的。
  究竟是骡子是马,这次作战就能够检验出来了。
  吴六奇率先抵达诏安后,并没有着急发起进攻,而是在北城外八里左右的位置安营扎寨,然后休整。
  郑鸿逵获悉情况后,不敢轻举妄动,坚守不出。
  翌日,新军炮兵抵达,数量只有八门,其中最显眼的是两门88毫米高射炮,每门战斗全重超过一万斤,想想都很恐怖。
  幸好后世的轮式构造为运输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十二骡马栓起来,就可以当成牵引车将其拉动。
  如果是超过一万斤的红衣大炮,十二匹骡马累死了也拉不动。
  除了两门88毫米高射炮,还有六门105毫米榴弹炮,相比于88毫米高射炮,这款榴弹炮就要轻多了,战斗全重只有三千斤左右。
  大炮就位,进攻便要开始了。
  


第一六二章 炮声隆隆
  诏安城的郑军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新军的动向,新军一动,他们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立即向上通报。
  没有多久,副将登上城楼,用望远镜仔细观察。
  不过现在离得还有些远,他也看不清楚什么,但还是紧张得不敢放下望远镜。
  队伍集结整理好后,骑在马背上的吴六奇大手一挥,一声令下:“前进。”
  先锋大军整齐的向着诏安城的方向而去。
  八门大炮紧跟在队伍后面,借助队伍的掩盖,暂时不让敌军获悉己方大炮的情况。
  当然,根据两种大炮的射程,在这个距离上完全可以打到诏安城。
  但既然能够拉近距离,何不接得更近,在目视距离内射击,精度也会更高了。
  在距离诏安北城五里左右一处空旷且视野较好的位置,吴六奇命令部队停下,以团为单位分成两个方阵,中间空出来留给炮兵。
  八门大炮一字摆开,两门88毫米高射炮在中间,六门105毫米榴弹炮分立两侧。
  在将一门门大炮安置好,弹药准备好之后,各炮手迅速就位。
  首先动作的是最边上的一门榴弹炮。
  “距离一千六百。”测算数据的炮长大声道。
  他喊的距离单位不是米,而是步,一步大约一米五五,所以距离一千六百步差不多五里。
  “距离一千六百。”负责瞄准的副炮长迅速开始调节大炮炮口的转动。
  “一发装填……”
  “一发装填……”一炮手打开炮闩。
  二炮手,三炮手,四炮手,五炮手按流程将装定引信的炮弹、发射药送进炮膛内。
  一炮手再关闭炮闩。
  “基准炮一发,急速射……”
  “一发急速射……”
  “放……”
  “放……”
  操作的士兵退开,负责发射的二炮手猛的一拉火绳。
  “轰”的一声,炮管猛的一退,将炮膛里的炮弹推送了出去。
  五秒左右,炮弹划过五里的距离,发出一声尖锐的呼啸坠入城内,掉在一队正在集结的士兵人群中。
  “轰”的一声惊天巨响,仿佛一块大石扔进了平静的湖面中,升起一团巨大的黑雾,还夹杂着赤红的光芒,被肢解的人体残肢和血肉抛飞开来。
  离得远些的士兵,好像被一阵飓风扫过,东倒西歪的倒下一片。
  身体说不出的难受,耳朵一阵嗡嗡作响,五脏六腑好像都被狠狠搅动了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