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后膛枪通过几次实战彻底的证明了自己的巨大优势,才被人们普遍接受。
  而后膛枪,也是终结米涅步枪的“罪魁祸首”。
  作为后来人,唐宁自然也更青睐后膛枪,后膛枪迟早会替代前膛枪,但以眼下的技术条件,难度要大了很多很多。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子弹,后膛枪的发射原理与前膛枪就完全不同了,从一出现就是针发式射击。
  这种击发方式的首要条件便是子弹要有底火,通过击针冲击底火,将发射药引燃,从而起到击发子弹的目的。
  现在研制底火的条件很不成熟,虽然其中一种关键的材料雷酸汞已经被欧洲人研制出来了,但真正的底火要差不多两百年之后才出现。
  底火的问题要复杂多了,可供唐宁解释的信息也不全,所以唐宁对研制出底火也没有多大信心。
  而且时间完全不够,这才说服宋应星先研制米涅弹。
  当然,唐宁也没有完全放弃希望,这从他特意交代所有配备德械武器的士兵要回收弹壳就可以看出。
  如果要复装子弹,底火的问题就要先解决。
  而有了底火之后,哪怕是制造不出金属弹壳,用纸来做弹壳也可以解决子弹的问题。
  因为在金属子弹出现之前,人们就是把底火、发射药还有弹头用纸包在一起做成纸壳枪弹。
  现在,唐宁就决定把这种技术用在自己的第一款燧发枪上,虽然没有底火,但可以将弹头和发射药包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重要好处,一是可以提前将这种弹药在兵工厂生产好,在实战中就可以加快士兵的装填速度,因为不用将发射药和弹丸分开装填了。
  现在都是先装填发射药,然后再装弹丸,这无疑繁琐了一些。
  另一个好处是,这样提前装好,可以很好的控制发射药的量,做到定量。
  如果在作战过程中由士兵自己装填发射药,再装填弹丸,发射药的多少只能凭感觉。
  发射药量如果精确了,那射击的精度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所以,别看这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技术,实用性可是很大的。
  现在这个技术欧洲人还不知道,唐宁只告诉了自己这边以宋应星为首的技师。
  至于用什么纸最好,相信他们实验几次应该就知道了。
  


第一三三章 于成龙
  燧发枪即将投入量产,唐宁自然很高兴,但接下来一个人的出现,给唐宁带来了另一种惊喜。
  此人便是于成龙,名垂千古的循吏,之前大思想家王夫之来投,唐宁都没有这般高兴。
  因为这个时代唐宁只知道这一名廉洁奉公、名垂千古的大清官,所以于成龙的作用对唐宁来说,是无法替代的。
  在唐宁插手政务的一刻开始,他就期待这个人的出现,因为他唐宁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让自己管辖的地方吏治清明。
  这段时间,唐宁或杀、或罢官、或架空的官员也有不少。
  这固然让百姓拍手称快,但却没有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实在是如今大明的官场太腐败了,从上到下很难找出几个真正清廉又有能力的清官。
  总不能把这些人全部一锅端吧,这样带来的问题只会更大,所以唐宁也只能找出一些典型的整治,收效远不如预期。
  如果不是于成龙离广东太远,唐宁早就派情报部的人去山西找他了。
  可实在是没想到,他自己不远千里的跑来了。
  于成龙是山西人,此时的山西已经基本被清军占领,身系黎民百姓的于成龙很想为这混乱的世道做些事情。
  他深知,想要真正的做出一番事业,必须进入官场,所以他便一次次的参加科举考试。
  但因为性格耿直,又不愿意贿赂考官,便次次落榜,所以现在的于成龙还是一事无成。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成龙从一个晋商那里听到了潮州府的事情,顿时被潮州府的一番景象所吸引。
  山西处在陕西和京师之间,大明的腐败和北方的农民起义,于成龙见得太多太多了。
  他本以为偌大的大明已经找不到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地方了,心中甚是凄苦。
  可是,潮州府却如一盏明灯突然出现,照亮了整个大明,照亮了于成龙那颗火热的心。
  不管潮州府的事情是不是传言中的那么真实,于成龙都决定前来看看,距离阻隔不了他那颗坚韧的心。
  正史中,于成龙第一次入仕,便是到广西一个极度贫困又混乱的小县城当知县,他都没有被困难和距离所吓倒。
  现在,他一无所有,还有什么顾忌的?
  只希望潮州府如传言中那般,不以出身论英雄,只要有抱负,有能力,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即便如此,于成龙的心,还是有些忐忑的,因为他感觉自己除了读了些书之外,也没有多大能力。
  这份担忧,迅速的被他压下了,即使在潮州府无法崭露头角,自己还算年轻,还可以进入人才济济的潮州学院学习,相信总有出头之日。
  于是,于成龙告别家人,携带一些干粮、轻装上阵的就出发了。
  一路风餐露宿,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潮州府。
  和沿途经过的州府不同,一进入潮州府城,于成龙便被潮州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吸引了,顿感传言不虚。
  于成龙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进入潮州学院学习,然后再寻机进入官场。
  凭借学识,他顺利的进入了潮州学院。
  可是刚上课才两天,他就被老师叫出来,然后被几个人请走了。
  如果不是这几个人礼遇有嘉,于成龙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事,但左思右想自己根本没做过什么事。
  小五将于成龙出现在潮州学院的事情第一时间告诉给了唐宁,唐宁立即放下手头上的事,安排人将于成龙请过来。
  如果是在举贤楼,唐宁就会亲自去了,但那是学院,他如果亲自去见一个学生,并把这个学生安排到一个自己想要他呆的位置,恐怕影响不太好。
  再说以于成龙现在的身份,唐宁派人请他到唐府,也不算怠慢。
  当出现在唐府门口的时候,于成龙都怀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于是狐疑的看向和他一起来的几人。
  “于先生,请,我们家大人要亲自见你。”其中一人笑着拱手道。
  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从宽阔的大门中走了出来,正是小五,几人连忙躬身行礼:“沈大人。”
  小五原名沈肖龙,小五是他的家人还有唐宁夫妇及宋云婉几人私下里才会叫的。
  “你们退下吧,我带于先生进去。”
  “是,大人。”几人连忙应命离去。
  于成龙有些发愣,直到小五客气的对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才反应过来,有些忐忑的跟着小五一起进了唐府。
  其实小五也不知道,自己家大人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和名录上其他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作为现在新军情报部部长,他自然是查过于成龙的信息,连年参加科举,都快三十的人了还没有中举,可谓一事无成。
  但自家大人,不但将此人列在名录上,而且排在前六位,可见对此人的重视。
  虽然弄不清原由,但小五丝毫不怀疑自家大人的眼光,所以对这个人也比较上心。
  可实在是山西离潮州府太远了,而且于成龙名声不显,山西又处于一片战乱之中。
  想要在偌大的山西永宁州找到这样一个人,实在不易,因此一个多月时间过去,都一无所获。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居然在潮州学院把此人给找到了。
  得到消息的小五当时还有些不太相信,直到获得于成龙的学籍和通行证信息,才确认此人就是自己要找的于成龙,便有了现在一幕。
  唐府的正屋中,唐宁已经在等候了,看着小五带着一个皮肤黝黑的消瘦中年人进来,便知此人应该就是于成龙了。
  其实现在的于成龙还不到三十岁,根本称不上中年人,只是外貌起来了比较老成罢了。
  他前几天才从几千里外的山西赶到广东,从夏天走到了深秋,几个月的风餐露宿还没有缓过来,也很正常。
  看到坐在正屋中央的那个年轻人,虽然没有见过,但于成龙一下子就猜到了是谁。
  小五正要向于成龙介绍唐宁,却是见到于成龙直接跪伏下来行礼道:“草民于成龙,见过唐大人。”
  唐宁微微一愣,但随即说道:“于先生,不必客气,请起。”
  于成龙抬起头,看到唐宁微一点头,先谢过才起身。
  唐宁又一指旁边的座椅,说道:“请坐。”
  “大人……”于成龙有些踌躇。
  唐宁笑道:“我不拘于这些礼节,有本事的人,也值得我唐宁以礼相待。”
  听到这话,于成龙心里更是忐忑,因为他觉得唐大人应该是弄错了,自己现在一事无成,哪来的什么本事?


第一三四章 廉政司(上)
  似乎是知道于成龙心中所想,唐宁笑道:“于先生是不是觉得我找错人了?”
  于成龙本性也是耿直之人,被猜中心思,也不否认,直接说道:“大人英明。草民一介落魄书生,无功无名,一事无成,不敢欺瞒大人。”
  唐宁的神色没有丝毫变化,认真的道:“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你于成龙都不认为自己是一块金子,但是我相信。”
  “你也不用问我为什么觉得你是一块金子,也不用问我在大明茫茫人海中,怎么就偏偏选中了你。”
  “你只要告诉我,如果我让你就任一方父母官,你会怎么做?”
  于成龙一惊,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唐宁一开口就问这样的问题。
  但是唐大人的问题,他自然是不能不答的,稍一斟酌,便脱口而出道:“为官者,绝不以温饱为志,切勿昧天地良心,心系黎民百姓,以身作则。”
  唐宁一站而起,声音洪亮的道:“好一个不以温饱为志,好一个勿昧天地良心。心系百姓,以身作则。”
  说到这里,唐宁的话音一顿,然后转身紧盯着于成龙,说道:“此话,可是发自肺腑?”
  于成龙连忙躬身,严肃的道:“发自肺腑,天地可鉴。”
  “于成龙,你来府城也有几天了,应该知道只有要能力,都会人尽其才,希望别让我在你身上看走眼。”
  于成龙顿时诚惶诚恐的,不知道如何应答,他也不知道唐宁要干什么。
  难道真的什么都不考察,就要任命他于成龙就任一方父母官?
  显然,唐宁想法远超于成龙的想象之外,他迫切需要于成龙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让他从一个小小的知县慢慢干起。
  “如今乱世,战乱不断,官场腐败,吏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
  “我潮州府、惠州府虽然大力整治,但人心不古,有些人,有些事,已经烂到根子上去了。”
  “要想除去弊症,就要把那些烂的根子清除,再把那些遮蔽的好根子一一找出来,尽善其用。”
  “时间久了,好根子会越来越多,那些烂根子,就再也隐藏不下去了。朗朗乾坤,必将重现。”
  “古有御史台,大明有都察院。今天,我要建立廉政司,举荐好官,清查贪官,定期历数各官政绩,能者上,无能则下……”
  听到唐宁所说,于成龙大为震惊,他不知道唐宁为什么要和他说这些。
  更重要的是,唐宁此举,实乃大逆不道啊。
  如果真如唐大人所说,建立廉政司,廉政司的职能甚至都要超越都察院。
  这么重要的机构,岂是一地方武官能够自己设立的?
  按正常法理,确实不符,但如今世道,不都是拥兵自重吗?
  弘光朝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皇帝,有几个人放在心里?
  扶他上位的江北四镇已经尾大不掉。
  南安伯郑芝龙更是在福建只手遮天。
  唐宁早没有心情和乌烟瘴气的弘光朝有多少交集了,别的地方他暂且管不了,他现在只想将自己的地盘打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能给面子的,唐宁会留些面子给弘光朝,比如在名字上,他没有用都察院,而是用的廉政司。
  廉政司将会是一个全新的部门,里面的所有人员,唐宁暂时也不会给他们任何品阶,也没有任何官职,但却可以监察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官员。
  “于成龙。”唐宁突然振声道。
  于成龙一惊,连忙回应道:“草民在。”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廉政司司长。”
  于成龙脸色大变,连忙说道:“大人,是否不妥?”
  唐宁面色平静的问道:“难道是怕别人说你于成龙大逆不道?还是怕哪天弘光皇帝砍了你脑袋?”
  于成龙沉吟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说道:“只要能为黎民百姓做些事,草民倒是不怕。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