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夜,崇祯皇帝安排好几个儿子,随后赐死周皇后、张皇后、袁贵妃,又亲手砍杀几名公主和嫔妃。
  十九日,兵部尚书张缙彥主动打开城门迎贼军入城。
  无力回天,崇祯帝带着极度悲愤的心情自缢谋山,大明覆亡。
  噩耗传遍全国,二日至潮州,上下皆惊。
  扬球、刘珙直接瘫坐在侧,目光呆滞,久久无言。
  此前闻讯童谣者,无不震惊莫名,皆信唐将军乃天选之人,料事如神,敬若神明。
  都说诸葛孔明神机妙算,但与唐将军比起来,似乎也比之不及吧。
  如是,大量民众涌入黄冈城,踊跃报名投奔新军。
  这其中,最高兴的,莫不是一早就跟着唐宁的众新军将士了,心中满满的激动和自豪感,对唐宁也更加敬服。
  对唐宁下达的每一道命令,几乎是当着法旨一般去执行。
  黄冈城中的百姓,听闻皇帝自缢,大明覆亡,起初还很恐慌,但知道唐将军乃真正的天选之人,心中顿时充满希望,皆是极力拥护。
  不过,明星效应带来的也不全是好事,在短短时间内,从四面八方涌入黄冈城的人员就超过万人,甚至还有人员不停赶来。
  再加上原本黄冈城的五千余本城居民,小小的黄冈城已经容纳了超过一万六千人。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给黄冈城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之前唐宁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想想,应该与这段时间的战乱有不小关系。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在黄冈城中没有住所,也没有多少食物可以裹腹。
  如果唐宁对他们不管不问,恐怕很多人的下场会很悲惨,他唐宁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声,也会大受影响。
  但是唐宁要过问的话,这么多人,光是吃,哪怕他有一军火库的粮食,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这也是宋云舒这个大管家最近最为头疼的事,每天将新来的人员登记造册,施舍救济,都已经让她忙得焦头烂额。
  再看到唐宁每拿出一些物资,就极快的消耗掉,让她更加忧心忡忡。
  PS:谢谢“梳头发的小马”大大的打赏支持,万分感谢^_^
  


第五十五章 得天之助?
  唐宁自然不想看到事情这般继续下去,于是借此机会,他立即推行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
  首先,唐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登记造册的青壮中挑选了两千新兵,并立即着手训练。
  在前期的训练中,他们并不算正规军,所以只需要给他们食物和少量饷银。
  但训练之余,很多事情却可以安排他们去做。
  剩下的,三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也是一群可观的劳力,这些有手有脚的人不能让他们心安理得的每天接受施舍,必须付出劳动。
  正好城墙需要修缮,城内人员不断增加,已经有些不堪重负,所以唐宁计划以现有的城池为基础进行扩建。
  现在的黄冈城当做内城,扩建的部分当做外城。
  其次,唐宁鼓励贸易,提升商人地位,为此他自己也建立了几座工厂,主要从事盐业和纺织。
  盐业,就是他从军火库中拿出的军用物资,因为拿出来都是成袋装的,所以需要加工一下,变成更小的包装,方便进入千家万户。
  至于贩卖私盐犯不犯大明律例,现在谁还有能力管到他唐宁头上?
  至于纺织,主要是进购生丝棉麻进行再加工。
  当然,在这两项主营业务内,还夹杂着香烟、火柴和打火机的销售。
  这几种东西由于唐宁的控制,量放得很少,但却是一本万利,这段时间的不少开销就是靠这个顶着。
  但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想要安稳的做生意可是不容易。
  为了保障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成立了历史上的第一家镖局:顺风镖局。
  按照商队规模大小,他将新军战士以五到十人为一组,负责护送商队到潮州和漳州两地。
  因为漳州是姜世英叛军的起源地,双方达成了协议,有新军做保护伞,只要不做出格之事,相信姜世英军不会为难。
  至于潮州,不管是美世英军还是官军,暂时都不愿意招惹新军,所以这里也会比较安全。
  只要这两方势力不为难,一般的山贼、劫匪之类的,应该不是配备了冲锋枪或者机枪的新军的对手。
  顺风镖局收费合理,再加上唐宁的名声在外,所以有想法将生意做到两府其他地方的商户,还是很愿意去试一试的。
  除了以上几点,唐宁还大力推动生产。
  由于战乱的原因,黄冈城周围有大量荒废的土地无人耕种,眼下正是春夏交替之际,适合耕种。
  于是,唐宁先将土地按人口和劳力分配给各户耕种,并提供种子和农具。
  耕牛的问题有些麻烦,但也在努力解决,暂时耕牛数量不够,就只能用人力充当。
  为了让人们放心耕种,他初步颁布了一个三年的税收律法,税收不高。
  只要不出现大灾颗粒无收,按照分配的土地耕种,养活一家问题不大,还会剩有余粮。
  如果出现灾情无法自给,则可免税。
  之所以是一个三年的税收律法,是因为该律法规定,这三年内只按照税法上规定的比例收税,绝不再以任何名义加税,更不会提前收取三年之后的税。
  这条税法的核心内容看似没有几条,但却是百姓最在意的,大明的灭亡和胡乱收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崇祯当政以来,本就朝政糜烂,再加上天灾人祸,战祸连连。
  崇祯为了平定内乱外患,不得不一次次用兵,但用兵就需要大量钱财。
  多年的战争早已经将大明的国库消耗一空,面对国家的困难,那些士绅豪族晃若未见,只顾兼并土地、中饱私囊,继续掏空着虚弱的大明。
  于是,崇祯不得不一次次向普通百姓加重赋税,甚至将几十年后的税都提前收了,但依然杯水车薪。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每天都在偌大的大明上演着,逼得人们走投无路,揭竿而起者一呼百应。
  越乱,就越需要武力镇压,越镇压,就越乱,形成了死循环,不停的消耗着大明最后一点生机。
  所以说,大明的灭亡几乎是必然的结局,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周自成出现。
  现在的黄冈城,唐宁颁布的税法就是抓住百姓最在意的一点,稳住人心。
  人心稳了,百姓才能安定,才能去谈发展、谈生产。
  至于徭役,唐宁直接杜绝,即便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征调民众,那也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偿的。
  一系列措施的颁布,渐渐的让有些混乱的黄冈城慢慢的稳定了下来,不至于出现难以控制的动荡。
  这座夹在漳州府和潮州府中间的小城,一时间成了受战乱之苦民众心中宁静的港湾,大家都倍感珍惜。
  可是潮州府其他各州县的百姓,却更加煎熬。
  因为闯军攻进京城,成功覆灭大明王朝,让同为农民军的姜世英军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仿佛看到了一个属于农民军的时代正在向他们疯狂招手,士气大涨,攻势越发凶猛。
  反观潮州府上下官员和军队,却是人心惶惶,不知该何去何从,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姜世英还趁着这大好局势,再次派人到黄冈城邀请唐宁加入。
  这次可比上次的诚意足多了,直接一个副将的位置给唐宁留着。
  但是,唐宁依然没有任何动心,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姜世英虽然心中恼火,但想到唐宁那诡异莫测的能力,还有新军的强大战斗力,不得不继续忍着。
  正在姜世英等首脑得意,潮州府上下恐慌之时,又一首童谣以黄冈城为中心迅速传播开来:
  闯军入京失民心,百姓哀嚎盼天明;山海关外吴三桂,改投建虏多尔衮。
  双方大战一片石,闯军大败出京师;可悲可叹李自成,起起落落四十日。
  建虏入关图中原,南明初立在应天;政权更替四五月,四镇拥立朱由崧。
  不用想,这首童谣自然又是出自唐宁之手,有了前一首童谣的巨大反响,这首童谣方一出现,黄冈城上下无人不信。
  知晓这首童谣的刘珙和扬球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如何是好,短短的几句童谣,其中蕴藏着的风云变幻,看得人眼花缭乱,震撼莫名。
  有了前一首童谣的巨大反响,对这一首童谣他们再不敢轻视,心中本能的相信了不少。
  本以为闯军几十万大军轻取京师,这天下莫不是要归属大顺,却是没想到,那唐宁如此不看好李自成。
  从童谣上指明的信息看,李自成占领京师四十天就会败退了,具体的败退原因是吴三桂联合多尔衮将其击溃,于是不得不逃出京师。
  今天是四月十七,闯军在京师已经呆了几近一个月,那岂不是再有十多天,就将见分晓?
  至于闯军在京师的所做所为,弄得怨声载道,在之前已经有所耳闻了,这首句倒是算不得预言。
  但后面的几句,却都是言词凿凿的预言了。
  特别是童谣的最后两句,还指明了四五月份将要发生的大事。
  关外的建虏军联合吴三桂打败闯军之后,会成功入关并图谋中原,这自然是冲着大明的江山来的。
  福王朱由崧将会被四镇拥立,在应天府成为新帝,但只有半壁江山,被称着南明也没有错了。
  如果这么复杂的局势都被那唐宁全部料中,岂不说明此人真是得天之助?
  


第五十六章 思想萌芽的灌输
  姜世英听到这首童谣之后,是非常震惊的,之前的巨大喜悦仿佛被当头浇了一桶刺骨的冷水。
  “闯王要败出京师?只剩十天了?怎么可能?”姜世英犹自不信,闯王麾下可是有着几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这么快败亡。
  但是,之前那首童谣他姜世英可是早有听闻,最终事实证明,所预之言分毫不差。
  此番唐宁刚夺黄冈城不久,不可能随便放出这样一首童谣来砸自家招牌,必然有着足够的自信。
  正因为想通了这点,本来信心满满的叛军诸将,热情一下子消退了不少。
  屋漏偏逢连夜雨,福建郑芝龙麾下参将施福突然率军驰援潮州,从侧后杀来。
  不防之下,叛军接连大败,主将之一的叶祝老被擒。
  施福的驰援化解了潮州府城的危机,让叛军原本的优势几乎丧失殆尽,双方再一次陷入到了胶着战中。
  而在天下巨变,四方交战之际,小小的黄冈城仿佛港湾中一艘安静的小舟,全城百姓在唐宁的整合下,正在努力的扩建这座新城。
  城南外的广阔操场上,各种训练设施已经在唐宁的亲自监督下建造好了,两千新兵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
  相比于这两千新兵,新军三个连的士兵算是老兵了,但也仅仅只老了四个月左右。
  所以,除了随顺风镖局出任务的老兵外,其他人不但不能偷懒,还要为新兵做好榜样,一起加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兵。
  而这段时间,为了稳定黄冈城的局势,唐宁可谓是忙得前心贴着后背,鲜有机会参与到训练中。
  此刻,唐宁难得的找到一点闲暇时间,在居所内休整一下。
  这里原本是一个官员的住宅,但是姜世英叛军攻下黄冈城之后,大小官员逃的逃,躲的躲。
  来不及逃走的立马遭了殃,直接被抄家杀头。
  乱世中,起义造反的农民军,最痛恨的就是官员和富户,所以发生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看到唐宁茶杯中的茶快见底了,丫鬟小环体贴的起身续满,然后再坐下继续贴心的给唐宁揉捏着双腿。
  她知道这阵子自家少爷每天都到处跑,处理各种事情,走了不少路,腿肯定很酸。
  唐宁舒服得眯着眼,享受着小丫鬟的服侍。
  这倒不是他唐宁这么快就腐败了。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唐宁几乎一直在忙忙碌碌之中,之前在红莲山每天都与一群糙老爷们一起训练。
  虽然那时候还经常有人叫他唐少爷,但却很少享受到少爷的待遇。
  正因为如此,小丫鬟的存在感不强,整天都不知道干什么。
  于是,唐宁灵机一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小丫鬟跟着宋云舒去学些东西,如果可行的话,也方便给宋云舒分担些压力。
  毕竟各方面用到的人很多,刚开始根基不稳,如果身边的人有值得培养的,用起来顺手也放心。
  事实证明,唐宁随意给小丫鬟开的一扇窗,算是开对了。
  宋二小姐是个小财迷,但这丫头却有些官瘾,宋云舒看她学习很快,又努力,便在寨子中调配了两个丫头给她打下手。
  没想到,这成功的激起了这丫头的进一步欲望,越加卖力。
  从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