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经过这些人的卖力劝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也选择了投降,就像坎斯科城的那三个哥萨克人所说的一样,如果拒绝投降,明军就会派他们哥萨克人攻城。
到时候,就是城内城外的哥萨克人和罗刹人互相残杀罢了,明军不会有什么损失,沙皇也不会心痛他们这些人的性命,死了也是白死。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守军也不再心存什么侥幸,没有过多的纠结就决定投降了。
所谓的兵败如山倒莫过如此,这和哥萨克人和那些罗刹人是不是善战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这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更为驱逐利益。
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愿为罗刹国枉死,有那么多人带头投降后,纷纷投降也就很正常了。
搞笑的是,由于两城投降太快,而且是举城投降,没人及时通知亚库次克督军府。
直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投降两天后,他们才得知坎斯科城投降了,然后第一时间派人去了解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情况。
这一群人远远的看到了艾能奇大军行进在前面的哥萨克军队,没有任何警觉的主动靠近过来,然后就被活捉了。
再然后,就是被带着一走向亚库次克行军。
正在亚库次克督军府等待消息的托尔布京没想到人派出去没多久就传回了消息,但随即发觉不对,然后才确认了一个如同惊天霹雳般的消息。
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在短短半个月不到,已经全部失陷了,明军率领降军已经兵临亚库次克城下。
虽然亚库次克城是罗刹国东进扩张的军事指挥中心,但由于之前对伊尔库次克城、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的支援,亚库次克城的可用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因为坎斯科城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既是向外扩张的前沿城堡,也是亚库次克城的拱卫堡垒,只要两城没有被攻占,在后方的亚库次克城就不会有事。
所以托尔布京才放心的将亚库次克城的兵力一次次的调拨出去,却没想到只是羊入虎口,白白的送给明军吃掉。
现在,亚库次克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守军不足三千人,还没有城外的降军多。
只是托尔布京有些想不明白,骄傲的哥萨克人和罗刹人,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凭借坚城还这么快被明军击败,如此多的人被俘虏。
他想弄清楚原因,所以允许明军派来的使者进城,因为这些使者当中哥萨克人和罗刹人。
于是,这些投降的哥萨克人和罗刹人,又将之前的说辞再和他们的最高指挥官托尔布京详细的述说了一番。
显然,作为主将的托尔布京有更高的傲气,也没那么好糊弄,他没那么容易相信,哪怕亚库次克城有明军飘在他们头上作为最好的证明,但他不相信明军会有那种恐怖的火炮。
既然托尔布京还不死心,那么明军也只能让他见识见识一下了。
艾能奇让炮兵开了两炮,一炮是88毫米高射炮发射的穿甲弹,另一炮是150毫米榴弹炮发射的高爆弹。
城墙在88毫米穿甲弹面前,就像纸一般,被凶狠的钻开,如果不是城墙够厚,这一炮就差一点将城墙打穿。
而另一枚150毫米榴弹炮,却是像陨石坠落,全城的人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颤,一团浓烈的烟雾混着火光冲天而起。
伤亡自不必说了,托尔布京甚至没有到现场都察看,就痛快的投降了。
其实说白了,他也就只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现在全城的人都感受到了明军的恐怖和强大,不是他托尔布京胆小,实在是为了全城人的生命,自知必败,就没必要做无畏的牺牲了。
随着亚库次克城的投降,明军便占领了罗刹人在叶泥塞河流域的所有城池。
而叶泥塞河,几乎直接是从最北方的大海,一直延伸到不里牙惕部,这一条线被明军占领,就相当于明军直接将罗刹人东扩的触手给全部斩断了。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其中的意义,只有唐宁最清楚,大半个大明的疆土从此和罗刹人无缘了,这里将成为大明的后花园。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片地区太过苦寒,一般人也不愿意到这里生存,唐宁都恨不得通过移民的方式将这里全面占领,因为这里的庞大资源对后世有巨大作用的。
第三二九章 《失必儿条约》
虽然打断了罗刹人东扩的触手,但唐宁显然还不满意,又加大了对高一功部的支援,其中包括部分投降的哥萨克骑兵,有五千人。
显然,通过哥萨克人劝哥萨克人投降,效果明显要强了不少,唐宁也想将艾能奇的劝降方式再让高一功继续发扬广大。
高一功现在的作战对象,是在半个世纪前灭亡失必儿汗国的罗刹人。
失必儿汗国是从蒙古人建立的金账汗国中分离出去的,在乌拉儿山脉以东。
国土虽然辽阔,但由于大多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只有二十万左右,而且发展落后。
所以,当初罗刹人只用一个封建主招募了不到一千人的哥萨克骑兵,就将其击败,占领其都城,罗刹人可以说没花费多大代价就将失必儿汗国吞并了。
由于失必儿汗国的领地已经被罗刹国吞并了半个世纪,而这里又不是罗刹人的统治核心,加上生活条件恶劣,所以这里依然是人烟稀少,罗刹人驻守的兵力也很有限。
入侵土扈尔特部的哥萨克人连吃几次败仗之后,也第一时间向上面求援,最近的自然是失必儿汗国占领区的驻军。
但由于兵力有限,也调不出多少兵力,对于几万大军的明军来说,简直杯水车薪,所以不得不向罗曼诺夫王朝求援。
罗曼诺夫王朝在半个世纪的东扩过程中,都没有遇到过多大的麻烦,他们一直认为其主要敌人是西部的几大强国,却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会有一支军队敢反攻罗刹国。
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大为愤怒,针对求援信息中明军的情况,派出五万大军支援,准备一举将明军力量摧毁,稳定东方局势,从而让他可以全心的应对其他事情。
因为对阿列克谢一世来说,趁波兰立陶宛王国内乱之际介入,将这个几十年来对罗曼诺夫王朝威胁最大的对手摧毁,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波兰立陶宛王国内乱伊始,他便全身心的关注着,只待有利时机便迅速介入。
但波兰立陶宛王国是如此的强大,哪怕发生了内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阿列克谢一世也不敢大意,要全心的准备,其他事情都变得相对次要。
在这种情景下,在阿列克谢一世的命令下,派出了援军,五万援军。
当然,这五万援军自然不会是罗刹国的最强精锐,只能算是二流部队,不过沙皇觉得这样也够了,加上前线与明军交战的军队,军队数量已经几近明军的两倍了。
可他不知道,明军在唐宁的主持下,还没等高一功求援,就主动派出了援军。
而在阿列克谢一世派出援军一个月后,更远的亚库次克督军府也请求急援,情况更加紧急,这顿时让阿列克谢一世感觉有些不妙,感觉事情很可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果七八万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军队还不能击败兵力更少的明军,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在东部浪费太多的兵力了。
所以,阿列克谢一世没有再派出援军,甚至没有理会亚库次克督军府的请求,因为对他来说,亚库次克距离太远了。
从求援信息来看,明军出兵几万人,派出援军少说也得几万人。
这么长远的距离,几万人远征,消耗时间不知几何,沿途又有那么多恶劣之地,不知道会折扣多少兵力。
万一援军好不容易抵达,但城池已经失陷,那对援军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所以,对阿列克谢一世来说,支援亚库次克的风险太大了,不值得。
何况那些人不是重刑犯就是不受管制的哥萨克人,即便损失了也不用太过心痛。
相比于亚库次克,正在反攻失必儿汗国的那支明军威胁才更大。
如果战胜了这支明军,逼得明军接受谈判,让他们全部退兵,亚库次克即便被明军占领,到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吐出来。
所以,阿列克谢一世决定先关注乌拉儿山脉东部与明军的一战的结果,然后再做其他决定。
因此,他没有再派出一个援兵,只是派遣了收集情报的侦察队伍严密的关注这一战。
可是,在这支代表着沙皇的侦察队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以沙皇的军队惨败而告终。
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哥萨克人的反叛,明军突然出现几千哥萨克人,他们帮助明军打仗,并努力向对面的同胞宣传明军的强大,劝说他们投降。
就这样,在明军的一边打和一边劝降下,前线的军队还没有等到援军抵达,便已经全军覆没了。
然后,降军将沙皇援军的事情又告诉给了明军,随即配合明军给援军设下圈套,没有丝毫察觉的援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再加上对明军各方面都不甚了解,而明军对他们却非常熟悉。
在这种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沙皇派遣的这支援军,空有五万数量,却根本不是明军和投降的哥萨克人的对手。
在知晓中了埋伏之后,没有抵抗多久就崩溃了,只有不到万人匆匆逃离,武器和物资几乎损失殆尽。
就这样,沙皇抱期望的一战,就这般悲惨的结束了,消息传回时,明军已经几乎席卷了曾经的失必儿汗国。
阿列克谢一世大为震惊,没想到遥远的东部突然冒出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真的太不是时候了。
在现在这种情势下,阿列克谢一世是真的不愿意将过多的力量投入到东部那些苦寒之地,毕竟那里不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利益核心。
最终,阿列克谢一世还是咬牙忍下了怒火,派出使者和明军进行谈判。
唐宁接受了罗刹人的谈判,最终双方签定了《失必儿条约》,以乌拉儿山脉为界,划定双方国界,罗刹国承认大明对乌拉儿山脉以东所有地区的占领。
唐宁的目的暂时已经达到,也没想过现在就与罗刹国全面开战,所以也认可了这份条约。
这份条约对于高傲的罗刹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耻辱,但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现在也只能忍下了,不想陷入两线作战。
而唐宁,北征的初期目的已经达到了,便迅速的将目光转向南方。
大明对美洲,特别是墨西卡的渗透,已经引起了西班牙人的强烈不满,双方在美洲有了几次冲突,已然交恶。
既然如此,唐宁也不用客气了,准备将西班牙人在远东的据点拔掉。
对于这一点,葡萄牙人非常赞同,也非常支持,他们可是大苦主。
毕竟他们曾经是与西班牙平起平坐的存在,两方之间还非常大气的将全球一分为二的划分了势力范围。
结果,葡萄牙王国慢慢衰落,甚至一度被西班牙王国侵占,在十年前才摆脱西班牙人的统治。
现在,葡萄牙王国与大明帝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跟随大明帝国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王国的发展也在蒸蒸日上,反观西班牙王国,已经在不停的走下坡路了。
趁着这个机会,不出手的话,就太对不起自己了,何况还有大明帝国在背后撑腰。
第三三零章 南征
大明帝国与葡萄牙王国超过五十艘战船组成联合船队在大员准备就绪后,就直扑吕宋的西班牙人而去。
联合船队的兵力超过八千人,而西班牙在偌大吕宋的兵力却只有三千人不到。
联合船队首先在岷里拉湾的海战中击溃相对弱小的西班牙船队,西班牙船队除了三艘战船匆匆逃离之外,余者全军覆没。
随即,明军和葡军登陆,西军出城阻击战败之后,就龟缩进城中不出。
西班牙人在吕宋统治了上百年,其在岷里拉修建的棱堡也比罗刹人在远东修建的简易堡寨不知道要坚固多少,配制的火炮数量更多,也更先进。
明军一开始也动用了热气球和德式火炮对西班牙人进行恐吓,但吕宋对西班牙人太过重要。
而且他们也并非那些土包子哥萨克人可比,见识明显要强上很多,也早就知道明军有非常厉害的火炮。
虽然惊慌,但不至于不战而降。
无奈之下,明葡联军只能强攻,由热气球上侦察兵时刻监视着西军的动向,明葡联军可以针对性的发起进攻,确实给西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但依然无法破城。
明葡联军猛攻了一个月,然后通过挖暗道,埋上大量火药将一段城堡炸毁,炸出一道宽若三丈的缺口,这才攻入城内。
在明葡联军攻入城内之后,西军军心大失,没有抵抗多久就选择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