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得不绞尽脑汁的想出让弘光帝复辟的这出大戏,就是在努力挣扎。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军已经不是新军的对手了。
  对他张献忠来说,不管是新军还是清军,他都不希望任何一方坐大。因为任何一方坐大,就很可能成为他张献忠的大敌。
  最好双方打死打活,他张献忠在边上捡些小便宜。
  最后拼个两败俱伤,就像李自成那样,把大明灭亡了,却让满清捡了个大便宜。
  他张献忠也像捡这样一个大漏,但事实证明,这种好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现在胜负已经分出来了,满清基本上败局已定,他们最好的结果是和新军进行交换,唐宁让出辽东,将俘虏等归还给清军,而清军则退回关外。
  最坏的结果,自然是清廷被剿灭在关内。
  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清军不管是退到关外,还是被剿灭。
  在大明的疆土上,新军已经没有了对手,接下来很可能就将目光瞄向他张献忠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张献忠在孙可望等利益派的劝说下,确实想了很多。
  但是,他另外三个义子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却不赞同与清廷有丝毫牵连,建议应该先灭掉满清,至于大明的内部事务,应该再单独解决。
  张献忠一时踌躇不定,因为理智告诉他,与清廷和弘光帝合作,可以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但是,他张献忠也对满清甚是不喜,当初在李自成战死之后,甚至已经决定要北上抗清。
  只是唐宁的新军突然出现,成为了清军的另一个强大对手,他张献忠希望他们拼个两败俱伤,所以才暂停了北上计划。
  如果现在与满清合作,与那些背叛祖宗的人又有何异?
  见到张献忠的思想出现松动,孙可望又从另一个思路劝诫,表示只与弘光帝合作,不与清廷牵扯。
  弘光帝乃大明正统,比之应天府的唐监国更加名正言顺,弘光帝才是真正的代表着大明。
  至于清廷,看其形势,在中原的政权必不长久。
  如果趁此机会,趁着唐宁带着新军大量精锐远在辽东,可以集中兵力夺下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在唐宁的治理下,已经非常富裕。
  如果得到江南,进行一番经营,未来北伐夺取全国政权也并非难事。
  终于,对权利的欲望,让张献忠放弃了曾经在某些方面的坚守。
  同意了与弘光帝合作,而弘光帝也是满口答应,并暗中命令湖广总督何腾蛟、以及浙江总兵方安国、王之仁等配合大西军的行动。
  同时,他还下令让江北四镇的兵力拼力拖住江北的新军无法南下支援,到时候里应外合,大西军必可以拿下防守空虚的江南。
  于是,张献忠停止北伐,派出几万人驻守已经占领的陕西南部地区,自己率主力回四川,准备东征事务。
  张献忠态度的变化,应天府方面及时的知晓了,并确认其已经与北方政权暗中媾合。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情报部早就严密监视着整个四川,还有大西军的一举一动,又截获了弘光帝传达给何腾蛟的秘旨。
  另外,秦良玉主动将弘光帝颁发给她的秘旨交给了应天府。
  这一件件事情,无一不表明弘光帝彻底倒向清廷成为傀儡,而张献忠也只看重利益,忘了礼仪廉耻。
  但却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般,如同秦良玉秦老前辈,她对大明是绝对忠诚的,她心里也知道弘光帝比唐监国更加正统。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弘光帝不该与清廷合作,还与张献忠这个反贼合作,想聚起这些反叛势力来祸乱好不容易稳定的江南地区。
  甚至还要拉拢她的白杆兵做这大逆不道,冒天下大不韪之事。
  可以说,弘光帝此举,让她对弘光朝廷失望透顶。
  她忠于大明,但并不愚忠,如果真的依弘光帝所行之事,那就成了灭亡大明的帮凶。
  所以,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不义之举,然后提醒应天府方面一定要加强防范,并表示白杆兵会全力阻击张献忠东犯。
  唐监国朱聿键大为感动。
  事已至此,再无他法,只能启动唐宁早已经准备好的暗手了。
  


第二九零章 狙击张献忠(上)
  张献忠是枭雄式的人物,有手腕,也有能力,但同样心狠手辣。
  这样一个人,手上掌握六十万大军,并且还与自己的势力范围交接,唐宁自然要小心提防。
  但是,新军的大敌始终是清廷,张献忠还要排在后面,所以唐宁只能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清廷身上。
  对张献忠只能先监视加安抚,最重要的是监视,以便在其有什么不轨之心时,能够采取及时的措施予以应对。
  否则的话,这种人一旦破坏起来,那是非常恐怖的。
  现在,张献忠终于下定决心,要与弘光政权媾合,准备向应天府下手,双方的对立已经不可避免。
  来不及请示唐宁,宋云舒直接同意了参谋部的计划,因为唐宁在进军辽东之前,已经与她交代过。
  张献忠回川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务,准备物资。
  此前他出兵陕西,只动用了十万左右的军力,毕竟清廷为了抗击新军,已经调走了陕西的大量兵力,让陕西的防守变得空虚。
  现在不同了,他要将目标改成湖广,湖广实力雄厚,兵力有二十余万。
  其中十余万是归降新军的原大顺军,另外还有湖广总督何腾蛟八万兵力。
  新军还不知道,何腾蛟已经暗中归向北方的弘光帝了,双方已经取得联系,到时候大西军进军湖广时,里应外合将归降新军的十多万顺军灭掉。
  张献忠自然知道何腾蛟与顺军之间的矛盾,当初,顺军是先投靠的他何腾蛟。
  结果,在唐宁打败阿济格,攻下应天府后,顺军迅速的改头换面,被新军招揽了。
  这种事情,不管发生在谁身上,肯定是颜面无光的。
  更何况,何腾蛟也是弘光政权时的大臣,受湖广总督,此际弘光帝再重登帝位,复归也无可厚非。
  只要顺利拿下湖广,再到应天府就通达了很多,只要江北的多铎等各部清军拖住新军,他张献忠的大西军就可以势如破竹的直逼南直隶。
  他不怕多铎等清军不尽力,只要满清敢耍花样,他张献忠就敢再迅速的退回四川,到时候看谁更吃亏。
  顺利抵达南直隶之后,方国安、王之仁等人也会起兵响应,到时候以巨大的兵力优势拿下应天府城应该不是难事。
  届时,他张献忠就可以坐拥江南半壁江山,而不是窝在四川。
  在四川即便称帝了,那也和蜀王的名头差不多,如果夺了半壁江山,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才是真正的帝王。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弘光朝老臣都愿意再复归弘光帝,比如秦良玉,就明确的拒绝了弘光帝的要求。
  此番进军湖广,要小心防范石柱的秦良玉。
  本以为秦良玉的白杆兵被唐宁抽调走了会有机可趁,趁唐宁远征辽东,将石柱这颗眼中钉给拔掉。
  结果没想到,偷鸡不着蚀把米,几次进攻石柱,都惨败而归。
  因为石柱在多处重要位置修筑了暗堡,里面布置新军的神兵,有多少人都冲不过去。
  无奈之下,只能熄了攻占石柱的心思,此番出川进击湖广,也只能绕过石柱,但是要防止白杆兵出石柱袭击侧后。
  所以,还是要派重兵严密监视之。
  正因为如此,张献忠才不敢怠慢,他要调集大西军主力东征,以雷霆万钧之势取得胜利,以免夜长梦多。
  对他东进意图最为支持的,自然是长子孙可望,所以张献忠很多大事都与长子孙可望一起处理。
  五月四日这天,一队大西军在成都府的主街两侧戒严,成百上千的大西军手持武器站在街道两旁,以防突然有百姓冲撞了他们的大西王。
  张献忠和孙可望等一队将领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过,在他们前面是一队开道的步兵,身后的是骑着战马的将领和亲卫。
  再后面又是大队步兵紧随而行,浩浩荡荡,既体现了大西王的威严,又可以保障大西王及众将的安全。
  街道两侧的百姓跪伏在地上,头都不敢抬,恭敬有嘉。
  甚至为了表示对大西王的尊敬,街道两侧的居民都要来到街边迎接,如果发现有人在楼上,那可是大不敬。
  毕竟皇帝可是高高在上的,怎能由平头百姓比自己更高一些呢。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临街的一间药铺的二楼,有一道微微开始的窗户缝隙,后面有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远方。
  不时的,他还会用望远镜进行观察,直到他微一点头,然后转过身在身后一个微瘦青年耳旁低语了一会儿。
  微瘦青年点点头,表示明白,然后立即上到三楼。
  他来到三楼的一角,拿起墙边的一根棍子,有规律的向顶上的木板捅了几下。
  随着吱呀一声,一块方形木板向上翻起,露出一个可供一人进入的方形入口。
  原来这上面还有一个隐密的小阁楼,没有楼梯,所以需要用到梯子,微瘦青年搬过一边早准备好的梯子,飞快的爬了上去。
  “怎么样?”看到微瘦青年上来,一个声音问道,原来这个小阁楼并不是空的,里面还有着另外两人。
  微瘦青年没有立即答话,而是小心的从阁楼上的东侧面上揭下一块木板,扑扑的掉下一片灰尘下来,显然这里已经有些时间没有打开过了。
  木板揭下,立即露出一个小窗口出来。
  微瘦青年又挪动了一个身体,在旁边的另一个方位又揭下一块木板。
  然后才说道:“目标在最前面,骑黑马的是张献忠,戴着红顶毡笠。他右身边,稍稍落后他几尺的是孙可望……”
  微瘦青年详细的将目标特征描述清楚,然后才道:“上头的意思,此次我们的目标主要就这两人,张献忠和孙可望,只可成功,不许失败。”
  两个狙击手点点头,各分一个目标,然后立即进入各自射击阵位,正是刚才打开的两处窗口。
  之所以将窗口提前一步打开,是因为目标还未抵近,此地关注的人不多,提前一步打开引起的注意会更小。
  外边的声音越来越大,显然目标在向这里接近。
  由于街道的原因,想要伏击,只能在街两侧的房屋中,这就要考虑到射角的问题,隔得太远,别说射角很小,就是连目标都看不到。
  所以,首先要等目标进入视野中,然后才能考虑射击时机。
  “目标进入视野,距离八十五丈……。”微瘦青年左边的狙击手轻身道,枪口随着目标的移动,在缓缓移动着。
  “目标进入视野,距离八十五丈左右……”微瘦青年右边的狙击手也出声道,枪口也时刻锁定着目标。
  “距离还是有些远,角度也有些小。要一击必中,再等等……”微瘦青年说道。
  几人开始耐心的等待着。
  


第二九一章 狙击张献忠(下)
  张献忠、孙可望等人,坐在高头大马上,看着街道两边的百姓跪在地上恭敬的模样,甚是意气风发。
  其人不知,在若六十丈距离的一层小阁楼上,正有几双眼睛在死死的盯着他们。
  “目标距离五十五丈,射击条件良好……”微瘦青年左侧的狙击手说道。
  “目标距离五十四丈左右,射击条件良好。”右侧的狙击手也轻声道。
  微瘦青年目光微凝,依然没有下令,因为他清楚,目标离得越近,就会越大,射击的角度也越好,精度也就越高。
  但是,离得越近,暴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不过,要暴露也是射击之后暴露。
  但是,为了百分百的完成任务,他觉得哪怕暴露的机会大一些,也是值得的。
  所以,他宁愿再等等。
  张献忠和孙可望都不知道,有两个黑洞洞的枪口各锁定了他们。
  他们的前面是一大队步兵,而他们骑着高头大马,高高在上,前面根本就没有阻挡物,所以非常的显眼。
  终于,目标进入到了四十丈内,都已经进入到了燧发枪的有效射程,更别说98K了。
  “汇报射击条件。”微瘦青年终于出声道。
  “射击条件良好。”
  “射击条件良好。”
  两个狙击手连忙轻声答道。
  微瘦青年点点头,又继续道:“好,你们锁定目标,现在听我命令,然后同时开火。”
  “预备,三,二,一,开火……”
  “砰”听起来只有一声枪响,实际上是两枪,因为两个狙击手几乎是同时扣动了扳机。
  三十几丈的距离,百来米左右,对98K来说,真的是非常俱佳的射击距离,何况还配备了狙击镜。
  几乎是同时的,完全暴露在枪口的张献忠和孙可望的身体同时一震,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