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这般明目张胆的大规模动作,自然瞒不过多铎的耳目,他惊骇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他不知道唐宁此举的目标是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北上。
可偏偏,水师是大清最不缺乏的,就算有心要去追踪或是阻击,也很难做到。
无奈之下,多铎又只能派人快马加鞭的向京师去汇报。
在多铎送的情报还未抵达京师时,清军南下支援的镶蓝旗首先与新军的东路军在山东南部交战了。
两日后,另一路也与西路军在河南南部交战了。
新军用铁丝网、拒马、壕沟等布置出了严密的防御阵形,以逸待劳的静待清军发起进攻。
清军既然又调集两旗南下,自然是想着尽快的稳定局势,先解决东西两路的战斗,再去支援豫亲王多铎。
因为他们拖不起,拖得越久,对大清越是不利。
面对新军的这种阵势,两路清军发起了一次次进攻,汉军、蒙军和满八旗轮番上,皆以失败告终。
因为铁丝网、拒马、壕沟等防御措施,对骑兵的影响太大了,即便冲至冲前,也没办法破开铁丝网的阻隔。
除开新军这些严密的防御手段,新军那排成三条长排的横线战术,威力也非常大。
在距离新军三十丈范围内,几乎是一道天堑,越靠近,伤亡越大。
而实行这种线式战术的,此时却不是真正的新军士兵,而是大顺军。
大顺军在长期的战斗中,他们并不缺乏火枪兵,甚至很多火枪手的资历比新军还要老。
在应天府的整编过程中,新军指挥官在唐宁的命令下,将其火枪手全部集中起来,编练线式战术,并且给他们更换了大量燧发枪。
这种战术摆出来很容易,要想发挥其战斗力,主要还是能在战场上时刻保持阵形的完整性。
这就要考验士兵的执行力和勇气了。
大顺军的执行力自然比不上新军,勇气也有所不如。
所以,火枪队的指挥,全部由新军指挥官担任,而新军火枪队的主要作用,则是督战。
如果在战斗过程中怯战后退者,站在他们身后的新军是毫不犹豫要将溃逃者拖出去枪毙的。
好在,新军的防线布置得很严密,敌军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将其冲破。
在见识到这种战术对敌人的重大杀伤力之后,大顺军火枪队士兵的士气,也迅速的提升了上来,不再那么惧怕,也不觉得这种战术是故意让他们去送死了。
在几轮进攻皆是惨败之后,满达海和济尔哈朗都认识到曾经的败军在投入新军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确实改变了不少,战斗方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也再次证明,新军那种线式战术的可行性。
曾经的败军一换上这种阵形,立即像变了一支军队似的。
只需要几千人排成长长的三排,轮番射击就可以将一个方向封锁得死死的,步兵冲不过去,骑兵也很难冲过去。
而且,还有那该死的带刺的铁网,比拒马、壕沟更加难缠。
随军的汉军伤亡非常大,他们的战斗意志本就不高,一次次的惨败而归,让他们的士气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满达海和济尔哈朗又不想过量的消耗蒙八旗和满八旗骑兵的实力,所以不敢轻易尝试大举进攻。
因为他们输不起,更不想成为下一个阿济格。
两人之间虽然无法直接联系,但两人都很是默契的选择了暂缓进攻,与新军对峙。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曾经满八旗的锐气和骄傲,由于各种原因,已然消散了不少。
但是,唐宁动用那么多兵力北伐,自然不是为了与清军对峙的,也不会给他们加强防御的时间。
在命令下,新军放弃坚固的阵地,主动出击,摆成六个空心方阵向着敌军阵地缓缓推进过去,互相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
在空心方阵后方,则是几千骑兵紧紧跟随,随后是配备冷武器的步兵。
虽然满达海和济尔哈朗都听闻过这种空心方阵战术的厉害,但是不尝试一下,他们是不会甘心的。
他们的作法依然是节省自己实力为首要目的,皆是以汉军步兵在前,布置成纵队层层防御。
骑兵置于后,准备找寻合适时机从两翼冲出去发起进攻。
新军空心方阵一直推进到清军阵前二十丈左右才发起攻击,在这之前,指挥官严禁提前开枪。
反而是对面的敌人先一步忍不住用鸟铳和弓箭射击,虽然对新军的空心方阵造成了一些杀伤,但并未阻止方阵的推进。
指挥的新军指挥官也是心惊胆颤的,不停的大声命令稳住阵形,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阵形不稳而崩溃,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过还好,大顺军的素质还是比那些乌合之众要强很多,在强令下,他们顶住了压力没有让阵形崩溃。
在反击开始后,他们便迅速的掌握了主动权,士气也迅速的恢复了过来。
而对面的敌人就悲惨了,像割麦子般成片的倒下,然后轰然崩溃。
第二六九章 大举北伐(三)
面对步兵的溃败,济尔哈朗虽然心有不甘,但在此情景下,也不想强行动用骑兵发起攻击,第一时间率部撤退。
收拢残军,重新整理部队之后,再静待新军追来。
在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正在行进的新军空心方阵之后,立即派出一支骑兵直冲新军最中间的一个空心方阵。
在距离不到百丈时,阵形突然从中间一分为二,分成两队骑兵向两边迂回,向着新军方阵的两翼包抄而去。
面对敌骑的突然变阵,新军指挥官立即命令停止前进。
除了正前方的士兵,方阵其他三个方向的士兵立即转向,面朝方阵外侧,直视着敌骑兵的靠近。
第一排士兵成跪姿,第二排士兵半蹲,第三排士兵则是直立,举枪瞄准敌人。
看着凶猛冲来的敌骑兵,第一次以如此阵形面对骑兵冲阵的原大顺军士兵,很多人心里不由的紧张起来,但没有命令,他们也不敢轻易后退。
因为后退者,会被直接拖出去枪毙。
眼看着敌骑兵靠近到已经不足三十丈了,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阴森杀气,感受着脚下的隆隆声响,很多士兵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了。
“不要慌,保持阵形,我们可以打败他们,新军就是通过这种阵形打败的他们,我与你们同在……”
“没有命令,不准开枪,准备感受敌人死在你们枪口下的颤抖吧……”
新军指挥官一边下着各种命令,一边努力的稳定着军心。
其实,对面那些冲在前面的清军骑兵,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枪口对准自己,心里也不是那般平静,也无法平静。
只要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此密集的枪口对准自己,想要不被击中,实在是太困难了,被击中一发弹丸的可能性都很低。
在如此速度的冲击下,哪怕没有被击中要害部位,恐怕也很难活下来,坠落马下的结果,不是被活活摔死,就是被后队的骑兵踩死。
“杀……”不少清军骑兵大喊出声为自己壮胆。
“开火……”终于,随着一声令下。
“砰砰砰……”排成三排的士兵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向前飞去,汇集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弹幕。
“啊……”
“咴儿咴儿……”
在一阵杂乱的惨叫声中,一个个骑兵纷纷坠马,一匹匹战马翻滚着倒下,凶猛冲至的敌骑兵顿时一片大乱,后面跟上的骑兵冲势不由一滞,慢了下来。
冲在最前面的敌骑兵几乎一下子被清空了,只有靠近两边最外侧的少数骑兵躲过一劫,神色控制不住的惊恐起来。
第一次见到如此恐怖杀伤力的大顺军士兵,一个个震惊不已,顿时士气大震,连忙在命令下重新装弹。
“杀……”清军在一阵阵高喊下,又匆匆整军继续冲击。
而这一耽搁,新军这边的装弹已经完成,一支支燧发枪迅速举了起来。
指挥官凝视了一眼继续冲来的清军,冷声高喝,“开火……”
“砰砰砰……”
又是一片骑兵惨叫着倒下,这惨烈的一幕看在济尔哈朗眼中,心中似在滴血。
另一侧,也几乎发生着差不多的一幕。
终于,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之后,趁着新军这边装弹的间隙,一些清军骑兵冲上前来开始反击。
有的用弓箭射击,有的直接纵马冲阵,新军也立即出现在伤亡,阵形出现了一些混乱。
“不要乱,不要乱,保持阵形,用你们火枪上的刺刀狠狠的刺……”
显然,想要在激烈的战斗中保持完好的方阵是很难的,何况大顺军接受训练的时间尚短。
在混战中,很多士兵都没能听到命令,有的主动冲杀出去,有的则向后退,直面敌军的一侧方阵随之松散开了。
既然如此,新军指挥官便不再维护方阵了,立即指挥其他三边的士兵调转身形,排成线形开始反击。
这些士兵手中的燧发枪是装好子弹的,在迅速排好阵形后,立即开枪射击,清军又倒下一片,其他清军见罢,又分兵冲击过来。
双方随即混战在一起。
通过望远镜看到这边情景,济尔哈朗沉吟了一下,猛一咬牙,又派出两支队伍支援。
看着清军援军冲来,其他几个原本静止不动的空心方阵,立即运动了起来,向着混战的战场推进而去。
见此情景,济尔哈朗心头一紧,然后连忙派出传令兵,下令撤退。
因为,他突然怂了。
面对新军的两个方阵,都没能及时将其冲垮,还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他是真的没有信心能够击败对手。
因为他知道,对面的主要兵力皆是闯军,并非真正的新军。
唐宁手上掌握着四五十万闯军,损失再多,恐怕唐宁也不是很心痛吧。
可是,他手中的满八旗才多少人?连两万都不到,就算一个人拼十个,也只能拼掉十多万闯军。
损失十多万闯军,对唐宁的影响并没有多大,但大清再损失一旗的主力,那影响就很大了。
何况,面对新军这种新型方阵,别说拼十个,拼五个,拼三个,他都没有任何把握。
虽然没有经过真正的统计,但通过望远镜的观察,他感觉满八旗的损失,可能还要比闯军的多。
要是没有一举击溃新军方阵,还被新军支援过去的方阵给拖住,那就麻烦了,派出去的队伍恐怕会非常危险了。
要知道,新军阵形后方,还有虎视眈眈的骑兵,虽然数量不多,但要是在关键时刻冲出来,那也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经过种种考虑,已经输不起的济尔哈朗不敢冒险了。
撤退的号角吹响,刚派出去支援的清军立即划过一道弧线,又迅速的返回。
而正在与新军混乱的清军,也努力的摆脱纠缠,开始边打边撤。
“砰砰砰……”趁对方还未拉开距离,新军努力的用子弹向他们的背后发起了一轮射击。
一个个好不容易摆脱新军的清军惨叫着翻身坠马。
“杀……”新军后方的骑兵也适时的冲出来,开始对逃走的清军发起了追击。
几个完好的方阵立即改变方向,加快速度追去。
第二七零章 大举北伐(四)
济尔哈朗收拢匆匆返回的骑兵后,连忙下令后撤,但他第一时间派出几千骑严密监视着追来的新军骑兵。
而新军骑兵一改追击敌骑兵,开始冲击行动迟缓的步兵。
虽然敌步兵有着几万兵力,但此时的军心涣散,加上连满八旗都战败选择退却,更是无心恋战。
济尔哈朗自然知道新军的用意,大骇的同时,连忙派骑兵阻击。
但新军骑兵却不与其骑兵多做纠缠,反而分成几支从几个方向不停的袭扰步兵,让清军疲于奔命。
更要命的是,新军的步兵也大举推进,快速冲来,一旦被追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不是姜瓖等汉八旗士兵有些作用,齐尔哈郎恨不得丢下他们算了。
“汉军将士们,鞑子已经不行了,此时不反了他们建功立业,还待何时?难道要与他们一起陪葬吗?”
“鞑子拿你们的命不当命,就因为你们是汉人。现在我们汉家的江山,我们要拿回来了,你们还要当国贼吗?”
“唐大人有令,反正起义者,可以既往不咎,否则格杀勿论。”
新军骑兵一边袭扰,一边大声的对汉八旗进行劝降。
其实,不用归劝,中下层士兵早就意动了,只是没人带头。
能带头的姜瓖等人,又被清军直接控制着。
其实姜瓖也是个有反骨的人,李自成打到山西时,他投降了大顺军。
在清军打到山西时,他又迅速的投降了清军。
正史中,由于清廷对汉将的歧视,再加上手握重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