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今天。
  扬州城就是一颗钉子,钉下去了,清军布置的江防就是一个笑话,根本拦不住新军。
  在援军就位,大量物资运抵扬州城后,援军加上扬州城中的军队,超过了三十万,但依然没有多铎率领的清军数量多。
  多铎其部虽然在进攻扬州城中损失不少,但又收拢了阿济格留在江北的残部,现在兵力加起来,也有四十多万。
  但形势对多铎来说,依然不是很乐观,因为他清楚,这四十多万的主力,都是汉军。
  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真的不敢恭维,特别是江北四镇的军队,空有庞大的数字,战斗力真的比一般的山匪强不到哪里去。
  打顺风仗可以,现在打逆风仗,经常一触即溃,多铎想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改变过来。
  现在新军的援军抵达,应该会主动出城作战,不知道在野战中,这些乌合之众能不能稍微有些长进。
  部队整顿完备之后,施琅和黄海如各率一部出了扬州城,从两个方向对清军发起了进攻。
  而多铎,立即做出应对,他自己和贝勒尼堪各率一部应对。
  当然,他也有了和唐宁同样的心思,他所部的镶白旗不再出战,而是命令耿仲明部和孔有德部,还有江北四镇的叛军阻击。
  双方在凤阳府、应天府江北段多次发生大战,互有胜负,但战果上,还是新军这一方占据着明显上风。
  一方面是新军携大胜之威,士气正盛,另一方面,也与那些叛军心不齐有关,都想保存实力,不想与新军决战。
  有的,可能还起着其他心思,现在他们被清军看管得很严,以防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吴三桂。
  但清军的做法无法杜绝他们心中的念头,不想把新军得罪得太狠,也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再加上新军在火器上占着不小的优势,他们败多胜少太正常不过了。
  既然吃的败仗多了,自然要让出一些地盘,新军先后占领了应天府江北地区、凤阳府东南部和滁州大部。
  聪明的多铎自然知道问题所在,心中愤懑不已,烂泥扶不上墙,一时之间他也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黄海如与这些败军在扬州城下作战了几个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分析出了一些,他觉得还是清军没有及时的整合好那些叛军。
  投降得比较久的孔有德部和耿仲明部还稍微好些,那江北四镇的叛军投降才几个月时间,这几个月也都是在扬州与新军作战,损失不小,士气本就低落。
  而且,进攻扬州城时,清军多次动用比较过激的手段逼着他们进攻,底下士兵对清军早有不满。
  此番连阿济格都惨败,更加对新军产生了畏惧,所以江北四镇的军队对上同样是投诚军队的左军和大顺军,也几乎是十战九败。
  新军,也喜欢先向战斗力最弱的江北四镇军队下手,这样可以一步步的消耗敌军士气和信心。
  


第二六五章 划江而治,不可能
  清军的退却,一直到镶黄旗和镶红旗的主力援军一共三万余人抵达后,才渐渐稳住。
  多铎也改变了应对策略,减少与新军的野战,凭坚城拒守,拖慢新军的进攻速度,消耗新军的兵力和精力。
  但是,要想守城军队能够更好的守城,多铎可不敢在每座城池全部动用汉军,必须保有一定的满八旗进行监督。
  否则,多铎丝毫不怀疑,满八旗前脚刚走,城中守军就很可能献城投降了。
  如此的话,部分满八旗也不得不放弃其骑兵优势,参与守城。
  新军也立即改变策略,遇到县城,就尽量集中优势兵力破之。
  如果是防御严密的府城,监视而不攻,将周围能攻占的全部占领,将其孤立。
  当然,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一步步的来。
  而在这个时候,从京师派来的清廷使者也抵达了应天府,代表多尔衮表达清廷划江而治的想法。
  唐宁自然是懒得理会,甚至连虚与委蛇都懒得花时间。
  但是,不少人却很意动,甚至还撺掇朱聿键接受划江而治的方案,待休养生息几年,聚集足够的实力再图北伐。
  甚至,还拿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说事。
  朱聿键一时无法定夺,只得询问唐宁,毕竟最大的武力掌握在唐宁手中。
  唐宁平静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清廷其实比我们更需要时间去稳定。”
  “现如今,长江以南,除了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外,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叛乱势力。”
  “江南本就比江北富裕,受战祸影响也远远小于北方。现如今我们已经免除了农民大部分赋税和徭役,并努力拨款地方让百姓休养生息。”
  “因此,我们南方必然比北方更快恢复。”
  “对中原百姓来说,满本是外族,其窃取中原政权,本是不义之举。而且其窃取中原政权还不足两年,人心不稳,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对他们认可。”
  “如果我们现在与其划江而治,岂不是让他们能够腾出手来稳固其统治,北方的百姓如何看待我等?唐监国与那宋高宗又有何异?”
  “多尔衮又派遣两旗主力前来支援,其千里远征,兵力和物资补给远不及我军。”
  “打仗打的就是物资和补给,北方经过长年征战,才刚刚休养不满一年,远没有恢复元气。”
  “万不能给清廷休养生息的时间,凭我南方之富裕,趁北方虚弱之际,全力讨之。”
  “如能再重创多铎部,清廷的统治必将更加不稳。”
  “至于张献忠,只要他不傻,就不会在此时与清廷沆瀣一气,也不会主动大举进攻我们。否则的话,就是逼我们先向他下手。”
  “他张献忠再有野心,也起码等我们和清军差不多分出胜负,才会有所动作。”
  “如果我们此时与清廷划江而治?张献忠会怎么想?他肯定会认为是我们想先灭掉他才同意与清廷划江而治。”
  “张献忠手中可是有六十万兵力,难道唐监国想将有限的兵力消耗在其身上吗?”
  唐宁一番话,可谓将朱聿键说得面红耳赤。
  作为朱家子孙,居然没有一个异姓王收复故土的决心大,实感有愧。
  随不再受其他蛊惑之言困扰,立即坚定了北伐的决心,断言拒绝了清廷划江而治的提议。
  而那些撺掇与清廷媾合之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见划江而治的计划泡汤,清廷的使者又想将阿济格交换出来,甚至开出了包括弘光帝在内的一帝四王作为交换的条件。
  这次,不用唐宁给出建议,朱聿键直接拒绝了。
  弘光帝不战而逃,弃全城百姓而不顾,本就受百姓唾弃。
  而朱家最不缺子孙,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及一个阿济格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如果将弘光帝换回了,那置他朱聿键于何地?
  别说换了,免费送给他朱聿键都不要。
  于是,清廷的使者直接被送出了应天府,应天府方面几乎拒绝了他们所有的谈判条件。
  至此,北伐的方针便定了下来,内阁也开始全力为北伐而服务。
  首先制定了各种有利于增加税收,但又不至于加重农民负担的税法。
  新税法改革主要参照唐宁在广东和福建推行的税制改革,大幅削减农民的赋税,对农业大力扶持。
  同时增加商业税、船运税等等。
  为了不过分打击商业积极性,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商务大臣程功第一时间将广东的商贸模式在南直隶、浙江等富庶沿海地区快速推行。
  程功是最早跟着唐宁一起成立商会的,是第一任潮州商会会长,对商会的运行和远洋贸易是再熟悉不过。
  此番由他全力推动商业活动的进行,自然是轻车熟路。
  而且,南直隶、浙江等地的丝绸业最为发达,江西的瓷器最为出名,这让他更有用武之地了。
  没有了曾经的海贼王郑芝龙羁绊,现如今大明的海外贸易,至少有九成以上都掌握在了商会手中。
  而现在商会,统一由商务部管辖,让海外贸易的运行更加良性。
  由于大员被新军占领,经大员这条航线的贸易,已全为大明垄断。
  松江府和宁波府的港口在大力开发,以后经这两府的港口进入东洋贸易,就更加便利,不用从千里之外的大员了。
  唐宁甚至已经在计划派出远洋贸易船队,以葡萄牙人为向导,前往美洲进行贸易。
  他可是知道墨西卡有着大量的银矿,西班牙人用墨西卡的白银买走大量大明商品,然后运到墨西卡市场进行贸易。
  那里的人非常喜欢大明的商品,特别是丝绸和瓷器。
  既然如此,自己要是有能力的话,何必要让西班牙这个中间商去赚取丰厚的差价?
  西班牙现在只是一个已经衰落的帝国,如果是在其本土,唐宁可能还会有些顾忌,但在同样是万里之外的墨西卡,他却不那么担心了。
  何况现在的墨西卡,西班牙人也没有完全吞下。
  如果西班牙人敢向己方派往墨西卡的人动手,唐宁就立即将西班牙人占据的吕宋端掉。
  现在对唐宁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兵力问题,毕竟新军的人数还是太少了,北伐事务在即,他也不敢抽出多少兵力派出去远洋。
  墨西卡远在万里之外,这一来一回,途中变幻莫测,都不知道要多久。
  所以,他立即换了一种方式,改由支持一些胆子大的商会会员,让他们自主招募雇佣兵。
  而新军对其提供简单的训练和武器装备,让他们先去占领一些据点,开辟好航线,然后商会的商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驶向大洋彼岸。
  当然,如果他们遇到了无法对付的对手,新军将是其最坚强的后盾,这就让唐宁在前期少了很多投入,也减小了新军担任的风险。
  虽然这样会分出去一些利益,但惟有如此,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敢去冒险,慢慢的成为他唐宁无形中伸出去的触手。
  


第二六六章 征调白杆兵和狼兵
  商务方面的事情有程功去负责,内政、财政等各方面,也有专门的大臣去负责,廉政司则在后面紧盯着,以防腐败又迅速滋生出来。
  而身为国防大臣的唐宁,现在最主要的工作,自然是尽力整合手上能用的军力,然后全力北伐。
  如今,在江北与清军作战的,主要还是左梦庚的左军,李过等人的大顺军。
  随着清军开始逐步据城而守,镶黄旗和镶红旗两旗主力援军的抵达,清军已经渐渐稳住了颓势。
  但这不是唐宁想要的,他可不想通过互相消耗的方式,去旷日持久的打这场仗。
  所以,还要继续的调集兵力,改变战略方针来改变眼下的局面。
  于是,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英勇善战的白杆兵和广西狼兵。
  白杆兵是著名女将秦良玉一手带出来的,战功赫赫,是大明少有的精良之军。
  秦氏一门,忠烈之士颇多,几代人都为大明奋战,征战全国,任劳任怨。
  唐宁对这位女将也是钦佩不已,乃真正的巾帼英雄。
  张献忠几乎打下了整个四川,但同属四川的石柱宣抚司,却是他多次都啃不下的硬骨头。
  直到现在,张献忠甚至有了一些心里阴影,不敢再轻易打石柱的主意。
  只不过,秦老前辈此时年事已高,应有七十有余。
  唐宁虽然没有亲眼领略秦老前辈的风采,但他却非常清楚,只要国家有需要,即便年事再高,她也定会义不容辞。
  正史中,秦老前辈直至寿终而逝,都从未离开戎马生涯。
  此番唐宁和参谋部商讨出了一个新战略,需要精锐之师,所以白杆兵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选项。
  唐监国朱聿键也是知道唐宁的新战略,听闻之后,甚是激动,当听说需要白杆兵和狼兵支援之后,便立即亲书,专门派使节送往石柱。
  唐宁还特意下令从广东调派一百万两白银,派人送往石柱交由秦老前辈。
  因为,他对秦老前辈的练兵之法,也是颇为赞赏的。
  一介女流,能够在相对偏远的地方,在大明如此腐败的军政体系下,能够凭一己之力,练出一支精兵,其难度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她就做到了。而且她得到的朝廷援助非常少,主要都是靠自己。
  崇祯十三年,在与张献忠的一次关键大战中,秦良玉部由于无能明军指挥官的低级指挥错误,第一次付出了三万的惨重损失。
  在此关键时刻,她没想着保存实力,主动请求再派出自己的两万溪峒士兵出战,甚至自己愿意再出一半的粮饷,另一半需要官府支持。
  可笑的时,明军指挥官由于内部不和,拒绝了秦良玉的建议,秦良玉只得叹息而归。
  在如此情景下,秦良玉一介女流之辈对大明都始终如一,不知道有些人会不会因此而汗颜。
  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