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如唐宁所说,以后被顺治帝扒坟拆骨。
如果摄政王手中掌握着足够的实力,这些有异心的人自然不敢有什么动作,但要是摄政王手中的实力折损太大,让某些人看到了掰倒摄政王的希望,恐怕不少人会跳出来。
比如豪格,本来这皇位应该是豪格的,就是由于摄政王的从中作梗才让皇位被小小的顺治所得。
但是,小小的顺治根本不被摄政王放在眼里,不管是顺治还是豪格,恐怕心里对摄政王都会有不小的怨气。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威慑,谁知道这些人会生出什么心思?
当然,这些人劝说阿济格时不会说的这般直白,但大概的意思,阿济格自然能够听得出来。
他们三兄弟,利益系于一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阿济格再傻也能明白好歹。
心里再不甘,阿济格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因为他被说动了,也知道其中的利弊,知道两白旗的实力不能再这般消耗下去了。
“让尚可喜部步兵留下断后,通知其余人,都立即撤退。通知明安达礼,让他也撤。”阿济格面色冰冷的下令道,心里非常的愤怒和不甘。
可以说,出了京师南下,一路撵着李自成的闯军打,几乎未尝一败,手中掌握的正白旗的损失少得可怜。
可是没想到,会在新军手中栽得这么惨,甚至到了不得不狼狈而逃的地步。
他阿济格一生的作战生涯中,从未如此狼狈过,这怎能让他心中咽下这口气。
如果不是考虑到朝廷的局势变化,阿济格还真的不会甘心这般失败。
可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即便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就不应该把实力消耗到这里,朝廷各派势力的争斗才更加危险。
阿济格还算有些良心,没有立即率领满八旗独自离去,而是将命令传达下去,先将骑兵收拢回来后,这才准备撤退。
对撤退的举动,满蒙军队都是赞同的,心中最悲愤和无奈的,就只有尚可喜了。
因为他的兵力以步兵为主,这一撤,他的步兵势必要被丢下,阿济格也是这么做的。
他尚可喜的兵力本来就不是很多,战斗力也不如吴三桂的关宁军,连续战斗已然损失不小,如今要是再丢下步兵不管,他尚可喜就只剩下两三千人可用了。
堂堂三顺王之一的智顺王,手中只有两三千人,能干什么?这智顺王的名头还能够留存吗?以后还能得到清廷的重视吗?
但是,即便再不愿意,尚可喜也只能咬牙赞同了,因为阿济格、明安达礼等人都目光怔怔的看着,戒备的意思很明显。
可以说,尚可喜是被“押”着撤退的,他被要求仅率领十几个亲卫跟在阿济格一行人,然后随同阿济格等人一起撤退,直接将他与他的部队隔开了。
在此关头,他尚可喜要是被看出有任何不轨的举动,别说他智顺王的名头,恐怕连自己的人头都要随时不保。
尚可喜心中一声长叹,不得不佩服吴三桂对时机的掌握和行动的果决,向新军投降的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隆隆隆……”阿济格率领不到一万五千的骑兵调转方向,准备向着应天府的方向撤退而去。
是的,来时的六万兵力,回时只剩下一万五千不到了。
这其中除了突然反叛的吴三桂一万五千左右的关宁军,其余的,几乎都损失了。
当然,这其中包括了准备丢弃的尚可喜部七八千的步兵,这些步兵既然被丢弃,接下来的命运,不是投降新军,就是被歼灭而是逃散,损失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正在清军将后队变前队,调转阵形要撤退时,突然,“咻咻……”的尖啸声传来。
“轰轰轰……”的恐怖爆炸声响突然在骑兵阵营中此起彼伏的响起。
大地在震颤,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巨大的气浪将战马和骑兵掀得七零八落。
一时间天昏地暗,仿佛末日降临,很多人都失去了方向,战马不受控制的四散逃蹿。
正在调头时的阵形本就有些混乱,此时变得更加混乱了。
“保护殿下,快撤,快撤……”阿济格身边亲兵焦急的大喊着,但他们的声音迅速的被剧烈的炮声淹没了。
第二四六章 阿济格溃败(下)
唐宁突然动用德式大炮轰炸阿济格,是考量过的。
如果阿济格不是选择撤退,而是继续留下来与新军对战,除非是锁定阿济格等少数几个主将的位置,否则的话,唐宁是不想动用德式火炮的。
但是,阿济格要逃跑,那就不一样了,即便无法炸死阿济格,他也要趁机尽量的消耗清军骑兵的实力。
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步兵,是追不上阿济格的骑兵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要尽量的削弱满清两白旗的实力。
清廷朝堂上的猫腻,唐宁自然看得很明白,当初就是他亲自抄笔在《明报》上将清廷一些人的复杂关系给公布于众,给清廷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虽然并没有见到最想要的结果,但无形中自然加深了一些人之间的芥蒂。
如今,多尔衮把持着朝政,很多人心中自然是不满的,但无奈多尔衮实力太过强大。
不光是他那能征善战的三兄弟,两白旗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另外还有两黄旗、正蓝旗等各旗都有一些人支持他。
所以,很多人虽然不满,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表露出来。
但是,多尔衮的实力虽然很强大,却并不是压倒性的,不然的话,当初的皇位,就是他多尔衮的了。
如果能够尽量的削弱多尔衮牢牢掌握的两白旗的实力,让另一派的实力缩小与多尔衮的差距,甚至是超过他,这对多尔衮自然是沉重的打击。
清廷派系之前的平衡被打破,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这对新军,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眼下这么好的机会,唐宁自然要尽可能的削弱正白旗的实力,所以见到阿济格要逃,他便毫不犹豫的下令炮击。
也许阿济格都已经忘了新军的先进火炮,或者本能的认为新军的先进火炮数量非常少,所以不敢轻易动用。
现在,要撤走的时候,被狠狠的灌了一壶,真是被灌得晕头转向了。
其实,唐宁携带的德式火炮,一共只有八门,四门105毫米榴弹炮,两门150毫米榴弹炮,还有两门88毫米高射炮。
此时开炮的就是六门榴弹炮,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威力实在是太大了,真的是地动山摇。
特别是150毫米榴弹炮,之前轰炸博洛的时候都没有动用,这个时候开动起来,恐怖如斯,让很多人都惊掉了下巴。
克劳迪娅等葡萄牙人,感受着脚下地面微微震颤的同时,用望远镜死死的盯着远方升腾起来的硝烟和火光,太恐怖了。
这是什么炮弹?威力怎能如此巨大,在这么猛烈的爆炸下,别说直接被命中的,就算是在附近区域,恐怕也无幸免之理了吧。
除了克劳迪娅这些人,最震惊的莫不是正在前线作战的吴三桂关宁军了,一个个甚至忘记了战斗,目光惊恐的望着远方。
“神兵,神兵,新军神兵,好可怕,好可怕……”
“有此神兵,唐大人必得天下,鞑子命不长了。”
吴三桂也是一脸骇然,心中非常庆幸自己投降了唐宁,不然的话,此刻面对这种神兵的,就有自己一份了。
不过,吴三桂迅速回过神来,大喝着:“阿济格已经弃你们而去,在新军神兵之下,生死不明,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其实,不用吴三桂和关宁军劝说,被舍弃的尚可喜部步兵,在见到这一幕已是心惊胆颤。
本身被舍弃就战意已失,此时再在这般神兵的威慑之下,一个个将领主动带头丢下了武器,成片的士兵跪下来投降。
而此时被轰炸的清军骑兵,自然不会静静的在原地挨炸,一个个纵马四散而逃。
由于慌不择路,一些战马甚至直接撞上了,还有一些从马背上摔下来,并未死去的骑兵,却是直接被奔涌而至的战马给踩踏而死。
还有很多战马受到了剧烈炮声的影响,虽然它们没有直接被炮弹击中,但如此剧烈又从未听过的炮声,还是让不少战马受惊了。
惊恐的又蹦又跳,身体扭曲。
虽然这些剩下的骑兵都称得上是精锐,但还是有不少人被摔落马下,特别是尚可喜部的骑兵。
在如此混乱的场面,被摔落马下,自然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不好,不是被战马冲撞而死,就是被活活踩死,那死得就相当憋屈了。
可现在,谁也顾不了谁了,除了阿济格等将领有亲兵保护之外,普通士兵谁还管得了那么多,不加紧快点逃,留下来只有必死。
可是,唐宁可没有那么多炮弹去进行饱和式打击,在侦察兵通过无线电传来敌骑已经分散开了之后,他便立即下令停止炮击。
然后,唐宁第一时间命令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前去追击,吴三桂欣然应令,立即亲率所部骑兵奋力追击。
唐宁给孙克咸再补充了些兵力,然后命其率部先行一步。
而他自己则率领所部收纳降军,打扫战场,察看刚才的炮击有没有干掉阿济格。
最终的结果有些遗憾,战场上遗留的清军尸体,并没有发现阿济格的,不知道是其真的逃过一劫,还是因为被炸死了,其部下将其尸身运走,亦或是被炸得尸骨无存。
但不管怎样,新军的收获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炸死了不少清军,还收获了大量的辎重和物资,清军由于逃离得太匆忙,绝大部分东西都被丢弃了。
打扫战场的士兵还发现了一口棺材,打开之后才知道里面装着的是博洛。
看来清军为了逃命,已经顾不了已经死去的博洛了,堂堂贝勒就直接被丢在了荒山野岭中。
唐宁没有为难那些降军,只是与其中几个降将交谈一番之后,就恢复了他们的职位,并让他们率领降军一起随军行动,几人自然是感恩戴德,连忙去整理军队。
唐宁之所以对这些人保持宽容,是经过考量的。
对这些降军,自然不能一杀了之,那样影响太坏了。
但要是看管他们,不但要分出兵力,还要提供粮食,这在无形中又消耗了自己的实力。
如果让他们随军一起行动,既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为己方效力,又可以给继续留在清军阵营中的降军树立起一个榜样。
至于怕他们起二心,搞什么破坏,唐宁不怎么多担心,除非这些人脑子有问题。
当然,这个政策只对降清的汉军,如果是被抓的真正的满清俘虏,唐宁自然不会这么心大。
少部分被活捉的满清俘虏,还有伤员,第一时间被他派人送往溧水县去了。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唐宁立即率领四万左右的兵力继续向应天府方向进发。
第二四七章 追杀
在一棵大树下,随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弹片从大腿上拔下来,身体的主人忍不住闷哼一声。
有些乌黑的鲜血从伤口中流了出来,大夫连忙敷好伤药,然后用布将伤口包扎起来。
身体的主人一坐而起,由于疼痛,他脸上的肌肉还不时的抽搐一下,但脸上的表情,却更多的是愤怒。
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新军炮火中逃生出来的阿济格。
虽然没有死在新军的炮火之下,但新军突然在调转方向撤退的时候发起炮击,对清军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即让阵形大乱,受惊的战马互相冲撞,不少骑兵摔落马下,被汹涌的马群活活踩死。
如果不是被亲兵拼死的保护着,他阿济格没被炸死,也可能会被活活踩死。
这还真不是玩笑,智顺王尚可喜就因为战马受惊摔落马下,然后被另一匹战马踩了一脚,虽然还没有死去,但已经去了半条命。
再加上一路逃命,被不停的颠簸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智顺王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三大首脑,现在最完好的就只剩下蒙军首领明安达礼,连他阿济格都受了伤,就这一块这么小的铁片,甚至被中一箭还难受。
正在这时,一个清军士兵急匆匆的上前,立即单膝跪地的汇报道:“报殿下,吴三桂率关宁军追杀过来了。”
“这条没有信义的疯狗,新军呢?”阿济格脸色阴沉的咒骂着,随即又问起最关心的新军动向。
“新军有至少万人在后面跟来,唐宁与其主力还在后面……”
阿济格眉头紧皱,吴三桂五六千的骑兵他倒不惧怕,但是他现在所部有不少人逃散了,现在还在收拢队伍,而且还有不少伤员。
在这个时候与吴三桂硬拼,一旦被拖住,等新军赶了上来,那就麻烦了。
阿济格虽然很想亲手削下吴三桂的脑袋,但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悲愤的下令继续撤退,留下少部分兵力牵制吴三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