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三桂立即将手一抬,下令道:“全军停止前进……”
  “全军停止前进……”命令迅速的传达下去。
  待大军停下之后,立即有几骑从大军一侧冲出,然后策马向新军所在的方向狂奔。
  “报,大人,吴三桂的大军停下了,距我军不足八里。并派出五名使者,正向我方靠近。”
  “吴三桂想要搞什么鬼?”众将皆是有些疑惑。
  唐宁眼睛微眯,想了一下道:“继续监视关宁军东向,全军继续前进。”
  新军没有丝毫停顿,继续向着吴三桂军靠近过去。
  而吴三桂派出的五骑,速度飞快,七八里的距离,盏茶功夫不要就可以抵达。
  仅五骑,而且是打着白旗来的,新军自然不会与其为难。
  表明来意之后,他们迅速被带至唐宁阵前,而新军并未就此停下,继续前进。
  为首的是一个游击将军,叫郭云龙,在确认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如雷贯耳的唐大人之后,他立即单膝跪地的道:“罪臣见过唐大人。”
  “郭将军,不必多礼,请起。”唐宁振声道。
  郭云龙没有起身,而是抬起头,从怀中摸出一封书信,双手递上说道:“罪臣有负大明,实乃有愧。此信是我家大人亲笔所写,拖罪臣亲手交由大人。”
  一个警卫上前将郭云龙手中的信接过,然后递到唐宁手中。
  唐宁打开信看了看,神色一动,然后传给身边的孙临等人阅完,众将和参谋皆是目露异色,然后看向唐宁,微一点头。
  唐宁随即看向郭云龙笑道:“方才我方斥候便锁定吴大人的位置,请求火炮支援。”
  “幸亏郭将军来得及时。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郭将军可告之你家吴大人,让他放心,已经没事了。”
  郭云龙先是一惊,然后又是一喜,连忙说道:“多谢唐大人。”
  没有多久,郭云龙又匆匆离开新军军阵,回去向吴三桂复命去了。
  此时的吴三桂,隐藏在关宁军军阵中,虽然脸上神色平静,但内心却是焦急不已,他不知道唐宁会如何答复自己。
  但是,做出这个决定是他深思熟虑的,在多铎率几十万大军连攻扬州城不下时,他心中便闪过各种念头。
  在阿济格率领更多的精锐大军对唐宁所部发起攻击,并连败几阵,损失惨重之后,某种想法便越发坚定了。
  于是,他才找到这个机会,然后率领关宁军主力前来一搏。
  


第二四零章 吴三桂临阵出降(下)
  郭云龙回来后,吴三桂一刻也不想耽搁,亲自去迎接,在听到郭云龙带回来的消息后,吴三桂心头一骇,不自觉的向着远方扫视了一下。
  他不知道这是唐宁故意要吓唬他,还是真的如此。
  但是,这种事情他只能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博洛的尸体凉去还没有几天。
  如此这般,吴三桂心中的念头便更加坚定了,他不再耽搁,立即率领十几骑出阵,向着新军阵营所在的方向冲去。
  此时,新军离关宁军阵营的距离更近了,别说新军的先进火炮,就是红衣大炮都可以轰击到了。
  但是,新军却没有停下来架炮轰击的意思,而是继续前进。
  吴三桂率十几骑赶来的消息,自然是迅速的报之于唐宁阵前。
  “三姓家奴,可信否?”心直口快的孙临说道。
  唐宁笑道:“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信。如果没有实力,他自然是不可信。”
  “哈哈,大人一语中的,这也是吴三桂的生存之道。只要对我们有用,只要我新军有足够威胁的实力,不怕他不老实。”
  孙克咸哈哈笑道,虽然他的话语只指向吴三桂,但在坐的左梦庚等原左良玉部将领还是觉得其中似有所指,多少有点不自在,所以都没有接话。
  孙克咸此人,虽然身材短小精悍,但却是少有的富有方才武略的将才。
  古往今来,飞将之名,便有其一席之地。
  在正史中,此际孙克咸本应闲赋在应天府,在明年才受福州守将杨俊相邀,然后远赴福州抗清。
  当时,福州已经岌岌可危,可孙克咸没有丝毫退缩,最终与葛嫩娘一同死于博洛帐前。
  且他是亲眼看着葛嫩娘一女流之辈被博洛所杀,心中既悲愤,又对葛嫩娘这一女中豪杰敬佩不已,慷慨复死。
  不过,现在由于唐宁的凭空出现,搅风搅雨,导致时空转换,很多事情都被改变了,他提前一步奔赴广东投效新军,暂领团长之职,所以没能与葛嫩娘这个女中豪杰结识。
  但两人,现在也算是同僚,都在为新军效力。
  而不可一世的博洛,已然命归黄泉,再也没有机会杀他和葛嫩娘了。
  而且,他李克咸如今在新军中如鱼得水,也深得唐宁器重,前几天与清军骑兵正面对抗的,便是他的新五团。
  这一战,也再次为他证明。
  正在这时。
  “报,吴三桂已到我阵前。”吴三桂抵达的消息迅速的传来。
  坐在马背上的唐宁立即道:“走,去看看吧。”
  孙克咸、孙临等人一惊,齐声道:“大人……”
  唐宁摆摆手说道:“无妨。”
  众将随不再多说,除了孙克咸、卢光祖几人随唐宁一同前去之外,其余人便留在阵中。
  当然,唐宁的安全自然不能忽视,宋云婉的警卫营随时至少保持一个连的兵力在唐宁身边。
  这些全部配备德式武器的士兵,是新军精锐中的精锐,唐宁的安全自然无臾。
  被拦在阵前,吴三桂多少有些紧张,但他还是耐心的下马静侯。
  远远的,他看到一队人马向这个方向靠近,他的心头不由一动,一直盯着那个方向,心头微动。
  直到其中一个年轻的身影显现在眼前,他整个人顿时变得激动了起来。
  他不顾那个身影还未近前,直接扑腾一声单膝跪地,抬眼望着那个方向,直到那个身影靠近,才悲凄的道:“罪臣吴三桂,见过唐大人,特此向大人请罪。”
  唐宁翻身下马,看着已经剪去辫子,披散着头发的吴三桂一行人,微一点头,说道:“吴大人此番醒悟,为时未晚,快快请起。”
  吴三桂没有起身,依然悲泣的说道:“臣有罪,有愧于大明啊。”
  “既有罪,此时戴罪立功,为时未晚。吴大人此番前来,此时很可能已被阿济格知晓,此关键时刻,就不必落了这些俗套。”
  吴三桂一怔,再拜了一下,这才起身,然后躬身严肃的道:“罪臣此番前来,就为戴罪立功,还望唐大人成全。”
  唐宁哈哈笑道:“有关宁军相助,留下阿济格,我们就有更大的把握了。”
  吴三桂再度躬身:“但凭唐大人差遣。”
  唐宁也不客气,立即问了吴三桂一些问题,包括阿济格部兵力构成、布防情况,以及应天府内的形势等等……
  再与己方获得的情报一对比,唐宁便了然于胸。
  唐宁不再耽搁,立即给吴三桂布置任务,吴三桂毫不迟疑,连忙应令,然后带着十多个亲卫离去。
  此时清军阵营中,阿济格一脸惊色还未褪去,他怎么都不敢相信吴三桂仅带着十几骑就突然跑到新军阵营中去了。
  这让他立即想到当初吴三桂在山海关被李自成逼得没有办法,然后率领十几骑出山海关来到睿亲王面前,跪下乞降,乞求睿亲王出兵支援。
  今天,吴三桂又用同样的方式跑到新军阵前去找唐宁,这是什么意思?
  谁逼他吴三桂走投无路了?他吴三桂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了吗?这是对他阿格济完全不看好吗?他连留在京师的家人也不要了吗?
  是啊,吴三桂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当初李自成以为吴家有几十口家人留在京师,吴三桂只有接受投降,根本不敢反叛。
  结果事实证明,吴三桂此人,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啊。
  当初的吴家人已经被李自成杀得差不多了,现在留在京师做人质的也没几人,他吴三桂能够舍弃家人一次,为何就不能舍弃第二次?
  只要吴三桂活着,吴家就不会绝后,这人要是对自己都这般狠起来,确实是一个人物啊。
  亏他阿济格看到吴三桂南下之后的表现,还改变了对此人的看法,现在看来,有些人就是养不熟的,他的心中只有自己。
  阿济格双眼露出嗜血的光芒,可见心中的愤怒,身边能砍能砸的东西,已经被他全部摧毁了,众将皆是噤若寒蝉。
  特别是尚可喜,如履薄冰。
  阿济格疯狂的发泄一通,但并未削减多少怒火,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一万多关宁军突然临阵反叛,这影响就太大了。
  不但让大清军与新军之间的兵力差距一下子改变了近三万,让唐宁所部新军的总兵力一下子超过了他阿济格部近两万。
  更关键的是,关宁军不是那些乌合之众,而是降军中少有的精锐啊,此时关宁军全部投向新军,这无疑是对双方实力的一次全新洗牌。
  这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阿济格看向尚可喜的目光都有点不同了。
  尚可喜如坐针毡,虽然众人都没有说什么,但他再蠢也能够感受到众人对自己的提防,这让他心中叫苦不迭,又无处诉说。
  吴三桂临阵反叛已是事实,正调转方向成了新军的马前卒,如果此刻再互不信任,那就更加危险了。
  


第二四一章 审时度势
  吴三桂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军队的气氛变了,士气变得高涨了不少,这只不过是在短短时间内调转了一下方向而已。
  先前目标直指新军时,士气明显有些低落,但现在将目标改成清军后,眼见着队伍的战斗意志瞬间提升了上来。
  吴三桂也知道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军的强大,让人敬畏。
  另一个重要原因,吴三桂知道军中上下很多人其实不是很想为鞑子卖命,包括他吴三桂自己,他当初也暗中与弘光朝廷有所联系。
  但是弘光朝廷比之崇祯一朝还要腐败无能,根本不敢所托。
  看清了弘光朝廷的面目,他终于坚定了为清廷效力,为自己谋一份前途,于是为清廷冲锋陷阵,确实获得了一些信任。
  但没想到,新军的强势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前一阵子的亲眼所见,也让他更清晰的认清了现实。
  如果不趁此机会反正,以后恐怕再无此良机。
  如果再像之前那般跟着阿济格卖命,即便真的能够战胜唐宁所部的新军,他吴三桂估计也落不了什么好下场。
  因为他吴三桂,真与新军决战,关宁军和尚可喜部必然是首先要被消耗的力量。
  新军已经证明他们强大的战斗力,首先担负与新军决战的关宁军,战至最后,就算不全军覆没,也没剩多少人了。
  没有了关宁军,他吴三桂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脖子上的脑袋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摘走,这不是他吴三桂想要的结果。
  所以,当时他投降新军的念头愈发强烈,因为他对比了自己率领关宁军投降新军后的双方实力变化。
  有了关宁军的加入,只要唐宁不犯低级指挥错误,新军取胜的概率在七成,甚至八成以上,阿济格输多胜少。
  审时度势,至于赢了这一仗之后将如何,他吴三桂也不是很担心。
  唐宁在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的威望那么高,手中掌握几十万大军,根本不用担心鞑子敢劳师远征。
  退一万步,就算鞑子再凭借机缘巧合下拿下了福建,甚至是广东,可唐宁还有大员。
  所以说,唐宁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那跟着唐宁还需要担心那么多干什么?
  再说了,他觉得鞑子能够拿下福建、广东的可能性非常小,此番阿济格要是败了,鞑子敢不敢再过长江都很难说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取得唐宁的信任,所以他吴三桂要更加卖力了,毕竟反复投降过几次的人,怎能轻易取得别人的信任?
  ……
  清军的阵营已经出现在眼前,成千上万的士兵不停穿梭,组成一道道严密的防线。
  在相距清军阵形若六里处,吴三桂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原地休整两刻。
  在关宁军身后约里许,唐宁率领三万五千大军跟随而来,然后也停了下来。
  吴三桂坐在马背上,在中军位置,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整齐列阵的众将士,突然大声道:
  “弟兄们,我吴三桂和大家一样,从未真正投降过鞑子,我们不过是借他们之手,为大明朝报仇。”
  “我们利用鞑子灭了李自成,为大明报了仇,我们,没有对不起大明。今日,我们联合新军,夺回大明江山,以告慰先帝。”
  “弟兄们,今日,就让所有人看看我们关宁军对大明的忠诚。众将士,复我大明,随我,杀……”
  吴三桂的一番话,确实有不小的蛊惑性,没有谁愿意背负汉奸的骂名,何况曾是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