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轰轰轰……”炮弹和霰弹落入人群中,有的人被砸成了肉泥,有的被射成马蜂窝。
  一些跳入护城河逃生的人,已经游到了对岸,并爬了上去,此时看到这一幕,甚是解气。
  “炸死他们,炸死这些狗杂种,吃里扒外的东西……”
  “炸得好,炸得好,炸得好啊……”
  这回,轮到那些弓箭手当逃兵了,督战的清军虽然很是愤怒和不甘,但没再向这些人下手,任由他们狼狈的逃了回去。
  就这样,清军组织的一次攻城,就这般戏剧性的结束了,新军消耗了一些弹药,就让他们折损了五六千人,甚至加深了降军与清军之间的间隙。
  多铎知道,必须改变策略了,再这样强逼着进攻,不但起不到多大作用,还真有可能将那些降军都逼反。
  虽然他不怎么看得上这些人,但是这些人数量大,真要乱起来,也是很让人头痛的。
  而且以后的攻城,还是要以这些人为主,毕竟攻城战本就艰难,八旗军消耗不起。
  眼下,对攻城的队伍来说,威胁最大的是新军的连射火枪和霰弹。
  连射火枪射击距离远,可以威胁到三百丈开外。
  而火炮发射的霰弹,杀伤面广,一炮打一片,也很有威胁。
  多铎知道,在火炮的数量和战力上,己方都不如新军,所以只能采取防御措施。
  要想防住穿透力非常凶猛的新军连射火枪,盾车和战车上需要再加厚,或者蒙上厚的铁板。
  只有给攻城士兵一些安全感,让他们看到攻破城池的希望,他们才愿意前进。
  不然,一味的通过举起屠刀威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而要进行这番准备,自然要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清军的攻城计划就缓了下来,多铎也不再想着迅速攻下扬州了。
  清军的攻城放缓了下来,但黄海如并没有放松警惕,也趁这个机会不断的加强城池的防御。
  更让黄海如松口气的是,后方的补给也到了,是从水路运输过来的,特别是弹药的补充,让新军士兵欣喜不已。
  毕竟,那些先进火器,可是新军战力的最大依仗之一。
  黄海如不知道的是,还有三千援军也在支援的路上,也是走的水路。
  因为他发往福建的书信已经到了军部,参谋部分析之后。
  认为黄海如固然有些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也有亮点,作战的精神和勇气可嘉,打出了新军的气势。
  所以,这份参谋部的中肯评价,也被援军的主将带去了,准备交给黄海如。
  鉴于黄海如所率领的新军已经损失大半,所以军部和参谋部一致决定再派遣三千新军前去支援。
  此时,在大员的唐宁还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也不担心自己来大员不到一个月会出什么大事。
  毕竟新军的一套体系已经构建好了,即便没有他,也完全可以正常运转。
  除非是德式武器的弹药全部耗光了,但他离开福建之前,又给宋云舒的后勤部补充了一批弹药,足够使用一段时间了。
  唐宁之所以还留在大员,是要对大员的建设作一些规划,同时还要和大员的一些族群打好关系。
  因为这里除了汉民,还有不少各族百姓,这些各族百姓之前也一直受到荷兰人的压迫,甚至有的族群直接被灭族。
  此番唐宁带领新军将那般凶残的荷兰人给打败了,这些族群心里还是很担心的,生怕虎灭了狼,又会继续欺压他们。
  他们看到了那些曾经欺压他们的荷兰人的惨状,像奴隶一般被驱使着修筑城池、开垦荒地。
  但唐宁用政策告诉他们,新军只惩罚凶残的敌人,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
  大员各族百姓和汉民一样平等,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得到新军的认可和保护。
  起初,他们还有一些忐忑和怀疑,但随着一些人带头接受新军的招募,帮助建设城池、开垦荒地。
  在拿到实实在在的工钱之后,渐渐的解开了隔阂,对唐宁率领下的新军慢慢认可了。
  甚至有些青壮年响应征召,主动申请加入新军。
  


第二二五章 明葡联盟
  唐宁亲自撰写的文章在《明报》上发表了,还有亲笔署名的告示在福建和广东各州府张贴。
  其中的内容,自然是表明大员已经被新军收复了,荷兰人已被消灭。
  大员物产丰富,土地广袤又肥沃,但地广人稀,新军以后会大力发展大员,需要大量人员对大员进行开垦和建设。
  举家迁移至大员的,三年内不用交任何赋税,也不用承担任何徭役,还会提供开垦用地的所有种子。
  因为大员需要大力建设,所以会有大量的工作机会……
  总之,迁移到大员,有各种好处,人员不限福建和广东,全国各州府百姓,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之辈,皆可申请。
  消息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传开之后,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特别是内省很多破产的百姓,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广东和福建,然后举家迁到大员去。
  因为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一口饭吃,一家人能够活下去,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何况唐大人名声在外,此番大力宣扬,自不会蒙骗万千百姓。
  所以,这段时间陆续有船只往返大员,将整船整船的百姓往大员迁移。
  还有大量商船往返,将各种物资不断的向大员输出,以帮助这些迁移的百姓能够尽快的安家生存。
  在迁移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后,唐宁又从潮州府和惠州府抽调一些各方面人才和官员前来大员任职,让大员的发展和管理尽快步入正规。
  这期间,荷兰人从巴达维亚千里迢迢的赶来了,大员的事情他们自然已经知晓了。
  面对失败的结局,他们没想过向新军报复,而是想通过谈判的方式化解双方的矛盾,同时也想将几千荷兰俘虏救回去。
  不过,唐宁没有急着答应,而是派人与荷兰人不停周旋,拖延时间,因为新军与葡萄牙人在去年达成的协议,依然有效,现在是准备执行的阶段了。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葡萄牙人协助新军建造大型战船,以及在火炮、火枪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而新军的义务是,在战船和火炮装备就位之后,协助葡萄牙人夺回满喇加。
  虽然战船和火炮还都没有完成当初定下的目标,但唐宁觉得是时候将占领满喇加提上日程了。
  因为他清楚,大员被新军突然占领之后,时间拖得越久,荷兰人对满喇加等地的防御将会更强。
  现在,新军的最大对手是清军,但与清军的战斗,最主要是在陆地上发生,所以大型战船相对来说并非不可或缺,多一些少一些对战局影响不大。
  正因为如此,新军完全可以抽调出一支远征水师出来拿下满喇加这个关键的据点。
  拿下满喇加后,即便是与葡萄牙人共同占领,对己方来说,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在新军突袭大员,并迅速占领后,得到消息的葡萄牙人震惊的同时,也第一时间率队赶到了大员。
  带队的自然是和唐宁最熟的总督千金克劳迪娅,她现在做得最多的不是与商会之间的联系,而是想办法与唐宁,以及与唐宁最亲近的人打好关系,比如小环、宋云舒等等。
  所以,她还特意将自己住的地方搬到了离唐府最近的地方,方便串门。
  这个女人比较会做人,她此举并非为了刻意去打听什么消息,而是真的在用心交朋友,所以她会主动的提供各种帮助。
  也正因为如此,宋云舒和小环对她的印象都不错,也是两人外邦中最好的朋友了。
  到大员后,克劳迪娅也是一有机会就与唐宁接触,并主动的调派自己人员提供各种帮助。
  唐宁自然不会拒绝,有些东西他也不担心被克劳迪娅看到,有些事情让葡萄牙人知道后,反而能够让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所以在处理大员的事情之余,唐宁也主动谈起了从荷兰人手中夺回满喇加的事情,克劳迪娅自然是喜出望外。
  她来大员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谈论这件事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场合,现在没想到,唐宁主动提了出来。
  满喇加对葡萄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葡萄牙王国的持续衰落,与满喇加的丢失也有一定的关系。
  正因为满喇加被荷兰人抢夺了,几乎将远东与葡萄牙王国的联系给切断了。
  而远东的贸易,又在葡萄牙王国的全球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葡萄牙人通过香料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而远东又盛产香料。
  这一重要据点的失去,让葡萄人在远东的贸易垄断地位,渐渐被荷兰人取代。
  所以,葡萄牙人一直想再从荷兰人手中将满喇加再夺回来,重新掌握香料贸易。
  唐宁表示新军愿意出兵两千五百人,以及二十艘排水量超过五百吨的船队。
  对唐宁答应派出的这支力量,克劳迪娅是满意的,因为她甚至认为,即便葡萄牙不出兵,新军凭借这支力量都有可能占领满喇加。
  毕竟荷兰人在满喇加的兵力和防御,与大员还是有着一些差距的。
  而大员作为荷兰人除巴达维亚之外,最强的远东据点,这么快被新军占领,小小的满喇加,对新军来说也不在话下了。
  唐宁直接答应出兵两千五百人,倒是让克劳迪娅还有些为难了,因为他们葡萄牙人很难凑出两千五百人的兵力。
  但从荷兰人手中夺回满喇加是他们葡萄牙人提出来的,也是他们葡萄牙人不懈努力才促成的双方合作,按理说他们葡萄牙人应该是主导方。
  新军都主动表示可以出兵两千五百人,作为主导方的葡萄牙人总不能比这个数字少吧。
  但他们真的是有心无力,荷兰人抢占满喇加后,就将葡萄牙人在远东东西两面的殖民据点给切断了。
  如果要出兵重夺满喇加,葡萄牙人只能从妈港抽出兵力,一千五百人顶天了。
  至于在果阿、第乌等印帝亚殖民据点,却也不敢轻易的抽出兵力支援。
  因为荷兰人在印帝亚东部有不少据点,一旦抽调本就为数不多的军队,造成兵力空虚,被荷兰人趁虚而入,那就得不偿失了。
  何况有满喇加的荷兰人阻拦,沟通配合也非常不便,要是出现什么失误,恐怕会对整个行动产生莫大的影响。
  可是,唐宁丝毫没有提及需要葡萄牙人出多少兵力,他只是让葡萄牙人尽快派出一支军事代表团到福州,与己方的参谋部制定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作战计划出来。
  唐宁的这个决定,也表明要与葡萄牙人联盟了,已经衰落的葡萄人自然是欢心不已。
  


第二二六章 弘光朝之危
  经过近二十天的准备,新军和葡萄牙人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和出发前的准备。
  新军出兵两千五百人,排水量五百吨以上的战船二十艘。
  葡萄牙人出兵一千五百人,战船十六艘。
  双方组成联合船队,由叶大成统一指挥。
  叶大成先行率领船队抵达濠镜,然后再率领联合船队一起南下,目标直指满喇加。
  而唐宁也是随着叶大成一起离开的大员,不过双方在中途分开,唐宁回福建,而叶大成则去往濠镜,然后率领联合船队直指满喇加。
  唐宁回到福州时,已经是六月底了。
  福建依然在平稳发展着,没什么大事发生,新军最关注的,还是北方战事。
  此时,扬州城的战斗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清军重新做了准备之后,发起了一次次的猛烈进攻。
  当然,作战的主力还是李成栋、刘泽清、刘良佐这几支江北四镇的叛军队伍。
  虽然每次进攻伤亡依然不小,但起码不是必死了,所以这些人即便很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卖力。
  经过近一个月的恶战,扬州城西的护城河,城墙下,堆满了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尸体迅速的腐烂发臭,发出恶心的气味。
  但是,清军想要破开扬州城,只有进攻西门一条路。
  因为古运河从南北向直接贯通扬州城,而古运河上面是新军的强大船队,火炮凶猛。
  所以清军根本不敢从南城和北城发起进攻,至于东城,那更是不可能了。
  要攻打东城,则要渡过古运河,从一开始清军就没有往这方面想,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最大弱势。
  即便收复的降军也有水师,但是与新军一比,还是相差太大。
  可西城堆满了发臭的尸体,既影响进攻士兵的士气,清军也害怕产生瘟疫。
  瘟疫没有谁不怕的,新军也害怕,所以双方达成共识,每日下午未时申时结束最后一次战斗后,双方罢战,然后由清军派出士兵将尸体运走处理。
  当然,这些士兵除了推一些运载工具之外,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而新军也很默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