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旭倒还好一点,他的倒是非常自然,随着蒸汽消散一些,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砂锅里装着,海参、鲍鱼、鱼翅、鸡块、蹄筋等东西。

    “佛跳墙?”

    全旭隐隐约约感觉这应该是后世有名的佛跳墙。

    “佛跳墙?”

    这次轮到二娘疑惑了,其实她做的这道菜,就是明代著名的“三事”,可以说是福建名菜佛跳墙和湖南名菜祖腌鱼翅的鼻祖。

    二娘解释道:“我不知道什么佛跳墙,这是曹氏从大名府城带过来的海参、鲍鱼和鱼翅,我就为相公做了三事,这可是大补的!”

    全旭拿起勺子,轻轻舀起一勺子汤浓汤喂到嘴里。

    鲜美的汤汁在口中慢慢绽放,各种食材的滋味逐一登场,让味蕾有些应接不暇。

    不可否认,的确是令人惊叹的美味。

    鸡肉烂而不腐,半透明鱼翅,劲道的蹄筋,还有蘑菇的鲜美。

    全旭放下勺子,赶紧拿起筷子,根本就停不下来。

    三娘虽然也很想吃,只是她却不敢跟全旭抢。

    直到全旭吃了一大半,看着全旭满意的样子,她这才拿起筷子。

    全旭望着二娘道:“非常完美,再来一碗米饭!”

    全旭一边吃,突然想起:“你说曹氏回来了?”

    自从女人坊开门营业以来,全旭就没有过问过女人坊的事情,正好可以问问她。

    “对!”

    “她这次带回来,十几斤鲍鱼,十几斤海参,还有一些鱼翅!”

    全旭道:“让她在暖阁等我!”

    “好!”

    二娘看着全旭吃得开心,仿佛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很快,全旭吃完了晚饭,他径直走向暖阁,三娘看着全旭离开,直接将端起砂锅,将里面剩的一些汤倒进米饭里。

    二娘笑眯眯的望着三娘:“你还想不想要?”

    “想要!”

    “可惜没了,最快也要明天才有!”

    “哼,没有你还说……”

    全旭来到暖阁里。

    曹氏一脸欣喜向全旭躬身道:“全爷!”

    “看你的样子,女人坊经营的不错吧?”

    “几乎天天爆满!”

    曹氏开心的说道:“特别是全爷弄的斯帕,现在天天都需要预约。”

    无论任何年龄的女人,都于美,都有着尽乎痴迷的追求,特别是女人坊的美容护理区。

    全旭对于这一块并不是很懂,好在苏彤就是一个喜欢去做SPA的女人,就像久病成医,苏彤在SPA领域,算是半个专家。

    在苏彤的介绍下,全旭给女人坊上了木桶浴、足疗、精油按摩等项目。

    当然,也采取了非常常规的名字比如容颜焕发、玉背佳人,静谧安逸、天籁之乐,仙泉理疗,天龙八步,冰火两重天等等。

    原本全旭以为技师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全旭想多了,有曹氏这个老鸨在,她非常擅长调教姑娘们,这些姑娘会很多取悦男人的手段,至于按摩、美容、这一块,她们是更为专业的。

    对于女人坊的美容护理区,全旭采取的是半古式,半现代的装修风格,地板上铺出节能氛围灯,专业级音响效果,任何一个明朝女人进入女人坊的美容护理区,都会感觉惊为天人。

    更何况,后世的美白化妆品,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如果再年老的女人,经过专业的化妆,都可以看上去年轻十多岁。

    在曹氏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原本夫妻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的刘二夫人,自从生了第三个闺女之后,她的丈夫就没有再碰过她。

    她在心忧之下,情绪抑郁,脸色非常差,经过美容护理之后,显得容光焕发,特别是尝试了人参精华和木瓜蜜奶疗法之后,她仿佛变了一个人。

    在独守空房十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丈夫的恩宠,如今她再次受孕,为了表示对女人坊感谢,她几乎动员了所有的闺中密友前往女人坊。

    此时的女人坊隐隐成了“怨妇之友”。

    曹氏是一个非常有口才的女人,如果全旭不打断她,估计她可以说到天亮。

    “直接告诉我,女人坊赚了多少钱?”

    “这个……”

    曹氏不知道全旭的成本,毕竟,那些香水、护理品、精油之类的东西,她不知道原价多少。

    “具体赚了多少,我不太清楚,我们现在共有会员六百五十二人,六百五十二名会员,一共存入女人坊五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两银子。”

    曹氏拿出账本,看了看道:“女人坊第一个月营收四万两千两!”

    第一个月,其实只有半个月,装修成本已经回来了。

    “目前女人坊会员账面上,还有三十七万五千五百两银子!”

    四十二天营业额居然多达二十多万两,平均每天高达五千两银子。

    全旭心中狂喜:“居然赚了这么多钱?”

 第一零五章我们耕地不用牛

    第一零五章我们耕地不用牛

    曹氏虽然不知道女人坊的总投入多少钱,全旭可是门清。

    他采购的化妆品,就没有一件可以超过一百块。

    其实,化妆品和汽车差不多,大部分的人认的都是牌子。

    就像奔弛A级车,二十多小三十万,然而,却买了一辆13T的发动机,各数参数远远不如二线品牌,然而,人家奔弛销量就是牛逼。

    他们卖不是车,只是一个车标。如果换了一个车标,恐怕降价一半,没有要这款车。

    化妆品也是一样,Valento口红,参考价6500元,大部分人一个月工资买不起一支口红,然而,他们卖的还不错,有钱人真多。

    事实上,卖的也是牌子。

    至于箱包类更是如此,就像爱马仕磨砂鳄鱼皮包,售价约合人民币七十五万元,既使是成年鳄鱼,一条大约在三万到六万块之间。

    但是,买爱马仕鳄鱼皮包的人也非常多。

    至于像化妆品类,更是只卖牌子,其实,化妆品的所谓配方,基本上大同小异。

    女人坊最大的投入部分,其实是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这部分花了六百多万,加上音响设备,还有化妆品,总投入不到一千万。

    仅仅四十二天,就营收了二十万两银子,这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女人坊的服务员,都是曹氏买来的女子,年龄从十四到十八岁之间,当然,她们的主人就是全旭。

    随着女人坊的生意开始火爆,特别是美容护理区,太占人手了,曹氏又向全旭申请,购买了足足一百名模样还算不错的女子。

    他们每个月只有一两银子的例钱,护卫队的开支在全旭大院,也就是说女人坊的成本,仅仅是红尘和曹氏,以及这两百多名服务员的工资。

    一个月不过二百三十多两。

    明末,简直就是资本家的天堂。

    曹氏望着全旭道:“全爷,大名府实在是太小了,我寻思着,女人坊应该开在京城,扬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

    全旭点点头道:“现在先不急,技师,需要抓紧时间培训,另外为了鼓舞技师们的工作热情,她们的薪水,按照提成来!”

    “可是……”

    “行了,就这么着吧!”

    全旭突然想起苏彤当初就是在做美容护理的时候,听到的物流园出现了货物丢失的事情,这似乎是一条路子。

    全旭虽然有超级金手指,他可以从后世查到历史知识,然而问题是,历史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不见得全部都是真实的。

    全旭也需要一个情报网络。

    女人在情报方面,先天比男人更有优势。

    想到这里,全旭望着曹氏道:“你再多买一些人,最好是粗通文墨,只要在她们工作中,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曹氏毕竟是一个青楼的老鸨出身,这样的事情,她是一点就透。

    “全爷放心,奴知道怎么做了!”

    “第一步,慢慢搭建一个台子!”

    全旭想了想道:“所有的技师,按照技术等级,设一级、二级、三级、高级、特高级五个级别。工资分档划分,每二十个人为一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管理小组内部人员,收集有用消息。工资可以适当多开一些,五个小组,设立一名经理,一名副经理。店里可以设立一名总经理。”

    “好的!”

    “去做事吧!”

    全旭指了指正在建设的工地方向:“那里将来建好的宅子,有你一套,但是,是一进院子,还是两进院子,或者三进院子,就看你的表现了!”

    “谢全爷!”

    全旭如今最关心的事情,不是建筑城堡,也不是烧制砖瓦,而是银币的生产。

    起初,全旭以为制造银币的工艺非常简单,无非是冲击压,把银坯放在模具中冲压。

    事实上,在万能的百度科普之下,全旭这才发现,银币生产非常复杂繁琐。

    仅仅在磨具方面,经过数控机床的数控激光喷砂雕刻,模具细微美容,研磨,当然这些工艺全部在后世完成,非常耗钱。

    冲压机不值钱,可关键是模具实在是太值钱了,

    从配料、粗坯称重、粗坯成型、粗坯清洗,表面图案冲压,洗饼镀膜等工艺环节。一次冲压,根本就不能成型,必须反复冲压,才会让银币表面的图案更加圆润、饱满。

    虽然明末的人工成本非常低,只是非常可惜,银币制造的技术门槛有些高,而且更为关键是无论是冲压机、数控机床,电炉都需要非常耗费电能。

    全旭无奈之下,只要就地租用体育工厂的厂房,聘请一些从铝厂退休的老技术工人,参与生产制造。

    好在中国不是以银币作为货币单位,私人生产银币,属于纪念币性质,并不违法。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全旭采购或租用了足够的生产设备,在经过反复调试之后,终于,开动了生产线。

    体育工厂原本的生产能力,相当,第一批工业白银二十吨,加上一千吨锡,一百公斤铅,制造了第一批银元,这些银远与袁大头和孙大头不同。

    全旭为了省事,每一枚银元重三十七点三克,与一两银子持平。

    不过,这并不是纯银,而是银锡合金,含银量为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四的锡和百分之一的铅。

    重达一两的银元,正面是一把锤子和斧头的交叉图案,上面还有“全氏银行,平库一两”的字样。

    背面则是华表的图案。

    第一批银元一共铸造了五十六万多枚,也就是相当于银子五十六万两,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生产完毕。

    这个生产效率,是明末完全不具备的。

    五十六万余枚银币,装在一只经过改装的集装箱里,就在全旭准备返回的时候,他又接到了苏彤的电话。

    “全董,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那颗七百五十二斤重的银冬瓜,被一名神秘土豪,以五千五百万元的价格拍卖走了。”

    “干得不错!”

    全旭想了想道:“银冬瓜,我还有十几颗,过几天给你送过去,当然,重量没有这一颗大,你继续拍卖了!”

    全旭携带着这五十六万枚银币,很快就回到明末。

    抬手看了看手机时间,刚刚早上八点多。

    全旭拿起对讲机:“三娘,你让人通知一下陈应,让他过来一趟!”

    “好!”

    全旭在银库里等了莫约一刻钟,陈应、三娘、二娘和周宏儒、无双五个人一起来到银库里。

    全旭打开安装在集装箱里面的电子节能灯,在灯光的照耀下,经过镀膜工艺的银币,反射出璀璨的银光,让人不敢直视。

    全重超过二十一吨的五十六万枚银币,摆满了集装箱的货架。

    陈应目瞪口呆:“这……”

    三娘小心翼翼的伸手,从货架上拿起一枚银光闪闪的银币。

    二娘打量着银币上面的字样。

    全旭咳嗽一声。

    陈应率先反应过来:“全爷,这是您铸造的银币?”

    虽然明朝早已有银币流入,不过,无论是西班牙银币或者荷兰银币,统一都是当作银子回炉,而非直接流通。

    也只有一些士大夫收藏几枚,虽然如此,陈应也见过大明所有的外来洋钱,与这些洋钱不同的是,全旭的银币带着汉字。

    全旭望着陈应道:“这是五十六万六千余枚银币,每枚银币就是一两,你们感觉咱们这些银币可以拿出去直接花吗?”

    陈应点点头:“应该没有问题,这些银币的成色更好,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这些银币,将来也是咱们的银行发行的银币,每一枚银币,与一两银子同等兑换!”

    陈应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