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6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像全国各地的学校,像学生的午餐、服饰,书本、甚至书包方面的东西,大都是民间百姓捐献的。

    参加了这场宴会,全旭回头就回了自己的下榻的住处,这让柳如是有些很受伤。

    怎么说也是一个大美女,被万千读书人捧起来的,长时期以来,柳如是也产生了一种错觉,天下所有的男人都会被她的美貌和才学所折服。

    然而,问题是,自从认识全旭以来,全旭几乎没有拿正眼看过她。

    对于全旭而言,柳如是只不过是一个好看一点的女人而已,仅此而已。

    虽然全旭是皇帝,但是,他也不可能把全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拉到自己的皇宫之中,另外一点就是柳如是并不符合全旭的审美。

    虽然她的长相无可挑剔,不过柳如是还是裹脚的,全旭实在难以想象一个身高差不多有一米六的女子,三寸金莲,看着那双畸形的脚,全旭感觉自己会做恶梦。

    无论是朱微媞、二娘、三娘,包括苗氏都是天足,也就是没有裹脚。

    在全旭走后,顾炎武马上找到了黄宗羲。

    “宁人你来得正好,我向你介绍一下,这是来自法兰西国的马林梅森先生,梅森先生精通数学,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梅森先生,您好!”

    顾炎武与马林梅森简短的打了一个招呼,就接着黄宗羲到一边商量事情。谷

    顾炎武的记忆力是非常惊人的,虽然全旭是东一榔头一西棒槌,随便闲谈,不过他却是将全旭的话,几乎如同复读机一样转述子一遍。

    “太冲,你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呢?”

    黄宗羲想了想沉吟道:“今上精通西学,以西学而兴,因西学而起,某猜测,他定是看上了欧罗巴的人才!”

    “人才,学与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陛下只需要一道诏书……”

    黄宗羲淡淡的笑道:“宁人,这可没有那么简单,欧罗巴也有不少滥竽充数之辈,一旦请回一些不学无术之辈,许以教授之尊,若是误人子弟,岂不是贻笑大方?”

    顾炎武微微一愣:“这倒是有可能!”

    ps:稍后刷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这一点倒是与全旭的执政观点不谋而和,全旭几乎不过问政务院的执政方计,前一阵子广东省公民代表大会正在酝酿一项提案:“免收农业税。”

    用高官大人的话来说就是:“每年累个半死收起来的那点税还没有各个港口一个月收的关税多,收个毛农业税啊?”

    现在人力资源稀缺,成本猛涨,收的税都不够相关部门的开支,这么亏本的买卖是绝对不能做的!收税收到亏本,这算得上是千古第一奇闻了。

    广东本来就是山地多,耕地少,依靠沿海,在农业时代,这里农业产出有限,而且民间百姓也大通经营为生。

    随着全氏大明开放了海禁,广东这里的收税根本就收不到多少钱,偏偏省政府还要负担一大批税收人员的工资。

    此时可以说是千古奇闻,各方面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支持有赞同,全旭全程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任由政务院处理。

    沈明泽倒是改革了税法,与大明其他各省一样,农民的农税以销售额为准,承担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不等的税收。

    当然,而且还改变了上门收税的传统习惯,改为百姓愿意纳税,偷税漏税后果很是严重。

    黄宗羲道:“陛下的意思是,其实是以江南大学作为试点,咱们就按照陛下的意思来,奖学金的事情,我再与他们几家商号商量一下,让他们出了百八十万两银子!”

    “那具体如何设置?”

    “苏布神父不是准备回国吗?!”

    黄宗羲沉吟道:“这事交给他们办,我们给他下一个任务,让他们每年至少给江南大学输送十名高级人才!”

    “只怕苏布神父不会答应!”

    顾炎武看得非常清楚,任何国家都不会坐视人才流失。

    “这由不得他同意或不同意!”黄宗羲冷笑道:“他敢不同意,我就敢把所有教堂封了,让他们在大明的地界上,寸步难行!”

    “这是不是太损了点?”

    “时间,咱们没有时间了!”黄宗羲苦笑道:“北方那几省抢占了先机,从墨家出世以来,兵家、杂家、阴阴家,纵横家各家纷纷隐世学派出山,江南学风虽浓,却是儒学氛围最盛,北方的火车已经升级六代,据说长安到洛阳的火车已经通车,只需要四个时辰!”

    顾炎武认真的道:“那就让苏布神父每年输送一百人!“

    ”太冲,你比我更狠!“

    ”彼此,彼此,这可是千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我们儒家却不想被罢黜,那就只能如此了。“

    黄宗羲道:”一定提前处理好这些教授抵达南京之后生活问题,咱们江南大学至少要开设一个学课!“

    ”什么?“

    ”学习欧罗巴语,培养可以翻译西学书籍的人才!“

    黄宗羲接着道:“欧罗巴人能不能适合南京的生活,能不能吸引住这些人才,都是咱们以后的工作重心!”

    顾炎武点点头:“如此我们就分头行动!”

    新一下!~

 第八五七章欧战转折

    第八五七章欧战转折

    提高教师待遇,提高科学家的待遇,也不能光顾着外籍,寒了自己人的心。这需要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

    在北京城的西山,全旭准备兴建一座庞大的大学城,哪怕最普通的老师,居住的房屋也是两层两进院落,占地面积不低于两亩地。讲师则是三进院落,房间不低于五十间房子,占地面积不低于六亩地。

    至于高级讲师级别则是占地十亩,房屋百间,至于副教授和教授级别,清一色是七进院落,采取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十五亩至二十亩不等。在全旭已知那个年代,很多学术大牛居然居住在筒子楼里,简直是暴敛天物。

    当然,那个时候是国家穷,没有钱,负担不起。可是全旭在这个时空,却非常有钱,也可以学漂亮国全世界薅羊毛。

    欧洲战争打得比另外一个时空更加热闹,那就是数百上千艘大明的运输船,把满载着粮食,军装、钢铁、火铳、火炮,刀枪、长枪、戈矛等装备,一股脑儿运输到了欧洲,让欧罗巴人可劲打。

    其实大明早已关停了生产火铳的工厂,为了供应欧罗巴的需求,大明不得不重新开设了北京城和金州城的枪炮工厂,先进的步枪不可能出口,先进的火炮同样也在禁销之列,可是火绳火铳,燧发枪却可以敞开供应。

    甚至为了满足东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人的体格,全旭又从后世采购了一批直私在二十六毫米的无缝钢管,火炮则是采取了铸钢技术。

    除了枪炮以外,同时,全旭又增加了六座生产黑火药的工厂,其实大明的武器装备已经不再使用原因落后的黑火药了,黑火药在大明只能沦为了烟花和爆竹,可是为了供应欧洲,只能销售。

    可以说,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绝对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三十多年结束,因为全旭不会同意的。

    因为可以从欧洲吸血,全旭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建设大明国内,别看教育和科研方面投入巨大,可是同样收获也非常巨大。除了蒸汽机是全旭从后世搬过来的母机,除了火车以外,大明出现很多蒸汽机为动力的设备。

    特别是在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大明的钢铁生产能力,比最初的十几万吨,到如今已经突破了千万吨。

    这些钢铁很多都消耗在了基础建设方面,仅仅黄河大桥就修建了五座,分别是洛阳黄河大桥、郑州黄河大桥,济南黄河大桥,九原黄河大桥,银川黄河大桥,这些大桥,清一色采取了钢铁建造而成。

    事实上,这仅仅是开始,辽河上也兴建了十一座大桥,用来连通两岸,除了修建大桥之外,修建铁路是吞铁大户。

    全旭一方面是拉动内需,鼓励民间消费,一方面则是出口创收,江南对于修建铁路的呼声很高,不过现在已经进入了规划中。

    其实,全旭对儒家谈不上喜欢或讨厌,如果把明亡归纳在儒家身上,明显是不够客观的,儒家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已经变成面目全非。

    华夏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令人羡慕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然而,每隔几年百就会陷入一盘散沙。

    归根结底,就是儒家太聪明了。就像某一个阶段,后世流传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那就是:“你爱国,那么国爱你吗?”

    结合儒家的观点,“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个观点,恰恰就是诠释了仇寇理论,至今传为美谈。可问题是,谁可以代表国?君能吗?一个君主昏庸无能,难道就要勾连外国,把自己母国灭掉?

    这是何等荒诞的观点?

    儒家培养了太多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理智的聪明人。但这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靠的是无数偏执的守望者,而不是聪明人。

    这就像当年迎着炮火,明知必死却依然含笑冲向敌阵的士兵,胜利与否与他们已经无缘,他们只是知道,必须有人去慷慨赴死。

    如果人人都像儒家门徒一样,精打细算,计较得失,那么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在的中国。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永远都会需要有人来牺牲。

    从中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依靠的是数亿农民,用交公粮的方式,养活了一亿四千万工人。

    全旭仔细翻看历史书,也可以轻易的看出问题,汉朝虽然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因为汉武帝执行的是外儒内法,儒法合一。等汉朝完全尊了儒术,汉朝也灭亡了。

    当隋唐时期的时候,李渊和李世民自认老子是他们的祖先,尊的是道教,所以才有了盛唐。

    全旭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无论是外籍学者,还是本土诸子百家,都有用武之地,顾炎武的动作效率是非常快的,可能是因为全旭这个皇帝在南京城的缘故。

    就在南京城的夫子庙一条街,张贴了拆迁告示,这个时代的百姓远不像后世的一样,他们实在是太畏惧官府的威慑,原本以为需要倾家荡产,可是当官府给予他们一比一点五倍的补偿之后,所有拆迁户就兴高采烈的拿着钱搬家了。

    这一次规划,南京城一次性修建五百座豪宅,用来安置江南大学的老师,同时,江南大学也学习了辽东大学的管理模式。

    采取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并且向南京都督府请示,每年聘请五十至一百名教官为江南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培训。

    对于这一点,全旭是非常赞同的,无论这些大学生将来是分配到政府部门,还是民政部门,对于军事知识的了解和熟悉,有备无患。

    在这个时候,全旭接到了经过多次转递,抵达全旭手中的情报,法国和西班牙帝国正式开战。这场战役是法国人率先发起的,在法国孔代亲王(波旁家族)亨利二世·德·波旁率领18000名法国步兵、2000名骑兵和30艘战舰,突袭了西班牙北部小城富恩特拉维亚。

    这是一场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一方面西班牙帝国并不重视当地属于传统的巴斯克地区,并不是西班牙王国体系下的重点区域。所以,法国人可以轻易将城市包围,并从容展开进攻。

    法国军队的攻坚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他们一面构筑起有效的炮兵阵地,一面在城市周围挖掘了堑壕和土木工事。陆军的几十门火炮和海军舰炮一起,向城内外发射了足足16000枚炮弹。西班牙守军仅有1300人,且火力被法军完全压制,城市本身也几乎被完全摧毁。

    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法国军队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只是非常可惜,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一个非常滑稽的撞车事件。

    那就是大明向西班牙帝国输送了十万名倭国雇佣兵,大约一千七百余名受伤的倭国雇佣兵被安置在这座小城休养。

    结果,让法国军队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发生了,法国虽然向富恩特拉维亚发射了一万六千余枚炮弹,这些实心的炮弹大都打在了城墙上,对守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就在法国以为西班牙人无力抵抗的时候,两千余名法国骑兵,骑着高大的战马,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富恩特拉维亚城。

    很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