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校笑着解释道:“这只不过是皇家陆军三级战备餐!”

    当然,三级战备餐其实是最丰盛的,也就意味着战斗还不够紧张和激烈,将士们完成可以像平时演习一样,按部就班的吃饭。

    像二级战备和一级战备餐,则是半冷半热,以午餐肉、自热食品为主。

    等着少校将最后一批奶茶、青茶、干果和零食送到军营,就向秦良玉告辞。

    马祥麟翻看着一袋用厚牛纸包装的干果,这里面的干果分别是核桃、葡萄干、开心果干、红薯干等等,这种烘干的干果,口感非常不错,对了每个人还拥有一包大约十几颗水果粮,十几颗的奶糖。

    马祥麟有些难以置信的道:“他们也……太奢侈了吧?”

    秦翼明叹了口气道:“当年我在河南的时候,有幸与全家军的袁宗第打过交道,他们的装备,让更让人嫉妒!”

    “嫉妒吗?”

    马祥麟有些不解的道:“他们的着甲率不高啊?”

    “少将军有所不知,全家军已经淘汰了铠甲!”

    秦翼明指着营外执勤的皇家陆军哨兵道:“他们手中的枪,可以打一千步远,所以,他们已经用不着穿铠甲了,因为,没有人可以冲到他们跟前!”

    马祥麟还想反驳。

    秦良玉缓缓睁开眼睛:“全家军装备之良,天下罕见。”

    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秦良玉决定北上的真正原因,要说川军的装备,也有一部分是全旭提供的,早在八年前,他就让人送了五千支马槊,两千套高碳钢铠甲,还有三千把破军刀,以一千五百张弩及上百万支弩箭,当然还有十二门一零五毫米的火炮,一千百支火枪。

    最最关键的是,崔成友还给石柱百姓送去了玉米、土豆、红薯的种子,若非红薯和土豆,石柱这些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些装备不仅一文钱未收,唯一的代价就是让秦良玉拿出一件随身之物,秦良玉当时以为,这是全旭想要她一个承诺。

    为了石柱子弟兵的安全,她当时就随手从耳朵上摘下一对金耳环,送给了前来送货的崔成友。

    事实上,在南明小朝廷成立以后,面对南明的来人,秦良玉就想起当初全旭对川军的支持。

    秦良玉与洪承畴不一样,洪承畴是畏惧了全家军的兵容之盛,装备之良,认为打起来他没有任何胜算,而秦良玉觉得投降,初衷与洪承畴并不一样。

    她曾路过大名府的全家庄镇,亲眼看到那里的繁荣,和百姓安康,家家户户有余粮,人人都有衣服穿,那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洞天福地。

    这些年,全旭一直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从辽南,再到整个辽东,整个关外,全旭所占领之地,百姓生活富足,没有官府横征暴敛,也没有士绅强取豪夺,他与任何野心家不同。

    全旭所过之处,就建立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她虽然守着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却不能改变四川的贫穷。

    但是,全旭可以做到这一点。

    秦良玉不惜亲自北京,目的就是希望全旭可以带给四川人一条出路。

    秦良玉甚至没有与全旭的人接触过,也没有谈判,更没有提出过自己和马家的出路问题,她需要的只有一点,可以让四川百姓有口饭吃,不在饥馑遍野。可以让四川百姓活得更好的一点。

    这一路上从四川来到北京,她亲眼看到,虽然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战火摧残,不过,全氏大明的官员和士兵,都在带着百姓重建家园。

    这场罕见的暴雪,没有击倒全旭和他的新朝廷,虽然也有一部分百姓被冻死,或病死,但是绝对大部分受灾的百姓,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一座座临时搭建的房屋,就像现在川军居住的营房一样的房屋,成了受灾百姓的临时居所,灾民安置点的百姓,人人面色红润,根本就不像是受灾的样子。

    她还亲眼看到受灾百姓的食堂,凭心而论,那些灾区的百姓,伙食远不如全旭招待川军兄弟们那样丰盛,主食要么面条,要么猪肉白菜炖粉条,尽管里面也有多,却不多。

    尽管如此,灾民百姓的饭量却不受控制,能吃五个馒头或十个馒头,都是随便,尽管很多人穿着旧衣服,破破烂烂,却可以防寒保暖。

    如果不考虑那些百姓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像是军队,还以为全旭一口气扩充了几百万军队呢。

    没错,这个时代想要一次性调拨大量的棉衣是不可能的,这些运往灾民的棉衣,既有百姓捐献的旧棉衣,也有军队捐献的旧棉衣,也有直接是从军需仓库里拉出来的崭新军装。

    不管全旭采取了什么办法,至少没有看到受灾百姓自生自灭。

    虽然说,面对灾民,崇祯也不是坐视不理,他也下旨赈灾,可问题是,崇祯和他的官员们,在赈灾方面的付出,完全不是一码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么两相比较下来,崇祯会丢掉江山,那就不奇怪了。

    通过这场救灾,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百姓,谁还认为全旭是乱臣?

    老百姓不在乎谁是皇帝,只要这个皇帝能让他们少交税,那就是好皇帝,如果这个皇帝在关键时刻,颁布一道赈灾诏书,已经算是明君了。

    事实上,在眼下百姓眼中,全旭的地位,可以说是千古未有的圣君。

    就在秦良玉浮想联翩的时候,她眼中的这个千古圣君,正在他的末日堡垒中,颠鸾倒凤。

    全旭的末日堡垒自从来到明末以后,基本上没有动过,四五年来不动,再好的车也会出现问题,特别是电池组,到了寿命的年限。

    全旭就把末日堡垒转移到后世,进行大修,大修之后,就被全旭带过来,可以玩一下。末日堡垒也只有冬天,寒冷把地面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时候,全旭这才可以浪一下。

    他与三娘躺在末日堡垒的大床上,用投影观看着法国大片,享受着立体环绕音响带来的刺激,一边实践操作着。

    三娘精疲力尽的望着全旭:“相公,你这是不是像戏文里昏君?”

    “什么叫像,你自信点,把像去掉!”

    全旭没有半点不好意思:“我就是昏君!”

 第七八四章和平解决四川问题

    第七八四章和平解决四川问题

    三娘满脸疑惑:“你才不是昏君?”

    “你说了不算,你的话,可没有任何说服力!”

    三娘不解的问道:“那你为什么想当昏君?”

    “因为当圣君太累了!”

    全旭撇撇嘴不屑的道:“因为圣君都虚伪!”

    号称千古圣君的皇帝很多,比如说某麻子。

    捧他臭脚的人很多,说他是千古圣君,即使唐太宗,秦始皇也不能与其相比,说他注意缓和阶级矛盾,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农业政策,重视农耕,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疏通漕运。

    同时还对三藩、明郑、噶尔丹等各地反清势力大规模用兵,对沙俄签订条约确保黑龙江流域和广大东北地区的控制,实现清朝的国土完整和统一。

    调节满族与汉、蒙、藏等族的关系,尊崇儒学,开博学鸿儒科笼络汉族士大夫;实行“多伦会盟”安抚蒙古各部,下令编修《理藩院则例》,确定巩固边疆的统治方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派兵入藏驱逐入侵西藏的准噶尔汗国。

    还开海设关,发展内外贸易,重用海外传教士,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此间,使中国社会出现“天下粗安,四海承平”相对稳定的局面。

    上面这些话来自知某大V的评论,事实上,这都是屁话,先不说四库全书,大兴文字狱,还有《尼布楚条约》,反正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借用一句话说,以己之矛攻其之盾。注意上面的那句话“缓和阶级矛盾”,开国之初,只要想缓和,哪怕是晋惠帝和晋怀帝,也可以缓和阶级矛盾,这只是妥协的一种办法,而不是治标治本。

    以隋唐为例,隋唐时期的政治矛盾是门阀与皇权之争,李世民采取硬刚,硬怼,包括李治的皇后王皇后,与武则天的上位,其实都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没有这场斗争,武则天也不能上位,当然,武则天采取的则是拉门阀下神坛,他利用寒门,培养北门学士,与门阀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缓和这种矛盾,不是解决,这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算得上是伟大吗?

    打输了割地赔款,这无可厚非,打赢了割地,恐怕是世界第一号吧?

    当然,这是历史评说,算不得真。老程也是一家之言,不被主流历史专家承认。

    全旭似乎有些感慨的道:“崇祯一直想当圣君,他连新衣服都不舍得穿,这个国家却弄成了这个样子,他其实也不想,可是现实却非常残酷。”

    要说当圣君,那就必须专权,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历亲为,比如说秦始皇,他一天要批阅一百二十斤的文牍,有网文推算过,大约是二十万字左右的内容,这可不是,可以一目十行,而是文言文,所包含的信息量何止千万?

    还有朱元璋,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这一点全旭做不来。

    哪怕他不用看,只是找人给他朗读,那也能让他的耳朵起茧子。

    就像大明的内阁制度,在朱元璋的本意中,内阁大臣就是他的几个秘书,负责筛选奏折,把天下奏折汇总,然后分类,再逞送给他。

    结果,成祖不想干活,就是一步一步提高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利。

    全旭现在学习的方式其实是跟后世的太祖学习的治理方式,当然了,太祖也是跟汉武帝学习的治国方式。

    比如说,中央文化革命委员会、中央打黑除恶领导小组,中央消防管理小组,中央大型企业审计小组,中央计划经济委员会,中央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这个机构和组织,其实是绕开了顽固的政府机构可以单独行事。

    也是我党的一惯作风,汉武帝当年也是如此,三公九卿之外,他可以让江充担任侍中,侍中这个官职起初就是一个伺候皇帝拉屎撒尿的官职,以宦官担任,在后面就衍生成了丞相的代名词。

    南北朝时期,谢安就曾担任中书侍中。

    别看现在的全旭,在政务院的权力全面放手,可是全旭一旦需要,随时可以捡起来,就像现在遇到灾害,挑选几名大臣,成立了大明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就可以调动全氏大明朝廷所有的力量。

    慢慢地,将来这样的组织会成立越来越多,而依靠成为首相,就可以凌驾皇权之上或者皇帝之上的事情,其实是不存在的。

    权力的本身就是执行力,有执行力才有权力,没有执行力,那就没有权力。

    全旭可以没有罢免首相的权力,但是,他却有可以随时找个人架空首相的权力,全旭不想当圣君,因为圣君就会按照文臣要求的那样,条条框框被拘束住,束缚住。

    而昏君可不会,昏事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心所欲。

    三娘不明白全旭的意思,不过她望着全旭道:“你想当昏君,我就陪你,你想当海盗,我就当海盗婆子!”

    在三娘心中,全旭就是她的天,她的一切,与朱微媞相比,三娘的心思性格更加纯粹,只要全旭想玩,三娘不在乎自己。

    比如说现在这样,也只有三娘可以陪着全旭一边看着法国大片,一边喝着酒。

    生活就是随性,就是简简单单。

    如果乘坐马车,就算连续换马,要从蓟县抵达京城,那也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当然,末日堡垒的速度快,在抵达玄武门之前,才仅仅需要三个多小时。

    而且末日堡垒比马车更加舒服,不知不觉,全旭也沉沉的睡去。

    全旭虽然不在京城,很多事情他都知道,特别是李康妃与朱微媞之间的谈话。

    全旭感觉自己当了皇帝,夫妻不再是夫妻,父子不再是父子,一切都变了味道。

    全旭有时候感觉非常不解。

    皇帝真有那么好当吗?

    崇祯的下场其实大家都清楚,英国的查理大帝也被送上了断头台,皇帝其实一直都是一个高风险的高危职业。

    有人戏称,漂亮国总统的意外死亡率甚至超过了诺曼底登陆。

    在蓟县的时候,全旭可以随便走到百姓之间,到处走走看着,对百姓嘘寒问暖,作作秀,可是来到京城,他就有起居录,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起来。

    全旭非常无奈。

    进入紫禁城,全旭沐浴之后,换上龙袍,正式接见秦良玉。

    秦良玉一身戎装,左边带着马祥麟,右边带着秦翼明,龙行虎步,迈入大殿。

    这是正式的接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