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也没有心思找全旭吵架,对于崇祯而言,只要全旭不杀他,他总有机会找回场子。
和崇祯十七年的崇祯不一样,那个时候,崇祯是尽了一切努力,结果,他心灰意冷,但是,现在这个时空,他面对温体仁和整体文官集团的背叛。
他愤怒大过于心死,他要报复,他要找回自己丢失的面子。
崇祯望着全旭道:“你将来会后悔的!”
“哼!”
“等着瞧吧!”
卢象升非常无语的看着全旭与崇祯吵架,事实上他插不上嘴,也不敢插嘴。
在这个时候,全旭望着曹化淳道:“你还有不少底牌吧??”
“没有,没有!”
“八艘海鲨级战舰!”
全旭望着曹化淳道:“你登上过我的海鲨战舰,上面拥有二十四门一百三十毫米舰炮,在南洋可以横着走!”
全旭送给崇祯的战舰,其实是旅顺造船厂用来练手的海鲨级,在海鲨一型战舰制造出来以来,同型海鲨级只有八艘,后续型号则变成了海鲨二型,这就相当于051型战舰再到052型的区别。
海鲨一型战舰,虽然号称主力战舰,事实上在战斗力方面,远不如海鲨二型,更别提海鲨三型了,现在生产的主力战舰,已经变成了海鲨四型,战斗力可以完全秒杀英国的海上君主级。
这种战舰放在全家军海军中,属于鸡肋般存在,全旭就想与曹化淳做一个交易,用他的情报人员,换取这八艘战舰。
“八艘也太少了!”
“再加十六艘飞鱼,别再给我提条件,再提什么都没有了!”
曹化淳笑眯眯的道:“可以,成交!”
接着,曹化淳递给全旭一个名单:“这是我所知道的华阳社高层的名单,再可以免费告诉你一个消息,据我所查到的消息,大名历任内阁阁臣,几乎都是华阳社的高层!”
“行了,你可以带着你们的人走了!”
卢象升朝着全旭拱拱手:“后会无期!”
凭心而论,卢象升也不想跟全旭为敌,打起来,他没有半点胜算。
就在卢象升带着愿意跟着他前往澳洲的人,莫约四五千人,加上那些跟着崇祯离开的宫娥和宦官,足足七八百人。
李康妃没有走,这是全旭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天启的皇后张嫣居然也没有离开,这让全旭非常奇怪。
全旭虽然奇怪却也没有问,反正,不愿意离开的朱氏前朝嫔妃,全旭也不会像其他王朝一样,把她们卖掉,或者送入青楼赚钱。
反正,李康妃成了她们这些人的头头。
崇祯离开之后,清军向景山全家军大营发起了试探性进攻,全家军将士自然不会惯着他们,满清骑兵挥舞马刀横冲直撞,四处攻击,自然也四处挨揍。
不管他们冲到哪里,都有黑洞洞的枪口在等着他们,一道道暗红色膛焰窜出,一名名满清骑兵身上爆起大团血雾,惨叫着从马背上滚落。
最可恶的是全家军还埋了不少地雷,满清骑兵接连踩上地雷,在一声声骇人的爆炸巨响中四分五裂。
他们尝试了好几次,始终没有办法冲进全家军在景山上的营垒,有铁丝网挡着呢,还有壕沟。
恐惧、郁闷和绝望让很多满清骑兵发了狂,跳下马去挥刀照着铁丝网和固定铁丝网的木桩猛砍。
砍铁丝网是自己找不自在,那柔韧的铁丝根本就不受力,挥刀猛砍的结果就是马刀被重重弹起,屁用都没有,而砍木桩还是有点效果的,只是没等他们砍上几刀,子弹手榴弹就招呼过来了……
铁丝网前尸骨如麻,死伤累累,满清骑兵一次次冲上来,一次次退潮般败退下去,全家军那看似简陋的营垒岿然不动。
三娘见满清骑兵又一次在遭到一点伤亡之后狼狈地退下去,好奇地问:“相公,他们在干嘛?有他们这样打仗的吗?他们以为我们在跟他们玩过家家吗?”
全旭淡淡的笑道:“很聪明的战术,寻找我军防线的薄弱位置,以小路多群不断发动进攻,消耗我军的体力和弹药,为决战作准备,都很精啊!”
全旭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二百多年后……同样是满清骑兵,他们面对的八国联军装备水平,其实还远不如现在的全家军,然而,那一仗,满清骑兵却败得彻底。
现在的满清骑兵承受伤亡的能力,远超二百多年以后。
三娘难以置信的道:“消耗我军的体力和弹药?他们的脑子有病吧?”
“他们只是不知道而已。”
全旭笑道:“我军每名士兵子弹袋里的子弹就有一百二十发子弹,背包里还有六十发,中军大营的弹药库里又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百二十发子弹,想消耗完我军的弹药?我倒要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么多人命够我们消耗的!”
至于消耗体力,全家军将士在进入军营之后,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每天就是早、中、晚各五公里,合计每天十五公里全副武装越野行军训练。
在新兵期结束以后,训练强度不是降低,而是在增大,虽然队列训练在正式军队中不是主要的训练任务,可是全副武装越野训练,却变成了早十公里,晚十公里,时而不时的拉练一百公里。
另外还有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方式,全军每个月有技术标兵比武,团级标兵可以奖励荣誉之外,还有十两银子,旅级则是五十两,师级标兵则是一百两银子。
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全军将士们的训练热情,更何况,全家军将士一直呆在阵地上开枪投弹,而敌军却要跑来跑去射箭冲锋,谁消耗的体力更大?
不光是战略,就连战术上的优势也倒向全家军了,全旭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理由输掉这场战役!
景山全家军的大营如同沸腾的火山口,不断喷发着灼热的钢铁和火焰,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生命。
清军惊涛骇浪般冲上来,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但每一次都好像是骇浪撞上了大坝,除了满地尸体之外,什么都得不到,这样的硬仗,别说清军士兵,就连那些以悍勇亡命闻名的索伦死兵都有点儿胆寒。
景山大营的进攻,让皇太极非常着急,他现在不想南下江南,只想尽可能的寻找到全家军的缺点。
在多铎的进攻下,他是非常熟悉全家军的战术,而是利用散除形,避免被全家军的重机枪大量杀伤。
特别是在进入黑夜之后,全家军的枪击效果差了很多,全旭不可能给全家军将士们都配上夜视仪。
清军终于找到了可以克制全家军的办法,这说起来也是一种意外,多铎的战马被击毙,他的亲卫看到多铎倒在地上,急忙扑向多铎。
多铎身边的亲卫士兵大都战死,而他爬在地上,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有了这次经验,他决定带着亲卫士兵爬着前进。
在深夜视线受限的情况下,多铎所部终于在景山炮兵阵地啃出了一个缺口。
由于铁丝网前死了太多清军士兵,鲜血把泥土都泡松软了,用铲子挖出,从铁丝网
终于,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多铎率领身披重甲的满洲勇士面目扭曲咆哮着冲过战壕,杀入炮兵阵地,见人就砍,见人就刺!
令他们大为意外的是,前沿阵地被攻破,那些炮兵居然不为所动,继续装弹、开炮,似乎根本就没有看到清军已经冲进来了,他们的冷静让清军瞠目结舌。
而战斗工兵们的凶悍也让他们开了眼界,只听到一声令下,没受伤的士兵拔出插在腰间的冲锋枪。
然后在各自的军官的带领下沉默地冲了上去,与清军短兵相接,冲锋枪的射速更快,而满州勇士的重厚铠甲,还不足以防御近距离的冲锋枪子弹。
随着冲锋枪子弹打光,这些全家军工兵抄起工兵锹和工兵镢加入战团,他们似乎每一个人都受过严格的白刃战训练,出手都是直接往要害招呼,势大力沉,装备也不错,工产铲可以轻松洞穿清军的铠甲,工兵锹沿着肩膀将一条条胳膊切下来,或者将脖子斩断,工兵镢更狠,连头盔一并凿穿。
双方搅在一起展开混战,双方的士兵都像投入开水中的雪团,大团大团的消失,又大团大团的投入,突破口处尸体层层叠叠,血流满地,十分恐怖。
多铎是一个狠人,他的额头被一名全家军士兵用工兵铲砍飞了头盔,他咬牙不退,继续进攻,多铎所部虽死伤惨重,反倒越发的凶悍,硬是在战斗工兵的防线上劈开一条血胡同,艰难地攻击着前进。
不过,在最关键的时刻,全家军的援军抵达,这是一支手持自动步枪的援军,用自动步枪把清军射了回去。
满身是血的多铎却非常兴奋,高呼:“皇上,奴才找到了全家军的弱点!”
第七四八章不给活路
第七四八章不给活路
凭心而论,多铎在景山进攻的这场战斗算不上胜利。
如果说,战死两千多人,负伤三千余人,取得的代价是毁掉了全家军的六门轻型火炮,打死打伤二百五十余人算是一场胜利的话,那么什么叫失败呢?
但是,多铎显然不会这么汇报自己的战绩,在多铎向皇太极的汇报中,他取得了歼灭全家军超过一千五百零四人,并且缴获了一百多支火枪。
皇太极其实并不是好糊弄的人,他看着多铎缴获的火枪,其实是天雄军以及京营装备的后装线膛火枪,并不是全家军装备的那种金属弹壳的步枪。
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满清军队需要一场胜利,需要一种可以克制全家军的胜利。
皇太极并没有点破多铎的谎言,甚至给他做了背书,全军通报多铎的胜利,而且是修改了字面上的数据,这场战斗,被宣扬成了全家军极大的溃败,全家军的炮兵损失惨重,甚至元气大伤。
多铎其实在皇太极面前说慌,他也紧张得不行,额头上布满了汗水,不过看着皇太极并没有追究他的谎报军情,反而大大地松了口气。
皇太极当既晋升多铎从和硕贝勒为豫亲王,并且让多铎前往各军宣传如果克制全家军的战术。
不可否认,多铎是一个在战斗中成长极为迅速的将领,他从大青山接触到全家军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配合的火力打击战术,在怀来、景山,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找到了可以让部队减少伤亡的办法。
多铎在战斗中发现,在向全家军的阵地进攻过程中,骑兵伤亡其实远比步兵要大,密集队形的步兵,远比散兵队形伤亡更大,站直身体的散兵步兵队形伤亡也远超过爬在地上匍匐前进步兵更大。
任何人都是在战斗中成长,满清军队其实也是一样,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全家军的战术,针对密集队形杀伤效率极高,只是没有人采取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现在多铎站出来总结,他们摸索出了一条类似于后世的散兵攻击战术,甚至也发明了一种装备。这种装备原型是朝鲜的乌龟船。
乌龟船是朝鲜左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将军带领士兵和工匠制造的。龟船长35米,宽为118米,高为52米。船左右各有10个橹,桅杆可以竖起或倒下。
龟船上有70多个空洞,可以放枪、炮或射箭,船舱有房舱、仓库等26个船舱,铁甲上有很密的刀子和锥子形铁签子。船头是乌龟状,从嘴上喷吐出像雾气一样,烧硫黄和焰硝等毒气使敌人慌作一团。
乌龟船结构轻巧、简易而坚固,船速快,火力大,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军舰。龟船在壬辰卫国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可以说是无敌的战舰。
多铎虽然没有参加过当时朝鲜战争,不过他们清国缴获了不少这种乌龟船,也听当时的俘虏说过,倭国的战舰上的舰炮,通过会从乌龟船的船头飞过去,而不会击中这种战船。
现在多铎需要一种装备,可以抵挡全家军的子弹和炮弹,而盾牌在重机枪子弹面前,简直和纸糊的一样,有或没有,几乎没有区别。
当然,盾牌可以无限加厚,可问题是太厚重的盾牌,普通士兵根本就举不动,他们就采取制作棉甲的方式,明军装备的棉甲,对于火器的防御有一定的效果,反而比钢铁铠甲更有效果,这种棉甲就是先把棉花缝制在布帛里,入水浸透。
取出铺地,用脚踏实,以不膨胀为度,晒干。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这种棉甲虽然对于弓箭和刀枪的防御力不是很高,可是对于火枪的防御效果却不错的。
在拥有京城庞大人力和工匠的优势下,满清获得了他们想要的装备,这种装备以十三层夯实的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