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在大青山下,他曾经看到过全家军的重机枪阵地,区区三四十个重机枪阵地,就在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内,把巴尔图麾下八千余蒙古骑兵射杀一空,连囫囵尸体都没有留下几具。
现在李彦庆麾下只有八百余人,重机枪只有八挺,加上轻机枪,组成了一个半圆形的机枪阵地,机枪阵地之后,才是八百余名准备进攻的骑兵。
“给爷撤退!”
多铎的此言一出,几个甲喇的精兵强将没有见过全家军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威力,他们都炸了,纷纷怒吼:“撤什么撤!我们女真健儿,岂能在明狗面前退缩!不干!要撤也要冲上去杀光这帮明狗再撤!”
“区区八九百人,爷们一人一口涂抹也能淹死他们!”
多铎厉声喝道:“敢言战者,斩!”
说完翻身上马,他只觉得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发出一声狂吼,抡起狼牙棒重重一棒重在一块大石上,将那块大石砸得四分五裂,然后跳上马背,叫:“撤!”
一万六千名清军咬得牙关出血,恨恨的瞪着李彦庆所部方向,勒转马头朝怀来的方向撤去。
他们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认输,可是军令如山,只能先行撤退,再作打算!
他们想撤退,可惜,李彦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
八挺重机枪开始喷出八道火舌,将靠近全家军阵前,准备耀武扬威的清军骑兵射成了碎肉。
在这个时候,这些清军骑兵心中的不甘,马上一扫而空,他们赶紧快马加鞭,狼狈撤退。
同时,八百多骑采取刚刚追击卓布泰所部的样子,用步枪尾随射击,此时,如果从天空俯瞰,一定可以发现一幕惊人的奇观。
八百多名全家军骑兵,追击着多铎所部一万六七千骑兵。而且这一万六七千名清军骑兵连头都不敢回。
最最离谱的是,一枚十二点七毫米的重机枪子弹,穿越了两千多米的距离,在多铎的屁股上开了一个洞。
第七二零章陕西易帜
第七二零章陕西易帜
全旭喜欢淘旧货,商国军队装备的武器,采取统一制式,比如说商军装备的重机枪,其实统一都是五四式高射机枪。
五四式高射机枪是十二点七毫米口径,是苏联时代的德什卡机枪,这种机枪性能优秀,在二战中广泛被苏军使用,直到现在在某些战场上仍不时可见这款宝刀不老的重机枪。
我国于1953年引进,1954年进行仿制,当然,作为山寨大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传统特色,原产于苏联的这种德什卡重机枪采取五十发弹鼓,重机枪加上轮式支架,全重重达一百二十七公斤。
即使老毛子的士兵素质强悍,那也需要五个人进行分解,这样以来,每个机枪组成员也要负责三十公斤以上,比迫击炮班的士兵更累。
这种武器在国产的基础上,首先容弹量增加到了七十发子弹弹鼓或一百子弹链,去掉了德仕卡机枪的轮式枪架,改用三脚架,减重到53千克,去掉德士卡重机枪的两用式表尺,改用望远镜测距,在德士卡重机枪的高射瞄准镜基础上增加了副尺,使得瞄准范围是原来的两倍,后来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被称为机枪中的豪杰。
这种重机枪有效射程在平射一千六百米,极远射程在两千五百米左右,当然杀伤力锐减。
多铎是非常幸运的,如果在一千六百米的距离上,子弹不击中他还好,一旦击中,那就是穿体而过,毫无迟滞。他在两千米的距离上,子弹的冲击力已经衰减到极弱了,而且子弹又被马鞍上的皮革挡了一下。
子弹并没有对他造成贯穿伤,而是造成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创伤,血流如注,痛得多铎哇哇大叫起来。
清军士兵急忙上前查看多铎的伤势,多铎的屁股冒血,感觉非常没有面子,他想组织一场反击。
然而问题是,李彦庆跟在全旭身边,被全旭的熏陶下,对于重机枪和轻机枪的使用,已经深得真传。他没有让骑兵压迫,始终保持着五百步左右的距离,一旦看到清军想要反扑,那么就下令轻机枪手快速下马,组成简单的轻机枪防御阵地,掩护重机枪手构建重机枪阵地。
训练有素的近卫军骑兵旅的重机枪手们,从行军状态转成防御状态,只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刚刚想要反击,结果被打得一个灰头土脸。
不得多铎承认或者不承认,这一枪,他算是白挨了。
他刚刚准备撤退,全家军士兵顿时高呼:“建奴休走,有种跟爷爷大战三百汇合!”
亲卫骑兵旅的大嗓门一起呐喊,那吼声跟打雷似的,方圆数里都听得到,可是多铎不敢应声,扭头就跑。
可是现在他坐成不战马了,这一发子弹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却让他无法骑马,好在他麾下的包衣奴才想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他们用一张网,这是专门用来俘虏那些悍将的法宝。
几名清军骑兵扯着大网,让多铎趴在网上,就这样,清军只是加快了撤退的速度。
全旭的运气一向极佳,有时候明明已经陷入必死之局中了,他还是能够凭着一点不可思议的好运扭转局势,就这次的张北之战无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十数万大明北伐军,面对着心气正高的清军,怎么看都是必败之局,然而,在关键时刻,他愣是打赢了,让八千骑兵,三天两夜不眠不休,驰援上千里,让在绝不可能的情况下再次让几万清军在全家军战旗面前仓皇后撤。
就像现在,多铎绝对算是满清中的一个狠人,可是他再怎么狠,带着正白旗的精锐狼狈而逃。
这就是皇太极的帝王心术了,他有些忌惮多尔衮,就让多铎率领正白旗,而给他让一个右翼旗统领的身份,如果是多尔衮在这里,他绝对不会逃,就算是拼尽全力,也要试探出重机枪的弱点,要不然,满清骑兵在全家军的重机枪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可是多铎不敢,这可是多尔衮的人马,他要是折损过重,他害怕没有办法向多尔衮交待。
就在李彦庆追击着多铎所部的时候,陕西发现了巨大的变化。
孙传庭的运气一直不怎么样,原本可以凭着歼灭高迎祥主力、俘虏高迎祥的大功而出人头地,可是由于全旭捣局,高迎祥便在被卢象升给斩杀了,他丧失了扬名天下、闻达于君前的绝好机会。
随后卢象升苦心经营九边地区,总理山西、陕西、北直隶军政事务,孙传庭终于凭着自身才华脱颖而出,破格提拔为陕西巡抚。
他真正露脸的时候是全旭在山东河南的严打,全旭在山东河南杀得人头滚滚,一时间,各级官员人人自危,他立即跳起来响应全旭的号召在陕西丈量田亩,严打偷税漏税,兴修道路、水利,剿灭草寇,招抚流民,成绩斐然。
全旭当时与崇祯皇帝在吹牛扯皮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孙传庭的名字,随口就向崇祯说孙传庭是一个不弱于卢象升的能臣。
崇祯把洪承畴调往湖广调任总督,孙传庭则升为三边总督,然而就在他心气越来越高,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倒霉的事情又来了,朝中保守势力疯狂反扑,几个支持革新的巡抚纷纷被撸下马,他也不例外,从陕西巡抚变成了西安知府,而且还是被下面架空的那种,不难想象当时孙知府心里有多少头草泥马在咆哮。
随着全旭的改革越来越激进,朝中的保守派大臣设局引清军入关,边军在朝臣收买或者施压之下纷纷让开防线,任由敌军横冲直撞,将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起色的山西和北直隶给搅得天翻地覆。
看到大好局面就这样被葬送了,孙传庭杀人的心都有了!
可惜,他没有机会,随着河套地区的罗世明公开宣布,河套公平国接收全旭的改编,河套公平军改编为全家军第六师……
所谓的改编其实是不存在的,孙传庭明白罗世明只是在演戏,他是门清,不过,在决定响应全旭的时候,孙传庭就不再想与那群蛀虫为伍了,于是,他与公平军的崔成友联系。
崔成友对于孙传庭的橄榄枝自然是双手赞成,在崔成友秘密抵达西安,与崔成友同行的是全家军第六师独力团一千余人。
孙传庭在接到崔成友的支持,带着几十个亲兵悍然发难,一举将那帮祸害拿下,扔进了大牢,夺取了西安城的军政大权。他当陕西巡抚那几年赢得了很高的威望,登高一呼,自然是从者如云,西安军民群起响应。
一万六千余秦军易帜,加上孙传庭临时招募的民壮,秦军迅速扩大到两万余人马,他自称商国陕西议事府,号召士绅、豪强加入到商国之中。
要知道河套议事府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陕西和宁夏、当然还有山西一部,其实商国的体系那一套,对于普通士绅并不算友好,但是对于大量豪强和庶族地主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在大明的制度中,文臣撑握着军政大权,士绅掌握着地方话语权,至于庶族地主和商贾都是被欺压的对象,随着越来越多的地主和地方豪强加入,秦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陕西各府纷纷易帜,没有办法,李自成在陕西闹了几年,光知府级别的官员杀了好几轮,根本就没有办法保护好地方,而且这官当得实在太危险。
关键是京城之中的文臣集团引清军入关,摆明了争夺天下,而全旭也开始争夺天下,他们没有赶上跟皇太极混从龙之功的投机者,只好跟着全旭混了。
你看看人家孙传庭,跟着全旭严查偷税漏税,结果混上了陕西巡抚,虽然被清算,降职为西安府的知府,结果现在又成了议事府的议长。
随着时间的推行,全旭体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现在商国那么大的地盘,只有黄龙府、会宁府、辽阳府、北镇府、黑水府、安东府、台湾府、琼州府、吕宋府、南阳府,河套议事府以及现在的陕西议事府。
可以说,议事府的议长,那就是巡抚级别的高官。
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
大明的巡抚上马管军,下马牧民,可以说是封疆大吏,然而,议事府的议长可没有军权。
可不管怎么说,投机者开始涌向全旭的阵营,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陕西各府,开始悬挂着黑色的旗帜。
同时,改革也在持续的进行中。
率先废除地方州、县政府,成立地方议事府,而且地方则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为一镇。
陕西议事府开始宣布商国税法,编户造册,颁发商国百姓身份证,每一镇设立一座小学,每一县设立一座中学,作为陕西府的府治所在地,长安大学也在筹备之中。
崔成友有些不解:“孙大人,为何陕西一省之地,皆赞同我主之法?”
“无他,利益使然!”
第七二一章帝国黄昏
第七二一章帝国黄昏
崔成友百思不得其解,大明对于商人只征收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税,可商国对于商人的征税却非常高,接近百分之十五。
孙传庭笑道:“吾王废除田亩之税,以易税收取,眼下陕西百姓能有一口粮食果腹就不错了,他们不会卖一粒粮食,也就是说,陕西一省,吾王只怕一两银子的税也收不上来!”
中国的老百姓不关系政治,他们不在意谁当皇帝,反正在他们眼中,无论是谁做皇帝,也轮不到他们。
他们只知道,大明的皇帝不仅仅向他们征收正常的夏秋两税,还有沉重的徭役,沉重的杂税,当然也包括了辽饷的摊派。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与全旭相比,崇祯这个皇帝却要差得多了。
全旭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
百姓种地,不收税。
百姓遇到灾荒年月,可以提供贷款,而且只收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这样的利息,可以说千年以来,根本就没有这么低的利息。
他还建学校,让百姓的孩子免费入学,只要孩子将来学成归来,可以当军人,可以当官员,也可以做工,即使是做工,收入那也比地主收入还要高。
崔成友其实是当局者迷,辽东的移民可以说河南居多,其次就是陕西,再次才能数到山西和山东,那些在辽东混得风声水起的百姓,时常向旧时的乡亲显摆,自己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有多少家产等等……
这些消息传递的速度虽然慢,但是,整个陕西对于全旭治下的辽东,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他们这些百姓,可以清楚的判断出什么是城管,什么是居委会,什么是内卫,什么是议员,什么是代表。
用老百姓的话说,作为代表,那就是大明士绅的专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