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旭明白了崇祯的担忧,反而轻松的笑道:“山高月小,水落方可石出,若是陛下一直坐镇京城,那些魑魅魍魉岂敢露出爪牙?”
全旭也有意钓鱼执法一次,只要崇祯下旨,他不介意大开杀戒,趁机可以赚一笔钱,这些当官的王八蛋,有一个算一个,十有八九都是大富豪,人人身家千百万两银子以上。
“可是,只怕是下场难以收拾!”
崇祯担心的道:“若是他们动作够快,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敢,臣可为派出军队为陛下拱卫左右!”
全旭道:“陛下,要想象天雄军、辽东新军对陛下的忠诚,一旦京城有变,天雄军自西向西,辽东新军兵分两路,一路自东向西,过辽河,直扑山海关,一路可由海军抵京津!”
事情就这么在这座饭桌上敲定了。
崇祯准备在秋收以后,巡视辽东。
“臣准备南下归德府,太子也要一起去吗?还是直接回辽东?”
朱慈烺不假思索的道:“本宫想跟着师傅!”
崇祯苦笑道:“全爱卿你要把他带回南阳,朕没意见,可你也得抽点时间出来教他点东西才行啊!朕把慈烺送到全卿身边,可不是让他跟你一起玩玩闹闹的!”
“他这个年纪就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闹闹,开开心心的过,整天逼着他读四书五经,就不把他读傻?”
全旭指着太子道:“他才六周岁,还是一个孩子!”
“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么,不读四书五经读什么?”
“太祖、成祖没读过四书五经,照样开创了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依我说,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圣人之道,而是要了解民情,有自己的主见,勇于任事。如果连一石米要多少钱都不知道,那肯定会被群臣欺负得体无完肤的,这些东西在宫里都学不到,在书本里更学不到,得到外面去才行!”
崇祯又被全旭说服了。
崇祯八年四月下旬,全旭带着他的火箭军开始向归德府实施人工降雨,不过抵达归德府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
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枯萎,就算再降雨,减产已经定局,在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那就是重新种植,可惜,百姓都是穷鬼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有种子。
这种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困难之极,可是对付全旭来说,连麻烦都算不上。
随着电波带着全旭的命令抵达,辽东那些商人仿佛想是鲨鱼见到了血腥……
天灾人祸,是地主以往可以敛财的绝佳时机,对于辽东商人而言,当然也算是商机,与地主相比,辽东商人简直就是圣人了。
凡事就怕同行衬托。
辽东商人在归德府、河南府、大名府各地进行疯狂圈地,而且不是一个乡一个村的圈,是整州整县的圈:
家里没余粮了,愁得很是吧?
不要紧,我们来签个合同吧,这一季,你们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种子你们操心,我们出,所得的粮食,留下一部份自己吃,剩下的卖给我好不好?
保证价钱公道!来来来,签了这份合同,这几百斤土豆面粉就是订金了,签了它你们就顿顿有土豆面条,顿顿有大饼吃啦,快签吧!
辽东的土豆面粉自然不是新鲜的,有的都是陈了两三年,快要过保质期了,很难找到买家,这不,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
把这些即将过期的玩意儿拿出来,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商人的节操颇为怀疑,但是一看到这一袋袋的面粉,二话不说,马上摁指印,先把这几百斤面粉吃到嘴里再说,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啊,送到家里了,还能让它跑掉不成!
全记银行也趁机放贷,关键是这不是放出的白花花的银子,而是辽东全记银行生产的纸币。
这笔钱是委托多布拉圣多美这个不出名的小岛国央行印刷的,这是非洲几内亚湾岛国,面积仅为一千零一平方公里,甚至不如中国的一个县,大部县境也多达一两千平方公里呢,比如老程的老家县城,两千零七十六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多布拉圣多美。
多布拉圣多美的货币单位是多布拉,一人民币可以换三千四多多布拉,该国没有硬币,因为货币贬值,太过亏本。
全旭让贸易公司与该国央行达成一笔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印刷合同,用该国的币纸和变色油墨,印刷了一百吨货币,这种纸币,单位为两,分别是1、5、10、20、50、100和500两。
这种货币是练功卷的名义印刷制造的,与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都不同,现在利用这次圈地运动,正式推行这种货币。
在这个时空,任何人想要仿制是可能的,不像防伪水印和变色油墨,就连纸,大明各地可没有能力仿造出来。
百姓其实无所谓,这是专用贷款,只能专用,别说给他们纸币,就算开个条子,让他们拿着去购买物资,他们也愿意。
就这样,全记的纸币发行相当顺利。
对于全旭的纸币,商人非常喜欢,实在是太方便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万两银子,就是三百七十公斤,需要一辆马车才能拉得动。当然,如果拿纸币,特别是面额最大的五百两,仅仅二十张,总重只有二十克,不过半两银子的重量,就算是面值最小的一两,那也不过是八公斤左右,一个人随便背着走。
那些依附在全旭旗下的辽东商人纷纷嗅到了危机背后所隐藏的巨大机遇,纷纷出动,用较低的代价大量买地皮建工厂,然后招工,这种大灾之年,劳动力的成本实在太低了,随便给几个钱都有大把人抢着干。
其实说到底,这些商人还是在趁火打劫,用低得可笑的价钱去吸纳劳动力,购买房产、土地等不动产,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但是被打劫的老百姓却是感激不尽,就因为有这么一伙趁火打劫的家伙,他们至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这帮家伙不是趁火打劫,分明就是搅局!
在危机中看到商机的并不止以全旭代表的那一票人,大家都看得到。
大灾之年,粮价暴涨,一石渗了两成砂子的糙米不卖个八九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家打招呼,为了买粮食填饱肚子,稍稍有点不动产的老百姓都只能选择到地下钱庄去借高利贷,甚至卖儿卖女;
如果灾害再严重一点,大量百姓被饿死,这些穷鬼的田地也就成了无主之地,随便给衙门几个钱,这些东西就到手了……这是何等暴利!
说白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惨绝人寰的天灾是一场盛宴,几百年来,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
。
第六四三章抄了福王府
第六四三章抄了福王府
士绅不是世族,这是自北宋以来形成以家族为个体的利益集团,他们爬在宋朝的身上,吸干了大宋的血液,随后,也将大明王朝吸得奄奄一息。
在这个时候,本来这是属于他们的饕餮盛宴,偏偏这场盛宴里,冒出了很多搅局者,他们低价为老百姓提供粮食,为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为老百姓提供低息(相对而言)贷款,一脚将他们到嘴的鸭子给踢飞了!
众多士绅表示很生气,他们控制的粮商、地下钱庄老板、人贩子表示他们很生气,后果非常严重。
或是哄抬物价,或是放高利贷,或是拐卖人口,或是逼良为娼,或是兼并土地。
全旭知道这个情况以后,非常生气,立即在《辽东工商时报》上面刊登署名文章《众志成城共抗旱灾》,在文章中,全旭一边告诫哄抬物价、拐卖人口,放高利贷、逼良为娼等违法行为。
并且制定标准,年利息超过百分之二十,既为高利贷,超过市价百分之五十,既为哄抬物价。
同时,全旭号召工业党以身作则,加大巡查和管理力度,进行专项整治违法乱纪等活动。
工业党的反应自然是非常迅速,在短短几天之后,成立了以辽东政务院院长沈明泽为组长,副院长朱寻为副组长,顾炎武为秘书长,黄宗羲为执行长,政务院议员共计一百五十三人的巡视组,迅速展开工作。
巡视组共分为五百八十一个调查小组,在河南、北直隶、陕西、山西灾情严峻的四省设立了两千九百五十四个受理点。
这些议员代表采取民间暗访,正面调查等方式,在短短一个月间,走访问百姓累计达三十八万九千余人,调查士绅、商号共计两万三千五百余家,查出高利贷三千零五十二家,其中利息最高高达百分之九百,即使最低者也高达百分之三十五。
这也就意味着,辽东工商时报全旭报导,根本就没有人重视,也没有受理,当然,并不全是,也是其中十九家与全旭同进共退,采取了百分之二十利息。同时也有十二家利息为百分之十九。
至于物价方面,调查出一万三千零四十四家哄抬物价,拐卖人口共计一万八千零三十三起,涉及被拐卖的人口七十七万四千余人。
朱寻将这些调查报告交给全旭的时候,非常隐晦的告诉全旭:“法不责众,意思意思就行了!”
事实上,这些敢发国难财的士绅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人这么多,你杀得过来么?再说了,我们可是有靠山的,敢动我们?当心我们让那些读书人咬死你!
他们乐观的判断,全旭最多也就是做做样子,杀掉几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就偃旗息鼓了,只要他还想继续混下去,就得按着这套沿袭了几百年的规矩来!
然而,压根不打算按规矩来。
在锦衣卫的帮助下,那些发国难财的家伙一个接一个被揪出来,先把他们所有做过的丑事登上报纸,把名声搞臭,然后上报朝廷。
再把人押到刑场枪毙,完了还大张旗鼓跑到人家家里要子弹钱,然后,抄家。
这事由锦衣卫北镇抚刘侨,也就是全旭的老熟人负责配合,后来曹化淳也卷了进来,抄家所得,一共分为五块。假如抄家得到十两银子,二两银子送给崇祯充实内库,二两银子被全旭笑纳了,同时,锦衣卫拿一两,曹化淳也拿一两,剩下二两用来赈济灾民。
为什么要给锦衣卫和厂卫,主要是不给他们好处,他们怎么会卖力干活,调查组调查的只是一部分,主要归德府、彰德府、开封府、洛阳府等地。
这样以来,也算是皆大欢喜。
“砰砰砰!”
只要集中了够一千人,然后就召开公审大会,从山东河南,被全旭杀得人头滚滚,管你是富甲一方的巨贾还是朝中有多少子弟为官的豪强,总之敢发国难财的,通通给我去死!
在他派兵把嵩山少林寺给端了,一口气用子弹将两百多号放高利贷、强抢民田的秃驴那光秃秃的脑袋打得开了瓢之后,那些发国难财的家伙才愕然发现,这家伙纯粹就是个天煞星。
他处理问题的手法就是杀杀杀,根本就不去考虑任何后果,似乎除了杀人之外他就什么都不会了似的!
由于全旭带着五六千亲军,三个锦衣卫的千户所,三千名锦衣卫,为了防止这些士绅反扑,全旭从全家庄镇把第六师的两个旅带上。
这样以来,全旭身边跟着的军队就多达三万余人马,有本事过来咬我啊!
全旭除了会杀人,还会收税。
他向崇祯皇帝上书:“眼下河南、山东大灾,财政入不敷出,各地缙绅拖欠税收甚巨,臣不才,愿意替朝廷分忧,为户部追缴多年积欠。”
这本来不是一个得罪人的活,没有人愿意干。
但是全旭不怕啊,当初发表科普文章,那些士绅可是恶心到全旭了,大不了相互伤害,谁怕谁?
崇祯看到这一诏奏折,急忙以最快的速度批复:“大善!”
刚刚恢复了户部尚书毕自严硬着头皮给出了一千八百万两银子的税金拖欠,拿到这个拖欠账薄。
全旭直接在报纸上刊登公开文章:“眼下河南、山东大灾,财政入不敷出,各地缙绅务必将往年拖欠的税通通交上来,不交老子亲自带人到你家去收!”
他们可是非常清楚,全旭只要是上门,肯定没好事。
谁也不敢赌全旭的底线,把人枪毙了,居然还向家属要子弹钱?这简直就是没下线了,而且一颗子弹还收十两银子。不交还不行。
这下子那些缙绅商人全都炸了,这年头除了平民百姓,有哪个不逃税的?依法纳税不仅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还会让人笑掉大牙!反正就算他们不交税朝廷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如果朝廷想动他们,自有一大帮读书人替他们说话,指责皇帝与民争利,万万不可。
在那些没节操的家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