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书:武威侯降雨处,六个大字。

    下面还镌刻着几行小字,崇祯八年,顺天府良乡县百日无雨,草木皆枯,民争采草根树皮为食,树皮殆尽,万民坐饥等死。时值四月十三日,武威侯自辽东渡而至良乡,于坡里设营,实行祭天乞雨,申时三刻,万炮齐发,雨初降,万民齐呼:天佑大明……

    “阿嚏,阿嚏,阿嚏……”

    这场大雨,让全旭享受到了风寒之苦,无数百姓跪在雨中,向他致谢,全旭当事人,难道不应该出来吗?

    他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可能打着伞?

    为此,他只好冒雨把百姓劝走,同时又命令全家军将士煮好姜茶,给百姓们驱寒,可惜,他的身体素质远远不如这些挨饿受冻的百姓,随着这场秀做好,他真正病倒了。

    这倒是让三娘吓了一跳,这不,喷嚏一直没有停过呢!

    这下可不得了,三娘去熬姜茶,熬好姜茶,抱来好几床棉被往他身上盖,袁宗第急吼吼的让人去请大夫。

    整个坡里乱作一团。

    全旭只觉得好笑:“我说你们能不能别大惊小怪啊,我只是感冒而已,小毛病,睡一觉就好了!”

    三娘却继续往他身上盖棉被,被窝里的温度跟火炉有一拼了:“你说得轻巧!你不知道很多大病都是由这些小病引起的吗?老老实实的躺着,焐出汗来就好了!”

    全旭在抱怨:“不要再往我身上盖棉被了,再盖下去我不病死也得给闷死了!”

    王承恩来到的时候,全旭身上已经加了七床被子,与大明百姓的被褥不一样,全家军的行军被,那也是八斤棉花,七八就是五十六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问题是,三娘还感觉不放心,她用商量的语气说:“我觉得应该再盖一张,你说呢?”

    全旭有些无语:“你压死我算了!”

    苏音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进来,放进床边,三娘接过来姜茶,抱着全旭的头道:“来,喝了病就好了!”

    全旭脑袋里马上浮现熟悉的一幕。

    “赶紧把姜汤喝了!”

    全旭喝了一口,眼睛鼻子嘴巴挤成一团:“辣,好辣!这是姜茶吗?明明就是姜汁好吧?”

    “姜可以驱寒去邪,多吃点对身体有好处啊,赶紧一口喝完!”

    “我才不要喝这么辣的东西!”

    “你喝不喝!?”

    全旭一哆嗦,可怜巴巴的问道:“一定要喝吗?”

    三娘板着脸道:“一定要喝!”

    看样子是逃不掉了,全旭苦着脸一饮而尽,这碗名为姜茶实为姜汁的玩意儿下肚,整个肚子都着火了,浑身都在冒汗。

    王承恩原本想请全旭回京面圣,可问题是,现在他这副模样,那也没有办法去啊。

    为此,王承恩连这话都没有说,直接返回京城,向皇帝禀告此事。

    崇祯当时与坤兴公主、太子、周皇后一家人正准备吃晚饭,听到全旭病了,崇祯大惊失色:“武威侯现在怎么样?”

    “奴婢不知,好像挺严重,当时盖了七床被子!”

    “风寒!”

    崇祯的脸色变成极为难看,放在后世伤风感冒就是小病一场,即使不吃,身体素质好的人也可以硬扛过去。

    老程的身体素质原本不错,即使偶尔遇到感冒,也不喜欢吃药,最多泡个热水澡就好,现在偏偏不行了。

    “来人,传太医!”

    崇祯一口气将宫里正在当值的三十多名太医,一口气全派出了出去,对于风寒这个问题,他比任何人都重视。

    八年前的时候,当年他才十五岁,有一天朱由校得了风寒,然后叫他叫床前交待后世,随即当夜去世。

    难道说,这是老天对他的安排?

    全旭虽然不会做什么漂亮的文章,可能治军,能打仗,能治理地方,绝对的国之栋梁,他要是有了什么意外,对于文臣来说,肯定会弹冠相庆。

    可对于崇祯来说,那绝对是巨大的损失。

    “来人摆驾良乡县!”

    崇祯皇帝坐不住了,他生怕全旭出了问题,不仅带着宫里的太医,连皇后、太子、坤兴公主,以用皇宫内廷侍卫、锦衣卫浩浩荡荡五六千人冒雨出京。

    皇帝出行,动静可不小。

    大臣们想阻拦,可问题是,崇祯压根就不听。

    大臣们又拿出从前逼宫的那一套,跪在路前。

    崇祯急了,亲手夺过马鞭,朝着骏臀部就是一鞭子,骏马吃痛,扬蹄前进。

    。

 第六四零章王八之气王霸之气

    第六四零章王八之气王霸之气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众大臣不再犯拧,他们也害怕死,事实上,他们比普通百姓更害怕死。

    普通百姓过得极度贫穷,很多百姓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在绝望的时候,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

    然而,这些大臣不是,他们有良田万倾,有广厦万间,妻妾如云,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普通百姓永远无法想象的享受。

    他们为什么要死?

    至于崇祯要出城,那就让他出吧。

    众臣让开道路,崇祯的大驾玉辂,开始缓缓前行。

    直到崇祯皇帝的车队的随从离开之后,众臣围住温体仁:“长卿公,陛下是因此移驾出宫?”

    温仁体此时也是方寸大乱,作为崇祯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任首辅,他自崇祯三年开始入阁,一直到历史上的崇祯十年。

    他能坐稳内阁首辅的位置,凭心而论,而真不是像其他内阁大臣一样,依靠的是什么朋党和东林党,他不是东林党人,依靠的其实是崇祯皇帝的信任。

    他从来不反对崇祯的意见,不像其他大臣与崇祯顶着来,而是顺势,就像广宁大捷的时候,崇祯要去天津迎接全旭和卢象升。

    要是放在其他大臣身上,死也不让崇祯出京城,偏偏温体仁就同意了,当然,最开始的时候,温体仁也不仇视全旭。

    在他眼中,全旭就一个武夫,卢象升是进士出身,又是东林党人,如果干出成绩,肯定入阁,抢他的内阁首辅的位置。

    如果不是因为全旭发表那篇科普文章,他甚至不会与全旭为敌,因为他知道崇祯心中,全旭的位置,比卢象升更重。

    坤兴公主的脸,全旭敢捏。

    太子殿下的头,全旭敢拍,而且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崇祯对全旭的无条件信任。

    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史书是修的?那是清朝,凡事反着看,温体仁虽然是最适合崇祯朝的内阁首辅。

    很多都写大明如何如何改革,其实,大明的制度和官僚整个腐败,越改革,越糟糕,因为,这个时候大明已经没有执行力了。

    温体仁的内阁,整个而言,在比烂的年代,还算中规中矩,算不上好,谈不上最坏。

    温体仁此时最头疼的问题是,崇祯要出宫,不仅没有带着他,甚至没有告诉他所去何处。这让他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意识。

    时间不长,一名官员来到他的耳边轻声低语起来。

    全旭生病了,好像非常严重。

    这让温体仁心中一松。

    不过,转念一想,他就有些失望,要知道全旭是武夫,作为武夫,身体肯定是极好的,就算生了病,那他也没有多大的事儿。

    当崇祯的车驾抵达良乡县的时候,已经快到晚上子时,全旭已经进入了刚刚准备睡觉,三十多名太医一起上阵。

    众太医一通望闻切问之后,转身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侯爷只是有少许着凉而已,喝两碗姜汤驱驱寒,再睡一觉就好了。”

    “谢天谢地……”崇祯望着全旭道:“全卿感觉怎么样了?”

    全旭也不知道崇祯怎么会这么紧张:“臣感觉,现在强壮得可以打死一头老虎!”

    “别说疯话,赶紧把这碗姜汤了!”

    崇祯指着周皇后端来的姜汤道:“这可是皇后亲手为你煮的!”

    无奈之下,全旭只要捏着鼻子再喝一碗姜汤。

    等着全旭睡下,崇祯这才离开这个帐篷。

    全旭虽然睡着,可是京城却迟迟不能平静。

    “唉,你听说了吗?”

    “我又不是聋的?化雹为雨强行逆天,这么大的事情早已传遍整个大明,就算是聋子都该知道了!”

    “你说邪不邪门?”

    “武威侯说了,人定胜天!大概是这贼老天都让他那股疯劲给吓怕了吧?”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据说是用火箭将一些化学物质送进云层去,变成融水落下来,具体是怎么做的我也不清楚,大概只有他才知道了。”

    “这太神奇了,跟呼风唤雨有什么区别?”

    “你要是羡慕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辽东去上学呀,那里学校有教授化学这门课程,把化学学好了,你的孩子将来也能呼风唤雨。”

    “你还别说,我前些天就把孩子送到那里去了。那里好啊,管得严,能学到的东西多,音乐、书法、农艺、园艺、武术、天文、地理……样样都教,就算读不出来也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早在一年前就把孩子送过去了,那小子原本捣蛋得要命,在那里呆了一年,嘿,乖巧得很了!”

    不得不说,这年头人工降雨确实是件逆天的大事,大江南北一下子就传遍了,举国为之震动!

    最神奇的是,原本雹灾席卷整个北方,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现在却戛然而止了,好吧,从全旭的角度来分析,应该是这股强冷空气已经是强弩之末,被消耗殆尽了,但是老百姓可不是这样看的,在他们看来,肯定是那个不让人活的贼老天让冠军侯的打败了,不敢再作怪了。

    一时间,上至京城,下至穷乡僻壤,王侯公卿,贩夫走卒,都在争相议论这一事情,而且越传越玄乎,传到后来,就变成全旭化身天神,将降下雹灾为害人间的妖孽暴揍一顿,逼他们化雹为雨造福百姓了。

    没办法,这年头老百姓还是相当迷信的,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通通都归结为鬼神伟力,让他们明白人工降雨的原理也太为难他们了。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行。当然,不管迷信与否,都不妨碍有条件的人作出正确的决定,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拜全旭为师!

    呼唤雨的本领哟,谁不想学?

    自从崇祯八年开始,辽东大学、辽东军事学院、辽东党校等几所学校的报名处人满为患,工作人员耐心的向大家解释:现在招生已经结束了,想报名的话得等到下个学期才行……

    话还没说完,就被银票和银圆给埋了。

    老百姓性子挺急躁的,别说一个学期,一天都不想多等,现在就要!

    原本全旭以为,要推广科学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可是他太小看了大明人的聪明之处。

    现在大明百姓已经琢磨过来味了,辽东军事学院,培养的都是全家军陆军军官,辽东海军军事学院,培养的都是海军军官,辽东工业大学,培养的都是高级技工,不想当官可以挣大钱的地方。

    至于辽东党校,则是培养优秀的工业党党员,这些工业党党员,是可以当官的,类似于大明京城的国子监和太学。

    这下好了,大量的百姓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辽东,准备接受向全旭学习呼风唤雨之术。

    当然,崇祯皇帝不需要这么做,他可以直接后门。

    随着三天之后,全旭完全康复之后,崇祯也没有返回京城,反正,大明不需要这个皇帝,政务一样顺利运转,他也厌恶了没天没夜的吵架扯蛋。

    跟着全旭观察火箭军的火箭弹,看着火箭向空中发射。

    随着全旭的身体好转,全旭正准备带着他的火箭军,前往归德府,顺天府的这场雨并没有波及归德府,归德府依旧干旱。

    可气象雷达的检测,归德府境内在未来半个月,会有积雪云,全旭可以带着他的火箭军跑到归德府境内再装一把逼。

    不过,现在的全旭则带着坤兴公主和太子介绍他的鱼缸,没错这个鱼缸里有十几条天下第一鲜。

    “这种鱼呢,就是河鲀了……记住,是河鲀,不是河豚,河鲀跟河豚是不一样的!你看它们跟个蝌蚪似的,圆滚滚,气鼓鼓的,是不是非常可爱呢?”

    全旭接受道:“我可告诉你们,这种鱼不仅可爱,还非常好吃,肉质鲜美嫩滑,吃完之后,好几个小时仍然齿颊留香!不过得当心,它们可是有剧毒的,稍不留神就会出人命!”

    坤兴公主紧张地问:“有多毒?”

    “有多毒?这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