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全旭也很给他长脸,不管是让他治理辽东,还是让他经略辽东整军经武,都干得有声有色,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大明的处境,还为他这个皇帝赢得了声誉。
最关键最关键的是,那些大臣除了向他这个皇帝要钱之外,最大的本事就是贪污腐败,而全旭则不一样,他向朝廷前后三年,运输了四百多万石粮食,还给他的内库送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不重用这样的人才,难道重要那些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大臣?这怎么就成了触怒上天的罪行了?
真是岂有此理!不光崇祯想不通,天下百姓也想不通,全旭战功卓著,更将辽东治理得井井有条,关键是他活民无数,怎么就成了佞臣、弄臣了呢?
在这个风声刚刚起来的时候,袁可立就拖着病体,前来全旭的武威侯府。
“趁着还时间,你赶紧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袁可立可是担心,这些大臣对全旭不利。
这些大臣可不管对社稷有没有大用,更不管对这个国家有没有益处,是他们一伙的,跟着他们一起挖墙角,那是他们自己人,不是他们一路人,就是敌人,就要坚决消灭,往死里整。
袁可立真怕全旭一怒之下,领兵南下,指望关宁军还是指望昌平军?
事实上,大明所有的军队,有一支算一支,加在一起,也不是全家军的对手。
到那个时候,袁可立怎么办?
难道他作为四朝老臣,还想来一个五朝之宠?
“老师,我又没有做什么错事,为什么要走?”
全旭不担心这些大臣作死,来想办法弄死自己,在这个时代,想弄死他的人,根本就不存在,遇到危险,他随时可以穿越到后世。
把全旭关进大牢,没关系,全旭可以回到后世,带着炸药把大牢炸成碎片。
袁可立可不知道全旭的这些能力,他只是单纯的担心:“东升,不要固执,他们那些人……太卑鄙了!”
因为粮食战争,全旭已经把天下士绅得罪完了。
那些文官看来,全旭大兴西学、杂学,大办学校搞什么鸟毛六年义务教育让所有人都读得起书,让“读书人”三字的含金量一落千丈,又开矿、搞纺织、兴工业,净搞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儿,弄得百姓那淳朴的民风败坏无遗,人人以经商逐利为荣。
最最可恶的是这家伙还用廉价的土豆面冲击粮食市场把很多囤积居奇的粮商逼得跳楼,用亚麻冲击棉布市场让江南布商损失惨重,用精制岩盐跟江南盐商打价格战将食盐生生打成了白菜价让很多盐商亏得吐血。
最最最可恶的是,全旭用辽东、台湾、吕宋的粮食,跟他们打价格战,搞得他们种地都没有办法种了,种的越多,赔得越多。
这可是掘了士绅的根基。
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全旭何止是断人财路,连后路都断了,不跟全旭玩命,不弄死全旭,他们一刻也不安生。
“现在文武百官,恨不得食你的肉,喝你的血,你在京城,十有八九,没有办法善了!”
袁可立苦笑道:“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劝呢?”
“我有办法应对!”
“这是天威,天威难测,你有什么办法?”
袁可立语重心长的道:“面子是面子,里子是里子,韩信可忍跨下之辱,你暂时离开京城,难道还得委屈死你吗?”
“百官私心都太重了,值此大灾之年他们居然只顾着内斗,竟无一人向进献赈灾之策,更无官员实赈灾之举!”
全旭起身道:“如果我现在走了,京城的百姓怎么办?北直隶的百姓怎么办?”
“你现在还管得了那么多吗?先顾好你自己吧!”
袁可立指着全旭道:“你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砰砰砰……”
三娘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相公,那些读书人在咱们大门口正在骂街呢,骂得太难听了,我忍不住想把他们杀光!”
全旭淡淡的道:“不要慌,来人!”
“侯爷!”
“你去通知刘侨……!”
全旭想了想,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些读书读傻的读书人不怕诏狱,但是他们害怕流氓,小流氓可都是见钱眼开。
那就用钱砸!
。
第六一七章要逆天(三更)
第六一七章要逆天
全旭对于大明的这些读书人,一点儿好感都没有,大明养士养了将近三百年,却养出了一群废物。
废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群体,他们之中或许会出现有才能的人,但是有才能的人,往往就像牛肉面的里的牛肉一样,得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全旭最终还是让恶毒的人去对付恶毒的人,这叫以毒攻毒。别说全旭身边没有毒士,其实也有,只不过全旭很少动用。
牛金星就是全旭身边的一个毒士,而且是元老级别的,当崇祯元年,全旭准备建立金梯书院的时候,他就是全旭请来的西席先生之一。
牛金星作为金梯书院的副院长,曾经一段时间内,他非常满足,可是随着金梯书院的学生,武者如袁宗第、华安等人,已经成为少校团长,或者少校分舰队的指挥官。要么如周均则、马如意等人,要么成为了琼州府的副议长,或者丰州知州。
这让牛金星这个金梯书院的副院长感觉如坐针毡,他虽然曾经想过要背叛全旭,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王士俊给收拾了,只得灰溜溜的跑回大名府,而且他还失去了让他骄傲的举人身份。
现在他只能跟着全旭一条道走到黑,偏偏他是一个官迷,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自从崇祯二年全旭离开大名府以后,就没有再回去过。
这样以来,他作为元老之一,却被边缘化,当然,这种边缘化并非他一个人,像袁世卿也被边缘化了,不过,袁世卿的儿子袁宗第却跟在全旭身边,深受重用。
牛金星也想学着袁世卿一样,让他的儿子牛佺前往辽东,跟随全旭身边,牛佺在工业党内部,起点其实和李信一样,不过,由于能力问题,他的光芒,全部被李信掩盖住了,现如今,牛佺仍旧是工业党党务调查科的牛科长。
这让牛金星有些急了,一个月前,玲珑阁的一名贵客,这名贵客是现任通政使林秋明的幼妹,林氏在购买了全记的化妆品之后,出现了过敏反应,脸上长满了红斑,林氏气愤之下,将玲珑阁的大掌柜曹氏打伤,并声称让玲珑阁关门。
虽然说玲珑阁是全旭的产业之一,事实上全旭的产业太多,这类小事他压根不会过问,这个产业隶属全家庄镇管辖。牛金星就自告奋勇,前往京城平息事端。
牛金星人品虽然不堪,不过他长着一副好皮囊,可以说是玉树临风,风度翩翩,他来到京城之后,很快就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不过他并没有着急回去,而是想着借着全旭的名头,在京城,看看能不能补个缺,或者找个官做。
终于,全旭把对付那些读书人的事情交给了牛金星,牛金星接着这个命令,很快就开始行动。
全旭的能量非常大,与锦衣卫有着太多的交易,全旭经过从锦衣卫手中买情报,像那些读书人的籍贯、姓名、出身、来历、喜好等等。
牛金星考虑了足足半个多时辰,就想好了对策。
要搞就搞死,搞臭,搞得对手永无翻身之日。
负责跟牛金星接洽的锦衣卫是刘侨的现任心腹李云中,东城千户所副千户,李云中向牛金星介绍:“这个戴红色方巾的人叫李成享,宜兴人,国子监学生。”
牛金星沉吟道:“现任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吴宗达也是宜兴人?这是他的手笔?”
“这是你猜的,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牛金星笑道:“一个李成享,不足以成事,估计也是想踩着侯爷上位?先拿他开刀!”
牛金星看着锦衣卫关于他的情报,这个李成享为人有点嚣张,脾气暴躁,喜欢动手,夫妻关系非常紧张,其妻江浙盐商之女黄氏,黄氏非常跋扈。不过年老色衰,关键是早已失宠,李成享有些惧内,在外面养了一个外室。
牛金星非常擅长利用人性的弱点,很快一个计划就出炉。派人通知其妻黄氏,李成享养了外室。
黄氏勃然大怒,带着丫鬟、仆从,直接杀往包养外室的院子,再通知李成享前往解围,二人大打出手,黄氏属于没脑子的那种,急怒之下,向顺天府控告李成享宠妾灭妻。
明朝的法律,虽然是一妻多妾制度,但是法律保护正妻的合法地位,像这种宠妾灭妻,则是不允许的。于是,李成享的政治前途完蛋了,被开除学籍,贬为庶民。
至于,另外一名活跃的读书人是崇祯七年进士陈燕翼。
牛金星则更绝,直接叫了一个无赖子,找陈燕翼碰瓷,硬说陈燕翼非礼其妻,其妻不堪受辱自尽。
现在人死了,根本就解释不清,关键是,这个陈燕翼也不是什么好鸟,跟自己同榜状元刘理顺是同年,偏偏与刘理顺的小妾私通。
牛金星利用的就是陈燕翼在与刘理顺小妾私通的时间节点,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他不能说,风流士子,逼死人命,顺天府可以不受理。
于是,官官相护,闹得满城风雨。
沈士英不孝,气死其嫂母。
总之,参与辱骂的全旭的那些读书,无一例外,不是身败名裂,就是惨淡收场。
如果以为这就完了,牛金星就对不起他毒士的名声,他是把这些读书人坑完了,然后拉着这些人,喝酒吐糟,他自己也是被削除学籍,贬为庶民的举人,很容易获得了这些读书人的好感。
在他的忽悠之下,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牛金星把他们忽悠到辽东了,到了辽东的地盘,然后再秋后算账。
自家知道自己家的事,怕秋后算账不敢去,那更好说,装进麻袋,送到煤窑,与苦力们一起挖煤,累死活该。
就在牛金星在京城兴风作雨的时候。
全旭也没有嫌着,辽东工商时报的报纸,也向京城方向出售,不过这里并不是辽东工商时报的主要覆盖区域。
一个百万人口的京城,辽东工商时报只有二百二十份的订阅量就可以说明了问题,不过,全旭给辽东下了命令,加印三万册,专供京城,免费送。
因为头版头条,有全旭的署名文章。
全旭的文笔其实是不错的,毕竟,能当影视策划的人,至少在写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在这篇文章里用大白话向读者讲解暴雨、暴雪、冰雹、台风、干旱等可怕的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皇爷,皇爷!”
王承恩拿着一份报纸,递给崇祯。
崇祯也是看了全旭的文章,他才知道雨落到地上会蒸发,变成水蒸气重新回到天上,水蒸气遇冷后就会凝结。
如果是夏天和秋天它会变成雨水重新落回地面,如果是冬天则会变成霜雪降临人间,春夏之交则可能会变成冰雹。
“原理就跟凝在锅盖上的水珠一样,如果锅盖温度正常,一掀开锅盖总会看到很多水珠从上面掉下来;如果想办法把锅盖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那些水珠则变成冰珠附在上面,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介绍了这些极端气候形成的原理之后,全旭又介绍了很多观测、预报这些极端天气的方法,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
所谓的“天威”就是放屁,不过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天气而已,只要平时留意,大多是可以预防的!
崇祯看完了这篇文章,直感觉自己眼皮狂跳,低声道:“他胆子也太大了,这样的话也敢说!?”
周皇后跟着崇祯一起看,同样是面色微微发白。
“天”在古人眼里是极其神秘、威严的,主宰着一切,哪怕是近乎半神的帝王也得自称“天子”,以自己是上天的宠儿自居,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中国人长达几千年。尤其是在儒家推波助澜之下,更是越发的牢固了。
然而,全旭现在却大咧咧的给他们捅穿了:所谓的“天”不过是从地面蒸腾上去的水气形成的,它是威无缥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威!
把自然灾害归咎于帝王失德,上天发怒,是非常愚蠢的,遇到了这样的天灾不想办法去组织百姓救灾,把希望寄托于帝王下罪己诏平息上天的怒火,消弥天灾,那不仅是推卸责任,更是草菅人命!
全旭不光当朝文武大臣被喷了个遍,上下几千年的文官几乎一个没跑,都被喷了个体无完肤!
最绝的是,在文章的最后,他还写道:一些冰雹灾害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