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4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点难度都没有。

    他们的官员懂汉语,双方交流也非常顺利,大明对于安南的威慑力还在,他们被严令不准挑衅大明官军。

    好在大明的官军非常讲究,他们只是占据了南边的码头,等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然后,就开始让官府给他们找力工,每个力工一天十文钱。

    安南虽然脱离了大明的统治,明朝的银钱或铜钱,在安南也是通用货币,关键是购买力却相当强,十文钱一天的工钱,结果六七千人过来干活。

    临时码头成了宣泄的工地,数目大得难以形容的东西不断的卸下来装车,装好一队就朝外走,在更宽敞的地方集合。一包包的海盐,有的装卸不小心摔开了,白花花盐倾泻出来,也没人去收拾,只是忙着卸更多的货物下来。

    安南不缺粮食,全家军运输过来货物里,以罐头、面粉、油、酱菜、煤包儿、蜡条、打火机、绸缎、面料、羊毛衫、锅碗瓢盆…………只要你想得出来的过曰子的东西,就全有!数字之大,照码头上的人估算,养活全升城百姓一个月,也绰绰有余!

    升龙城可不是一个什么小城,而是拥有三十余万人口,以及七万余士兵,而且升龙城还模仿北京的紫禁城,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后面卸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出奇,油布,麻毡、钢铁制品、铁扣,四脚钉,水泥,酒水和糖。

    大明强大舰队抵达安南升城,这让升龙城相当紧张,此时的安南正是黎朝后期,黎朝大将郑松击败北方的莫朝,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后世史家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来形容此一局面。

    这个局面到了天启七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郑阮两派发起巨大的战争,前后进行了七次交战,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正是双方第二次交战过去,双方两败巨伤,损失惨重,开始谋取下一次进攻。

    在全旭率领全家军抵达升龙城,引起双方的警惕,无论是郑松还是阮潢都先后派出使节,前来拜见全旭。

    全旭表示,你们打你们的,我只是过来做生意。

    郑松和阮潢显然是不相信的,可是不相信也没有办法,为了尽快送走这个瘟神,郑松决定自己出钱,把全旭的东西买下来,你东西卖完了,该走了吧?

    想法是非常美妙,现实却非常残酷。

    全旭带着这些部落首领们,参观红河平原,中南半岛的环境,其实比台湾还要恶劣,群山环绕,丛林密布,沼泽、大河纵横,对于荷兰人来说这鬼地方跟地狱差不多。

    但是对于黎人首领和那些部落首领来说,进入这种地方就跟回家了一样,他们的祖辈已经在比这还要恶劣得多的环境下生活了两千多年。

    在他们看来,这地方不错,猎物非常丰富,他们生存所需的一切在丛林里都能找到,关键是丛林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回家一样。

    哪怕人少打不过安南人,只要往丛林里一躲,有种追进来试试?保证进来多少死多少!

    董科兴奋的道:“这地方好啊,简直就是跟我们量身打造的一样,只要能得到足够的武器装备,甚至不用大军出动,光是我们这一族人拉起的部队就能将那些安南人活活耗死!”

    都阿苏道:“我也觉得这地方不错,到得都是肥美的猎场,土地也非常肥沃,在这里种植稻谷一定能够年年丰收!”

    “对,等我们占领这里之后我就让我的族人搬过来,在这里开辟新的聚居地!”

    董科笑道:“在侯爷的帮助下,我的族群一定能够发展壮大,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的!”

    “怎么样,本侯没有骗你们吧?”

    全旭指着田地里东倒西歪的水稻道:“这地方扔给安南人,简直是上天无眼,白瞎了这么好的地方。地方看完了,咱们回去准备!”

    郑松花了一百八十五万两银子,高价买下了全旭所携带的货物,让跟着全旭过来的商贾们赚得盆满钵满,人人兴高采烈。

    当听说全旭要武装黎人和苗人攻打红河平原的时候,这些商贾又捐献了大量的物资,不用动手全家军的库存,足够十万大军半年的给养就送到了琼州府。

    还是全旭的亲卫石天保给全旭提了一个意见:“他们广西人也需要红河平原这样的好地方,如果侯爷可以招兵,他有把握招募成千上万人!”

    全旭瞬间就醒悟过来,不仅仅是壮族人,为了增加南下军队的战斗力,全旭又从湖、广云、贵招募了大量的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共计七万余人。

    这些人在琼州府的儋州境内,与黎族南下军队在一起,接受全家军的训练,这些人都是青壮,体力很好,耐力惊人,简直就是天生的战士。

    很多人都会说,军人是后天训练的,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全对,就像印度的大部分人,怎么训练他们也不会成为优秀的军人,当然还有黑人。

    号称东非解放军的坦桑尼亚军,在中国的训练下,他们只能做到开着坦克辗压不到自己人,然而就是这个成色,可以横扫东非。

    足以可见非州人的战斗力,那就是一个彻底的笑话。然而中华民族的人,几乎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军人,他们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也可以做到悍不畏死,能可以做到死战到底。

    “轰轰轰……”

    随着一阵阵炮声响起,端着火枪的南下军团的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形,开始向前突进。

    “进攻,进攻,不要停,速度加快,不要乱,更不慌!”

    茅元仪望着训练场上的各族精锐士兵们,目光有些复杂:“侯爷,他们才训练不到两个月,已经差不多差到咱们全家军一半的成色了,如果让他们打几仗,那可不会比咱们全家军差……”

    “你错了,当火器成为战争的主流,勇气和意志的作用已经大规模减弱了!”

    全旭淡淡的笑道:“这些火器,在失去弹药补给之后,就是一堆没用的烧火棍,你觉得他们还离得开我们吗?”

    也不是全旭没事找事,要想柔和一个民族,那必须用铁和血,而不是一句话和两句话,全旭的目标就是扩张,与欧洲殖民的扩张不一样。

    他有足够的人口,完全可以占下来,就拥有了,而不是留下太多的隐患,如果美国人不把印地安人杀光,美国可以繁荣稳定吗?

    不可能,那样只会加剧内部分裂,所以美国人将拥有五千多万的原住民杀光了,现在的印地安人比国产大熊猫还稀少。

    到了崇祯七年的八月,热带气侯令人头疼,隔三差五就来一波,让琼州府不是狂风交加,就是电闪雷鸣。

    不过,到了八月十三日,琼州府琼州港上空一碧如洗,海风习习,这么好的天气,一年也难得几回见,再不出兵去揍安南人,真的是对不起老天爷了!

    全家军庞大的舰队开始集结,这次动用了大小战船四百余艘,这只是护航舰队,更重要的是,全旭抽调了足足一千多艘大型海船,用来运输这些南下军队。

    十几万人马出动,非常考验全家军的后勤能力,为了增加南下军团的实力,全旭可是从后世一口气购买了三十万件丛林迷彩服,以及准备大量的物资。

    全家军利用红河三角洲建立了庞大的临时码头,把南下大军的军队投送到红河三角洲,同时,全家军帮助南下军队建立了稳固的后勤基地。

    八月十七日,作为先头部队,董科率领的黎人军队,与安南军交手,经过训练的黎人军队旗开得胜,以少胜多,短短半个时辰,消灭安南军队莫约三千余人,自身损失不到一百人。

    茅元仪有些不解的道:“侯爷,红河平原比松辽平原更肥沃,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占领?还要用他们?”

    “肉烂在锅里”!

    。

 第六一二章回来晚了(四更)

    第六一二章回来晚了

    全旭自然没有跟茅元仪说实话,因为现在为止,全家军的扩张速度已经足够快,出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李信,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地方官员,他是一个合格的参谋,全旭本想让他跟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拾遗补缺。

    在占领琼州府的时候,全旭就发现了问题,他拔苗助长了,对于那些孩子而言,他们柔嫩的肩膀,还无法承担河山重任。

    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待在琼州府,周均则这个傻孩子会被倪元珙这个老狐狸,忽悠得找不到北。

    所以,全旭决定再苟着几年,等辽东大学的学生们成长起来,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等个十年八年,这些在辽东出生、在全家军体制下出生的孩子,他们享受着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学习着辽东的发展模式,学习着工业党的施政方针。

    而不是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哐当。

    更何况,安南是没有那么容易占领下来的,安南既然称为小中华,他们受汉文化影响极深,也有着华夏人骨子里的倔犟与顽强,后世的时候,自卫反击战,表面上说,我们赢得很轻松。

    其实,真正参战过的老兵却清楚,对比抗美援朝,损失并不低,虽然有特殊因素,也说明他们很顽强,很有战斗力。

    随着一船一船的南下军队,乘坐着小船逆流而上,这是一场水陆并进的军事行动,而南下军队的这些少数民族士兵们,表现出了他们最加野蛮的一种方式。

    虽然全旭没有说,他们却坚决的执行了留地不留人的战略,而是采取缓缓推进,占领一地,就像全家军占领琼州府一样,修建一座镇堡,抓捕的奴隶,让他们修建房屋,修建道路,尽管这十几万人的前进速度并不快,却非常稳固。

    从八月十七开始登陆战斗,直到九月底才完成对升龙城的包围。

    全旭再次来到红河三角洲的的时候,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九月二十九日。

    他发现红河三角洲大变了模样,红河平原稻谷飘香、甘蔗成林,到处都是木屋、竹楼形成的城镇。

    简直就是琼州府的翻版,他们更为坚定的执行了全旭在琼州府的政策,并没有哪一个族单独成为一镇,或者一城,而是十几二十几个民族,同住在一个城镇里,他们按照人头分配田地。

    甚至,全旭来到一座镇子的时候,发现整个镇子静悄悄的,整个镇子南北两个城门关闭着,门口有十几名身着带着伤痕的伤兵看守着。

    “拜见侯爷!”

    “伤怎么样?还疼吗?”

    “不疼了!”

    那名伤兵满脸欣喜的道:“侯爷,俺有地了,俺有三百亩地,三百亩上好的水田!”

    “那就好!”

    这些人自然是勤劳的,除了不能动弹的老弱,或者三四岁大小的孩子,其他人都在劳作,有的妇女背着背篓,里面还有正在吃奶的孩子。

    全旭与茅元仪参观了这个名字向荣镇的水产养殖基地,也看了他们甘蔗园,香蕉园,这里完全没有了战争的痕迹,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虽然是在田地里干活,全旭注意,无论是妇孺,还是老人,不是背着枪,就是挂着刀,完全是随时准备战斗的模样。

    “这里还有安南猴子偷袭吗?”

    “没有啊!”

    “这里没了!”

    一名正在抽空喂着孩子的苗家妇女笑道:“那些安南人太讨厌了,都被清剿干净了。”

    三娘有些瞠目结舌的道:“清剿干净了!?什么意思?”

    苗家妇女笑道:“那些猴子躲在山林里不停地袭击我们,太烦人了,我们把他们所有的据点全部摧毁,将敢于抵抗的人通通杀清光,不敢抵抗的卖回大明或者让他们给我们修房子,建城堡,所以现在北部山区基本没安南人了。”

    说起这些令人毛骨耸然的事情,这位年纪莫约十七八岁的女人一脸的理所当然,半点罪恶感都欠奉,这些可是他们少数民族的传统,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嘛。

    全旭用手捂着脸,他这是造了什么孽啊,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就把安南整成了这副鬼样!

    在得知全旭抵达红河平原,作为南下大军的将领之一,董科带着部下前来迎接全旭。

    此时,董科已经没有了对全旭的仇视和不满,相反,这货的笑容实在是太灿烂了。

    “侯爷,侯爷,你猜猜我们现在有了多少个镇?”

    “多少?”

    “五十九个!”

    董科笑道:“这一个多月,我们与安南猴子打了几十场,我们全部赢了!”

    随着董科的介绍,全旭渐渐明白过来。

    原本打得狗脑子都打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