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旭非常满意自己的画工,就在他沾沾自喜的时候,袁宗第禀告道:“沈明泽等人求见!”

    “快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沈明泽、朱寻、曲靖包括辽东数得着的大人物一个不剩都来到了全旭的客厅里。

    沈明泽望着全旭道:“侯爷,铁路筹钱筹的怎么样了?”

    果然都是明白,所谓的股票,本质就是为了筹钱。

    “现在售出两百多万股,募集资金六千万两银子!”

    全旭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八字没有一撇,全旭自己的三千万两银子都没有到帐,事实上他的银行帐上也没有那么钱,如果把三千万银子调到铁路公司帐户上,银行就等着倒闭吧!

    当然,其他人承诺的认购股份虽然多达百万股,事实上真正到帐的只有五十余万两银子,不到全旭所说的百分之一。

    “你们几个都是自己人,这等好事,不要便宜外人!”

    全旭倒也不是欺骗沈明泽等人,与那些商贾相比,像沈明泽这个议长,副议长级别,都是有工资的,而且工资可不算低。

    比如说沈明泽这个议长,原来的工资是一年八千两,吃住包括仆从全免,也就是说可以光明正大拿到八千两银子。

    按照沈明泽的级别,他应该是一省巡抚,别说捞八千两,捞八万两,只能说明他不会捞钱。当然,后世接手广宁府以后,沈明泽的工资也涨了,一年现在一万两千两银子。

    加上沈明泽的夫人开设了一家靴子厂,生意不错,虽然不算是大土豪,凑个十万两八万两银子不成问题。

    “侯爷放心,咱就是砸锅卖铁,也绝对买足了!”

    朱寻从怀中掏出自己两张凭信,这是全记银行的存票,上面写着十万两银子,一张则是两万两。

    收钱这事,自然不用全旭,全旭的秘书杨婉儿接过银行存票,记录下朱寻的名字,并且将股票的购买凭据开好,盖上全旭的私印,以及新刻的大明铁路股份总公司董事会的印章。

    接着,沈明泽也买了十五万两银子的股份,以及其他人陆陆续续购买了八十九万两银子。

    这些钱其实都是全旭开出去的工资和分红。

    全旭望着账房道:“这个股票从明天开始,每股涨价到三十一两银子!”

    沈明泽愣了愣:“这么说,一夜之间,我的十五万两银子就赚了五千两银子?”

    “没错!”

    “这怎么可能?”

    “就是这么可能,你等看着吧,后天涨得会更多!”

    程敬贤作为商贾出身,在辽东体系内混得风声水起,现如今他成为了广宁府议长,下面管着九个县令,二百四十七个镇长。

    可以说光耀门楣,出人头地了。

    不过,他在议会中心向全旭认购了三十万两银子的股份,回到家中,他就有些后悔了,毕竟,三十万两银子对于他来说,这也不是小数目。

    程夫人是徽州商人陈氏出身,也算是知书达理。

    她看着程敬贤长吁短叹,有些不解的问道:“相公你这是怎么回事?”

    程敬贤就将蒸汽机火车以及铁路的事宜向夫人说明。

    程夫人哑然失笑:“相公,侯爷可曾做过赔本的生意?”

    “不曾!”

    程敬贤仔细想了想,他感觉全旭从来不做亏本买卖。

    “侯爷是第一大股东,技术入股加资金入股,投了三千万两?”

    “没错!”

    “侯爷不做赔本的生意,你担心什么?”

    程敬贤恍然大悟。

    翌日一大早,程敬贤亲自带着准备好的存票,来到位于议会中心对面的一处不起眼的小楼前。

    这座占地仅仅一亩多地的小楼,就是大明铁路股分总公司的总部大楼,此时偌大的大厅里,人头涌动。

    众人群情激愤:“凭什么,他的就是三十两,我的就是三十一两?”

    “不好意思,这是他昨天认购的,算的是昨天的价格!”

    “那我不买行了吧?”

    “可以!”

    工作人员满脸微笑:“那您请便!”

    程敬贤好不容易挤到最前面:“劳驾,这是我认购的一万股!”

    “这是昨天的认购,价格每股三十两,一共三十万两,股票请您收好!”

    程敬贤有些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价格涨了!”

    “哎,别提了,铁路股票都被土豪盯上了,昨天夜里京城来人了!”

    “京城!”

    听到京城程敬贤的脑袋瞬间活络开来,京城的都是真正的土豪,他们虽然没有像在辽东开工厂赚钱,可问题人家都百年豪族,甚至有的家族都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家底厚着呢。

    工作人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唐王殿下知道吧?他为了认购股票,连田地都卖了四十万亩!”

    唐王的封地在南阳,南阳的地价每亩地十两开外,而且有价无市,根本就没有地方买地。

    “我再认购五千股,回头筹钱!”

    “没问题,不过,今天必须按三十一两,一共十五万五千两银子!”

    “好的,谢谢了!”

    就在程敬贤准备离开的时候,外面有人又道:“侯爷下令,金州至旅顺港口铁路,后天破土动工,为期四个月,建成通车之后,从旅顺到金州,全程只需要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

    一个腰间别着鞭子的车把式一脸暗淡:“票价贵吗?”

    “不贵,二等座五十,一等百!”

    车把式算是绝望了:“虽然便宜十钱,可问题是时间节省得太多了!”

    到了晚上,全旭兴奋的问道:“今天卖出去了多少股票!”

    “三十万两银子?”

    “不,三百万两银子!”

    全旭瞪大眼睛:“这么多?”

    “更多的是,咱们银行今天各个网点存入了共计五百万两银子!”

    大明的银子其实并不少,仅仅外贸流入的银子多达四亿多两。

    人性这个东西,向来都是如此,庄家只要发布利好的消息,这个铁路的股票只会越来越涨,越来越好。

    买涨不买跌,这也是人性。

    反正股票的问题,全旭就是一个由头,反正先期投入的资金,他完全可以垫付得过来,随着铁路可以兴建,那么钢厂的产能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消耗的地方了。

    四个工程基建旅,三万余人开始全线施工,而且是围绕着六十多公里的铁路,等于这条铁路上,几乎都成了工地,当然修建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原计划是四个月完成铁路修建工作,结果倒好,火车站还有建好,铁路修建通了。

    那就没说的,全旭对于这种火车拥有强大的自信,当初在设计车厢的时间,十六节车厢,由于短途,卧铺那就没有必要了。

    而是采取了二等座、一等座和贵宾座。

    全旭带着全家、包括朱微媞、二娘、三娘、四个孩子,四大金刚包括海伦娜登上了全旭私人专列。

    全旭的私人专列,分为会客区、休息区、吧台,装修相当奢华。

    朱微媞好奇的打量着车厢内的陈设。

    就在这时,车厢开始明显感觉晃动,由于紧闭着窗户,噪音小了很多。

 第五二六章海上遭遇

    第五二六章海上遭遇

    一节普通车厢,就可以轻易看出辽东的工业技术成果。

    考虑到辽东的气候寒冷,也考虑到全旭的隔音降噪的效果,在设计制造的时候,采取了厢体中空的设计,既两层铁皮加入一些填充物。

    这些填充物自然不是聚氨酯树脂,而是造价低廉的谷壳和粉碎的麦秸杆,这是古代常用于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

    或者是从全旭活动板房

    好在的空调是自然不用奢望的,只不过通风问题只能依靠车窗和车顶的通风口,随着火车开始越来越快,通过车窗的玻璃,可以清晰的看到外面的景色。辽东的玻璃生产技术也成熟了起来。

    无色玻璃主要是因为石英砂和石灰石中的杂质,经过全旭提醒提纯之后,可以制造出玻璃,但是大块平整的玻璃,还是缺乏一定的实力,火车车窗上的玻璃,都是两尺长,一尺多宽。

    十六节满载车厢,自然是坐无虚席。一等座与二等座最大的区别是就是每排只有两个座位,一排就是四个人,一节车厢九十六个人。

    其他与二等座位一样。

    至于所谓的贵宾座,应该算是软包车厢。每个包间内可以坐下四个人,也可以睡四个人。反正,全旭的铁路票价是按照等级不同,价格不同。

    二等座位每个人五十文,一等座就是一百文,至于贵宾座位,那就是一两银子,而且是每个人。

    三娘还是依旧的喜欢舞弄枪,她看着一等座位上满满当当的乘客,好奇的问道:“相公,这一车可以拉多少人?”

    “这个?不好说!”

    全旭还真没有办法回答,一列车厢内的固定座位只有一百四十四,挤上两三百人也没有问题,全旭在后世春运的时候回家,根本就不用走路,直接被挤上车了。

    一个车厢内可以挤多少人,他还真没有算过:“不过,至少也可能拉一两千人!”

    “快看,白马!”

    铁道旁边的小泥土路上,有一个非常骚包的男子,骑着一匹白马,与火车赛跑,仅仅奔了一刻钟的功夫,骏马已经不见踪影了。

    “相公,这个铁路修到哪里,咱们全家军是不是就可以打到哪里?”

    “这是当然,现在制约全家军远征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

    全旭淡淡的笑道:“如果是靠近沿海的地区还好说,即使没有码头,也可以用小船转运,哪怕只是百石小船,也可以满足军队的消耗!”

    三娘的目光闪烁着:“咱们会不会把铁路修到京城?”

    “以后会修的!”

    全旭的目光变得幽深起来。

    靠近全旭专列就是贵宾专列,程敬贤坐在贵宾坐位上,舒服地享受着侍妾送过来的水果。

    程敬贤望着窗外,一脸感慨:“现在哪里寒亭驿了吧?”

    “寒亭驿刚刚过去,咱们最多还有两刻钟就可以抵达旅顺了!”

    “真是快啊!”

    程敬贤望着对坐的大管事道:“康伯,吩咐下去,以后咱们程记商号的伙计管事但凡往来金州到旅顺,咱们就坐蒸汽机火车,速度快,方便,关键是这是咱们自己的生意,这个铁路,我可投进了将近五十万两银子!”

    那叫康伯的大管事满脸堆笑道:“少爷,这生意做得真值,咱们往中原运粮食,从金州到旅顺这一段路,也要花了不少钱,用这个铁路,据说一趟就可以运两万多石?”

    “还不止呢,这铁路会越修越远,咱们以后在沈阳、建州的粮食、亚麻运输就方便了!”

    康伯仿佛想到了什么:“少爷,那个铁矿是不是可以动手了?”

    “可以动手了,去中原招手,开采出来,那就是钱啊!”

    程敬贤有些感慨,这座铁矿是他在刚刚去建州的时候发现的,由于距离太远,周围又没有煤矿,想要开采出来,运输成本太高,所以,他以捡漏的方式,花了不到五万两银子就买下这座铁矿十年的开采权。

    原本程敬贤以为这五万两银子会打水漂,没有想到,等铁路出现,开采那里的铁矿就成了可能,现在辽东各家钢厂都接到了钢轨的定单,只要质量可以达标,价格足够低,就有可能获得修建铁路的定单。

    在全旭的规划中辽东各州、各县都要通上铁路,那需要耗费的钢铁,简直难以计算,增加产能,扩充产能,何乐而不为呢?

    在众商贾非常满意这些试运行,其实几乎九成九的乘客都没有必要去旅顺港口,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蒸汽机火车的舒适性。

    众人回馈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嫌弃贵宾座太少,根本就买不上,也有人提意,增加一等座位的列车。

    就在全旭享受着蒸汽机火车带来的成就时,位于金州城蒸汽机项目的大院内,一台两米多高的小型蒸汽机开始了试验。

    孙元化带着数十名技师,以及上百名学徒,七手八脚从一辆重型载重马车上卸下来一台机床,将这台机床与蒸汽机的传动系统,与机床的传动系统对接,再三检查,确定无误之后,打开了机括。

    机括就像汽车的变速箱一样的装置,因为机床不像火车一样永远运转,该停的时候就需要停,该转几圈,多一圈都不能多。

    在经过调试以后,蒸汽机开始加压,开始运输,等蒸汽压力输出稳定以后,随着机括把机床的转动齿轮接在一起,毫无预兆的,机床的刀头飞速运转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