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顶头上司有令,周士朴硬着头皮躬身道:“修武伯一战定乾坤,算是立下了不世奇功,功勋之隆,直追开平王、凉国公,再怎么封赏也不过份。但是如今国库空空如也,别说阅兵盛典,就连有功将士的赏格也拿不出来了,这大典是否可以推迟数月?等秋税收上来……”

    “朕说了,这次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好好犒赏有功的将士!”

    侯恂躲不过去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的苦心,老臣自然明白,只是国库实在是没有钱了啊!”

 第四六零章崇祯给全旭的惊喜(三更)

    第四六零章崇祯给全旭的惊喜

    这倒不是侯恂故意推诿扯皮,事实上,别说崇祯在位期间,就算是天启在位期间,朝廷的财政就从来没有宽裕过。

    提起魏忠贤,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魏忠贤贪污腐败无恶不作。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明末时期,魏忠贤确实是这样。

    虽然魏忠贤贪污腐败无恶不作,但是魏忠贤也是有功绩的,这一点也是不能够否认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大部分人认为魏忠贤在权势大时,不断贪腐,这让明朝的国库逐渐空虚,但是,事实上,魏忠贤的贪腐是真的吗?要知道,在魏忠贤被抄家的时候,没从魏忠贤家里发现多少钱,魏忠贤的神秘宝藏到底去哪了?

    答案很简单,魏公公贪污的钱,一部分充实了天启皇帝的内库,一部分被他用来养活军队了,要知道,在天启朝孙承宗的堡垒战略,以及练兵,可是花了不少钱。

    天启死的时候,留给崇祯一个烂摊子吗?答案其实是错误的,天启朝的农民叛乱,不是没有远远不成气候,同时,孙承宗培养了大批精兵强将,也留下了能臣干吏。虽然说朝廷国库空虚一百二十七万余两,但是,天启的内库里却给崇祯留下了一百二十余万两银子,以及数万匹布帛,加起来,远远超过二百万两。

    这些钱,都是魏公公的功劳。

    崇祯朝的财政亏空问题,其实赖不到天启皇帝的头上。

    不过,由于种种积弊,崇祯朝的财政问题一天胜过一天。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财政缺口需要加税,越加税,农民叛乱越多,朝廷平定叛乱就需要更多的钱……

    现在崇祯要赏赐辽东总兵全旭以及卢象升,群臣们纷纷跪下:“陛下三思啊,如今国库空虚……”

    “国库空虚国库空虚,除了这几个字你们就没别的可说了吗?”

    崇祯一想国库就头疼,他的大手一挥,厉声道:“从辽饷里挪!”

    辽饷其实不是崇祯朝才有,而是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加征,,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

    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崇祯四年(1631),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辽饷用于辽事,现如今建奴被全旭揍得半死,连沈阳也收回来了,在崇祯看来,辽饷完全不需要了,毕竟,朝廷送到辽东的军饷总共只有二十九万两银子,以及十七万石粮食,以及一些腌菜、盐、布帛等物资。

    这些东西全旭看不上,大部分拨给了天雄军,少部分用来辽南的基础建设,全旭用军饷养活了一支莫约四万余人的建筑大队,辽南的公路、沟渠都是由这支建筑大队完成的。

    崇祯虽然不知道全旭到手只有二十九万两银子,但是他知道辽东出镇以来,总共支付了一百二十余万两银子(帐面上),全旭实际收到只有六十一万两银子,勉强一半。

    大部分钱粮其实是送到了辽西将门,而自努尔哈赤起兵叛乱,三屠辽东,事实上的辽东将门已经灭亡了,以李成梁为首的辽东将门,死的死,逃的逃,像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毛文龙等人,只能算是辽东军的余孽。

    辽饷七百多万两,出国库的时候,只剩四百八十万两,分配到辽西将门手中的具体多少,恐怕只有祖大寿才能知道了。当然,朝廷中的众臣,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人不从辽饷里捞好处?

    周延儒大惊失色:“陛下,万万不可啊!这辽饷是万万动不得的!”

    “关宁军每年拿几百万两银子的饷,这次大战却推三阻四,出力极少,朕没有怪罪他们已经算好了,挪用一点辽饷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再说,此次建奴遭到重创,三年之内都很难恢复得过来,辽饷也可以削减一部份了!”

    崇祯的话是没错,这些道理群臣都心知肚明,问题是……那辽饷他们也有一份啊!

    每年七百万两辽饷,而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四百多万两银子而已,众臣一个个可谓吃得满嘴肥油。

    现在全旭把建奴给打疼了,建奴几年之内都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辽饷自然要削减一点,他们的收入自然也跟着缩水……那不是要他们的命么!

    群臣又是撒泼,又是打滚,甚至是出言威胁。

    “若辽饷缩减,只怕辽西会哗变!”

    “那正好,朕即可下旨给全大将军,若关宁军哗变,一并平之!”

    听着崇祯杀气腾腾的话,众臣们不敢再说话了。

    如果真是这样,恐怕全旭非常乐意给辽东增加十几万名劳工,广宁府发展不错,去年的时候,关宁军一支小部队闯入了广宁府,他们就是试探辽东军的虚实。结果,全家军没有出动,天雄军雷时声部出动,一个急冲锋解决战斗,俘虏关宁军骑兵八百余人。

    这些人被全旭粗暴地扔进铁矿场砸石头,祖大寿连屁都没有敢放。

    崇祯见群臣一个个低垂着头,便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了,冷笑道:“如果众爱卿没什么意见了,就照此办理吧……把事情办得漂亮一点,否则,以修武伯的脾气,朕很难保证他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一提起这茬,众臣不禁哆嗦了一下。

    全旭可是非常不讲理的,随着辽东发展越来越好,朝廷里向辽南派出了不少官员,这些官员到了辽南,还想学着中原那一套。

    屁事不干一个劲儿捞钱,全旭指使全家军玄鹰卫出动,拿到证据之后,进行公审,这些官员不是被百姓活活打死,就是被全旭挂在树上,活活折磨死。

    最要命的是,他们所做的那些破事也传扬开来了,天下人无不切齿痛骂,这样的官员,死了白死,后代子孙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了。

    那位爷的脾气可是出了名的火爆,谁也不想被挂在树上。

    此时,全旭和卢象升的捷报也从朝廷传播开来,大败建奴,斩首一万五千余级,俘虏三四万人,解救二十六七万名被俘虏的百姓。

    按照百姓的自愿原则,有其中两万余名京畿百姓愿意回到原籍,全旭倒也没有阻拦,随着全家军的八千料战舰正式服役,辽东水师第二舰队的主力战船,包括八艘海鲨级,以及登州船厂制造了飞鱼三型运输船。

    这种飞鱼船为三千料船,排水量四百五十余吨,这种运输船是由于辽东军与荷兰人海战时仅急打造的,共计二十二艘,加上辽东缴获的郑氏舰队,现在的辽东军水师拥有四艘后世猎潜艇,以及八艘海鲨,等战船三百余艘,投降的郑氏运输船共计一千五百余艘。

    现在的辽东水师已经替代了郑氏,成为海上的新霸主。

    此时的曹化淳站在海鲨级的霍去病号上面,他望着后面密密麻麻的三百多艘大小战舰,非常震撼。

    “全帅,辽东水师近年来新造了不少战船啊!”

    “没多少!”

    全旭半真半假的道:“这次为了运输俘虏,还有那些京畿百姓,只能租用商船,否则从陆路回京城,我可养不起他们!”

    这两三万人被建奴折腾得不轻,很多人瘦得脱形了,只能用小米粥或大米粥调养身体,养活他们,可是费了不少钱。

    曹化淳沉吟道:“这水师?”

    “就这八艘!”

    全旭指着周围的海鲨级道:“这其他七艘战船,分别是卫青号、陈汤号、李靖号、苏烈号、李绩号、狄青号、岳飞号,每艘战船八千料,装备一百三十毫米二十八倍口径的滑膛炮二十四门,对上西夷的三级战船并不吃亏!”

    从火力上来说,一百三十毫米二十八倍的滑膛炮拥有制退器,射速和威力远远超过了西夷装备的火炮。虽然海鲨只有二十四火炮,却有神火三型火箭弹。

    经过摸索发展,神火三型火箭弹采取碰触式引爆方式,改进式的助推火药燃烧更加充分,为了追求射程,这种火箭炮拥有着三千米的极限射程。

    不过,有效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

    尽管如此,海战方面绝对可以给荷兰人一个惊喜。

    就在全旭准备铆足了劲儿,给荷兰人一个惊喜的时候,崇祯也给了全旭一个惊喜。

    在霍去病号停靠在天津码头的时候,全旭望着码头上的人山人海,一脸呆滞。

    整个天津码头都已经让人给塞满了,他们基本上都无法上岸了,那一张张激动得有点扭曲的脸,那淹没一切的声浪,都让他们感慨万千。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袁宗第感叹:“好家伙,如果他们能拿出这声势来迎接建奴,吓都把建奴给吓跑了!”

    “闭嘴,就你怪话多!”

    全旭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了黄罗伞,也就是皇帝出行的仪仗队。

    难道说,崇祯皇帝来了天津?

    这就是崇祯给全旭的惊喜——皇帝出行二百多里迎功臣。

 第四六一章帝心

    第四六一章帝心

    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乐,高唱凯歌。天子亲征凯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

    如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都称为“郊劳”。

    但是,哪个皇帝出京城二百多里,来到天津迎接得胜还朝的将军?

    全旭搜查一下脑袋中的记忆,好像没有吧?

    李靖率领三千精锐夜袭阴山,一战歼灭十数万东突厥精锐大军,俘虏颉利可汗,在那种情况下,李世民只是十里郊劳。

    与李靖相比,全旭的功劳还真不足挂齿,东突厥可比此时的后金强大多了,东突厥最强盛的时候,控弦百万。人家东突厥投降大唐的时候,还有一百一十九万人,牛马百万计。

    但是,崇祯偏偏固执的拒绝了众臣的请求,结果那些众臣硬是跪在承天门前,不让崇祯的玉辂出宫,崇祯夺过鞭子,驭马前行,强硬地通过这种方式,这才出了紫禁城,离开了北京。

    崇祯出城,这可不是随便就可以的,除了锦衣卫、御马监,再加上天子亲军、三千营、神机营足足五六万人马,加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小十万人走了足足五天,这才抵达天津。

    此时的天津码头上,百姓们与明军将士放声欢呼,大明战败过太多次了,明军不争气,他们接到的几乎全是失败的消息,直到这一次,全旭率领辽东军七万余人马,彻底把建奴打疼了,连建奴的国都都收复了。

    其实,沈阳城是什么情况,在大明本来就不是秘密,自崇祯二年十二月,毛文龙率领东江军袭击沈阳城,把沈阳城烧成白地,这座昔日的后金国都,就被皇太极放弃了。

    这座放弃了三年多的城池,终于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哪怕只是废墟,对于大明来说,政治意义则完全不同。

    随着全旭率领全家军缓缓下船,刚刚下船的全家军士兵们,马上就震撼到了港口上的百姓和军人。

    没错,全家军与天雄军的队列,是这个时代最整齐的,数千上万人整齐抬腿,整齐落脚,行军队列,仿佛像尺子测量的一样。

    看到全家军的军容,众百姓们包括崇祯皇帝,这时才明白全旭为何可以打败建奴,收复沈阳了。

    那是因为,全家军实在是太精锐了。大明其他军队与全家军和天雄军相比,简直就不能称为是军队。

    最激动的莫过于崇祯了,崇祯什么时候见过如此精锐的部队?

    特别是这些将士仍然是一身戎装,盔甲俱全,即便回到天津了,他们似乎仍然随时准备着厮杀,他们身上的杀气都浓得化不开了。

    孙承宗那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花,他向全旭与卢象升躬手道:“诸位将军,不畏强敌,征战塞外,屡破强敌,克复沈阳、建州,洗雪破口之耻,实乃我大明之楷模啊!”

    全旭躬身:“楷模愧不敢当!”

    说到这里,全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